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區:聚合力 出良方 摘窮帽

“今年春節讓我最欣慰的是孩子們終於可以和別人一樣穿新衣了,心裡真高興。”家住市紅山區文鍾鎮三眼井村村民趙亞慧一邊餵豬一邊說。

趙亞慧由於要照顧年邁的公公、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婆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無法外出務工,一家人只能依靠種地的收入過日子。在得知她家情況後,紅山區公安分局為其送去3頭豬,並幫助蓋豬舍。另外,三眼井村村委會在2018年底為她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幫助她實現脫貧。“村裡給我安排的環衛崗位,一個月可收入1600多元錢。上班地點離家又近,啥事也不耽誤。”趙亞慧說。

近年來,紅山區精準規劃脫貧攻堅思路,制定了一年消除絕對貧困、兩年鞏固提升成果、三年全面穩定脫貧的工作思路。通過設立產業扶貧發展基金,拓寬就業渠道,加強技能扶貧,全面推動扶貧與低保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同時,建立駐村扶貧機制以及企業與貧困村、區直部門與貧困村融合發展機制,助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結合智志雙扶工作,推動精神扶貧,匯聚多方力量,推進社會扶貧,實現貧困人口穩步增收。

除了結對幫扶、就業扶貧,產業扶貧也是紅山區一項重要的扶貧措施。二道井子村創新建設蛹蟲草扶貧產業基地,開發村企共建的扶貧產業項目,實行“1+6”合同模式——“1”是企業每年給村裡支付1萬元的管理費,“6”是企業在項目所得收益中拿出6萬元用於幫扶村裡的貧困戶。“去年臘月二十八,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研究討論,確定了38戶正常脫貧戶、19戶過渡戶,我們把分紅資金6萬元全部發放到村民手裡,讓他們能過個富裕年。”該村駐村工作隊長周英利說。

隨著一項項扶貧幫扶舉措和政策的落地,紅山區4692名貧困人口逐步實現脫貧。到2018年底,剩餘的466戶1126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文鍾鎮西水泉、三眼井、柳條溝和南大營4個自治區級貧困村通過市級驗收,順利摘帽。“目前全區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共計634戶1544人,其中享受政策的正常脫貧戶466戶1126人。”紅山區農牧水利局副局長孫志利說。

讓貧困戶脫貧並不是終點。2019年,紅山區將持續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科學謀劃脫貧富民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嚴格落實行業扶貧措施,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強化駐村和幫扶幹部作用,鞏固精準脫貧成效,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