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詩經》有云“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說的便是陰曆四月,即夏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夏之月”)。“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今年的立夏是5月6日,預示著我們即將告別春日,迎來夏天。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古人認為,春為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夏則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始交、萬物並秀,地氣張而天氣盈之時。立夏之日,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開始揚花灌漿,油菜已然接近成熟,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農作物不斷加快的“成長”腳步,使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正因如此,我國曆來便十分重視立夏節氣,有“立夏看夏”之說。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小麥灌漿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即將成熟的油菜籽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水稻栽插

實際上立夏這個節氣早在戰國末年就已經確立了。周朝時,帝王在立夏之日,需親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迎夏,並舉行迎夏儀式。君臣均需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與立夏相關的習俗大部分也都與食物有關。

掛蛋、吃蛋、鬥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夏季長期發熱的病,患者多為小兒)。”因此立夏午時,家家戶戶便會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立夏飯:吃立夏飯的習俗,不同地區各有特色。南方多以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意為長輩、夫、妻、子、女俱全。據說吃了立夏飯,可以躲避災禍。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嘗三鮮: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或元麥、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或梅子、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鯧魚、黃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三燒”“五臘”“九時新”:這是杭州當地特有的習俗。三燒,即燒夏餅、燒雞、燒酒;五臘,即黃魚、鹽鴨蛋、海螄、臘肉、清明狗;九時新,即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筍、黃豆、玫瑰花、烏飯糕、萵苣筍。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孟夏之月,就像詩中所寫“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之景。沒有了春天柳絮紛飛的煩惱,不如多去欣賞茵茵綠草,在日漸熱烈的暖陽裡,感受勃發的生命之機。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立夏:天地始交、萬物並秀,迎接生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