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八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认可,为什么小公司反而觉得你能力不行呢?

奋斗的PM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管理模式不太一样,因此也就导致了大公司和小公司整体的要求水准不太一样,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大公司可能就是因为各种体系庞大,因此各个程序流程也很庞大,导致了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注重效率。

而相反的小公司可能就是因为人少,也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到最后就是每个人可能每天都在紧张的干工作。

以前常常听别人说,大公司的环境氛围有多么多么好,还有就是在里面每天都很轻松,所以说不同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最后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说到小公司可能就不太能适应小公司的这种模式以及工作,会被认为式能力了上有待提高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头条号


鼎兴咨询


我在国外500强工作过,回国后一开始也是在五百强,现在在我原先五百强我负责的一个客户那里,算是个中小型企业。

总的来说,500强的私人小公司的差别就是正规军和游击队。

一个是极其讲究规章流程,一切按照SOP走。越过雷池就有可能受到来自其他部门或者上级的指责: 流程不是这样的,请按照SOP。。。。。。

另一个是积极灵活的,讲究的就是效率。很多事情别说流程,基本上就是一个电话的事情,连书面邮件都没有。

不难理解,因为500强讲究的是管理,效率反而不是第一位要追求的东西。毕竟体量在那里,核心业务已经非常稳固且成熟,光这些核心业务就能带来足够的营业收入甚至利润。

小公司则不同。大部分小公司成立年限不会很久,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所谓的核心业务,所有的销售整天就是在外面推销自己公司的各种产品,如果没法在第一时间以快于同行的速度成交,生存都是问题。

讲了那么久,就是想说,一个是习惯了流程照章办事,但是大公司里人才汇聚,各部门各领域都有精英和专家。而小公司没有那么多精英和专家,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灵活办事的思路和方法,而非拘泥一格。所以,角色的互换,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能很快适应,纯属正常。


超赛神超赛


这就是大超市和小卖部的区别。这两种公司的规模不同,使得职场人的工作接触范围、工作内容以及提升的专业能力有非常大的区别。

1.大公司业务广泛,流程复杂,即使工作八年,你也只会是一个螺丝钉。

大公司既然大,那么业务范围必然比较广,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会很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业务运作环节不出错。所以很多大公司会把一个业务流程分解成各个部门。研发部、设计部、宣传部、财务部、人事部等,甚至超大公司还会有自己的监管部门,避免公司内部贪污腐败的发生。

这样的标准化能避免很多风险。但也导致公司业务流程非常繁琐。但是人的精力非常有限,那么大的公司里,你光应付各个部门的对接问题都会焦头烂额,所以大公司的职场人就只相当于一个车间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拧这个车间里其中一条流水线上的螺丝。

但是你知道整个车间的流水线是怎么运作的吗?你不可能知道,只要你还没到达一定的高度,公司的业务整体流程细节你根本连接触的机会都是没有的,了解就更加无从谈起。

所以即使工作了八年,你能够涉及的范围充其量也就是这个大车间的3条流水线。那么纵观全局的话,你所了解的业务运作模式就极其有限了。

2.小公司虽小,五脏六腑俱全,即使只工作3年,也许你就能摸透业务运作的所有内容。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规模差别巨大,业务流程也会能省则省。也许从业务谈判、方案制定、产品制作和产品推广都只有一个部门。

所以在小公司里工作久了的人,对业务的整体流程就会非常熟悉,因为他都接触过,所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你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无异于从车间跳到了小作坊。原来你只负责销售,对产品的开发、推广和设计一无所知。

但是到了小公司,你们老板会要求你对这些全部都有个大致了解,因为有可能这些业务你全部都要接触,并且在最短时间内给他满意的答复。

这是大公司的人才根本做不到的。大公司的人才这么多年了解最多的一定是这个大公司的业务僵化的流程,知道怎么和设计部打交道,知道怎么和研发部勾心斗角。

但是真正专业的能力范围,可能就只是局限在自己工作的销售部门里。

所以为什么小公司的老板会不觉得你是人才?因为你在大公司学到的,对他来说没有意义。

3.大公司学做人,小公司学做事。

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吗?在大公司先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学会做事。而在小公司则相反。

因为大公司大了,人必然就多。人越多的地方,江湖气息越重。那么你在业务之外,首先要学会做人才能在大公司立足。

而小公司因为小,但五脏六腑俱全。你要学会十八般武艺,了解整个公司的所有业务,才能保证这个公司的运转。人少了,不用天天勾心斗角,但业务类型复杂。

所以小公司的人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做业务,他们也没那个条件天天勾心斗角的。

但大公司有它的好处,大公司待遇普遍比较高而且稳定。大公司口碑好,所以业务量也会很多,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员工福利。

但小公司因为规模小,设备人手等不够充足,对合作单位来说风险要比大公司大得多。所以业务量必然会比较小,要操心的事情多,而且员工福利往往会因为老板想自己赚的更多所以没有什么保障。有的连五险一金都不给买的。

所以在大公司学习做人,但是比较适合不想操心的人。小公司学习做事,适合想拼出一番天地的人,但风险也很高。

如果你一直在大公司工作,习惯了的话就还是回大公司吧!你那八年也不至于白学,因为大公司虽然都不同,但业务流程相差不大。

去小公司你相当于是个新手,说不定还没有那些工作一年的人知道的多。


夏小采


你还是那个你,只是从大公司换到了小公司,为什么两个公司对你的评价会截然不同呢?我们先看看大公司和小公司有哪些重要的区别。

老板不同

小公司之所以是小公司,一定是有原因的。除了有些公司处于正常的发展阶段以外,很多小公司存在了五年、十年,还一直发展不起来,最大的原因就是“老板不行”。有些企业家之所以伟大,比如杰克韦尔奇、曹德旺、马云等,无非是因为他们身上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优点:有格局,有胸怀,战略眼光,知人善任等等。而那些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小公司的老板呢,很多都是刚愎自用,缺少战略眼光,既希望下属能承担起责任来,又不舍得放权、分钱。在这样的人底下做事,即使你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

资源不同

举个例子,作为一个营销总监,你的年度业绩目标是一个亿。在大公司,可能给你的营销费用预算是1000万,小公司可能就给你200万。做同样一件事,你能调动的资源不一样,自然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别。

平台影响力不同

大公司和小公司无论在品牌影响力、企业商誉上的影响力是有云泥之别的。同样是手机,苹果、华为等公司在出新机器时,可能需要你加钱才能买得到,而那些杂牌子的手机做促销,你都不见得搭理人家。这里面除了产品的差别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名牌和杂牌子的品牌影响力不一样。在经典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一段是,乔致庸的“左膀右臂”孙茂才因德行不佳被赶出乔家后,想去投奔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掌柜说了一句经典的台词:”不是你成就了乔家,是乔家成就了你。”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很容易高估自己,却忽略环境的影响力。

管理规范性不同

有句话大概意思是,在大公司你只需要做好一颗螺丝钉,在小公司你需要做全面手。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大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小公司的的管理更灵活,有时需要你身兼数职。同样拿营销举例子,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在大公司你只需要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技术、售后等自然有其他人负责;而小公司销售既需要你懂业务,还要你懂技术,还可能要面对客户的投诉等等。

上面我们分析了大公司和小公司主要的不同之处,那他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一句话,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也就是说,无论你在哪里,你要你有结果,没有人会评价你不行的。

最后总结:出现提问中的这种情况,有可能你真的能力不行,也有可能你有“能力”,但平台的特性限制了你能力。


剑心成长笔记


这个是太普遍的问题了,大公司一般来讲,各种资源配套齐全,专人专岗;


如果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话,大公司的员工,都是在某一个方面很专业,各种培训体系也比较健全,只要是自己岗位上的专业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


如果大厂里面出来的,各种事情都懂的,有两种可能,第一是自己好学;第二是换个好些部门,这种人要不 就是不怎么受人待见,要不就是往领导的方向培养的,中间可能遇到问题,跳出来;


而小公司里面,一般来讲,岗位分工不是太明确,业务来了,需要干什么,就学什么,做什么,反正只要有业务,都可以;往往需要的是多面手,各种问题都需要知道一些,不仅能独当一面,而且在各方面都能懂;


其实你看到某些大厂人员离职了,到小公司去,不一定能胜任~,因为他们太专业了,有深度,不一定有广度,而小公司,深度不需要那么多,但是需要广度;


如果是做专业,想要有深度,还是在大公司里面,比较有保障;但是到小公司里面去锻炼下, 自己以后如果创业,绝对是有帮助的;


Excel小技巧


你本来是一枚优秀的螺丝钉,突然让你去当一部发动机,你说你拉的动吗?对待这样的事情,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益处,如果经过两个方面的锻炼,也是一件有利于成长的好事啊。

第一,先说职场普遍规律吧,就是处理好“专”与“面”的关系。

大公司管理规范,岗位分工精细,你去大公司就是一枚螺丝钉。对于超大型公司来说,有的岗位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好处是精细化,又钻又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缺点是,太专了,就限制了面上的广度,遇到复杂局面不知道怎么处理。

小公司没有办法像大公司分工明细,他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在小公司工作,你可能就是一个八爪鱼,什么都干,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也不专精尖,俗称“万精油”。万精油也有万精油的好处,比如,他去创业,他去带一个小团队,就能顺心顺手,因为他什么都懂一点,就能弹好“钢琴”。相反,太专的人,只按一个音符,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吗?

第二,如何把“专”和“面”优势嫁接呢?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最好经历一下“专”和“面”的锻炼。比如,你入职之后,从事一项具体工作,你就要研究透,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你可以申请去综合部门锻炼一两年,什么杂事也干干,有利于你拓展你的思维。你就容易成为,既懂专业,又懂人情世故、协调沟通、妥协合作了,有利于你成长为团队长。

你入职后进入综合部门,比如,行政部门,什么杂活你都干,订票派车买咖啡,你也不用害怕,也不要抱怨。在综合部门锻炼,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你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你同时要与上级和下级和平级打交道,能充分锻炼你换位思考的能力。往往有综合口出来,再去专业口干几年,你会用多元思维思考专业工作,非常有利于你把事情办成。

第三,成熟的职场人,要善于扬长补短。

有人喜欢专业,我就一辈子做这个技术,成为专家,越老越吃香。这个理念不错,但也要分人。如果你是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也不想管理一个团队,只想自己干好自己的专业,这个思想很好。大企业会设置专业人才成长通道,你可以沿着这条专业路发展。缺点呢,就是思考问题,习惯从专业角度,思维宽度不够,也不善于妥协综合,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感受。不容易成长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有人喜欢综合工作,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打交道,精力都放在周旋和琢磨人事上了,就没有精力沉下心来钻研技术和业务。这类人,如果不干几年业务,不做几年技术,往往管理团队比较吃力,尤其是当基层管理人员的时候,你技术不过硬,管理起来,别人不服气,也会限制你发展到高层。

最后建议,职场新人要交叉锻炼,无论先做技术,还是先做综合,干到三五年,最好能交叉一下。最好还是先做技术和业务,用五年时间成为行家里手。然后再转管理,再经过三五年锻炼,你就是复合型人才,将来就是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好苗子。不建议先从综合管理做起,因为你错过了五年时间,再去钻研技术和业务,已经沉不下去心了。


职场火锅


人的知识能力结构是T字型。

专业部分是你的立柱,是深度,专业之外的其他能力,比如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等,是横梁,是广度。

对于大公司而言,流程体系比较完整,需要每个人在专业做好,做好衔接即可。所以,着重体现人的专业能力。只要做好立柱,能顶住压力就好。动词是“顶”。

而对于小公司,流程体系不稳定,所以不仅需要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很多沟通协调,规划以及执行等全方面能力。所以,要能扛得住事。既要做顶梁柱,还要做大梁。动词是“扛”。

而一般从大公司出来,可能并不是能力欠缺,而是形成了流程意识,所以和小公司的管理之间存在磨合和适应。于是就会产生在小公司反而能力不足的感觉以及评价。

所以建议:如果选择了小公司,那就是选择了创业路,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小公司和体系化的大公司肯定不一样。其次,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从能“顶”事,到能“扛”事。


新知墨匠


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岗位设定是不一样的:大公司讲究的是专人专岗专事,每个岗位把自己工作做深做精做专;小公司由于体量小、营收少、利润少,势必要严格压缩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于是出现部门与部门合并、岗位与岗位合作,一人多职成为了普遍现象!

例如:

你原来是在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担任经理,公司还会给配主管,主管底下配招聘组专员、培训组专员、绩效组专员、薪资组专员、福利组专员、规划组专员、员工关系组专员!大公司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所负责的就是专项专事!

你来小公司面试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你在和面试官沟通的时候,他问你在原单位你主要负责哪事具体事情?你一五一十的告诉Ta了,然后又问你原单位人员编制是怎么样的?你又一五一十的告诉Ta你是经理,你下面有x个主管,每个主管下面有y个职能组,每个职能组又有z个专员,合计十几二十个人!面试官听了都皱眉了😠,Ta会根据你的描述初步判定你不太适合这个岗位!

接下来,Ta又问你之前做过行政吗?还问你对财务数据敏感吗?你听了一头雾水,为什么应聘人力资源部经理还要了解行政,财务?你显然是没干过行政,没干过财务数据分析!面试官都不想再告诉你人力资源部经理兼行政经理,每月月尾至下月初还要协助财务经理提炼财务数据!面试官心中已经有答案:这一轮面试下来,你已经被淘汰了!

例如

你原来是在大公司担任营销策划总监,你之前操盘的案例都是"大开高走",最小的月度策划案例投入都至少要大几十万的!

你来到小公司面试,依然按你的格局及一贯作风和面试官或者老板谈。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被你惊到了,哪怕你摆出之前的成功案例也很难打动他们!因为彼此眼光不同、格局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他们就想小小投入,大大产出,他们没有耐心,他们必须要搞"短平快"的套路;所以他们不认可你,甚至都觉得你胡说八道!

综上所述,这就是你被大公司认可,却被小公司认为你能力不行的其中两个主要原因!你现在明白了吗?

(我是诸葛教练,分享口才、销售、营销、管理、商业系统等方面实战经验;关注我,有问题在留言区留言,我会尽快回复🤝)



诸葛明职场教练


说到底,大公司和小公司对能力的要求和定义不同,所以,虽然都叫能力,但没有可比性!

所以才会出现工作8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认可,却得不到小公司认同的情况。

大公司一般都是上了一定的规模,对一般员工来说,能力的要求重在深度,需要的是专业能力。

因为大公司分工细致,很多工作都模块化了,需要你在某一方面做好就行,不需要面面俱到。通俗一点来说,在大公司一个普通岗位上,更像一颗螺丝钉,只不过这颗螺丝钉在很多位置上,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的。

小公司不一样,更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即所谓一专多能,类似于万金油,可以百搭最好。

因为小公司规模小,出于节约成本和规模经济的考虑,岗位分工不细致。所以在用人方面,要求人的适应能力强,多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来。这样看上去能力很全面,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这样也容易把人用废,因为这样做,看上去忙忙碌碌,但没有一样做的专的,研究精深的,如果做不到管理的岗位,很快会遇到天花板。

对个人来说,能力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而且能力的种类也很多,就看你用哪一种能力去衡量一个人,弄不好会很容易引起争议!

对企业来说,大公司有很强的系统能力,小公司的优点在于它的灵活性,沟通协调方便,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这就决定了,大公司对个人的依赖度不高,小公司对个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各有利弊。

不过相对来说,我觉得用靠谱度和才干去看一个人,可能比用所谓的能力去衡量一个人要公平合理许多。因为靠谱度和才干有一个大家相对认可的定义和标准,不会因为你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就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对于这种工作8年工作能力,被大公司认可,小公司却不认可的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题主不必难过,也不必骄傲,只是不同的视角和看法造成的。

不管是在大公司还是在小公司,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定位,能够独立的去分析和思考,这一点特别重要。

你觉得呢?

喻派职言,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发展导师。智联招聘HR公会、linkdin(领英)、《CHO首席人才官》(杂志书)、三茅人力资源网、第一资源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众号转载,曾在传统报刊媒体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书。

喻派职言


题主的问题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几年前我个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也想不通。后来,经过自己创业,有了些感悟,和题主做个分享。

首先,题主的工作能力能在大公司得到认可,足以说明题主在某个方面的表现足够优秀,且有对应的工作业绩。而到小公司反而不被认可,这时候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能力需要平台和资源进行展现。这是很多在大公司工作较长时间的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自我认知时,把个人能力评估过高,忽略了公司的平台和品牌所带来的价值影响。打个比方,希望达成一个同样的公司合作,以字节跳动某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去谈,自然会比较容易谈成,而以某小公司的老板身份去谈,却很可能吃闭门羹。这就是公司自身平台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带来的附加值,而这个附加值经常在自我认知时被错误的归纳到个人能力上,一旦离开大公司,失去这些附加值,原先自以为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相当一部分其实已经失效了,所以原本小公司招聘时期望前大公司员工带来的资源并没有得到,自然会对员工能力产生质疑。

二、企业对能力需求的差异。大公司历经若干年的发展,虽然有诸多大公司病,比如结构臃肿、人员冗余,但不可否认在大公司内部已经有一套经过验证的业务体系和对应的人力资源体系。相应的,大公司员工需要的就是按照岗位需求完成应尽的责任,不出错就可以,能出彩就是能力优秀。而小公司大多是成立时间不长,没有成熟的人力资源体系,对员工的需求是这一个人当多个角色使,这时专长于某个方面的大公司员工很难满足小公司的需求,也就容易出现能力不被认可的情形。

三、员工个人心态问题。大公司员工已经习惯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到小公司后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尤其如果出现立场转换的情况,比如原先当惯了甲方的前大公司员工去了个乙方公司,却还是习惯用以前甲方爸爸的心态和人沟通,自然会出问题。

四、小公司老板对大公司员工能力期望盲目乐观。很多初创型小公司的老板,往往对大公司中层有盲目乐观的期望,然而结合第一条原因,很容易出现心理落差。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总结和体会,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