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和張幼儀,遇見“渣男”之後的兩種活法兒

朱安和張幼儀,遇見“渣男”之後的兩種活法兒

1922年的春天,對張幼儀來說,是灰暗的。

剛生下孩子不久,她就被丈夫徐志摩逼迫簽了離婚協議。

看著丈夫歡天喜地離開,絲毫不顧及產後羸弱的自己,和襁褓中的孩子,她心裡一片絕望。

三年後,同樣是春天,朱安的世界也坍塌了。

她的丈夫魯迅,和許廣平相愛了!

儘管知道丈夫從來沒有喜歡過自己,但她想著,只要自己像蝸牛一樣慢慢地爬,總有一天會爬上去。

可是許廣平的出現,就像一柄利刃,砍掉了她所有的希望。

身為民國四大“棄婦”中的兩位,張幼儀和朱安,很多地方都很相似。

比如,兩人都是恪守禮教、溫良恭順的傳統女性,都嫁了有才華、有名氣的青年才俊,又先後被丈夫拋棄。

不過,被“渣男”辜負之後,兩人卻選擇了不同的活法兒!

嚴格來說,魯迅先生應該算不上“渣男”。

他對朱安,沒有愛情,但有同情。

朱安,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母親給他訂下的親事。

對接受過新教育,擁有新思想的魯迅來說,裹小腳、不識字的朱安,顯然不是他的菜。

兩人結婚後,從來沒有過夫妻之實,對魯迅來說,朱安只是母親送給他的一件禮物,哪怕不愛她,但也必須供養她一輩子。

但這並不妨礙朱安要做一個好妻子的決心,她善良寬容、孝順公婆、順從丈夫,家裡家外收拾得井井有條。

哪怕魯迅與許廣相愛、同居、生下兒子周海嬰,朱安都堅持做著周家的“賢內助”。

她守著無性又無愛的“婚姻空殼”,走過了41年。因為不願意離婚,直至魯迅先生病逝,她仍然是正牌“周夫人”。

朱安愛魯迅,愛周家,因為這份愛,她把魯迅的愛人,孩子,都當作最親的人。

也是這份愛,她一生都在為魯迅而活,卻從沒想過為自己活。

為了一份不屬於自己的愛情,蹉跎一生,真的值嗎?

或許,夜深人靜時,朱安也捫心自問過!但她又別無選擇。因為,她的世界太小了,小得只有周家那一片天地,也只有那一個男人。

相比較而言,張幼儀的世界要大得多。

當然,她的丈夫,也比魯迅要“渣”得多。

1915年,張幼儀在雙方家長的撮合下,嫁給徐志摩。

作為詩人,徐志摩是光芒萬丈的,作為丈夫,卻有些冷漠,甚至無恥。

徐志摩一邊嫌棄張幼儀是個“土包子”、沒見過世面,一邊又忙不迭地和她入洞房、生孩子。

更在她懷第二個孩子時迷上林徽因,逼迫她打胎。張幼儀擔心有危險,徐志摩竟然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一個男人到底有多冷血,才能對懷有身孕的妻子說出這樣絕情的話?

即便如此,張幼儀硬是咬牙抗過去了。離婚,激發了她的生命力。

沒離婚前,她跟朱安一樣,是個家庭主婦,要侍奉公婆、照顧孩子、操持家務,還要小心討好丈夫,她害怕哪點做得不到位,就會失去一切。

可真當一切都失去時,她反而無所畏懼,什麼都沒再怕的。

她撿起了曾經放棄的學業,學德語,當老師、創辦雲裳服裝、出任銀行副總裁,成為民國時期著名的女企業家、職業經理人。

事業上的出色成就,讓她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人生支點。

新生後的張幼儀,放下了與“前夫”的恩怨情仇,也遇到了真正對的人——中醫蘇紀之。兩人在香港結婚,共同走過了溫暖的18年。

後來,徐志摩娶了上海有名的交際花陸小曼。因為陸小曼揮霍無度,他們的生活非常拮据,張幼儀還不計前嫌地接濟、幫助他們。

從一個逆來順受的舊式女子,到獨立強大的新女性,張幼儀可以說是完美逆襲了!

晚年回顧自己一生時,她應當是無悔的。因為她活出了自己。

今天,我們記住他,不僅是因為她是徐志摩前妻,更因為她是自己。

有人說,張幼儀能蛻變,因為她有強大的孃家。而朱安,沒有。

的確,和徐志摩離婚後,張幼儀的生活學習,都有哥哥在幫助。

包括後來創業,也都有家人一路扶持。

不過,朱安孃家也不差。朱家,祖上做過知縣,到朱安這一輩,家裡從商,經濟條件也很好。

為什麼,朱沒有張的勇氣呢?

我覺得,歸根結底,還是性格的差異。

張幼儀和朱安,都是善良的女子,不同的是,張幼儀的善良中,多了一份堅韌和果敢。

而朱安從一開始,就是那種不願意,也不敢做出改變的人。

和魯迅訂婚後,周母擔心魯迅不喜歡裹小腳、不識字的老派女子,便帶話給朱家,希望朱安能放腳、去學堂讀書。

然而,朱家卻沒有答應,他們說這種驚世駭俗的行為,不符合正派人家的作風。

當然,朱安自己也沒抗爭!

可結婚時,她又擔心新郎嫌棄自己的小腳,便穿了一雙大鞋,塞上棉花。下花轎時,鞋偏偏不小心給掉了下來。

婚姻的悲劇,就從小腳和那一雙不合時宜的大鞋,開始了!

其實,張幼儀小時候也纏過足。只不過,在她自己的堅持下,放開了。

就這,徐志摩還以小腳和西服不般配,嘲諷過她。

幸運的是,張幼儀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擺脫了小腳的枷鎖。

而朱安的一生,卻被小腳桎梏,動彈不得。

如果朱安能多一些張幼儀的堅韌和果敢,她的命運,或許也會改寫!

朱安和張幼儀,遇見“渣男”之後的兩種活法兒

相似的起點,相同的境遇,卻劃出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張幼儀和朱安的經歷,還真印證了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那又是什麼決定了性格呢?

你可能會說,不就是遺傳,還有後天的成長環境嗎?

其實,在中醫看來,性格跟五臟六腑的狀態有莫大關係。

這裡說的性格,不是指內向、外向這種橫向的緯度,而是縱深處的某些或好或不好的特質。

比如,自信與自卑,焦慮與平和、積極與消極等。

五臟六腑平和健康的人,性格也多積極向上,不焦慮、不迷茫。

像朱安這種性格,應該是腎氣不足。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的人,往往膽小怕事,不敢創新,做人做事都容易在原地打轉兒。一些心思細膩,憂慮過重的人,大都存在脾胃虛弱的問題。離婚前的張幼儀,大概就是這一類型。好在,離婚的重創,激發了她的內驅力,也修復了她的性格缺陷。還有,很多人,脾氣急、愛發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都是肝氣太過,肝火旺盛。反之,肝氣不足的人,就會畏首畏尾,沒有決斷力。

性格和五臟健康,就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

性格好了,五臟六腑就健康平和。五臟健康了,反過來也會給予性格積極正向的引導!

朱安和張幼儀,遇見“渣男”之後的兩種活法兒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修正性格,還是調和五臟健康呢?

1.吃:

主食是根基,要多吃粗雜糧,粗細搭配,保持多樣性,才能兼顧五臟六腑的需求。另外,最好頓頓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肝氣不足的人,可多吃酸性的食物,酸入肝。肝氣旺盛,脾氣不足的人,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腎氣不足,可多吃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豆、木耳等,因為黑色入腎。

2.動:

運動,能調暢氣機,激發生命活力,疏通瘀滯的氣血、情緒。

一個內向、不自信的人,通過運動,會變得意氣風發。

一個暴躁、愛發火的人,通過運動,會變得平和愉悅。

但中醫認為,運動不能過於劇烈,否則會傷陰,損耗陽氣。

最好的運動,是身動而心靜,像太極、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功法,都能調養身心、修正性格的缺陷。

就拿八段錦為例, 總共八式,正好對應不同的症狀。

脾氣大、愛發火的人,可以練習雙手託舉理三焦、搖頭擺尾去心火。

思慮過重的人,可以練調理脾胃須單舉。

五臟失和、七情受損的人,可以練五勞七傷往後瞧。

3.灸:

《醫學入門》中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對於一些深層次的性格、心理問題,灸比吃藥、針刺更管用。

灸能借火之力,穿透穴位、通達經絡、扶正祛邪。中醫說的邪,不僅是藏在五臟六腑中的風、寒、暑、溼、燥,也是淤積的悲、傷、驚、恐、怒等情緒垃圾。

當把這些外邪祛除後,我們的身體和精神,自然充滿正能量。性格,也隨之變得積極向上。

就像很多來工作室藥灸的朋友,灸著灸著就想哭,有的還想罵人、發脾氣,然後整個人就像舒展開了,心情開闊、氣機通達。

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模式,對人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正如張幼儀和朱安。

在時代洪流中,她們的悲歡離合,早已落幕,但留給我們的啟示,仍然歷久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