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深度疲勞拖“累”,上港如何渡過起伏期?

客場0比0戰平天津天海,上港被冠以“上屆冠軍無奈倒數第一”的頭銜,自從主場戰勝川崎前鋒以來,上港遭遇了不少困難,傷病、體能、新體系等,都不同程度反映到比賽過程和結果上。作為上賽季的冠軍球隊,新賽季開始前,球隊想到過會遭遇困難,而眼下無疑就是一道坎,怎樣去解決屬於冠軍的“煩惱”?答案需要佩雷拉和他的球員們一起去尋求。

被深度疲劳拖“累”,上港如何渡过起伏期?

疲倦導致比賽強度下降

疲憊,這是上港客場與天海一戰比賽進程中,給人印象最深的詞。90分鐘比賽內,天海是顯得更興奮的一方,上港很明顯希望將球更多控制在自己腳下,以此將比賽納入自己節奏,然而事實證明,球隊當下的狀態,似乎並不足以做到這一切。

能夠理解上港在客場的戰略,畢竟打完天海後,馬上明天晚上,球隊就將迎來亞冠小組賽對陣悉尼FC的關鍵戰役,如果能以較小的代價取得3分,無疑是最好的結局,只是,主場作戰的天海顯然不這麼想。“我們在比賽中丟失了一些強度,這與球員們的態度無關,還是因為疲憊的關係。”佩雷拉說。賽前,老頭曾表示可能會考慮輪換,不過從首發11人來看,幅度很有限,教練也有他自己的道理,“上一場聯賽結束之後,到這場對陣天海之間,有五天的休息時間,我原本以為這些時間足夠恢復了,不過從比賽來看,可能還是不太夠。”

上港的這種疲勞,當然不僅僅是身體上。上個賽季,球隊也曾在進入4月之後有過一段時間起伏期,今年,這樣的表現來得稍早一些。在此之前,上港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人員傷病問題,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球隊無法在密集賽程情況下,任意調配陣容,這就導致某些位置上的球員的比賽過多,而有些區域因為調整的關係,顯得不那麼默契。

被深度疲劳拖“累”,上港如何渡过起伏期?

與天海一戰之前,打滿所有五輪450分鐘比賽的有顏駿凌、於海,埃爾克森和蔡慧康距離全勤只差了幾分鐘而已,此外像奧斯卡、呂文君、傅歡、賀慣等的出場時間基本上也都在四場及以上,在這些人當中,奧斯卡、呂文君、蔡慧康先後都經歷過傷病。

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平天海賽後,佩雷拉提及了球隊來往澳大利亞的旅途消耗,相比前兩個賽季都是亞冠小組賽最後一輪奔赴最遠的澳大利亞客場不同,今年上港由於是直接進入正賽,悉尼的客場被安排在第三輪,這也使得球隊在近階段的幾場聯賽中間,不得不安插了一段來回各九個小時的飛行路程,無形之中的確增加了一些消耗,加之比賽結果和小組賽進程不如先前順利,球隊在身體和心理上均承受了不同程度的疲勞。

人員調整影響體系運轉

同樣是三後衛體系,對比上港在上週五與天海的比賽,以及賽季初對陣北京國安和綠地申花的比賽,運轉的效果發生了極大區別,更何況就對手實力而言,國安甚至還要更強一些。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同樣的一套體系,會產生不同的比賽效果?

疲勞是一方面,疲勞導致球隊的強度和活力有所下降,最直接的反應體現在球員在前場的跑動穿插,“體能充沛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去更多地覆蓋,甚至在場上的思考能力,洞悉對手防守漏洞的能力也會更強。”與天海一戰的前75分鐘裡,比賽的節奏相對較慢,反倒是進入到最後10至15分鐘後,上港讓人看到了以往熟悉的樣子,也正是在那段時間裡,球隊連續創造了幾次傳中和門前的得分良機,只是可惜未能把握住。

被深度疲劳拖“累”,上港如何渡过起伏期?

另一方面,傷病導致的人員調整,也是影響體系運轉的一個原因。賽季前的冬訓期間,佩雷拉著手打造三後衛新的體系,目的是為了利用新陣的寬度,彌補前場進攻端火力調整後的縱深缺失,一邊打磨新陣,一邊最重要的是讓球員們更快地適應和了解技戰術思路。這其中,主力球員一起演練的時間總會更多一些。然而隨著賽季深入,球隊遭遇了一些傷病情況,在本就磨合還不算特別純熟的情況下,再度臨時調整陣容去應對一套新的體系,無形之中增加了球隊的比賽難度,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在過去幾場比賽中,即便最終贏下比賽,但過程似乎也並不像賽季初那樣順暢。

“這樣的賽程下,我們沒有太多時間進行演練,我們要讓球員儘快恢復,因此當我們在備戰時,會通過視頻分析來讓球隊得到提高,然後通過輪換讓一些球員休息,讓他們重新調整到最佳狀態。”佩雷拉說。密集的賽程,加上對手針對性的研究,碰上現階段這支正在經歷一些起伏期的上港,比賽變得不那麼順利,也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