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拼多多財報PK:勝負手在哪裡?

今年1月30日,阿里發佈的2019財年三季報格外引人注意,1172.78億元的單季營收,讓阿里成為中國首個實現單季營收破千億的互聯網公司。

除了營收外,GMV一直也是電商平臺成交類重要指標。GMV從0到1000億,京東用了10年,阿里用了5年,而拼多多隻用了2.25年。2014年5月和9月,京東阿里先後上市,一時風光無限。不過,僅僅在4年之後,拼多多便以黑馬姿態搶灘美股,一躍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雖然拼多多的體量尚未對前兩者構成實質性威脅,但其發展速度不可小覷。

阿里、京東、拼多多財報PK:勝負手在哪裡?


作為美股上市的三家電商企業,阿里、京東、拼多多也經常被“拎出來”進行對比。近期,各大上市公司紛紛公佈年報,《聯商網》選取了阿里、京東、拼多多的部分數據,從營收、淨利潤、活躍用戶數、市值等角度對三者進行對比。

營收對比

阿里、京東、拼多多財報PK:勝負手在哪裡?


▲阿里財報採用財年方式計算,此處已換算成自然年,阿里2018年4052億元營收來自wind數據統計,數據均按照非美國會計準則下計算。

從營收上來看,阿里2018年營收為4052億元,同比增長78.7%;京東2018年營收為4620億元,同比增長27.5%。阿里營收雖然不及京東,但差距已縮至百億範圍內,且增速是京東的近三倍。此外,京東2017和2018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9.23%、27.5%,增速進一步放緩。阿里2017年和2018年增速分別為57.6%、78.7%。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業務構成不同,運營模式不同,本文僅對阿里京東營收進行粗略對比。比如,阿里電商營收主要來自平臺佣金與推廣費用,京東主要以自營為主,自營商品收入計入營收。

作為成立才四年的電商企業,拼多多雖然營收體量較小,但受益於GMV增速以及新客群拓展,2018年拼多多實現營收131.20億元,相比2017年的17億元增長652%,這其中主要都來自營銷方面的收入。拼多多在2018年財報中表示,平臺營收增長主要源自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的強勁增長。而隨著下沉市場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拼多多營收仍然會保持高增速狀態。

淨利潤對比

阿里、京東、拼多多財報PK:勝負手在哪裡?


▲阿里財報採用財年方式計算,此處已換算成自然年,數據均按照非美國會計準則下計算。

無論企業成立長短,盈利都是最終訴求。但對於盈利期限,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戰略考慮。

自2016年首次盈利以來,京東已實現連續12個季度盈利。不過就淨利潤增速來看,京東在2018年下滑30%,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國內市場消費增速放緩的因素影響。阿里的淨利潤也開始放緩,2017年增速為22%,2018年增速收窄至3%。實際上,除了市場因素外,傳統電商平臺的都面臨了增速放緩的局面,這與流量瓶頸、消費者消費行為變化、市場趨勢變化有關。

關於京東虧損問題,我們不做過多探討。京東的虧損一直被看做是戰略性虧損,它並非沒有盈利,而是在物流、服飾以及新興業務領域上的投入巨大。總之一句話,京東虧損主要是用於業務投資,這也是它長期無法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尚處於前期投入階段,拼多多的虧損還將持續擴大。與2017年5億虧損相比,其2018年的102億虧損著實讓人震驚。拼多多財報顯示,這102億虧損包含了平臺經營虧損和員工股權激勵所產生的虧損。

拼多多表示,預計未來的運營成本和費用將以絕對數量增加,主要原因在於其仍然在進行基礎設施、推廣營銷和服務創新等方面的投入。我們從其銷售和營銷費用來看,近三年的這一費用分別為2016年的1.69億元,2017年的13.45億元,2018年的134.42億元。

最新活躍用戶數

阿里、京東、拼多多財報PK:勝負手在哪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3.053億,去年同期活躍用戶數為2.925億,增速放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兩年間,京東的活躍用戶增速僅為2018年的4.38%和2017年的2.96%。不過就季度來看,京東2018年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分別增長20%和22%,消費者復購率和貢獻率有所提升。

阿里2018年和2017年的活躍用戶增速為26.63%和21.59%,但是憑藉支付寶以及對四五線市場的電商滲透,阿里仍然獲得了千萬級的新客。

與阿里、京東不同,拼多多的客群在持續擴大,仍然獲得了下沉市場帶來的紅利。數據顯示,拼多多平臺2018年度活躍買家數達4.185億,較2017年同期增長1.737億,同比增幅達到71%。此外,拼多多APP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平均月活用戶數達2.726億,同比增長93%。如果僅考慮年度活躍買家和月活數,拼多多已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

GMV

阿里、京東、拼多多財報PK:勝負手在哪裡?


從GMV來看,阿里電商平臺成交額從2016年的3.57萬億增至2017年的4.82萬億,2018年GMV數據未獲披露。京東2018年全年GMV接近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8%,相較於2016年,回落了67個百分點。受益於下沉戰略的推動以及營銷推廣等,2018年拼多多平臺GMV達到4716億元,同比增長234%。

如果把GMV分解到每月來看,拼多多月均GMV為393億,京東月均GMV為1416億,拼多多已佔到京東GMV的近三成。按照234%的增速,拼多多僅用2年多時間便可在GMV上超過京東。

最新市值及股價

阿里、京東、拼多多財報PK:勝負手在哪裡?


▲截至5月3日美股收盤數據,股價為收盤價。

同樣作為美股中概股,阿里與京東的市值已有懸殊,兩者市值相差近12倍。去年5月8日,阿里市值達到4778億美元,超過騰訊的4634億美元,成為國內市值最大的公司。2018年,京東股價從巔峰時期的733.34億美元回落到如今的436.92億美元。去年7月上市的拼多多,市值已佔到京東市值的六成,從零到當前市值,它只用了34個月。不過,與上市之初近300億美元市值相比,已跌30%。

向下看,向上漲

不得不說,在消費增速放緩,用戶增長面臨瓶頸的大背景下,電商增速下滑已是新常態,但拼多多卻仍然保持增速。

有一種觀點是,拼多多崛起是受益於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後的流量紅利。而在存量市場近乎飽和後,阿里與京東也在瞄準下沉增量市場。

從阿里2019財年三季度財報來看,淘寶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到6.99億,實現連續六個季度增長超2000萬,其中超70%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低線城市。顯然,下沉戰略為淘寶帶來了實打實的好處。

而在下沉市場,聚划算和天天特賣是阿里的兩張王牌。據瞭解,聚划算今年要完成三大目標:讓中國四五線城鄉消費者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幫助品牌和商家去觸達更多消費者;幫助中國的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更多原產地、農產品上行。專注C2M的天天特賣,目標是幫助1萬家工廠完成數字化轉型。

增速放緩的京東也在下沉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為了獲取低線城市消費者,去年6月上線的京東拼購在半年內便獲得13.5萬商家,覆蓋所有零售品類,而在去年年底的組織架構調整中,京東新成立拼購事業部,這代表京東正式發力下沉市場。除拼購外,京東還會在三四線城市通過開設體驗店、社區店、與家電企業聯合等實體店的形式獲取用戶。

此外,為了增加營收,京東物流開始對外開放並上線個人快遞業務。而拼多多也在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不斷髮力,這兩者也是拼多多平臺的核心業務之一。

實際上,在複雜的中國電商市場,贏家從來都不屬於某個人或某個企業,變一直是發展之道。雖然拼多多一直有望成為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但是它與京東還有一些差距,並且京東也在拼多多涉足的市場排兵佈陣。

而對於一年之後的市場格局,我們能想到的是,預判總比經歷要簡單得多。

(本文系聯商網特別策劃“解讀2018年財報”系列報道,文/聯商網 陳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