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川省叫四川?

邱自由记忆学513


我干脆替大家直接问了吧:

四川得名的原因是因为境内有四条大江或川流吗?

这就是属于望文生义了。

确实存在这种观点,认为“四川”得名的原因是因为境内有四条主要的川流,即长江、嘉陵江、岷江、金沙江。但是——

按照这样的观点,四川为什么不叫四江呢?四江岂非比四川更形象具体?

因此,以河流而论地名的观点,显然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表面上可能是对的,实际上偏差很大。

四川的得名与宋代的行政区划建制有关。

北宋咸平四年(1001)将西川路和峡路拆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和夔州四路,总称为“川峡四路”。

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等到南宋时期,朝廷已经在四川设立宣抚、制置等总览四路军政的官职了。元朝时期,将四路合并为四川行中书省。这就是四川的由来。

总而言之,四川的得名与江河无关,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HuiNanHistory


作为一个在四川生活了13年的北方人,最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四川叫四川,而不叫三川或者两川呢!一次偶然机会才得知四川名字的由来!

其实四川名字的真正由来是从秦至北宋时期宋真宗最终形成的“川峡四路”区域的简称。“川峡四路”具体是指利州路(今陕西省汉中市);夔州路首府(今重庆市奉节县);梓州路又称潼川府路首府(今四川省绵阳三台县后迁泸州市纳溪区);益州路又称成都府路首府(今四川省成都市)。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秦时置为巴郡、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并且分别在今天的成都和绵阳市三台县设立治所,简称“两川”。

唐玄宗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汉中)。这样,便有了“三川”的简称。

北宋又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合并四路设置四川行省,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又改称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美图美景分享达人


和中国许多被改了名的地方一样,四川最初本不叫四川,而是叫蜀!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商周时代,那时候的四川大地便出现了国家,名为古蜀国,如今著名的三星堆遗址就是曾经古蜀国的都城。

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军入蜀,灭亡蜀国,实行郡县制,蜀国就成了蜀郡。


而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四川便成了益州!后来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乱世之中,四川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诞生了许多的割据政权,比如刘备的蜀汉,李雄的成汉等等。

那么这“四川”二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还得从唐朝的行政区划改革说起

到了唐代,李世民对当时的领域进行了划分管理,分中国为十道,那时唐朝疆域也算是辽阔,这么多的道中,为了便于管理,有进行了更为精确的划分。把疆土南部的领域统称为剑南道,剑南道的东边是山南道。

公元733年,在唐玄宗继位的时候,把疆土根据之前的划分又做了新的规划,成为了十五道。随后以剑南道为中心,划分道路两边各为东西大道,东道和西道,这在后来也被称为剑南两川。再加上山南道,在唐朝时期被叫作“剑南三川”。为了称呼更加的方便,“两川”和“三川”也就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代称。

看到没有,这里就已经“三川”了啊,而到了宋代“四川”正式出现。

<strong>

宋代时,四川地区到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或“四川”,这个时候起,四川这个名字也就保留和流传了下来。

元代于至远十七年(公元1281年)正式建致“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省治设于成都,四川于此正式建省。


明时分全国为十三行省,今四川即为四川省。清初分全国为十八行省,四川行省区域之西北境已至理塘、巴塘等地。辛亥革命后,1935年,四川省再次非分,这次是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是行政督察区,另一个则是西康督察区。建国之初,曾经把原四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1952年撤消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5年撤消西康省,其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省。



1997年,川渝分治,再次划分,重庆市容纳了原来的川东一些领域。剩下的就是现在的四川省了。

当然了,“四川”之名还有另一种说法,在古语中,"川"即河流。

《釋名》有言:“川”即“穿”也,穿地而流也。《禹贡》也有言高山大川。《周語》有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四川”顾名思义,就是四条大河咯。那么这四哪四条河呢?现代人一般指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这几条大河。


白话历史君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川”字作为地名最早应当是与河流联系在一起的。

川的象形字

《釋名》有言:“川”即“穿”也,穿地而流也。《禹贡》也有言高山大川。《周語》有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字最开始就是河流的意思。

在这种直管的认识下,很容易将四川这个地名的由来,联系到四川盆地的诸多条河流上。

四川的河流

因为这个号称天下陆府的盆地中,并不缺乏名山大川。

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讲四川对应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这几条大河。

不仅现代人有这样的错觉,元代人的地理类书籍中,也有记载:“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要知道,四川盆地的河流很多,为什么单独以四条河的名字命名呢?并且到底是哪四条河呢?这是说不清楚的。

历史地名的发源演变,还是要从历史政区的变化说起。

比较可信点的观点是:四川这个地名,诞生于宋代。

因为宋代有确切的史料记载:

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将辖区位置就在今天的四川的川峡路一分为四,这四路分别是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四路合称为川峡四路,因此就有了“四川”路这个简称。

从川峡四路到四川,这个说法较为可信。

但是现在有学者发现,在唐代的文献中,就有“剑南四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唐宪宗元和八年 813年)、“褒斜四川节度使陈敬瑄”(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等关于四川这个地名的记载。

由此而知,四川这个地名,恐怕在唐代就产生了。而非产生自宋代。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四川省名由"川峡四路"而得名, 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别称,川峡四路之前只有两路,即西川路和峡西路,西川路辖置益州、梓州;峡西路辖置利州路、夔州,当时全国共15路,而两路之前只有一路即川峡路。宋人分为四路称其为”川峡四路“。



其实四川就是宋时四路的简称,而为什么叫四川而不是四路,因为唐时四川地区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后人有时称四川为两川地区,在古人的眼里,"川"就是泛指三峡以西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以及贯穿其中的江河川谷。

古时川峡四路与现今的四川省并不是完全吻合。行政管辖区域大致包括:今四川大部、重庆全境、陕西汉中秦岭以南的子午河、星子山以西地区,贵州的安顺、贵阳遵义、铜仁等区域,以及甘肃文县。而汉时的益州才是四川的雏形。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四川就是秦岭之南,青藏高原之西,云贵高原之北,三峡以西的一块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而这片区域在未分设重庆市之前的四川全境就是古巴蜀之地,蜀国相当于益州及现今的四川,占据四川盆地。巴国相当于坐卧大巴山腹地三峡以西的现今的重庆市。两路中蜀地相当于西川路,巴渝之地相当于峡西路。后来为为防止地方割剧,将秦岭之南的部分地区划归陕西。


从地理角度来看,"川"其实就是四川的主题,"峡"是四川的东界,由于四川位于长江上游,川西高原西缘西藏高原和横段山脉,这里丘谷相间,水网密布,孕育了长江较大支流诸如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打造出成都平原与四川盆地这样的天府之国。长江经重庆夔门口东入三峡完成了在四川的奔跑。真所谓高峡出平湖(盆地)。因此,可以理解为峡西(三峡以西)的西川之地就是美丽的四川。 四川不缺的就是"川",四是缘于四路,但川并不只四个,长江在四川较大的支糸也不下四条,而县级以上地名如北川、青川、合川、永川、汶川等也不止四个。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就是较大的"川",有水便有川,有川亦有峡,所谓风水宝地、天府之国,无愧于"扬一益二"之美誉。

而川更多是相对于山或峡而泛指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与纵横其间的山川河流。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东周时秦楚两国发现这片美丽的土地为巴、蜀之国,经反复争夺后被秦兼并。成为列代的米库粮仓和战乱政权的避风港。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第一种说法

“四川”的“川”字是“大河”的意思,顾名思义是“四条大河流经之地”。

这四条大河也就是在四川境内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

第二种说法

“四川”这个名称最早还是起源于宋代,而不是起源于“四条大河”。虽然“川”字的最早意思是指河流,但“四川”的“川”其实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平原,是“平川”的“川”,而不是“川流”的“川”。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在秦朝时置为巴郡、蜀郡、汉代叫益州。唐代改为剑南道,后分为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

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东、西两川,所以简称“两川”。唐玄宗时,他又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这样,便有了“三川”。

后来由于宋真宗调整,又在益(成都)、梓(三台)、利(汉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来就简称为“四川"。

这就是“四川"的真正来源。

综上所述,“四川”是因为巴蜀盆地四周高山环绕而中部平原或丘陵锦延这种地形而得名,不是因为具体哪条河或哪几条河而得名。一般巴蜀盆地可泛称“四川”,而其东西南北部又可称西川、东川、北川、南川或者是川西、川东、川北、川南。


小猪也配齐


据史料记载:四川,古梁州之域,又名益州。东川潼川,西川成都,南川夔州,北川利川,故名四川。

剑阁表云栈之固,瞿塘锁巴峡之流。界以番族,阻以蛮方。连荆丶沔,接汉丶陕。山丛峰冗。领十一府丶九直隶州丶十一州、一百一十一县。


了然翁523


宋朝在行政区划上实行州、县二级制,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州的一级监察区。997年(宋真宗赵恒至道三年),开始划分全国为十五路,后又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朝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跪射俑


解放前有东川(重庆地区) 西川(成都平原)南川(攀枝花等地)跟北川(汉中一部分)


Mystyle68


重庆直辖,如果不做行政区划调整,“四川省”可以沿用。但是四川省当甩包袱一样摈弃了贫困的下川东地区,四川省就没资格叫四川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