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肝脏内见低密度灶这是什么意思,身体会有什么表现?

酷爸691


CT检查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很多人做了上腹部CT会发现报告上写着肝脏见低密度灶。一看到这种描述,内心不免就会紧张,会想这不会是肿瘤吧。平时一些其他行业的同学、朋友也会咨询类似的问题,询问肝脏低密度灶是什么意思。CT检查中肝脏内病灶密度低于肝正常组织,这类病灶均称为低密度灶。

其实肝脏低密度灶见于很多种情况,良性疾病包括肝囊肿,不均质脂肪肝,肝脓肿,肝血管瘤,肝腺瘤,肝硬化结节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这些疾病在上腹部的CT平扫中都表现为低密度影。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CT平扫提示肝脏低密度灶,为了方便鉴别,建议患者做上腹部增强CT,增强CT的好处是打了造影剂之后,血管内有造影剂存在,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肝内有血供的病灶会表现出比较亮的影像。比如血管瘤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均匀的低密度灶,而增强扫描后病灶显示更清楚,且具有特征性的从病灶边缘开始呈结节样强化,逐渐向病灶中心扩展,直至造影剂完全填充病灶,呈“慢显慢退”特征改变。而肝囊肿则不一样,无论是平扫还是增强都表现为囊性低密度灶。值得注意的是,肝脏恶性肿瘤,CT平扫时多表现为低密度块影,有时表现为等密度块影,行增强CT后,由于恶性肿瘤内部生长不均匀,且血供丰富,打造影剂后在增强期表现快速的强化,出现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在延迟期以及门脉期表现造影剂的快速流出,快进快出多是诊断肝脏原发性肿瘤的标志。

CT平扫如果提示有低密度灶,最好做增强CT以便于进一步确定病灶的性质。一般来说,如果是比较典型的肝囊肿,增强CT上表现为极低密度,形态规则,这时候会直接报肝囊肿,而不会写低密度灶。如果做增强CT后,仍提示肝脏低密度灶,一般来说良性病变居多,比如不均质脂肪肝、肝硬化结节、肝腺瘤等等。也不排除是少血供的转移性病灶,这类病灶通常是其他恶性肿瘤比如胃癌、肠癌转移到肝脏,转移灶较小时也表现为低密度影或者略低密度影。如果患者有其他部位的癌症病史,这时候最好做上腹部磁共振进一步明确该病灶是否为转移灶。

对于肝脏低密度灶,一般来说不会有任何不适的症状,绝大多数人是体检时发现。未确定性质前,不需要忧心忡忡,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增强CT或者磁共振仍不能确定性质,定期复查CT是必要的,同时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血清AFP等,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有增大,可以直接做肝穿刺活检明确。


胡洋


我是小影大夫。CT扫描肝脏见低密度灶是什么意思?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我也在报告上经常描述这样的影像。如果是肝脏CT平扫描述有低密度灶,除了单纯性囊肿,不然都要进一步做CT增强扫描。肝脏有低密度灶,只是告诉你肝脏长了个东西。在CT上能表现为低密度的疾病有很多,比如肝囊肿、肝癌、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和肝脏多发转移等等。肝脏长了东西,大多数CT平扫都是表现为低密度的,单纯CT平扫并不能确定是什么,要做增强才能更好的诊断。


CT表现为低密度灶的病变有很多

很多朋友做胸部或者腹部CT平扫时,拿到的报告写着肝脏低密度灶,建议增强扫描。这是什么意思?

这只是告诉你肝脏长了东西,能出现平扫低密度的疾病有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腺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等等,这么多疾病都是表现低密度,一个平扫无法分辨究竟是什么东西。
单纯性的肝囊肿,CT平扫也表现为低密度灶,但是很容易诊断,所以影像科医生看到是囊肿,就会直接下囊肿的诊断,不会写低密度灶,除非是复杂囊肿,CT平扫不好分辨。

CT平扫表现低密度,需要进一步做增强或者磁共振检查

如果是单纯性囊肿,CT平扫可以直接下囊肿的诊断。如果不是单纯囊肿,那么都需要进一步做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的好处是能看到这个低密度灶的血供情况,能对这几个疾病给出更多的诊断信息。如果增强的时候呈渐进性明显强化,那么就是血管瘤。如果增强时动脉期明显强化,后期减退,那么可能就是肝癌。如果强化早期比较弱,后期渐进性强化边界不轻,那么可能是胆管细胞癌。究竟长了什么东西,就需要影像科医生根据病变的增强表现有下诊断。
这是一位65岁,结肠癌的肝转移,CT平扫和增强上都是表现为低密度。

不同的病变,CT平扫同样是低密度,但是增强却表现完全不一样。典型的病灶,影像科医生可以很快诊断出来。但是并不是每种疾病都是按照教科书上来长的,做了增强有时候也很难诊断是什么东西,不同的影像科医生意见不统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CT增强也不能完全确定,这时候需要进一步做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查对于肝脏病变的显示也有很好的优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显示病灶的特点,更有利于诊断。

很多朋友是做胸部CT无意中扫到肝脏从而发现的肝脏低密度灶。如果是单纯囊肿,影像科医生会直接下囊肿的诊断,这时候就不用太在意,不用处理。但是如果是下了低密度灶的诊断,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做增强或者磁共振扫描,要查清楚这个病灶是什么东西,最起码要排除肝癌,因为最怕的也就是长癌了。至于身体会出现什么表现,得看最后是什么疾病,身体可以没有任何表现,也可以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等症状。


小影大夫


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CT上的低密度灶,身体表现也因为疾病不同而有差异。

1、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说肝脏CT扫描。

CT肝脏扫描,分为平扫(不打药)和大药(增强)两种,而且增强扫描,现在也都是做动态增强扫描,对于绝大多数肝脏疾病的诊断,必须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

左为平扫,右为增强扫描。

2、CT平扫

在CT平扫上肝脏就是软组织密度,怎么理解就是比肌肉的密度看起来稍微发白一点,当有了病变。比如脂肪肝,肝血管瘤,肝囊肿,腺瘤,肝癌等等,在平扫的CT上,都是低密度的,这就是问题中提到的低密度灶。

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假如肝脏本身就是很明显的脂肪肝,这个时候,肝脏本身的密度会降低,在这个背景下,很多正常时低密度的病变,很可能变成高密度,比如血管瘤等,也可能变成等密度,变成肉眼无法识别。

即使,正常的肝脏,也有些病变在平扫的时候是等密度的。

举个例子,某患者患有结肠癌,做了B超,怀疑肝脏有很多转移瘤。某医生开了腹部CT平扫,就来了,做了扫描发现肝脏很好,此时决不可认为肝脏没有转移瘤,后来做了增强扫描,满肝的转移瘤!

3、增强扫描

绝大多数肝脏首次需要诊断的疾病,都需要做增强扫描。甚至,增强扫描本身就该作为常规检查,而非平扫。

增强扫描的价值:1、发现病变,很多疾病平扫会漏掉。2、诊断疾病,发现了疾病到底什么性质,需要根据其各期的强化特点来分析。3、疾病分期,比如肝癌,有无手术可能,都需要增强扫描来确定。

上图中,左为平扫,右侧分别为动脉期和门脉期。

4、低密度灶会有啥症状?

这两个之间没什么关系。身体的症状是因疾病引起来的。低密度灶本身并说明不了什么疾病。如上所述,绝大多数肝脏疾病在CT平扫上都是低密度灶,其症状自然各不相同。很可怕的一点是,很多疾病,甚至恶性疾病,并不会表现出特殊症状。比如肝癌,要想早期发现,必须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若等到腹痛,黄疸等症状出现,往往已是晚期,回天无力。


放射科杨大夫


CT扫描发现肝内低密度灶,说明这个病灶是囊液性的,密度低于肝实质。这类病灶一般是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或少见的肝包虫病等。

肝囊肿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囊腔通常不与肝内胆管系交通,囊肿是由上皮是细胞排列组成的闭合腔隙,内含液体,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大小不一,数目从一个到几十个贝登。肝囊肿绝大数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巨大的肝囊肿可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若合并感染,可出现畏寒、发热、腹痛等类似肝脓肿的症状。

肝脓肿:肝脓肿是一种肝脏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患者多伴有发热、右上腹痛等症状。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肝脏内管道系统丰富,包括胆道系统、门脉系统、肝动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种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约为80%,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10%。细菌性肝脓肿需要积极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给与强力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与穿刺引流或者外科手术引流。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一般不需要治疗。按病理可分为4型:(1)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2)硬化性血管瘤;(3)血管内皮细胞瘤;(4)毛细血管瘤 。按照肿瘤大小分类:(1)小血管瘤<5cm;(2)血管瘤5~10cm;(3)巨大血管瘤10cm~15cm;(4)特大血管瘤>15cm。

肝血管瘤虽然是瘤,但不是普通意义的肿瘤,是指是肝内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当然也有其它的因素如感染、激素变化等导致的。小的血管瘤,没有症状,不会影响肝脏功能和患者生命,因此不需要治疗。但是当血管瘤变大,压迫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或者血管瘤位于肝脏表面,有破裂风险的,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方式包块介入局部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病因是幼虫寄生在动物体内(如够,牛、🐏等),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感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会在肝脏内形成大大小小的有包膜的囊性占位。


除此之外,对于其它部位有原发癌症的患者,如果CT提示肝脏有低密度灶,一般不用担心,但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复查肝脏增强核磁共振,进一步明确是否有转移的可能。肝脏增强核磁共振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CT。



【张成海医生】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追求真实、客观,普及健康知识,欢迎关注和转发,持续提供有用的医疗健康(肿瘤防治)科普和肿瘤科工作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