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先進工作者孫亮:用技術撬動25億核桃產業

近年來,朝天區加快核桃產業發展,推動全區年均核桃品種改良3萬畝以上,單株核桃樹平均產量由2007年的3公斤增長到現在的13公斤,核桃產量連續9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產值25億元。

改變的背後,離不開朝天區核桃科研所所長孫亮15年來的辛勤付出。

為控制當地嚴重的核桃病蟲害,孫亮歷時4年研發出多系列的新型林藥;為提升核桃投產期、座果率,他培育多個新品種、制定多項良種繁育技術。此外,他還每年開展“田間課”百餘堂,把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介紹給村民。

讓群眾擁有了自己的“綠色銀行”,走出一條山區群眾靠山吃山的脫貧致富路。

啃下“硬骨頭” 老樹發新枝長金果

2004年,孫亮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後,便作為人才被引進到朝天區核桃科研所(原林果科研所)。

“當時,當地群眾大多是利用田邊地角零星種植幾棵核桃樹,疏於管護,基本‘靠天種、靠天收’。”孫亮說,朝天氣候溫潤、光照適宜,土質以黃壤為主,中性偏鹼、鈣質豐富,非常適宜種植核桃。但由於管理粗放,導致病蟲害嚴重、掛果率不高,無法形成產業。

“春天滿樹花開,夏天遍地落果,農戶沒了興趣,產業也就發展不起來。”為此,從2009年起,孫亮瞄準了防治核桃病蟲害、控制核桃落果的難題開始攻關。他帶領科研團隊積極向省林科院、四川農業大學專家、當地核桃“土專家”取經,常常翻山越嶺、深入密林尋找殺蟲草藥,反覆實驗或調整配方。2013年,歷經無數次失敗後孫亮團隊順利研製出“朝林1號(B型)”等系列新型林藥。該藥可有效防治果象、根象等害蟲,使核桃保果率達95%以上。

“要提高核桃單產,光攻克了病蟲害防治還遠遠不夠,必須對品種進行選育和改良。”在孫亮的主導下,團隊成功選育出了3個省級優良品種,推出多項核桃良種繁育技術,並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目前,朝天核桃投產期已由過去的10年縮短到了6年,核桃嫁接成活率達90%以上,掛果率由過去的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截至去年底,朝天區核桃種植面積已達44.6萬畝。

每年百堂田間課 人人都成“技術明白人”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是如何做好核桃春季病蟲害防治。目前,是大蠶蛾、果象等病蟲害的高發期,也是治理病蟲害的黃金期。可用‘雙管槍’按一瓶藥兌5桶水的比例進行全樹噴灑。只要藥噴到位,15天后再次進行噴灑,保證結果……”4月24日上午,在羊木鎮金筆村4組,4000餘株核桃樹長勢正旺,孫亮正在為200餘名核桃種植戶上田間科技課。

像這樣的田間課,他每年都要上近百堂。

在核桃栽植、嫁接、春防、冬管的關鍵時節,孫亮和他的團隊總是活躍在田間地頭,對農戶進行現場培訓。

“多虧了孫老師手把手的教,我才掌握了核桃管護和嫁接等全套技術。”何首軍是朝天區培育出的核桃“土專家”,如今他家的核桃樹全部按標準化的技術要求進行防治和管理。不僅他自家實現增收,還能“技術輸出”當顧問。“每年核桃至少能賣4萬元,在閬中等地當顧問,一年還能掙6萬多元。”何首軍說。

目前,朝天區18萬村民中,已有10萬人參與了核桃產業發展培訓,“技術明白人”達4萬餘人,全區116個核桃專業村均建立技術服務站,64個貧困村還分設1—2個技術服務點,全面構建起區、鄉、村三級技術推廣平臺。

為幫助群眾牢記技術要求,孫亮還組織編制了規範實用、易於掌握的《核桃栽培技術規程》。

“莫看這個本本小,如果忘記了哪個細節,我就拿出來照著再學一遍。”轉鬥鎮較場村村民全光明手裡的《核桃栽培技術規程》已經被翻得皺皺巴巴,他說,以前自己不懂技術,核桃產量低,後來在鎮上、村上聽過孫亮的課,還免費領了一個小本本,隨時能拿出來看看。“效果好得很,去年收穫了500公斤核桃,賣了9000多元。”全光明高興地說。

(記者 劉懷英 張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