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经济不确定性需政策、改革、创新全面发力

2019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分别下调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加之贸易、货币和技术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专家呼吁,应从宏观政策、结构性改革、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发力,设计应对方案。

“不确定性”之贸易政策

1月21日,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当前,单边主义有进一步抬头趋势,多边主义面临重大挑战,在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消极影响日益突出。报告提示,长期的贸易紧张局势将会扰乱全球经济。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世界经济展望2019: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分论坛上,IMF副总裁张涛认为,贸易政策造成的紧张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并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如果美国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且加税幅度高达25%,可能影响亚洲0.9%的GDP增速。

博鳌观点 | 应对经济不确定性需政策、改革、创新全面发力

IMF总裁拉加德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呼吁各国展开多边合作,共同应对贸易体制所面临的挑战,建议重点应放在以合作方式迅速化解贸易分歧和由此产生的政策不确定性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对中美谈判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说,目前谈判已取得很多实质性的进展。中美达成协议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而非某一方的让步,这对整个世界是积极的。比如中国刚刚审议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是此前三个单独法律的整合升级版。其扩大开放、保护知识产权、契约精神、依法行政等基本内容,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部分,是计划之中的。

“不确定性”之货币政策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2019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货膨胀率相比2017年有所升高,部分国家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报告认为,2019年,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仍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减弱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的紧缩压力趋于降低,部分国家货币政策甚至会有所放松。不过,从总体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仍偏向紧缩,这决定了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不会太大。

同时,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预期的不断变化,也将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公共和私人债务高企的当下,加息有可能推高债务违约率,增大金融市场风险。

博鳌观点 | 应对经济不确定性需政策、改革、创新全面发力

对于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张宇燕表示,相较于贸易,美联储货币政策是一种更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美联储已经表示,今年很可能不再加息,“缩表”行动9月份也要暂停,但总体上看,美国货币政策仍处于利率中性化的道路上。

“美联储最近的表态,是否意味着美国的货币政策未来可能逆转、重返宽松;这种变化对全球经济、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他说。

“美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数据依赖性的,我们希望有效的沟通可以继续,确保市场了解美国货币政策动向。尽管如此,金融市场的条件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张涛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亚洲GDP的影响或可达到0.75个百分点。他希望,美联储能够延续目前这种基于数据的、与市场的前瞻有效沟通,使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走向心中有数。

对此,报告指出,新兴经济体国家应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通过完善政策框架来抑制和降低资本流动的风险;加强双边和多边国际货币合作,例如通过新建或扩建央行间货币互换,来增强对各国流动性的支持力度,维护金融稳定。

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有需求不足的原因,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为此应毫不动摇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非用通胀刺激经济。

“不确定性”之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是把双刃剑。日本银行董事局委员、政策委员会审议员铃木人司认为,不确定性分可知与不可预知两种类型。贸易和货币政策问题是我们已知的,因而是可以管控的。真正的不确定性,是我们不知道或不可预知的,也就没有办法作准备。技术革命就是这样一种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

以日本为例,人口缩减和劳动力不足是日本经济面临最大的结构性问题。铃木人司表示,解决上述问题,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但这个度很难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太快,可能会反过来对劳动力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日本未来的挑战,是既要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潜在增长率,又要避免‘机器取代人’造成大规模失业。”

“技术革命并不一定就是大家所关心的新技术、原创技术,它更可能是对现有技术的重新组合和再利用。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其使用的技术,比如蒸汽机,是早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存在的,但原有技术被改良和重新利用了。”张宇燕认为,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就业机会并没有因为技术进步而减少。他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需要用机器尽可能替代劳动力,以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新加坡前副总理黄根成表示,要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新发明。政府要加大投资于教育和培训,为民众迎接技术变革打下基础。

政策、改革、创新与国际合作是破题关键

面对世界经济的诸多不确定性,张涛建议,要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包容和可持续增长创造环境;同时,必须坚持结构性改革,以应对劳动生产率放缓、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此外,还应注重技术创新。“过去20年,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和各种新技术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已占到三成。没有比创新更好的办法来推动增长。”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长汉斯保罗·博克纳强调,“黑天鹅”事件是无法预知的,也无从预防,唯一的途径是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合作,是应对所有不确定性的关键。

博鳌观点 | 应对经济不确定性需政策、改革、创新全面发力

就亚洲而言,应继续推动亚洲经济的一体化。根据IMF的研究,如果取消所有的非关税壁垒,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亚洲整体GDP会增加10-15个百分点。

张宇燕说,“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具有十分鲜明的包容性,五年以来,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

谈及中意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说,在过去10到15年间,相比于德、英、法等欧洲国家,意大利和中国的商业关系落后了。意大利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小微企业众多。他们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需要政府牵头。

杰拉奇说,欧洲国家愿意加入“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机会。意大利在这方面作表率,是意大利作为G7一员和欧盟主要成员国重新发挥领导力的体现。相信在意大利的示范之下,会有更多的欧盟国家与中国签署类似的协议。

记者:陈奥 陈碧琪

亚洲浪潮,博鳌视野

“立足亚洲,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