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有些专家在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环境下宣传土地流转?

喂你才到我腰了


你怎么看待有些专家在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环境下宣传土地流转?有人说,老农民自己搭上人工种粮食还不赚钱,流转给合作社或大户就赚钱了?这些所谓的新型农业主体是怎么赚钱的?难道只是赚取国家补贴?也有人说,一家一户小农耕作模式,不改变的话,我国农业现代化无从谈起,也注定会沦为农业弱国?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呢?

1、土地流转到底是不是农业未来新方向?

其实,这些年我国三农问题的研究和尝试一直都在深入。土地流转是在现阶段一家一户小农耕作模式上的创新,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的选择。有人说,土地流转给大户了农民失业怎么办?其实,这些人把目光都集中在农业,当然跳不出来。目前阶段,我国城市化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每年一千多万农民进城安家落户,到2050年我国城市化接近尾声时,农民总数只剩下2-3亿了。人均土地的增加,这才能解决农民富裕的问题。

2、农民搭进人工种粮食都不赚钱,流转给大户就能赚钱?

其实,农民自己耕作土地种粮食不赚钱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土地集中到新型农业主体手里为什么就能赚钱呢?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增长点。一是,土地整理,包括灌溉、田间道路和土地改良。这些工作完成后,亩产可以增收4成。而是,科学化,包括优选种子、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每亩可以增收一成。第三是机械化,就是从耕地、施肥、喷药、采收节约大量人工,每亩又增收三成。最后,产业链增值,包括订单生产,烘干、加工、包装等,减少储藏和晾晒等环节,每亩又增收一成。

3、粮食价格低,农资涨价情形下,种粮大户怎么应对?

其实,越是规模经营,对抗市场的能力越是强。比如说,粮食价格下降,大户可以通过粮食期货对冲降价风险,这是小农不可能实现的。再加上,农资涨价,大户可以规模采购,直接对接药厂,减少了中间环节,还掌握着议价空间。当然更容易赚到钱。那些声称种粮大户不可能赚到钱的人是不可能理解现代农业的规律和管理思路的。在他们眼里,农民种几分地尚不能赚钱,大户种几千上万亩就能赚到钱?呵呵,该怎么说农民好!

4、土地流转会不会让农民收益减少?

其实,土地流转只会让农民收益增多,不可能让农民收益减少。原因就是,种粮大户或者农业合作社或者农业企业也要雇佣员工干活,自然要招收农民成为员工。农民的土地出租收益再加上农业企业打工收入就是2份收入。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农民都能进入农业企业打工,大部分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新型农业主体后进入城市打工赚取工资。若干年后,这些进城的农民把手里的土地有偿退出,换一笔钱就在城里安家落户了。


聚焦三农热点说


土地流转说白了,就是让农民下岗。在当前农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民土地流转根本无法获得比较合理的流转费用。

而且对于那些已经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后,他们的出路在那里?还像以前似的去建筑工地去打工?据我所知,农村以前比较忙碌的瓦匠师父现在都没有活干。去工厂打工?五十以上的农民,没有经验,没有技术那个工厂会用?

全部都改成养殖业?明显不现实,那样又会造成养殖业的过剩,而且养殖业的发展也必须是循序渐进的。

就因为这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民虽然面临着粮食掉价,生产资料涨价的双重压力,还是无法放弃自己的土地。他们毫无怨言的勉强维持着他们的贫困生活。

农民出路在那里?需要专家拿出切实可行的,能够让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的意见,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什么旅游农业之类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办法搪塞人。



占礼文化杂谈


一说粮食降价,土地流转,咱就谈谈为什么粮价低的原因,为什么粮价低呢?是因为国家管控不让粮价涨起来,粮价低农民就会对种地失去耐心,不挣钱谁还种地啊,这就为流转土地打好了天时基础,理顺了道理,就明白了国家的措施手段也并不怎么高明。农民在这个时候有的愿意流转土地,有的不愿流转,不愿流转的有几个原因,第一对国家流转土地的政策不信任,认为真要是把土地流转出去拿不到钱怎么办?第二是流转出去的土地,到最后粮食涨价了那点钱不够买粮钱怎么办,第三自己有能力工作土地流转了还不想出去打工,还想自己再种一些年。究其原因还有等等。这就要看国家出台的政策连贯性。就看中央政府得了!


光脚的扛锄人


我一直反对土地实行“流转”,你这一个问题牵涉几个关键词,来一个一个地回答。其实在头条上,这些都是重复。

关于“农资”上涨,我姐夫哥就是在经营除农药外的所有农资的。我一年还是要回几次老家,加上我们兄弟姐妹共7个(现在已经是7个家庭)都集中在一起居住在姐那里,知道这方面的就多了。我是这样分析的:一是农资生产厂家本身的人工和物资原料上涨影响引起终端价格上涨;二是农业衰败,散户、小户种、养减少,销量逐年下滑,厂家、商家为确保全年的总体收入采取的单位利润上调趋势引起的。去年和20多年前比,姐夫的各类农资销量本来减半,但区域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年前只针对10个就近村销售服务都忙不过来,现在是针对6个乡镇的100多个村独家经营都没业务,你就可想而知!说实在的,经营农资是最笨重的生意:资金量大、利润低、苦力型!几包肥料,上车、下车搬过去搬过来,赚几块钱。好在哪?厂家都是卖了才给货款,就这一点!

真正的农民要克服这个困难多容易,如果你这个困难都克服不了,就别当农民了!一点自然有机肥都没有,全靠买,种地只会朝天一把化肥,结果产量又低、品质又差。自家的有机肥为主,生长期内需要的节子上少用点化肥也是必要的。过去农民多数种子都自己留的,现在呢?我上农校放了寒假回家过年,到了腊月27那天,我们家一邻居到家找我妈,说话绕来绕去,半天才向我妈说过年她家没面条,“借”几斤面条!我妈给了她两捆有7、8斤吧,说,借啥借,拿回去吃。我心里很不舒服:土地下户都7、8年了,各家各户虽然“存钱”没多少,但“余粮”还是多的!“吃”根本就不是问题了,过年还没面条!我妈说,这一家,猪毛都没一根!懒死人,没养猪就没肥,没有肥就没有粮收的!我妈又说,三个半大子娃儿,两个大人,过年猪都没杀一个,只吃饭,肉、油都没,尽吃米面,一人要吃几碗!年年多早就断粮了!

大家说呢?

至于第二个问题是粮食价格走低,这个事情我们都无奈!有三:第一是进口(略);第二是农民的市场不在了!过去农民背几十斤粮去市场卖,不管三角五角一斤,是生产者(农民)与消费者对接后得的净收入!现在,中间商做生意,生产者出手价低卖不脱,消费者价格高吃不起!第三是农产品品质日趋下降!种养切割开来,种没有有机肥;养又用激素过催长!还无计划无序竞争消耗农业产业应有的利润!

这一些是本可解决的但无人解决……

最后一个才是“土地流转”,这是个不成熟的提法!现在要“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才有出路,自己“一亩三分”地谁也吃不饱、不够用,所以谁都不会对土地负责任或全依赖。撂荒是必然的!但是采取“流转”,要给钱,农业成本问题考虑过没有?土地资源好宝贵,但要利用又何其难!适度规模、成块连片、充分利用机械化、种养结合降成本提品质、以家庭农场模式构建“农业经济(收益)综合体”才是农业的出路!

至于土地,农民实行有序分流,解决一点点退休养老金后不愿务农的交出土地统一整治适合机械化后交给能务农的家庭才是对的!

农业要复活,决不能拍脑袋的!

谢谢!



一号农民王永尧


在粮价下跌,农民种地不挣钱的情形下,专家为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给农场主或个企去种,这个理由不能说服农民,农民会问,难道农场主种了粮价就高了吗?或者说就挣钱了吗?至于说流转后,种植面积扩大,利于机械化耕作管理,比个人单干省力而工作效率高,这一点还可信,但仅凭这一点就识肯定能挣到钱好象没有说服力。因为前提是粮价下跌,而农场主又要付给农较高的土地租金,这就增加了种地成本,农资,化肥的价格又处于涨势。规模化经营之所以有人积极参于,城市资本之所以愿意下乡务农,一定是将要成为农场主的人有了种植有巨高价格或说是巨额经济效益的作物品种,不然单货现有的农作物品种(麦,稻,黍,谷,豆,油料)要想挣钱也难,专家不如将好的能够挣钱的种植项目也给农民朋友透露一点儿,农民一定会感恩的。


快乐80147


现在的一些砖家,就是用砖砸农民的砖家,它们光出一些看似为.国为民实则是坑老百姓害老百姓的馊主意。现在农民种田不赚钱,养家糊口实在难,日子过得不算甜,四处打工好心酸。有的砖家蹦出来高喊要把农民的土地来流转出去。

现在种田是不赚钱,但耕地足农民的命根子,都流转出去],农民干啥?现在种田的最年轻的也四五十岁了,大郜分 都是六十多岁的人,按城里人己到退休年龄了,进工厂根本没人要,工厂现在都是自动化,智能化,五六十岁己人老眼花,适应不了工厂快节奏。进工地也干不了几年了,再说耕地都流转了,工地少,打工的多难找活,老板开的工钱肯定也少。有地种起码能解决温饱。

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基本国策是耕者有其田,这也是保证国家的发展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重走拉美国家发展失败之路。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对农民的生活是雪上加霜,失地农户大量涌入城市,将对城市产生巨大的压力。

耕地现在流转出去了,农民可能永久失去了土地,自己失去了养老的依靠,儿孙们再也没有了土地,将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


李彬v3nd


在这个问题上,我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难以回答。

现在国家,对农村各项惠民补贴多了,也如玉米今年补贴每亩八十元,大豆今年可能补到三百元每亩,小麦补贴八十元。那么在算一下,每亩地从种到收的成本,以玉米为例。耕地每亩25元,播种,直播每亩16亩,覆膜为35元。覆膜产量高一些,因我所居住地在赤峰北部,约260公里。这里无霜期在一百二十多天。活动积温为1900到2300左右,如覆膜种植120天的玉米免强成熟,直播就一百天都得看年景好坏,也就是说一年的雨水,春天到秋天的气候,霜来的早晚等不却定因素,产量在300公斤450公斤不等。覆膜高产一些,在500公斤到750公斤之间。那么覆膜成本高一些,每亩膜在40元左右,每复合亩肥以40公斤计为100元左右,尿素25公斤在45元左右,籽种以一二十天的,先正达408玉米杂交种计算,每袋90元,种一亩半地,为每亩种子60元,滴灌管为每亩100元。除草剂在10元左右,收割每亩60元。因覆膜防上茬作物根扎膜,必须旋耕每亩20元。水电费以浇二次计,为50元左右。那么所有的费用相加,每亩投资为550元。以每亩平均产值1200斤乘0.8元计为960元。减去开支剩下430元,如果在去掉人工费,基本白玩。

那么如果向提问者所讲,农资物价上涨,粮食值下跌。三农也就真成问题了!是让农民下岗吗?什么解决农民问题,如果让农民自己为粮食定价,农民根本没问题!我在弱弱的问一句,土地流转了,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干什么去?等养老吧,没老呢。打工吧,没有人用。是不是又有了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中国农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而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时期,我们农民以飞蛾扑火的精神,前仆后继为国捐躯。建国初期,我们勒紧腰带,交公好粮,我们吃秕粮。以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世界百分之十九的人口。中国农民何等悲壮,可歌可泣。

现在来农村看看吧专家们,收粮没有。











巴林卢永财


一天同一80多岁老农闲谈,说到农田抛荒和土地流转问题。老农说:从我记事时开始,农村实行土地改革,私人有田契的土地,只要不是地主、富农,国家承认土地是私有财产,由新政府颁发土地证,允许自主买卖或继承。没有土地的佃户和贫顾农,由土改工作队将没收的地主富农的土地按人均分给他们耕种。政府将所分发的土地重新颁发土地证,为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或永久继承。

五二年成立互助组,劳动力多的帮劳动力少的,土地还是私人的。后来参加农业合作社时,是采取土地、耕牛、农具自愿入股的方式,土地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耕种。收获的作物除上缴国家留足种子外,按参劳的天数和入股的股数进行分配。当时有不愿参加合作社的依然单干。当时的口号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虽然入了社,土地还是私有的,土地证保障了农民私有土地的权利。让农民觉得只有经营好自己的土地,才能过更好的生活,只有多交公粮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和新政府。后来…后来……他的声音嘶哑了、低沉了。吸了一支烟才又说:土地证虽然还在,但土地已变成集体的,只有了经营权没有了自主权。改革开放后,农民又获得了土地承包权,过上了好日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他们对土地的依赖已经淡化,农业的投入与产值难以滿足消费的需求。务工与务农的收入相差悬殊。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小、病、残,多好的土地只能荒芜。……


不要再让我失望


土地流转,还是先找几个县级,或地级地方,搞试点。搞好了再逐步推广 。山区,丘陵,平原,高原,牧区,沿海地区,都要试点。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只能逐步推进。

中国需要高能力的农业企业,或农场主,农庄主,大量的流转土地。大量的集中使用耕地土地山地牧场渔场,几十亩,几百亩,几千亩,几万亩的集中使用。并且,按排好土地上的农村农民,给工作,或给基本生活费。让农民,特别是中老年农民,愿意流转。做到农业企业农场主庄园主与农民双赢。

18亿亩耕地红线要保证,18亿亩以外随便搞,只要不违法。中国的地还是不少的。特别是山区,山很多。养殖种植都可以,就是不方便,机械操作。可以研制一些轻型机械,用人可以容易搬运的。以后也可以用直升飞机,无人飞机运输。也可以研制特种机械,会爬山的机械。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该给农业企业,提供免费的经营用地,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民以食为天。

对农业企业的各种税费,应该控制在利润的10%以内。

农民农业农村的事,要么政府管,要么企业管。企业可以是国有集体私营,还可以是个体户。总之要稳步推进。要研究出办法来。

也可以考虑,让农民五分之四进城,政府企业安排工作,不愿意工作,或没能力工作的,政府给低保待遇。实在不愿意离开农村的,就留在农村。

只要政府能安排好,进城农民的工作生活学习,相信有很多农民是愿意进城的。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他们在农村的土地宅基地,由村或乡集中管理利用,可以分配给留在农村的农民,或者以后一起流转,没流转前分配给农民。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地,应该调整,只要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都应该分地。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转变,伟大的变革。

一步越百年。在农业上,从落后几十年,上百年,几百年,到与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相竞争,甚至超越他们。

真正实现工业赶超,农业赶超。实现四个现代化。

实现领先世界。

实现民族复兴。


东风wbsy


清明节我回陕北老家,看到虽然一冬无雨,可是农民还在积极备耕,有人用驴驮着水桶给山上送水栽树,驮粪筐给山地施肥,当然退耕还林也做的很好,人还是要勤快。反观关中农村,由于种地都靠机械、化肥,,种地的人都干了什么?种子、化肥、机械费用一扣除,当然不挣钱,青壮劳力都去打工挣钱,连五十岁以上的大妈级、六十岁的大爷级都去打工(建筑、装修,家政),一般打工有历史十几年的,都在城里买了房,老家的土地种的粮食够自己吃,最多收种季节回去招呼一下,耕种雇拖拉机、收麦子收割机可以把麦子送到晾嗮的场院,这就是在现今的土地私有制度下农村的现状。“城里人”到农村租地搞蔬菜基地,多数是外行,而且多是束手当老爷,大部分时间在城里做其他产业、请客、钻营、享受,骗补贴,其实这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前多年从农村出来的的“能人”。破坏了集体所有制就成了今天的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