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死後要求墓碑上刻“蘇張幼儀”,拒絕用徐志摩姓氏

“鄉下土包子!”這是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張幼儀照片時,脫口而出的話,正是這句充滿鄙夷的話,拉開了二人悲劇婚姻的序幕。

相比留學歸來,接受過西方教育和現代思潮影響的徐志摩,在國內師範院校畢業的張幼儀確實“不夠先進”。但說她是“鄉下土包子”,顯然就是徐志摩的成見了。在家室背景上,張幼儀顯然是優於徐志摩的。徐家當時是浙江海寧硤石鎮的富商,而張幼儀則出生在上海寶山的一個大戶人家。

實際上,相比國內的其他女子,張幼儀在當時已經算超前了。張幼儀3歲那年,母親曾經嘗試給她纏足,但是,她的二哥張君勱最終阻止了母親:“別折騰她了,她這樣太疼了。”張幼儀成了張家第一個天足的女人,也成了當時同齡人中少數未纏足的女子之一。

張幼儀:死後要求墓碑上刻“蘇張幼儀”,拒絕用徐志摩姓氏

張幼儀

“但在志摩眼裡,我始終是纏了足的”。晚年,張幼儀曾如此評價。的確,在徐志摩眼裡,不管張幼儀如何做,在他眼裡,張幼儀始終是一個沒有見識、沒有自我的傳統女性。1915年,張幼儀嫁到徐家以後,徐志摩將自己對張幼儀的嫌棄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始終沒拿正眼看過張幼儀,也幾乎不與她說話。即使兩年多後,兩人的兒子徐積鍇出世,二人的感情也未有絲毫改善。


與對張幼儀的冷漠無情相對的是,徐志摩對於在婚內遇到的才女林徽因恰是另一番模樣。1920年,徐志摩在歐洲邂逅了民國美女林徽因。很快,兩人陷入熱戀,一封封炙熱的情書讓世人看到了一個狂熱的徐志摩。

如果有一天我獲得了你的愛,那麼我飄零的生命就有了歸宿,只有愛才能讓我匆匆行進的腳步停下,讓我在你的身邊停留一小會兒吧,你知道憂傷正像鋸子鋸著我的靈魂。

這是當時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情詩,字裡行間洋溢的是張幼儀從未感受過的溫情。一年後的1921年,徐父母輾轉得知了兒子在國外出軌的消息。於是,他們將張幼儀送達徐志摩身邊,試圖以此挽回婚姻。

果然,張幼儀以正室身份出現後,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的林徽因父女決定回國。而此時的張幼儀,也依然對這段婚姻抱有希望。張幼儀甚至試圖用身體留住丈夫徐志摩,但另張幼儀沒有想到的是,在張幼儀懷上二胎以後,著急離婚的徐志摩為了離婚逼著張幼儀打胎。

張幼儀雖然吃驚,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試探性地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耶。”而徐志摩卻只冷冰冰地說:“還有人因為火車肇事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張幼儀徹底心寒,到這一刻她才明白,一旦男人的心飛走了,不僅身體留不住他,連孩子也是徒勞。

張幼儀:死後要求墓碑上刻“蘇張幼儀”,拒絕用徐志摩姓氏

張幼儀與徐志摩

很快,心急如焚的徐志摩就丟下有孕在身的張幼儀,從家裡徹底消失了。隨後,徐志摩託朋友帶口信給張幼儀說:徐志摩不要你了。傷心欲絕的張幼儀在絕望無助恐慌中甚至想到了自殺,但為了腹中的孩子,她最終咬咬牙放棄了輕生。在思考良久後,知道丈夫去意已絕的張幼儀,託人帶信給徐志摩說願意離婚,但條件是:必須當面離婚。

眼見肚子越來越大的張幼儀,已無法單獨照顧自己,萬般無奈之下,她只得輾轉到柏林投靠哥哥。生下第二個孩子彼得後,望著可愛的孩子,張幼儀多麼希望丈夫能回心轉意啊。張幼儀月子期間,徐志摩趕到了柏林,但他並不是來探望妻子孩子的,他此行,只為離婚。

徐志摩叫來了中國留學生金嶽霖和吳經熊等四人,想在他們的見證下與張幼儀離婚。仍舊不死心的張幼儀望著丈夫,近乎哀求地說:徵求父母意見後再離婚嗎?徐志摩比誰都清楚,父母是絕對不會同意自己離婚的。對於張幼儀的這一請求,徐志摩斷然拒絕了,他近乎喊叫地衝張幼儀喊:

“不行,不行,你曉得,我沒時間等了,你一定要現在簽字……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離婚不可。”

張幼儀:死後要求墓碑上刻“蘇張幼儀”,拒絕用徐志摩姓氏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張幼儀呆住了,原來丈夫這麼著急地要逼著月子裡的自己離婚,就只是:為了更方便地追求林徽因。自己算什麼,為他伺奉公婆這麼多年,為他生育兩個兒子,最終卻什麼都不算。張幼儀撐著產後還未恢復的身體,哆嗦著在

《離婚協議》上籤了字。張幼儀怎麼也沒想到,剛剛產下兒子的自己,真的就成了中國被西式離婚的第一人。


離婚後的張幼儀,覺得自己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接受最好的教育。當年,為了遵從徐家要求“早日嫁入徐家”,張幼儀放下了正在讀的幼兒教育專業,從此一心相夫教子、孝順公婆。本以為,這種付出能換來家庭美滿,沒想到,換來的卻是被拋棄。張幼儀痛定思痛,決心從跌倒的地方爬起。

於是,二子彼得長大一些後,張幼儀在德國入裴斯塔洛齊學院,開始攻讀幼兒教育。但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1925年,失去丈夫三年後的張幼儀,痛失愛子彼得。接連的沉重打擊下,張幼儀幾乎喘不過氣來。也是在這一年的9月,張幼儀收到了一張特殊的喜帖,對,她朝思暮想的前夫徐志摩將在10月1日,與陸小曼舉行婚禮。

張幼儀:死後要求墓碑上刻“蘇張幼儀”,拒絕用徐志摩姓氏

徐志摩與陸小曼

原來,命運不僅是喜歡捉弄人,它還格外喜歡惡作劇啊!張幼儀當然不會去參加徐志摩的婚禮,誰知道自己會不會在婚禮上哭出聲呢?在最孤獨無助的時候,張幼儀伺奉多年的公婆找到張幼儀,希望她能回國。

1926年,張幼儀回到上海,這一年,徐志摩父母認張幼儀為乾女兒。此後,張幼儀一直以乾女兒身份照顧徐志摩父母到老。

回國的張幼儀,開始收拾心情重新上路,她明白,現在最要緊的是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並開創自己的事業。張幼儀在德國生活多年,於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從東吳大學教德語開始的。教德語期間,張幼儀又苦心學習商業經營之道,並在哥哥張嘉璈的幫助下學習管理銀行。

隨後,張幼儀在哥哥的支持下,出任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和其他四人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這使她的經營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這期間,身兼數職的張幼儀也始終未停止學習,她每天都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得分秒不差: 每天上午9點正,她到辦公室。下午5點,會有個教師到公司來,給她補習一個小時的國文。6點鐘她再到雲裳時裝公司,開始打理財務。

也是在這以後,張幼儀與徐志摩的關係竟然得到了很大的緩和,從他們的來往信件可以看出,兩人此時的溝通明顯比婚內要多得多。徐志摩婚後,由於妻子陸小曼與婆家關係僵持不下,加上陸小曼婚後大手大腳,徐志摩不堪重負,兩人感情也出現了裂縫。在此種情況下,張幼儀以徐志摩乾妹妹的身份,多次資助了徐志摩,而徐志摩也似乎開始慢慢覺出了張幼儀的“好”來。

這一切,徐志摩父母看在眼裡,他們甚至思想著:都已有所改變的張幼儀和徐志摩,能有更多的可能。然而,不久後,發生的一切將所有“可能”全部摧毀了:1931年11月19日,年僅31歲的徐志摩遭遇飛機失事遇難。這年11月,始終不滿意新兒媳的徐申如,請求張幼儀以未亡人的身份主持了徐志摩葬禮。

張幼儀:死後要求墓碑上刻“蘇張幼儀”,拒絕用徐志摩姓氏

徐志摩墓

送別徐志摩後,張幼儀又著手安排了徐志摩妻子陸小曼,並在此後一直不斷從經濟上對其給予了支援。

1934年,在管理財務領域遊刃有餘的張幼儀,又應邀管理國家社會黨的財務,一時威風八面,好不令人稱道。相比一直未有工作,依靠同居男子翁端午和張幼儀供養的陸小曼,甚至相比一直伴著丈夫梁思成在高校教書的林徽因,

張幼儀顯然更加獨立堅強勇敢。此時的張幼儀,已經儼然由昔日的主婦張幼儀,變成了多能女強人。或許,看到這種對比,徐志摩也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吧!但這些,前夫徐志摩卻再也看不到了。

這以後,張幼儀開始更加大膽地參與商業,隨後,張幼儀非凡的商業頭腦再次發揮作用,她在股市裡賺了不少錢,並在自己的住房旁邊給公婆蓋了幢房子,以方便照顧他們生活。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她囤積軍服染料,價格翻了100倍才出手,幾番折騰下來,張幼儀賺下了一筆不菲的家產。變強後張幼儀,雖然身邊一直不斷有追求者,但張幼儀卻一直未再婚。又或許,她是在等待那個合適的有緣人。

1949年4月,國共內戰勝負幾無懸念,張幼儀於是辭去女子銀行職務,前往香港。也是在這期間,49歲的張幼儀邂逅了她後半生的真命天子:溫柔善良的醫生蘇紀之。兩人相戀後不久,蘇紀之向張幼儀求婚。

在這種情況下,張幼儀竟然向小女孩一樣寫信求助兒子,她在這封寄往美國的信裡問兒子:

“母擬出嫁,兒意云何。”一向孝順母親的兒子很快寄來了回信,他在信裡寫到: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劬勞之恩,昊天罔極。今幸粗有樹立,且能自瞻。諸孫長成,全出母訓。⋯⋯去日苦多,來日苦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從回信中不難看出,對於母親張幼儀,這個長子對母親不僅充滿敬重、呵護和憐愛,而且很理解母親。有子如此,張幼儀自然很是欣慰。徵得兒子意見後的1953年,53歲的張幼儀與蘇紀之在日本東京一家大酒店舉行婚禮。

張幼儀:死後要求墓碑上刻“蘇張幼儀”,拒絕用徐志摩姓氏

張幼儀與蘇紀之

婚後兩人共同生活了20年,在這20年間,兩人始終恩愛如初。這種相濡以沫的美好生活,一直持續到1972年,蘇紀之因腸癌去世。安葬完丈夫後,張幼儀被兒子接到了美國的家中,與自己和孩子們同住,過著簡單、規律的生活。

1988年,張幼儀以88歲的高齡在美國安然離世。張幼儀去世後,子孫將她安葬在紐約市郊風景優美的Fernoeiff墓園裡,而墓碑上刻著的,是張幼儀囑託兒子刻的:“蘇張幼儀”四字。

“她沉默地堅強地過她的歲月,她盡了她的責任,對丈夫的責任,對夫家的責任,對兒子的責任——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值得令人尊重。”這是梁實秋先生對張幼儀一生的評價,私以為,這些評價之外,以一個女人的角度看過去:張幼儀在挫敗、磨難中,活出了一個女人的“最好姿態”,可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