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Forbes重磅|于刚:111集团如何助力改变“看病难买药贵”

2018年12月,全球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Forbes》中国重磅报道了对111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的深度专访。在专访中,于刚讲述了111集团独特的以科技赋能商业去更好地服务大众的T2B2C创新模式,并总结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中的十大趋势性变化。

111集团旗下1药网是国内最大的B2C自营网上药店,1药城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虚拟药店网络。“看病难、买药贵”已然成为中国传统医药行业的一处顽疾。111集团又是如何助力改变这个现状的?

福布斯Forbes重磅|于刚:111集团如何助力改变“看病难买药贵”

111集团联合创始人于刚

无论是医药药品招标、采购改革,还是1997年以来的10多次药品降价,社会大众普遍反映没有感受到药价下降的成果,反而使得医药行业的流通显得变幻莫测。“看病难、买药贵”成为中国传统医药行业的一处顽疾。

于刚从电商鼻祖亚马逊走出来,从亚马逊到戴尔再到创立1号店和1药网。于刚说:“自2010年成立111集团以来,我和搭档刘峻岭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致力于用互联网的模式和思维改变中国大众‘看病难、买药贵’的现状。”今年9月,于刚携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正式在美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第一股,在互联网零售领域一路走来的于刚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那么,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第一股是否能解决“看病难、买药贵”的老大难问题呢?

于刚说:“早在十年前我和峻岭创办了1号店做快消品的电商。互联网最早冲刷的行业领域是图书、音像、3G、数码、服装、家居、母婴等行业领域,然后才是快消、生鲜、金融,最后才是医药健康。互联网每往前推动一步便感觉到,在新的领域和新的行业都会更难一些。”

八年过去,111集团形成了由B2C医药平台“1药网”、互联网医院“1诊”、B2B医药平台“1药城”三大业务版块组成的医药新零售平台。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1药网是国内最大的B2C自营网上药店,1药城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虚拟药店网络。

福布斯中国:医药健康为什么是互联网攻克的最后一座城池?

于刚:互联网医药健康领域既有政策壁垒又有行业壁垒。政策壁垒是很高的,医药行业人命关天,国家监管也非常严格,包括网售处方药、药品流通的GSP认证、质量管控,造成行业本身是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一个,也是互联网最后冲击的行业之一。行业壁垒非常复杂,任何一个商品,它的决策者、消费者、买单者一般是一致的,比如你选择什么饮料,你付钱,你最后喝,都是一个人。但是在医药健康行业里面这三者是割裂的,消费者是病患者,买单者是医保,决策者是医生。所以造成行业本身巨大的复杂性。

但这对我们而言也不是坏事,遇事不怕难;不难的话要么没有价值,要么很快被复制,有壁垒的模式很难,但当我们克服了这些壁垒,就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攻克这些堡垒的过程是很曲折的,但攻克完了之后就有了巨大的价值。

福布斯中国:此前,一份跨国公司的调研报告是这样描述中国的医药流通现状的:复杂的分销渠道增加了分销成本,给进入市场设置了障碍,因为要渗入市场就需要与一家有完善网络的本地经销商合作。大多数本土药店商都有自己的批发部和强大的经销网,为了竞争,海外公司必须有自己的良好经销渠道。然而,由于这些复杂的市场结构,要发现和发展这样的一个网络,对跨国公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药网用互联网模式突围传统医药零售的爆破点在哪里?

于刚:2018年,111集团战略牵手包括辉瑞、礼来、强生等80多家国际国内医药巨头,与一流药企开始形成战略合作。

自2017年7月,1药城迅猛发展。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截止2018年9月30日,总计有超过13万家的连锁药店、单体药房、民营医院和诊所通过1药城进行药品采购。

111集团所构建的生态圈包括大众、药企、药店、医院、医药健康服务企业等,我们就是为所有生态圈的参与者赋能。比如说我们赋能医生,给医生提供CRM系统,让医生更好地去管理他的患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我们赋能药企,为药企提供高效、透明的供应链,让药企通过我们直接触达终端、触达大众,通过我们的大数据深度了解顾客的画像和行为。

我们也赋能药店,通过智能采购,帮助药店更高效地进行组货,药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实时采购,从而降低现金流压力,实现更优质地客户管理。我们还可以帮助药店端的用户通过我们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进行问诊,获取电子处方。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药店的库存,增加商品的丰富度。我们也赋能大众,让患者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智能手机享受问诊购药的一站式服务。

福布斯中国:您如何看待新零售?

于刚:新零售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新,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线上线下全渠道、全方位的服务大众。以前是渠道为王,现在是顾客为王。在顾客想要的时间、地点,以及他想要的形式,随时随地的送到其的手中。我们的医药新零售,就是不管顾客在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可以给他提供问诊,开电子处方、购药的一站式服务,让所有的客户随时随身随地可以享受我们的服务,我们把服务送到顾客的身边,送到他的手中。

我最关注的是“顾客体验”。我们直接参与顾客访谈,直接下订单来体验购买流程。我们在1号店将公司员工的薪资和奖金与顾客体验指标挂钩,仔细阅读顾客的投诉和反馈,并推动几个重大项目来改善顾客体验。我们要求每个高管都必须定期做“一日客服”,以真正听到顾客的声音。我们将注意力持续放在顾客体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改变我们“做成业界顾客体验最好的公司”的目标。现在我们仍是如此,每周的商业回顾的第一件事就是聆听顾客声音。

福布斯中国:国内外是否有111集团类似的互联网模式?

于刚:像111集团这样实现B端和C端、线上和线下、医和药、自营和平台的多种融合的模式还是不多的。有一些单独的,比如美国有一个Teladoc,专门提供病患者在线问诊,像CVS可以线上线下卖药,B2B的有McKesson、Cardinal Health、AmerisourceBergen等服务商,但像111集团这样做了四大融合生态圈还没有看到。我们是一个很创新的模式,我们定位自己为赋能者,叫T2B2C,通过独特的以科技赋能商业去更好地服务大众(T2B2C)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零售终端,建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和生态圈。

福布斯中国:2018年,突破了哪些互联网医药的堡垒?

于刚:2018年是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药分家及最近的4+7带量采购试点等,公立医院也开始逐步实现药占比和零加成,大量的处方和药品正在流出公立医院这个渠道。

过去的两年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我们拿到了互联网医院的牌照,B2B的牌照,平台的牌照,打造了三大平台;基于互联网医院“1诊”,111集团的医疗专业团队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和电子处方服务;B2C医药平台“1药网”可以提供医药健康产品,形成“诊+疗”一体化服务。B2B医药平台“1药城”提供药品流通解决方案,帮助药店缩短库存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我们还做了大量的融合,实现B端和C端、线上和线下、医和药、自营和平台的多种融合。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大众、药店、医院、诊所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福布斯中国:现在处方药也可以网上购买了吗?

于刚:网上仍然是禁售处方药。

如果患者手上已经有处方,通过我们互联网医院1诊问诊,医药专业人员审方后,可通过线下药店将药品送到客人家门口。如果没有处方,经过我们互联网医院的医生问诊,可以获得电子处方服务。如果患者到了药店,他可以在药店里面扫个二维码,联系我们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进行在线问诊,并获取电子处方,马上可以在药店拿药。

所有的大众都可以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务。这样我们打造了一个O+O的医药新零售模式,新零售就是全渠道的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服务大众。

福布斯中国:2018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于刚:从外部环境来看,上市遇到资本寒冬,艰难不言而喻。在互联网医药方面,国家政策没有明朗。我们会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尽力去推动我们的业务发展,我们B2B的业务发展和推动是非常快速的。同时我们聚焦核心竞争力,对现金流的管理也非常谨慎,能很好的应对现在的经济大环境。

内部则面临建更多的仓,招更多人才,以及获客等诸多挑战。2019年在外部环境上希望政策更明朗,内部会大力发展,聚焦核心竞争力和顾客体验。现在遇到最好的时机,我们将不忘初心,引领互联网医药健康的潮流。

福布斯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后的变化是什么?

于刚:首先我认为上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先机,但只是我们的一个里程碑,新的起点。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品牌、更透明的公司治理去实现更健康的成长。更多国际国内一流的药企也愿意和我们这样非常规范的合法的透明主体合作,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利好的。

我们最近跟中宏保险公司也形成战略合作,和保险公司一起做PBM。为保险公司赋能,对医疗费用进行有效管理、节省支出、增加药品效益,从而降低保费,增强依从性,让患者疗效有保障,减少看病费用。我们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获取基于顾客数据的洞察和分析,基于精算来设计保险产品帮助保险公司控费,保险公司也可以根据我们的数据设计新的保险产品为大众服务。

药企普遍认为医药流通的现状是低效,不透明,他们认为我们可以带来的价值就是高效、透明。

福布斯Forbes重磅|于刚:111集团如何助力改变“看病难买药贵”

今年9月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正式在美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第一股。

福布斯中国:当下,您最关注什么?

于刚:聚焦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顾客体验的完善。

中国三大慢性病,每一个都有过亿的人口。比如心脑血管、肝病、糖尿病,如何通过专业能力为患者普及知识是我们现在在改善顾客体验做的事情。比如你打开1药网的移动客户端,关于糖尿病就可以看到非常全面的疾病知识。以糖尿病为例,你会看到如何治疗,如何预防,平时饮食和锻炼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内容。1药网肩负了大量教育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卖药。

福布斯中国: 未来,您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会有哪些趋势性的变化?

于刚: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仍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认为主要有十大趋势。

趋势一:移动购物。电子商务的主战场不是在电脑上,而是在移动设备上。移动购物已成为电子商务的一场革命。而要做好移动购物,不是简简单单地把电子商务从电脑上搬到移动设备上,而是要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特征,如扫描特征、图像和语音识别特征、感应特征、地理化和可以定位的特征等。这些功能可以真正地把移动购物带到千家万户。

趋势二:平台化。平台是电商最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流量、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实现最大效益的一种方式。

趋势三:向三四五线城市渗透。由于移动设备的渗透,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可通过手机等上网。而且,由于这些城市的零售业比较落后,商品的可获得性较差,因此为电子商务的渗透提供了条件。

趋势四:物联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随着可穿戴设备和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将来的芯片可以植入到人的皮肤里,可以植入到衣服里,甚至可以植入到任何物品里,任何物品状态的变化都可以引起其他相关物品状态的变化。也就是说,所有零售、物流和生产都可以结合起来。

趋势五:社交购物。亲人、朋友、意见领袖的意见可以为我们的购物决策提供参考。社交购物可以让电商在社交网络上更加精准地为顾客营销,更个性化地为顾客服务。

趋势六:O+O。传统零售要往线上走,电子商务要往线下走,最后一定是O+O的融合,从而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渠道、更大的便利。

趋势七:云服务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不少电子商务企业都具备很多能力,比如物流的能力、营销的能力、系统的能力、为商家和供应商等合作伙伴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能力,希望这些能力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趋势八:大数据的应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也在逐渐经历一个升级的过程。最低级的盈利模式就是靠赚商品的差价。盈利模式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对商品进行营销而获取盈利。盈利模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通过平台获取流量、顾客,并通过收取平台使用费和佣金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盈利模式的第四个阶段是通过为供应商、商家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从而提升自己的金融能力以提高盈利水平。

趋势九:精准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营销不再是大众化营销,而是窄众营销。每个电商都希望最大效率地应用营销渠道和营销工具,精准地知道顾客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营销和服务。

趋势十: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有“演员”、有“观众”,也上演很多“戏”。这里的“戏”的内容,包含保险、基金、小贷,有各种各样的服务。“演员”就是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观众”就是所有大宗顾客。为所有大众服务就是这个平台的作用。

“所有的经济发展都是周期性的,我最近参观了日本的百年企业,感慨很深。日本的企业传承了六七代,不仅能生存还能发展的很好。这些企业的发展也都经历了各种天灾人祸和剧烈的市场变化,比如世界大战,大地震、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等,但都生存下来了。不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现在的资本寒冬,我认为都是经济周期性的表现,我们还是要看大势。我认为这几个大势是不可逆的,比如首先整个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第二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提升,对健康越来越关注;第三是科技发展趋势,不论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会让互联网医药健康有大量的创新。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危机,医药健康行业都是一个永不落日的行业。我更注重大势,我们更聚焦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上。”

“创业路上,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于刚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