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後期河南商城縣移民的歷史

豫南商城縣因為地處南北分界線南側,自然環境偏向南方,因為地形多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因此對生產方式具有較大制約性,而開發的順序也各具特點,尤其是移民進入商城的時間。商城地區的移民活動不是突然出現的情況,而是一個歷史延續的結果。為了更好的闡釋清代初期商城縣移民的來源情況,需要將時段向前推移到明代中期,瞭解商城政區前一段的移民狀況和行政區劃設置。

在商城縣這塊地域政區興廢靡常,成書於乾隆年間的《光州志》詳細記載了商城縣的古今沿革:


商城古為郪國,戰國時屬楚。漢興,為期思、新郪二縣,屬汝南郡。東漢章帝四年,封孔子十四代孫佶於新郪,為紹嘉侯國,以承殷後。晉為宋侯相,屬汝陰郡。劉宋因之,北齊以南迫陳境,置定城郡,梁置義城郡及建州。元魏復置宋安郡,宋安縣屬廣陵郡,又僑置新蔡縣為新蔡郡治。隋幷州郡,取期思縣東古殷城置殷城縣,屬弋陽郡。唐武德元年改置義州,貞觀元年廢為柵。宋建隆元年避宣祖諱,改殷城為商城,置縣,屬光州光山軍(郡)。至道三年復省入光山。嘉熙元年兵亂。徙光州治於商城之金剛臺。元亦為商城鎮,置達魯花赤於金剛臺。明洪武四年隨固始隸臨濠。十三年隨固始隸汝寧,成化十一年復置商城縣 。

從這裡我們瞭解到商城地區歷經郡縣,州郡直到省府階段,現商城地區設縣肇始於明朝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

明代中後期河南商城縣移民的歷史

商城縣

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載“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 。在古代,設縣的標準很多,但最主要的設縣依據還是人口。上文提到,明憲宗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商城地區正式設縣,按照《漢書》提到的原則以及古代設縣的標準,由於人口的增加,即人口的數量達到了設縣的標準,商城地區正式設縣。那麼當時分縣的具體情況如何,筆者查閱了乾隆年間的《光州志》,“成化十一年,固始知縣馬監奏分西南舊墟,復建商城,領於光州” 成化年間的《固始縣誌》記載當時的人口情況“分戶一千七十七,口二萬一千四百九十三” ,可見此時的人口規模已經很可觀了。

到萬曆年間,戶口增長至“戶一萬有奇,口五萬九千六百六十有三” 在一百多年的時間,戶數增加了將近十倍,口數增長率卻只有64%,極其令人反常,戶數增長的快說明分家的人口增多,中國古代最重視大家庭,而不主張析業分家,分家數量激增,似乎存在某種外在原因。

明代中後期河南商城縣移民的歷史

清末商城縣地圖

關於這個事情,我們不妨看看曹樹基的研究結果,他認為“據原傑的報告,聚集在南陽府和汝寧兩府流民數達75052戶,附籍流民60384戶,附籍流民佔當地流民總數的85.6%,佔三省流民總數的62.5%。可見明代中期荊襄地區的流民的安置以河南南部為最多。” 從這裡來看,荊襄地區存在大量的流民,而當時分固始縣西南兩墟設立僑縣商城,重點在於安撫流民,維護地方穩定,此為一個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筆者還有兩種推測:一是逃避賦稅,減輕人均稅負;一是有經濟的動因驅使,諸如土地過多來吸引人口遷移。由於賦稅沉重,加之土地的迅速集中而導致小農的破產,原先地狹人稠地區人口增多,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淪為流民,這時人口稀少的地區,對於移民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中國古代有狹鄉往寬鄉遷移的傳統,處於未開發的荊襄地區資源豐富,封建統治鞭長莫及,可有效逃避賦役,於是流民不斷往這些地區集聚,到成化年間流民已逾一百多萬 。

封建時代,政府千方百計將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以便控制,這麼多的流民對於政府來說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也是對統治構成巨大威脅,明朝成化年間已經發生了流民大規模反抗,出於政治考慮,便將流民就地入籍,減少可能的隱患,在這些條件的綜合作用之下,僑置商城的設立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上述可知,商城縣的設立是屬於僑置,它的設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安置外來移民的結果,人口的自然增殖作用微乎其微,這種傳統勢必有某種慣性,對後來的移民具有某種示範作用。

明代後期,尤其是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後,賦役徵銀,加之美洲白銀大量湧入,出現了銀貴錢賤的現象,以往輸一課有餘,現在往往輸三課而由不得。重課之下,百姓紛紛逃亡,或往山區,或依附於大地主,或逃亡之租稅較輕的地區。這樣就出現了一個人口遷移泵:人多地狹往寬鄉遷;重租往租稅輕的地區遷移,作為剛設縣之初的商城縣和前輩人口遷移傳統的作用下自然是理想的遷移地區,在該地有著大量土地等著開墾。

明代中後期河南商城縣移民的歷史

張居正

《明英宗實錄》正統十四載“河南布政使年富言:‘陳、穎二州逃戶不下萬餘,皆北人,性魯,為江西人誘之刁撥。請驅逐江西人,以決奸萌。’都察院言:‘江西人在河南者眾,如概驅逐之,恐生變。宜但逐其逋逃者,其為商者勿逐。’從之” 明代中期,河南南部地區就分佈著大量江西等省南方移民,如不是人口眾多,恐怕也不會引起這些糾紛,請求驅逐江西人。據相關研究表明,“唯有汝寧府不是山西人的移殖區,它所接受的移民多自南方遷來,這和我們根據金寨縣族譜統計得出的結論是大體一致的,明初江西移民氏族構成了當地(此處指商城縣,筆者注)氏族的主體” 。

那麼除了來自江西省的移民外,還有哪些地方來的移民呢?還有湖北,安徽等省的移民。《商城縣地名志》載商城縣鯰魚山鄉“洪老壪自然村洪姓自明初由湖北麻城遷此” ,蘇仙石鄉王壪自然村“明末王姓由湖北羅田遷此始居,故名。” 安徽省的移民則有:蘇仙石鄉的汪壪自然村“明中期汪姓從安徽六安遷此” 。

綜上,商城縣所在的豫東南地區是一個僑縣,其人口主要來源於江西,湖北,安徽等南方省份,是南方移民區,這是和河南大部為北方移民的情況大不相同的。

參考文獻:

1.(漢)班固:《漢書》;

2.(清)高兆煌:《光州志》

3.(清)張廷玉:《明史》;

4.《明英宗實錄》;

5.曹樹基:《中國移民史》;

6.方建宇等:《商城縣地名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