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人下跪痛哭,感動教育背後的變相銷售

你這一輩子,有沒有為“感恩教育”流過淚?

千萬人下跪痛哭,感動教育背後的變相銷售

在中國,感恩教育有三大巨頭,相信你至少見過其中一個。

排第一的,是感恩教父彭成。

名片拿出來很嚇人:上千所學校榮譽校長、多家上市公司榮譽董事長、世界華人感恩教育第一人。

他的招牌演講叫“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是圈裡出了名的榨淚機。

一開口,就能讓數千學生下跪痛哭。

所到之處,孩子們不敢正眼看他,只敢淚眼看他。

一個叫歐陽維健。

這位頭銜就更多了。

北京市家庭教育服務指導中心總顧問

中央教科所特聘賞識教育推廣專家

中央教科所特聘教授

多個教育品牌奠基人、總策劃

“名師課博會”創始人、董事長

千萬人下跪痛哭,感動教育背後的變相銷售

他至今還活躍在感恩教育演講的舞臺,臺上激情演講,臺下哭成一片。

演講2小時,收費5萬起。

去年5月,在山西朔州實驗小學,自稱“著名教育家”的歐陽維健,向全校學生傳教了一場主題為“母愛”的感恩教育。

他用近乎哭腔的聲音喊道:

這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的母親最偉大,那就是我們中國的母親……

如果母親的情緒不發洩出來,會得精神病!

可憐的母親,只能把心裡的痛苦,

發洩到一個讓她最有安全感的人身上,

那就是自己的兒女!

在渲染力極強的氛圍中,身穿校服的孩子們失聲痛哭。

狀若喪母。

我自己經歷的那場感恩教育,請來的是三大天王里名氣最弱的那個,叫鄒越。

千萬人下跪痛哭,感動教育背後的變相銷售

那堂演講主題是“讓生命充滿愛”。

雖然天王鄒越,已經在全國幾千所學校裡講過無數遍了。

但他那天依舊充滿激情,非常有職業素養。

節奏就把控得更好了。

什麼時候該揮手,什麼時候該停頓,什麼時候該放《愛的奉獻》,早就駕輕就熟。

所有人聽得號啕大哭。

老師、學生、家長對著哭,緊緊擁抱在一起。

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學校敬愛的校長爺爺剛剛仙逝。

在他充滿煽動力的引導下,我們一個個大喊:老師辛苦了!爸媽辛苦了!我愛你們!我要讓生命充滿愛!

千萬人下跪痛哭,感動教育背後的變相銷售

感恩教育中,一位媽媽拿出手機自拍

演講結束後,鄒越開始賣書,100一本。

在豬肉5塊錢一斤的小縣城,價格不算便宜。

但剛剛為之灑淚的家長們沒控制住消費慾,衝上去一搶而光。

我打小早熟,當時隱隱覺得有哪裡不對。

但畢竟還小,面對的又是鄒越這樣的強敵,完全不戰而潰。

沒堅持過半小時,眼淚和鼻涕就不聽使喚地流了下來。

然後我就淚眼朦朧地四處張望,想確定周圍的人都比我哭得醜。

就在這時,我發現我的同桌,一個有點內向的小女孩,竟然沒有哭。

她低著頭看一本《哆啦A夢》,神情專注,和周遭顯得格格不入。

她媽媽沒有陪她來,因為在生她時去世了。

這是很久以後她告訴我的。

我那一刻非常震驚,覺得所有人都在哭,為什麼你可以不哭。

很快,我們回到教室,她就被同學揭發了。

本來就不受歡迎的她,被大家討伐:

心硬得像石頭、冷漠的怪物、沒媽的孤兒。

很長一段時間,她被全班孤立。

我很後怕,但又很慶幸。

幸好當時我哭了。

不然被孤立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這個想法伴隨了我很多年。

直到大一那年,莫言拿了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頒獎晚會上,說了一個和我的經歷很像的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時,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

我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

他看著我們,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是困惑的神情。

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

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

多年之後,當我向老師懺悔時,

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舉報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

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

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

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

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從那時起,我明白了這種行為叫刻奇。

90後親歷的第二次群體刻奇,發生在初中。

初三那年,傳說中的瘋狂英語李陽,終於到我們縣城來了。

消息剛傳出來,小縣城已經轟動。

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大講他“學英語強國”的理念。

縣體育廣場公告欄裡,寫著李陽把講堂搬到了太廟、故宮、長城,

創造了一場40000人、一天100000人、累計數千萬人次的演講奇蹟。

但我那時迷上了許嵩。

因為著急去書店搶山高哥哥最新的貼紙,錯過了李陽的演講。

我討厭許嵩的好兄弟去聽了,回來後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每天清晨5點準時在宿舍外喊英語。

讓我很羨慕,也很暴躁。

據好兄弟說,那天他和全校3000多人,一起跪在操場上,流淌著熱淚,哭得像個傻逼。

李陽說:

父母為你們付出了這麼多,你們啥也沒為父母做過,不覺得羞愧嗎?!

沒人接他話茬。

然而排山倒海的哭聲,回答了一切。

他抑揚頓挫的語調,加上適時播放的《感恩的心》,輕易就把幾千人虐得上氣不接下氣。

千萬人下跪痛哭,感動教育背後的變相銷售

接著,李陽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學英語改變命運的經歷。

以及那句著名的:天才就是重複次數最多的人。

然後,就開始賣書了。

這裡額外提一嘴,上面提到的彭成和歐陽維健,都是李陽帶出來的徒弟。

但姜,果然還是老的辣。

感恩教育只是當天哭一哭,第二天該叛逆還是叛逆。

但瘋狂的李陽走後,學校竟然陷入了長達一個月的瘋狂。

同學們開始把書舉過頭頂,大聲重複朗讀三句英語。

我那位好兄弟也很激動,覺得自己的人生將要因為這幾句朗讀而改變。

他們手裡拿著那天被洗腦後買的書,售價一百八一套。

一個月後,校園才逐漸消停下來。

這時候如果再有人扯著嗓子喊一句“I’m the best!”,只會被人當做神經病。

我說這兩個故事,是想表達:

在感恩教育和瘋狂英語裡成長起來的90後,刻奇恐怕是無法避免的。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不懂什麼叫做刻奇,那讓我再舉幾個例子。

高中畢業時,所有人一起撕書發洩,無比感傷:

我的青春散場了。

大學軍訓後,女生哭得一塌糊塗。

跟在教官的車後跑,邊哭邊揮手。

嘴裡還嘶吼著“教官再見!”

科比退役時,有人在發相同的朋友圈:

科比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病痛!

楊絳去世那天,雖然很多人連“絳”字都不認識,

也不妨礙複製《一百歲感言》發微博。

老話說得好,重在參與。

千萬人下跪痛哭,感動教育背後的變相銷售

楊絳沒有說過這句話。圖:井柏然微博

說什麼不重要,參與社交就對了,感動自己就對了。

——這就是刻奇。

大部分人不是真的被楊絳感動,只是陶醉在自己真善美的幻覺裡。

為了跟上群體步伐,在社交媒體中塑造人設,集體高潮。

忘了說,我小學那個被孤立的同桌,後來轉學了。

那天聽到這個消息後,以前霸凌她、孤立她的同學們,情感突然來了個180°大轉彎。

由班長帶頭,一起哭著送她離開,在校門口難捨難分。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奇景:

所有人都在下意識觀察彼此,來確認自己的哭聲和表情是否恰到好處。是該加大音量,還是該默默流淚?

你看,當刻奇來臨的時候,

情感不再是自然流露,而是變成了一個工具。

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善良的,是美好的,是正義的。

即使事後來看錯得離譜的行為,當時也能冠上一個偉光正的理由。

蔣方舟《文藝青年與刻奇》中說:

我有種感覺:任何情感一旦被組織化,就有宗教化的嫌疑。

組織中的所有人,已經進入了一種接近幻覺的自我感動。

所以一旦陷入刻奇,你就徹底和自由無關了。

而且,你從來不會去懷疑其合理性。

你內心深處堅信,你真的就是這麼感受的。

關於刻奇,知乎上有位網友分享了一個故事。

我奶奶年輕時跳忠字舞、讀紅寶書、開批鬥會,

做那個年齡中國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

有一天村裡召集開會,村長大哭著走進禮堂,

說大事不好了,我們敬愛的***去世了。

全村人先愣了一下,馬上就跟著村長嚎啕大哭。

哭了很長時間,肚子餓了,奶奶從指縫裡偷偷瞄周圍的人,

發現他們一個比一個哭得傷心,壓根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她不敢怠慢,繼續痛哭流涕。

我猜,她參與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刻奇”。

這就是刻奇最可怕的地方:它完成了群體對個體的情感綁架。

在你熱烈的情感背後,永遠躲藏著一個虛弱的小我。

為了融入群體,你真實的感受是不被允許的,必須和大家一起戴上面具。

否則,你就會被群體所疏遠,成為他們口中的那個“怪物”。

久而久之,你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甘心淪為烏合之眾裡的一員。

但也必須說一句:

90後的自我意識,已經在逐漸覺醒了。

雖然當刻奇發生時,我們和前面幾代人一樣,對自己的荒謬並不自知。

就像朝鮮人民,看到他們的偉人金正恩同志時,也會嚎啕大哭一樣。

即使完全不知道情感源於何處。

但事後,我們會開始去反思:

當時親身參與的那個事件,是不是有哪裡不對?

更不用說,刻奇也並沒我們想象中那麼難克服。

你不用去玉林救狗,不用去砸日本車,也不欠星爺一張電影票。

你只要培養一下對抗孤獨的能力,嘗試獨立思考,

就能跳出刻奇,成為自由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