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部作品让你有了看得见摸得到的收获?

启蒙的智慧


《21天爱上跑步》,这本书让我搞定长跑。

2017年元旦,痛下决心开始跑步。

从小到大,我都不爱运动,这是天赋使然。每次考试一千米,早已经习惯于倒数第一。限于爱好、天赋、辛苦程度···我一直没有运动的打算。体重也从18岁的100斤,到22岁的120斤,再到后来的160斤。岁月抚摸着我的大肚腩,笑而不语;飘荡的幽灵充塞在轻度的脂肪肝和超高的三油甘脂里···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渐渐不如以前。做了很多改变的尝试,如打羽毛球、走路,都没有能改变状况。时光流逝,感到忧伤的不止是体形,还有身体的机能。终于决定开始慢跑,幸好,在这件事上没有纠结,没有做太多的准备。

买了《21天爱上跑步》这本书,这里有适合中国人的详细训练计划。迈出第一步极其重要!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了心理自我调节。很多的事情,打心底不愿意去做,就会找很多的理由拖延,使自己保持在舒适区里。跑步的经验告诉我:在亟须改变时,直接行动,不要做计划!以行动改变习惯,避免拖延。

长跑真可谓路漫漫兮其修远,没有养成跑步习惯的人,一想到三千米五千米,心里会一阵阵的发怵。怎么才能搞定长跑呢?首先,要确定目标。以本人为例,我开始时的目标很单一,就是促进身体健康。对于跑者来说,这个目标是很低的,对跑量要求也很低,压力很小。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总比不跑时有效果,动起来就已经算是胜利了。很多人是以减肥为目标的,那就要注意跑量和饮食了。想收获到更多,自然付出的代价就不一样。回过头来看,我的目标应该定得高远一些,成效会更快和更明显。当时基础太差,华丽的目标,真是想都不敢想!所以说,目标因人而异,每天有一点一滴的进步,也是好的。

不要指望目标能迅速达成!搞定长跑的另一个要点,是要注重积累,循序渐进。我第一次开跑,大约只跑了两三百米,心脏就像困在密闭房子里的野兽,四处冲撞却被堵得死死的。实在跑不下去了,只能停下来狂喝水。前一个星期,都是断断续续地跑完一千米,再走一千米。一个星期以后,就能连续跑一千米了,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坚持跑了四个月之后,能跑五公里。跑到第六个月的时候,在周末基本上一次都跑十公里。于我而言,这真是不能想像又很奇妙的事情。有时候坚持做一件事情,收获可能远超过原先的预期。有没有减肥的效果呢?开始跑步的前三个月,没有明显的减肥效果。到了第四个月开始,每个月基本能减一公斤。这可能也是跟跑量上来了有关系。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求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想立竿见影,一下子跑步过量,可能会带来损伤。我见过运动基础好的人,一上来就五千米,结果伤了膝盖。

长跑无疑是一个累活,跑一天两天不难,难在坚持天天跑。百折不挠的人才会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人我很佩服,也更能成就大事;像我这种芸芸众生中的凡人,更倾向于认为成功是成功之父,坚持长跑需要正向的反馈。跑完后,喝瓶可乐,也未尝不可,享受一下此时此刻的小确幸--虽然这次跑步就算白跑了。正向激励能让我们能长久坚持下去!长跑三个月后,明显感觉心、肺、肠胃等器官功能改善了。半年以后的体检,血脂还是高,但脂肪肝已跑得无影无踪。所有的这些正向反馈,促使我更能够坚持下来,跑步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跑步两年后,血脂到了正常值以下,体重减轻35斤,精力也明显好多了。

由于长跑的原故,我更明白了坚持和付出的含义。其实,生活中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工作和长跑一样,要有目标、有积累、有反馈,更要有行动。人总在磨砺中成长,步入社会之后,很多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要符合自己的期许,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每个人都想要成功,而成功总会要有相应的付出和代价。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找准了方向,迈开腿往前奔跑的每一步,都算数!


勤志服知


我读过的一本比较有收获的书是《目送》,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恰好是我的父母也到了龙应台的那个年纪。书中讲诉了父亲的逝, 母亲的铝以及它与正处在青春期的儿子之间的故事,书中有些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有一句特别经典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是今生今世,你不断地看着他的脚步渐行渐远,而他在用背影告诉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当时学的时候不懂父亲为什么在送他的时候脚步是那么的慢。直到上了大学才明白过来 那是不舍。每个人一生当中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并不多,所以请我们今后的日子里陪他们一起走





平生故事


我已经是83岁的人了。耄耋之年。对我影响很大,收获最多的书,那就是“皇帝内经”。这么大的年龄还能健步走路,早上6点起床,做早飯,7点多送小孙女上学。下午4点接学生回家。下面说说我身体好的原因:从“皇帝内经”中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比如~身体12经络走向,奇经八脉,奇恒之府,阴维阳维,……一年四季的脉象。在“伤寒论”中学习了什么是高烧,怎样形成的低烧,这个低烧比高烧难治的多。加上我学过的“本草纲目,本草从新,药性赋白话解”等的知识。所以我们老两口的身体都没有大毛病。俺老爱人,她的年龄是88岁,比我大的不少。她走路不如我。所以一切家务活我自己干,国家能扶贫,我也能帮老伴。至于我从皇帝内经中学到的其它医学知识,象治高血圧,羊胡子疮,黄水疮等知识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谢谢


勤奋刘大林酬劳


让我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的作品主要有三部。

1.《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作者:李欣频

读这本书是我大学时期,那时对未来一片迷茫,也不知道该如何过自己的人生。那时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就开始大规模地阅读,看电影和旅行,开始了自我教育之旅。这几个习惯保留至今,感觉自己的视野和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遇见这本书是考编时期,我很欣赏作者每天将计划罗列出来然后打勾实施的习惯。于是我也购买了她的效率本,在本子的开头我很喜欢写上自己的愿望,因为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所以实现了很多愿望。

3.《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我看了好几遍,李笑来说:“成功的刚需是耐心。”我觉得耐心这个词太虚了,直到我遇到这部电影,看见安迪的那个凿子和通往自由之路的洞穴。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耐心。耐心帮助我做成功了很多事。






满满小姐的创作空间


在问读过的文学书籍中收获最大的是高晓松老师的《鱼羊野史》,一共六卷,已经度过两遍了。

如果叫我回忆他里面所描述的每一个情节,每一年中国和国外所发生的大事,我可能不能记得很清楚,但是它扩充了,延长了我所涉及的领域

这本书里面包含了很多方面,音乐,历史,军事,影视,文化等等,对每个方面简短的描述,我开始慢慢对它们产生了兴趣,领域拓宽了,开始慢慢地收集相关的书籍深入学习了解

对于那些了解领域很窄的书友,可以看看这本书,看完后你一定会对其它领域产生浓厚兴趣,你的读书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寻觅墨趣


当你问到,哪部作品对你影响大,有切身收获?我可以告诉你,这个问题一经过脑子,马上浮现出来的就是上中学时读到的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书中描绘的葛朗台是个极其小气的人,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在他眼里一枚硬币比女儿重要,是守财奴的代表。巴尔扎克离我们虽然已有两百多年,但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仍然令人深思。读这本书得到的收获有三:

一是爱钱并没有错,但嗜钱如命就过份了。

喜好是大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喜欢钱,去追求,本来就没有错,就象喜欢美女去追求没有错是一样的道理。对喜欢的东西去追求,去努力,去奋斗,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嗜钱如命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了,把钱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就会扭曲心灵,就会认钱不认人,就会变得贪婪,就会不择手段去贪污受贿,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这是不可取的!

二是钱乃身外之物,要懂得有得有舍。

钱乃身外之物就是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时光条条来,死后也是光条条去。人生在世不必过于重视钱财,更要懂得有舍有得的道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观。你通过正常的渠道,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金钱和财富,除了自身和家人的享受之外,还要以各种渠道去帮助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有意义,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才会走向美好。

三是感情比金钱重要。

有人会说,没有钱谈什么感情!这话说得没错,当今社会,经济时代,没有钱是万万不能,但有了钱也并非就是万能!我个人观点是,挣钱是为了生存,挣更多钱是为了改善生活,挣更多更多钱是为了帮助更多人的改善生活。无论在哪个阶段,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人和人之间感情是基础,挣钱是目的。创业时,同甘共苦,努力拼搏;事业有成时,携手并肩,享受生活;等到拥有雄厚的财富时,献出爱心,帮助他人。这才是真正心生活意义所在!虽然现实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但人类向善向美的愿望是不变的。在国外就有很拥有财富的人把自己所有财产全部捐献出来,就足切证明。

只看重金钱,不重感情,不懂生活的人其下场大多并不光彩!书中的葛朗台就是典型的金钱奴隶,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伤及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其一生与金钱为伴,虽然死时留下大量金钱,但人生毫无意义,落下吝啬鬼之称。

以上是个人观点,是阅读这部作品后的几点感想。


弘欣和书院


孙皓晖编写《大秦帝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时代,礼坏乐崩,天下纷乱,百家争鸣,思想极度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儒家,法家,墨家等等流派,都想用自家主张治国平乱世,先秦时期改革派法家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比如吴起变法,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等,其中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让秦国走向了强大。

作者尊重历史,基于大量史料创作,书中内容让我切实感觉可以用于现实生活,指导实践,比如,秦孝公向天下发布招贤令,并让各路人才游历秦国三年后再提出治国方略,也就是说,要扎实做好市场调研后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脚踏实地的干工作。

对秦国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暴秦的印象,秦国的变法改革中,体现出来的久弱思治的渴望与决心,推行变法条令过程中,大胆创新,才有我们所熟知徙木立信故事,爵位改革,大大激发了人们为国建功的渴望。这些都是在问题面前创新解决问题的典范,让人深受启发。


唯阅读和锻炼不可辜负


比如说前前段时间读的《幸福企业才是好企业》,天九共享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的作品,创建幸福企业理论的奠基人物。读了这本书有这样几个效果:

一是知道畅销书该怎样写了。光头大叔也有几本书要出,并且有几本书初稿已有,但总觉得差点什么,不知道差在哪里。读了卢总的书,忽然发现差距,那就是在内容上语言要平易近人,道理要深入浅出,多讲故事少讲或者不讲道理;在设计上,封面要放上人物照片,生动形象,版本要大,感觉大气,方便阅读,排版里面有留白,这样便于做笔记,等等。

二是知道该怎样建设幸福企业。幸福企业是完美的企业,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怎样建设?不一定要建高楼请名师花大钱,用心足矣,五步修炼法,一目了然,马上知道该怎样着手。

三是知道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人生是追求幸福的,原来一直把升官发财当做成功当成目标,其实,人生只要幸福就好,结果重要,过程也不能忽视,我把幸福人生分解成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的五福分目标,给目标加上期限,做出了自己的101条行动计划,一个一个的实现,现在每天事情满满的,动力十足,感觉非常充实。





吴甲坤


我看的对我印象深刻有影响的书是《小狗钱钱》。连续看了好几遍,明白了要学会用钱来生钱。2017年我把60%的存款,投入到支付宝里的蚂蚁财富,买的有六份基金。分次每星期五买入!,黑色星期五买跌。

赶上的行情好!利润超过40%,自认为自己是个人才。

2018年加大投入,借家人朋友一部分钱。分批次买入卖出!无论怎样就是一路狂跌,那个惨啊!还好我是个比较谨慎的人,下半年果断割鸡🐔。还是只剩短裤遮羞!

2019年前期一直疗伤!不敢再去关心大盘,谁知竟错过小牛牛!我下半年是不是该买点~~~

《小狗钱钱》,给我推开一扇理财的大门…通过门缝里看到奇异的风景,是本好书!


黑与厚


《曾国藩家书》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读后真的是受益匪浅。

曾国藩作为一个先天资质并不突出,六次落榜之人,通过勤奋学习,最终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吏部侍郎,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读《曾国藩家书》随处可见其治学有恒之道。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以图自卫其身”。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朵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十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从小到大,读了这么多的书,《曾国藩家书》是我读到的,对我读书最有立竿见影指导意义的书。

曾国藩之所以成功,靠的不是聪慧,是勤学苦读,是坚持。他一生坚持记日记,不断反思自省,改正自己的缺点,正是这份执着,勤勉,才让他走向了之路。

“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事,又勿以考试而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读这些话,脸上顿时发热,感觉就像在说偷懒的自己,不想读书时总是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

曾经看过一篇写曾国藩的文章,《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是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曾国藩的兴趣。读了《曾国藩家书》,更是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不仅要铭记曾国藩的治学有恒之道,更希望以曾国藩的学习方法和恒心毅力,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