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婚丧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专门的服饰,你能否分清楚

服装的功能有很多种,可以遮蔽身体,也可以抵抗严寒酷暑,还可以展示自己的身材。除了这些基本功能外,在我国古代,服装也成为了礼制的一部分。存在于祭祀、冠笄、婚丧嫁娶的各种场合中。而且根据场合的不同,有不同礼仪和不同服饰。

封建时代,婚丧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专门的服饰,你能否分清楚

衣服

古代祭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上到皇家宫廷,下到普通老百姓家,没有不祭祀的。国家层面的有祭天地,家族层面的有祭宗庙,个体层面的祭奠祖宗等,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封建时代,婚丧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专门的服饰,你能否分清楚

祭祀也比较讲究,不能穿普通的衣服,要穿祭祀专用的服装称为祭服,当然王侯将相,帝王官宦之家的祭服用料考究,等级森严,式样种类也较多。比如一套完整的贵族妇女的祭服就分为,祎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等六类。使用场合,所用礼仪各不相同。普通百姓的相对来说就简单得多了,用麻布制成,比一般的单衣服要长些。其实,只要不是平时穿的,干净就行。有的家庭条件不好,用平时穿的凉衣来代替也是可以的。至于礼仪方面就更加简单,只要祭祀前,洗干净自己,即沐浴完成就行了。

封建时代,婚丧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专门的服饰,你能否分清楚

祭祖

无论官家还是百姓,祭祀的过程都大同小异,摆好祭品,点上香烛,由德高望重之人宣读一段祭文后,大家跪拜行礼完后,分吃食物,把酒言欢,直到散去。这种礼仪和服饰一直延续到清朝才被改变。

冠笄指的是男孩和女孩的成年礼。古时候,男子年满二十岁,女子年满十五岁就要举行成人礼,冠礼对所穿服装没有特别的要求,普通的衣服就可了。仪式的重点内容则是在加冠上,而且还是三次。对应这三次加冠,需要换三次不同的服装就可以了。三次加冠有他特殊的名称,分别是:初加为缁布冠,再加为皮弁,最后加爵弁。三种不同的冠饰,对应三种不同的社会地位。第一种是普通族,第二种是士兵族,第三种是士大夫族。相比之下,女子的笄礼,就简单多了。只需改变一下发型,梳一个发髻。然后再用竹子制成的笄固定好就可以了。无论是冠礼还是笄礼都体现了父母的期盼,盼望儿女成年后能顺顺利利的过好每一天。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不论是哪个朝代,不论地位尊卑,对儿女的心意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封建时代,婚丧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专门的服饰,你能否分清楚

冠礼

婚嫁不论在那个年代,都是人生头等大事,古代当然也不例外,从议亲到迎亲有一整套琐碎的过程。其它的过程就不再多说,真正能体现我们民族特色的,就是在迎亲这一环节上。新郎穿的是传统的爵弁服,再配上黑色腰带,下着浅绛色裙。而新娘则先梳好头发,后再套上一种假发,然后,穿上饰有浅绛色衣缘的丝衣,面朝南站立于房中等候新郎到来。在与新郎离开娘家前还要在身上披上一件景衣,防止将里面穿的新娘服饰弄脏。到了婆家之后,仍然还有很多礼仪讲究,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

封建时代,婚丧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专门的服饰,你能否分清楚

婚嫁

在古代,丧葬也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古人也特别的注重这一场合,为此也发明了一整套的流程,从人死亡的那一刻开始直到入土为安,每一个步骤每一环节都精心设计,礼仪周到。为的是对逝者的尊重,因古代有逝者为大的说法。整个过程理所应当的是要穿丧服的。丧服分为五等,按照与逝者关系远近顺序排列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等级。所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其中,斩衰最重的一种丧服。以很粗的生麻布制作而成,衣缘袖口皆不缝边,简陋粗恶,犹如刀割斧斩,故称斩衰。穿着斩衰的人,还要手持一根竹子的哭丧棒,在传统丧礼中,一般来说,只有孝子才使用;它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由于痛失亲人以至于悲伤过度站立不稳,只有所以需要扶着竹杖。斩衰服丧的时间是三年。

封建时代,婚丧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专门的服饰,你能否分清楚

丧葬习俗

所以,由此可见,在古时候,建立在汉服饰基础上的礼仪文化,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服饰,有不同的礼仪和文化。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高度的智慧,也体现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针对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元素,非常需要我们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后再传承和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