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飛絮又來了,“肇事”楊柳樹該不該砍?

暮春,京城又飛絮。5月5日下午4點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政務微博發帖《楊柳飛絮又來了,一砍了之?》,引發網友熱議。短短一天時間,該帖獲得600多萬次點擊量,不少網友挺身為楊柳樹站臺,稱它們是北京的綠化功臣,絕不能“卸磨殺驢”;也有網友埋怨,年年喊治,飛絮依然浩蕩如雪,問題出在哪兒?昨天,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林業專家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

杨柳飞絮又来了,“肇事”杨柳树该不该砍?

園林工人採取沖洗樹冠、疏枝的方式,減少楊樹飛絮。 本報記者 王海燕攝

“當家樹”不能一砍了之

“北京的楊柳大部分栽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現在正值壯年,也是繁殖能力最強的時候。”中國林科院研究員張建國解釋,飛絮是楊柳樹繁育後代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每年從4月中旬持續到5月中旬,前後大約一個月時間。

北京飛絮難治,其根本原因是栽植量大。張建國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荒山禿嶺多,沙荒地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沙塵天氣所苦。快速綠化,是遏制沙塵的有效途徑。成本低、易活、能迅速成林成蔭的楊柳樹,成了當時綠化的首選樹種。

“坦白講,當時並沒有考慮飛絮不飛絮的問題。”一位老林業工作者介紹。這些先鋒樹種,為北京戰勝沙荒、改善生態做出了重大貢獻。像楊樹,扦插枝條就能活,而且生長速度快,平均樹高可以達到25米,甚至能長到30米。在北京,任何一種喬木的高度都無法與它相比。高大挺拔的楊樹林構成了北京特有的綠色天際線。而柳樹,發芽早,落葉晚,窈窕身姿為城市增添了萬千風韻。

這幾十年來,北京到底栽下了多少楊柳樹?現在已無法確切考證。2017年底至2018年,市園林綠化局組織專業隊伍對城區範圍內的雌株楊柳進行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僅五環內就有楊柳雌株28.4萬株;五環以外,數量更多。

“楊柳樹是北京的當家樹種,雖然有飛絮的問題,但決不能一砍了之。”張建國說。不少網友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有網友甚至調侃,著名的南京法國梧桐、日本櫻花,其實也存在飛毛、引發過敏等問題,“總不能有缺點就把樹砍了吧,辦法總是有的”。

飛絮治理是個長期過程

早在10年前,北京林業部門就已開始嘗試治理飛絮。對於雌株柳樹,採取“高接換頭”的方式,也就是在樹幹上嫁接雄株,使之轉換性別。對於雌株楊樹,採取打抑花針的方式,即在樹幹上注射藥劑,抑制花芽形成,遏制來年飛絮。

實踐證明,兩種方式均不是萬全之計。“高接換頭”並不能100%使柳樹變性;打抑花針成本較高,對樹幹有一定損傷,並且必須年年注射才能起到抑制飛絮的功效。兩者都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目前,本市僅在醫院、學校、公園、大型社區等易感人群聚集的重點區域採取這類措施。

“今年飛絮治理的主要方式一是疏枝,控制花序數量;二是用高壓水槍沖洗樹冠,及時清理地面積絮;三是對老、殘、病的楊柳樹雌株逐步進行更換。”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王小平說。其中,疏枝、沖洗樹冠、清理地面,是“治標”;更換老化楊柳樹是“治本”。另外,從2012年開始,全市新增林地均不再使用雌株楊柳,所以全市飛絮楊柳樹的總量會持續減少。

楊柳樹貢獻巨大,尤其現在正當壯年,是生態功效最顯著的時候。研究顯示,一株胸徑20釐米的楊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釋放氧氣125公斤,滯塵16公斤;一株胸徑20釐米的柳樹,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釋放氧氣204公斤,滯塵36公斤。有飛絮問題的雌株,只能隨著其自然老化逐步更替,“所以,飛絮治理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廣種花草減少“二次飛絮”

北京飛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的高度硬化。“在自然環境下很多飛絮會被樹下植被粘住,但水泥地、裸露地不會有這個效果,飛絮會翻滾成團,形成惱人的‘二次飛絮’。”王小平說。

時下惱人的飛絮問題,有不少是“二次飛絮”造成的。為了拖拽住飛絮,市園林綠化局從今年起啟動裸露地專項治理,即在林下種植二月蘭、板藍根、苔草等鄉土地被,覆蓋住裸露的土壤,在美化環境、豐富林地生態系統的同時,預計會滯留兩成到三成的飛絮。

在當前飛絮還無法根治的情況下,市園林綠化部門一是懇請廣大市民的理解,不要因為一時的飛絮問題,對默默為北京生態做貢獻的楊柳樹產生偏見;另一方面也提醒廣大市民,楊柳絮易燃,千萬別用火點,以免造成火災隱患。(記者 王海燕)

(原標題:京城又起飛絮,“肇事”楊柳樹該不該砍?市園林綠化局表示——

治飛絮難求快 雌楊柳逐步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