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求杜月笙幫忙,杜月笙辦完之後,為何親自上門感謝章太炎?

黎佩敏


杜月笙之所以被“捧”的這麼高,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於結交名士。

(杜月笙)

杜月笙底層出身,文化水平不高。從一個“小癟三”混在黑幫老大,有錢有勢,他還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朋友圈”質量。

所以,杜月笙廣泛涉足娛樂、教育、文化、新聞等等各領域,結交朋友,努力給自己打造一個“正面形象”。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魯迅、錢玄同等人都是他的學生。章太炎這個人很有才,不過脾氣也不好,被稱為“章瘋子”,一張嘴懟遍大江南北,經常上“熱搜”。

所以,杜月笙若是能結交到章太炎這樣的朋友,那絕對是非常光彩的事情。只不過,章太炎是看不上杜月笙的,一個沒文化的流氓,有什麼本事?


結果,章太炎還真有需要杜月笙的時候。

(章太炎)

據說,章太炎的小侄子,有一次在上海與別人發生了矛盾,被欺負了。對方勢力很大,鬥不過人家。章太炎思來想去,覺得可以讓杜月笙幫幫忙。

杜月笙收到章太炎的信,大喜過望,立刻出手把事情擺平了。

按理說章太炎應該謝謝杜月笙的,但是杜月笙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於是專門跑到蘇州,拜訪章太炎。章太炎覺得這個黑幫老大還是很懂禮數的,對自己這麼尊重,確實不錯。

於是,章太炎也幫了杜月笙一個忙。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名字很普通。章太炎隨口說出一句《周禮》上的“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然後建議杜月笙改名杜鏞,號月笙。僅僅是在“生”字上面加了個竹字頭,文化品味立刻上去了,高端大氣上檔次。杜月笙非常高興,立刻感謝章太炎的提議。


另外還有一個章太炎為杜月笙寫“祠堂記”的事情,也分享給大家。

(杜家祠堂落成典禮)

1931年,杜月笙在浦東的祠堂落成之後,想要尋求當時的各界名人,都寫點東西。當時章士釗就向杜月笙建議,最好找章太炎寫一篇杜氏祠堂記,絕對是光耀門楣的事情。

但是,以章太炎的脾氣,這事兒還真不好辦。果然,一聽說要寫“祠堂記”,章太炎就不高興了,拒絕了。

杜月笙不死心啊,他找到了自己門下的一個青年中醫陳存仁,希望他去勸勸章太炎。陳存仁是章太炎的得意弟子,對老師還是比較瞭解的。

他就對章太炎說:太史公在《史記》中還寫了《遊俠列傳》呢,杜月笙是當代遊俠,名聲在外,老師應該考慮給他寫一篇文章。

章太炎於是有了興趣,就讓陳存仁把杜月笙的生平經歷都講了講。陳存仁為了凸顯杜月笙的“遊俠”屬性,列舉了很多他的很多善舉義舉。章太炎聽後覺得杜月笙這人確實也不錯,於是當即揮毫潑墨,為杜月笙寫下了“祠堂記”。

其他的暫且不提,杜月笙在結交名士上,確實是很花心思,認真對待的,這也是他的精明之處吧。


七追風


章太炎是同盟會元老,一代國學大師。杜月笙則是上海灘著名的青幫頭目,流氓大亨。這兩位原本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的牛人卻因為一樁小事而互相結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國學大師求助流氓大亨

章太炎是民國大儒,早年曾加入中國同盟會,擔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主編,也為鄒容的《革命軍》作過序。魯迅,劉文典,黃侃,錢玄同等人都是章太炎的學生,1924年脫離政界後定居於蘇州。

有一次,章太炎在上海法租界居住的侄兒捲入了一場官司,寫信向叔父求助。章太炎早已告別官場,無能為力,一位朋友建議他寫封信給杜月笙,看看杜先生有沒有辦法疏通關係。杜月笙收到一封信封上寫著“炳麟謹上”,落款是“章緘”的蘇州來信,立即認出是大名鼎鼎的太炎先生來信。杜月笙平生最愛交朋結友,尤其喜歡結交有才華的讀書人,對章太炎的大名早就如雷貫耳,只恨無緣相見。於是立即派人上下打點,替章太炎的侄兒解了圍。

不僅幫忙甚至登門拜訪

幾天後,章太炎收到一封回信,信件內容是“令侄之區區小事,今已瞭解,毋庸擔心”,措辭極為謙遜,末尾還附有一句“三日之內,月笙將上門求教”。

三天後,杜月笙果然趕赴蘇州登門拜訪,光見面禮就封了兩千塊大洋。感激不盡的章太炎請他在書房相見。兩位素昧平生之人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杜月笙說他祖籍浙江海寧,而章太炎祖籍浙江餘杭,彼此又成了同鄉之誼。杜月笙生於七月十五月圓之夜,其父杜文卿替他取名為月生。三歲時逛廟會遇到一位算命先生,說他命格極好,只可惜五行缺金,替他改名為“月笙”,取絲竹屬金之意。

章太炎聽杜月笙說完他的姓名來歷後說道:“東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西方之樂謂鏞,鏞者功也。杜先生的大名應該叫作“鏞”,“月笙”作號,這樣既典雅不俗,又能調和五行!”杜月笙喜出望外,站起身來向章太炎鞠躬致禮:”經先生一改,我這個賤名還真有些意思了,我以後的大名就叫杜鏞。”

流氓大亨認祖歸宗

杜月笙是上海近郊的高橋人,但杜家是何時遷來高橋的則無從得知。1931年,杜月笙斥資50萬元在高橋興建規模龐大,佔地廣闊的杜氏祠堂。章太炎經過仔細考校,寫了一篇《高橋杜氏祠堂記》考證出杜姓出於五帝之一的堯,江南杜氏則是源自宋朝祁國公杜衍,以此來抬高杜月笙的顯赫家世。

6月8日,杜氏祠堂舉行落成典禮和“奉主入祠”,規模之大可謂空前絕後,蔣介石,吳佩孚,黎元洪等軍政大員紛紛送匾額,致賀詞,京劇名伶齊聚一堂,好戲連臺,各地報紙爭相報道,轟動全國。杜月笙重視人才,求賢若渴。他把天下人才分為四等:有本事而無脾氣者為最上等,有本領也有脾氣者為第二等,無本領亦無脾氣者為第三等,無本領而有脾氣者為最下等。對於章太炎這位國學大師的主動求助,杜月笙自然慨然允諾,而後登門拜訪,以誠相待。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杜月笙重視人才的一大特點。


歷史茶坊


章太炎是國學大師,是一個非常清高的人。

杜上門感謝是因為章看得起他,在杜的心裡章太炎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多次想結交章,但是怕被看不起。章太炎主動來求他,杜月笙反而覺得很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