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如何創新機制為大地“療傷”?礦山創面披綠裝

平頂山市西依伏牛、東瞰黃淮,因煤而興、因山得名,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截至2018年底,平頂山市共有持證礦山136座,其中露天礦山77座,地下開採礦山59座。這些礦山為國民經濟發展貢獻了大量資源,但同時也在開採中給大地留下了道道“傷疤”。地貌景觀遭破壞,大量土地被壓佔,地下水層受侵蝕,地面塌陷、地裂縫、滑坡、崩塌等伴生災害,隨時可能威脅群眾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平頂山如何創新機制為大地“療傷”?礦山創面披綠裝


圖為郟縣中蛇山生態補償區

修復礦山,為大地“療傷”,已成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2019年,平頂山將礦山修復和綜合治理列為全市43項重點工作之一,全面落實“三級”包礦和“兩級”包片責任制、無死角管控,科學編制綠色礦山建設方案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規劃,責令企業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加快改造升級,限期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不符合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企業逐步退出市場。

創新機制探索恢復治理新模式

如何讓裸露的荒山披上“綠衣”?如何讓昔日的灰色礦山變身成綠水青山?郟縣探索實施“區內修復、區外補償”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使以前的荒山禿嶺變成了如今的“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4月21日,河南“生態文明媒體行”冒雨來到郟縣茨芭鎮中蛇山上,俯瞰一道道梯田從山腳層層盤旋而上,馬尾松樹苗在風中青翠欲滴。“在持續開展國土綠化的同時,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景則景’等原則,探索實施‘區內修復、區外補償’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構建起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新機制,全面推進露天礦山環境治理、生態恢復,最大限度減少裸露地面,增加綠化面積,實現綠色礦山建設、礦業經濟綠色發展。”郟縣縣委書記丁國浩說。

平頂山如何創新機制為大地“療傷”?礦山創面披綠裝


圖為郟縣西蛇山上的天然蓄水池

據介紹,“區內修復”主要是在礦山企業採區內,進行復土復綠,同時對礦區道路兩側植樹綠化、懸崖峭壁掛網復綠;各礦山開採面資源沒有采盡、沒有完成生態修復的,一律不得再開新坑口、新採面。然而,由於露天礦區土壤貧瘠、碎石裸露、乾旱缺水,綠化植被成活率往往不高。對此,郟縣縣委、縣政府從幾公里外運來了土壤,並在山上打了深水井,鋪設管道,便於取水澆水,保證林木成活率。

通過不懈努力,“區內修復露天礦區披新綠、區外補償昔日荒山綠滿園”的面貌已初步形成,東蛇山、中蛇山、西蛇山、蓮花山、蛤蟆山、石厥山、二龍山、紫雲山、仙女寨、梁家溝、魯醫河兩岸已累計植樹200多萬棵。全縣累計投入1.2億元,完成恢復治理及生態補償2.04萬畝。

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高度統一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寶豐縣按照“誰破壞、誰治理”“邊開採、邊治理”的原則引導企業認清形勢,擔起主責,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義務。“現在已經不存在邊開挖、不治理的現象,包括已經批覆的礦山我們重新審核,摸清到底對生態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如果確實汙染重大,就不允許再開採,保留住這片青山綠水。”寶豐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張義輝說。

平頂山如何創新機制為大地“療傷”?礦山創面披綠裝


寶豐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張義輝介紹採煤沉陷區整治情況

據張義輝介紹,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工作思路,使企業成為造林綠化主體,既減輕了政府財政壓力,也增加了礦區的綠化面積,為附近群眾帶來了綠色收益,實現了政府、企業、群眾三方受益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下一步,寶豐縣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道路,嚴格按照“一體共治建生態”的總體思路,實施東部山體、西部山體兩項生態修復工程,守好綠水青山,釋放生態紅利,進一步人民群眾的生態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平頂山如何創新機制為大地“療傷”?礦山創面披綠裝


遠處為異地變遷後建成的新型社區

建好“綠屏障”,做活“水文章”

“提質”,讓居民更有“獲得感”。近年來,平頂山不僅在礦山生態建設中不遺餘力,並且在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恢復城市生態取得了明顯成效。平頂山白鷺洲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這裡曾經是採煤沉陷區,經過綜合治理開發,如今已綠意滿盈,碧波盪漾,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後花園”。

建好“綠屏障”,讓“水綠交融生態美”成為亮麗名片。平頂山不斷推進山頂公園升級改造和礦山公園建設,完成佔地1500多畝的白鷺洲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建設;開展生態廊道建設、環城防護林及城郊森林建設等八大重點工程建設。做活“水文章”,構建富有靈氣、活力和動感的城市生態水系。平頂山根據全域生態水系規劃,實施河湖水系聯通、水景觀塑造、水環境修復等生態建設。

平頂山如何創新機制為大地“療傷”?礦山創面披綠裝


平頂山市副市長張弓介紹平頂山生態文明建設情況

“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既要青山綠水,又要金山銀山,這二者不是矛盾的,是高度統一的。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對外開放招商、發展生態旅遊最好的金字招牌。下一步,平頂山市要建設綠色礦山城市和中國尼龍城,我們一手抓產業轉型,一手抓生態文明轉型,從而推動平頂山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平頂山市副市長張弓表示。

平頂山如何創新機制為大地“療傷”?礦山創面披綠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