15亿光年外的恐慌:互联网果汁与宇宙学无知

15亿光年外的恐慌:互联网果汁与宇宙学无知

一段15亿光年之外传来的脉冲信号,引起了朋友圈的骚动,一次天文学尺度的恐慌。

然后大家很诧异地看着我:“霍金说的是对的吗?要是真招来外星人攻打地球的话,你怎么不恐慌呢?”

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又一次被提出来,“雨哥,你相信有地外文明的存在吗?”

15亿光年外的恐慌:互联网果汁与宇宙学无知

我的回答简单,又不简单;既是答案,又不是答案。因为我给出的回答仅仅是:我无法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置之可否。

按照卡尔萨根的简单概率推导,那大概率是“有”的。

但是假如有,那么它们极小概率是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里面我们熟知的那些形象,那些要么来自于昆虫、要么来自于章鱼、或者爬行动物的丑陋的外星人形象,或者简单修改了眼睛鼻子腿的数量的异化人形;也极小概率跟我们用碳基、硅基,或者ABCD基来区分。对作家和导演来说,天文学尺度的无知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我知道生在科技浪潮下,长在互联网DJ中的你们,要反驳我了。互联网已经创造了这么多世间奇迹,我还敢说你们缺乏想象力?

是的,一部《三体》就让你们High成这样,你们真的缺乏想象力!互联网上果汁(过知)横溢,对宇宙学却极度无知,因为你们从来不关注过。除了霍金以外,天文学没有爱豆,也没有网红。

天文学尺度的想象力,基本前提就是,千万不要用你所知的尺度,去衡量你未知的尺度。这两者的天壤之别,就像我们生活中习惯了用米和公里丈量距离,天文学却要用光年一样的道理。

想象一个场景,你是一个囚犯,每天只能透过牢房上方一尺见方的小窗看外面,你能了解的世界是全部世界的几分之几?这个时候你再来看,你透过扭曲的大气看出去的宇宙,对一个真真正正的宇宙而言,又占几分之几?你生活的这个地球,像不像一间人类的牢房?所以齐奥尔科夫斯基会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15亿光年外的恐慌:互联网果汁与宇宙学无知

几十年前,其实我们也有过一次同样的骚动。当年人类还不知道中子星的存在,所以当年也把来自外太空的周期性脉冲信号解读为外星人。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中子星才是发出这个信号的来源。天文学字典里面没有出现某某星人,而是多了一个叫中子星的东西。

这次这个事情到最后多半也是这样,被人们想象成几年时间就从60亿光年外移动到15亿光年外的“外星飞船”,很可能到最后会是:一种全新发现的星体(或者其他新名词),有两个分别位于60亿光年和15亿光年外。

退一万步,就算真是外星人。它几年时间就飞了45亿光年,那么地球这点直径在他们“眼”中就是个pi,连一瞬间都不用的时间就掠过去啦!放心睡吧。

  • 作者:瞬雨
  • 环球时报 特约评论员
  • 中国科学报 金融和科技专栏作者
  • 2011中国十大互联网分析师
  • 2013百强自媒体
  • 2017十大影响力自媒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