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山东人,来京帮我们带孩子,可她老教儿子山东话,咋办?

宝妈悄悄说


题主好。我觉得您这个事情,真的不用纠结。老人家一辈子都说山东话,教自己孙子或者孙女,也说山东老家的话,没毛病。毕竟,很多老年人,普通话并不标准。与其让老人教孩子一口似是而非的普通话,还不如让老人,教孩子纯正的家乡话呢。您觉得呢。

再有,中国传统的伦理家族观念,是按照父系排序的。就算美女您是北京人,那么,您嫁给了山东男孩,您也应该从心里,把自己当成山东人啊!您的孩子,他或者她的根,在山东而不是在北京!每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忘了自己的根!!!老人家,教自己孙子孙女,说自己的家乡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每个人,无论走多远,无论官多大,都不应该,忘本!不应该忘了自己的家乡话!而不忘本,不忘祖地不忘根,恰恰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血脉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几千年的根本原因。

我觉得,您不仅仅不应该纠结这件事,相反,您自己也应该学习山东话!毕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个女生,无论生前,娘家多么强势多么富有,无论她自己多么的成功,多么的美丽多么的优秀,只要她结婚了,那么,死后,是必须也只能葬入男方家的祖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是真真的女生,我特别感谢毛爷爷,因为毛爷爷让我们,女性翻身做主人,不仅仅顶了半边天,现在几乎,在家庭里,都是上了天。哈哈。但是, 不是我思想老套,而是,我非常喜欢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愿意尊重和承袭,老祖宗的很多传统习俗。所以,我才会如是说。这跟毛爷爷的初衷,一点都不矛盾!

婆媳一起生活,肯定有很多不合拍的地方,而北京,更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希望您能拿出北京大妞,豁达大度的做派,跟为您

生了一个,优秀男人的老婆婆,好好相处。家和万事兴!人心换人心啊!(可能我说多了,抱歉啊)祝你们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吉祥平安!


聆听佛语禅音




山东婆婆教山东话,再正常不过了。真要问解决办法,有。三个选项:

一,跟你老公离婚,二婚记得先考察好婆婆的普通话是否达标。

二,把你婆婆送去学播音主持,毕业回来再帮你带孩子。

三,自己带孩子

做人得懂得感恩,同时别那么矫情。你婆婆大老远从山东跑北京辛苦帮你们带孩子,自己的家都不顾了,你应该感恩才是。你自己的亲妈倒是不教孩子说山东话,她怎么不来帮你带孩子?现在挺多孩子都是姥姥带大的,必须奶奶带孩子的年代早都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孩子本就是山东的娃,会点山东方言很应该。觉得山东话丢人,干嘛嫁个山东老公?不过像你这么矫情,嫁哪的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现实是这样子的:哪里的婆婆,讲哪里的方言。除非你只是排斥山东方言,那样可以通过换老公解决问题;如果你讨厌所有地方的方言,那估计就没有哪个婆婆愿意有你这么一个儿媳妇了。


情感作家梓溪


我是山东聊城人。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山东老家上学,他们从小由我父母带大,我的父母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上过学是文盲,更不要说讲普通话了,我的孩子从小就学的山东聊城话,我每次往家里打电话,跟他们都是用山东聊城话沟通,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的孩子学习普通话。

方言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也是每个地方的特点象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点。方言完全有必要保留和传承。

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都要记住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方言就是根的一个象征。


80娱乐场


婆婆帮带孩子。

场景一:某女:“我婆婆来带孩子都不给我们做饭,我们戏班多累啊,她带孩子那么轻松都不给做饭!”于是婆婆开始做饭;

场景二:某女:“我婆婆真土,普通话都不会讲,以后孩子也讲土话怎么办啊?”于是婆婆暗暗的学普通话;

场景三:某女:“婆婆一点卫生观念都没有,奶瓶应该洗七遍的。”于是婆婆默默的又去洗了奶瓶;

场景四:某女:“你看人那谁的婆婆,给带孩子还补贴我们钱,看看我的婆婆,吃我的,住我的…”于是婆婆含着泪,吩咐家里卖了乡下的牛,悄悄地把几千块钱塞到了儿媳钱包;

场景五:某女:“我婆婆…………”

是非功过众人评,只是奉劝各位爷们儿,看看你们的老妈是不是也在经历这样的场景。


我是评论人员


作为一名3周岁的宝妈,我负责任的告诉你,有人帮你带孩子不错了,挑什么挑啊啊啊啊,给你举几个例子,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先说我自己生孩子之后,婆婆直接说不管看孩子,不过婆婆还是不错的,愿意出保姆费,我们家第一个阿姨是家里亲戚,看孩子没问题,但是只要有空就玩手机,孩子那么小,我都是把手机放客厅的,提醒过一次,没有什么改变,毕竟是亲戚,我也不好说什么……第二个阿姨,通过中介找的,此时我母亲也过来帮忙了,有一次孩子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了,头朝地,她竟然跟我母亲说“不要告诉我了,我会心疼”,我母亲竟然真的没告诉我,然后当天我还照样给洗澡了,也洗头了……是不是特别恐怖。


目前第三位阿姨我只需要她负责做饭,而且经历第二个阿姨之后,我在家里安了监控,我能说她一边八楞手机一边包饺子吗?我问过她看那个小视频一个月能挣多少,她说六七十,我就给她长了一百块钱,结果照看不误。

目前阿姨负责做饭,我母亲负责看孩子,有首歌叫“小树小树高高,做成竹笛和萧”我妈教孩子读“做成竹苗和萧”,把尼桑教成“尼柔”……我啥都不说,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有人看着,啥都不是事儿。


还有我同事的婆婆,自从来看孩子,每个月要2000元钱,她们俩口子收入并不高,还有房贷,然后婆婆又这么作……真心塞,一周两个月就把孩子送托儿所了,那么小的孩子,要是有人看,谁愿意送啊,偷偷掉过多少眼泪。

宝妈,说良心话,有人帮你看孩子就是莫大的幸福啊!


秘语相传


人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奇怪,记得小时候,提倡说普通话,有人听不惯,说我们笨狗子学狼狗叫。其实现在想一想,还觉得有点儿道理呢。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山东济南人,我个人观点是:普通话,最好是全民都能掌握。可不该作为我们的常用语言,就像我们掌握了英语以后还要说我们的母语一样的道理。所以说,家乡话就应该作为我们与亲人朋友日常交流的母语。别人我不敢说,就拿我儿子来说,他天天在学校、小饭桌都是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可一回到家,我就要求他用我们的济南本地话来进行交流。原因有两点:1.不能忘了本,各地的家乡话本身就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在社会上,万一别人用土话商量怎么害你,你居然听不懂岂不悲剧了?就是基于我的这个观点和要求,我儿子能非常熟练的切换普通话与本地土语。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不论生活在什么地方,学一点家乡话,绝不是一件坏事!大家也大可放心,老人教孩子一点家乡话,绝不至于影响孩子以后普通话的掌握。当然了,你要是非要孩子伪装成“京片子”,我们就管不着了。但你要永远记住!:中国的所有地区的人和语言都不允许你歧视!因为作为中国人,你没有资格!


晋绥军358团少校团长


我与爱人的老家都是鲁北平原的,86年随军的时候,俩个孩子都很小,因老家亲人又多,一年四季,经常是人来人往。俩个小叔子在十几岁,就紧随而来我处,公公婆婆更是来了一住大半年,这样,我们一大家人,在家都是一口的家乡话,自然而然的俩个孩子对家乡话再熟悉不过了,连家乡的土语,不但明白,而切还说的很好。

那些年,我们逢年回老家陪老人过春节,和邻居,院中,村里的乡亲打招呼,唠嗑,我们都是说的家乡话。特别是孩子们说家乡话,还得到了亲人们夸奖与赞扬。

对于小孩子,适应语言能力很强的,不会因为他们小时候说家乡话,会影响大了或以后说普通话有障碍,更不会在上学后对学外语,有什么影响!对我女儿而言,就是最明显的范例,英语特棒,另会四门外语,普通话讲的特别好,事业干得很出色。

另外,你婆婆在山东老家说了大半辈子的老家话,不可能因为进城给你看孩子,就学会说普通话,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也说老家话,你也不要大惊小怪的,等孩子上学以后,整天和同学老师在一块,自然而然地也就说普通话了。

如果你实在对你婆婆教你孩子说老家话,过不去这个坎。给你两个建议,供你参考。一:不让你婆婆给你看孩子,省得她出力受累不讨好。二:年薪30万聘请央视主持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给你带孩子,可惜,你不一定请得来,也不一定请得起。说到这,如有不妥,望见谅。


林言静语


你是北京人,孩子在北京生活你教不教孩子他都学会北京话,你要明白不管是北京话、山东话还是什么方言,只要不耽误孩子会普通话,学就学了我是山东人,没人专门教我普通话但是电视、收音机、学校都是我的普通话老师,天天耳濡目染不会都难,所以我觉得学山东话不是坏事,能增加老人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乐趣,未来孩子去山东办理业务,张口讲山东话说不定还能套套近乎,容易办成事,实在不行我觉得你就理解成一门外语,有道是技多不压身,不必自生烦恼!



酷酷阿呆


教山东话咋啦?没有京话好听是吧?怎么这样歧视地方话呢?老人不会说京话,用家乡话对孩子说话很正常啊?我这里从家乡出来看第三代的多了去了,她们对子孙说的都是家乡话啊?挺好的。我认为孩子能说很多方言,是一件很有趣儿的事,等他上学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说普通话了,不用纠结这种生活小结。

再说了,山东话挺容易听懂的。我老家也是山东的,每当我到山东老家住上个把月,回来以后就不会说郑州话了。可是也用不了个把月,我就又能改回郑州话了。所以又想让老人看孩子,又不想让老人说山东话,是一种不通情理的矫情行为。





123春之花


家里老人帮忙带孩子,很多爸妈都担心父母讲老家话,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对于这种担忧,我感觉爸妈们实在过虑了。我平时和孩子交流就是家乡话,也就是所谓的“大土话”,有时妻子也会提醒我,说在家要注意讲普通话,给孩子创造一个普通话的交流环境。

对于孩子的语言,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因为现在孩子们的语言环境和从前不一样,他们从幼儿园开始,接触的就是正规的普通话教育,不像我们,以前从小上到大,都是听着老师们的土味家乡话长大的,整个社会环境都是地方语言体系,所以容易形成固有的家乡话。

而现在则不然,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人与人的交往范围也逐步扩大到五湖四海,在工作和日常的交往当中,交流工具基本都是普通话,所以你根本不用担心孩子说家乡话影响到普通话。

我发现现在很多学生,普通话都说的相当好,听不出一点家乡味,不像我们这些从小在家乡话交流环境中长大的人,即便是讲普通话,也会夹杂着一点家乡味。而现在的孩子,家乡话和普通话都能转化自如,而且根本听不出家乡味来。

所以,我认为家长们完全没必要当回事,婆婆教孩子说点山东话没什么不好,这也是乡土教育的一种方式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