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为什么屠四川?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一德格天1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这是张献忠屠杀四川所立的七杀碑碑文 道尽了张献忠屠杀四川的理由

一、人无一物以报天(或作:人无一善以报天、无一德可报天),在张献忠眼里没有道德和感恩之心的世人,留在世上根本就没有用,不如全杀了,还世界一个干净。

结合张献忠和曾经的盟友李自成、明朝(南明)、大清三方混战,张献忠肯定是对于四川人没有坚定坚持他而感到背叛,因此才有七杀碑的碑文:

人无一物以报天

我对你们四川人这么好,你们就是用背叛来回报我?与其让你们背叛我,不如把你们都杀光了。

这是我个人对张献忠屠杀四川的看法。

二、鲁迅则有不同的看法:

“他(张献忠)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他还有兵,而没有古董之类,所以就杀,杀,杀人,杀......李自成已经入北京做皇帝了,做皇帝是要有百姓的,他要杀之他的百姓,使他无皇帝可做。”

因为失去了抢夺天下的资格,不能做成皇帝,管他是李自成还是大清做皇帝,我张献忠只管杀人,让他们做光杆皇帝吧。这是鲁迅的看法。


三、明朝遗民顾山贞在《蜀记》中记录了汪兆龄劝张献忠屠杀四川的话:

“兆龄曰:‘皇上此言差矣。四川山水最险,人性刁恶;皇上入川未满二年,恩信未结。今舍之而去,彼必啸聚为乱,北拒剑阁、东扼瞿塘,川兵素称慓悍,那时恢复必费手矣。依臣愚见,莫若将城内百姓,无分良贱老幼,尽行剿杀。过此残腊,命内四路、外四路将军都督各统兵马分东西南北,凡府州县城百姓俱杀绝,房屋烧了;复发兵各山各乡,不分日夜,分头剿杀。立定赏格:凡剁男子手二百余双者,兵加把总,官进一级。剁女子手四百余双者,亦照前列升赏;幼小子女不算功。不如数者,以背叛、怀二心之罪加之。如房屋、榖米烧毁不尽者,其罚如前。如此,将全川成一赤地,土著不能啸聚。即别有觊觎此地者,目击荒烟蔓草,不能久驻。皇上舍之而去,臣等各将兵俱无留恋矣’”

汪兆龄认为屠杀四川的理由有:

1、四川人刁恶又作战彪悍,一旦抛弃四川后想要重回四川必定难上加难。屠杀四川是为了日后能够轻松重返四川。

2、屠杀四川让四川成为废墟,让虎视眈眈四川、意图占据四川的南明、李自成、大清等不能占据一片废墟的四川,能攻不能守。

3、屠杀四川,让四川成为废墟,断绝张献忠部下贪恋四川天府之国的物质诱惑。


当时天主教传教士编著的《圣教入川记》给出的原因

《圣教入川记》是根据当时在张献忠大西政权中担任职务的传教士所留资料所编著的:

“献贼之心,禽兽不如,闻如是哀求之言,不独无哀怜之意,反而厉声痛骂百姓私通敌人。随即纵马跃入人中,任马乱跳乱蹄〔踢〕,并高声狂吼:‘该杀该死之反叛。’随令军士急速动刑。冤乎痛哉!无罪百姓齐遭惨杀,息静无声。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象,非笔舌所能形容。”

以杀反叛之民为由进行屠杀四川:该杀该死之反叛。和本人在开头所说的原因一致。

《圣教入川记》还记录了张献忠自己给出屠杀四川的理由:

张献忠在听到传教士解说天主教戒律后称赞天主教:

“大为奇异,称赞其法律如此精详,管理人良心,诚为不二法门,认为欧洲各国风俗纯美,实由此圣律而来”

之后继续说道:

“然此等法律为川人无益,伊等固执于恶,不从此圣教圣令,宁愿从我刀剑之下,不服圣律。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灭此种僧党及世上恶人。凡仇尔等者,吾亦仇之。”

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灭此种僧党及世上恶人——不就是七杀碑内容的翻版吗?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两句话说的是一样的道理。

突然有种张献忠屠杀四川有种十字军东征消灭一切异教徒的感觉!


入川前后张献忠的乐观和绝望

在入川前,张献忠曾如此调侃围剿他的巡抚邵捷春、参军廖大亨、阁部杨嗣昌:

“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一个乐天的张献忠跃然纸上。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

充分表达了张献忠背叛时所感受到的绝望!


综述

大概来说张献忠屠杀四川的原因如下:

1、流寇式思想。能占则占,不能占就一把火烧光,一点也不能便宜给对手。明末的农民军都是这样流寇式思想占主导——没有能力击败明军,只能到处跑、到处烧杀,以转移空间获取生存。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占据某个地方,施行统治。在能力上不能和明军正面对抗,在意愿上割据并治理某地需要大量繁琐而无聊的行政管理,治理成本高于劫掠成本。

2、张献忠入四川差不多2年,占据的是成都一带富庶的平原,但没有得到四川人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张献忠本身就不懂如何治理和施政,更不懂笼络人心。于是就出现四川人支持南明,或李自成,或大清等。

感觉到背叛的张献忠于是以屠杀回报四川人。《圣教入川记》中记录了张献忠军队屠杀成都时的话语“该杀该死之反叛”,便是证据。

李自成幸运的遇到了懂得治理和收买人心的李岩,才有夺取陕西割据的想法和想法,更因此攻下北京城灭了明朝;在李岩死后,李自成重新回到了流寇状态,对于大清的进攻丝毫没有表现出灭大明的那种气象。

3、张献忠无法切实占领四川,不得不抛弃四川,但不想留下一个富庶的四川给敌手,也断了自己部下贪恋四川富庶生活的念头。这是汪兆龄给出的理由。

4、以行善杀恶为由屠杀张献忠眼中的四川恶人。七杀碑的“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圣教入川记》中的“故吾奉天地大主之命,殄灭此种僧党及世上恶人”,都是表达行善杀恶的目的。

5、我得不到的,宁可毁了,也不能让别人得到。张献忠入川,并没有占据整个四川,只是占据了成都一带富庶的平原,南部山区是被大明所占,北部山区是李自成所占,李自成失败后背大清所占。

要想割据四川,必须要占据入川的关隘,但张献忠没有占据关隘,在坚持2年后,决定放弃四川,临走时屠杀四川,把自己不能得到的富庶四川,变成废墟,留给对手。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湖广填四川,是清朝初年重要的移民事件,而造成这场大范围长距离移民的主要动因便是由于四川人口的极度空虚乃至荒芜。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普遍认为是张献忠大西军在四川的军事行动。

图/张献忠沉银


大西国建立

崇祯17年(1644年),张献忠率领义军由楚入川,迅速进入今天重庆万县。当年六月,张献忠攻克重庆,再次将从陕西南下进入重庆躲避战乱的明瑞王朱常浩及大批随从一锅端,全部杀光。随后,张献忠一路逼向成都,凯歌高奏,于七月份占领该城,随后于当年全面收服四川各地。与此同时,李自成率军杀入北京,灭亡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随后西撤陕西老家。张献忠在击败了李自成部将之后立即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立国,称大西王。

守成不易

张献忠在成都称帝之后,才发现蜀地的局势并不像刚入川之时一般稳定。四川内外局势在当年年末发生了剧变。


首先,南明小朝廷在遵义组建了专门的幕府,专门对抗大西政权。同时,明军残部在四川境内各地尚有少数人马:川东的马乾、曾英等部于一六四四年八月占领了重庆,并以重庆为据点陆续控制涪州(今涪陵)、忠州(今忠县)、合州(今合川)、泸州等地;川南的杨展一直在嘉定(今乐山)、叙府等地活动,永宁卫(今叙永)是其据点;川西的曹勋、范文光等部攻占了雅州(今雅安),一直在雅州、洪雅、荥经等地活动。


除此之外,四川各地不时有地主武装的活动,据说“合计诸要隘兵马。为数不下二十余万”。

在这样的内外局势下,张献忠为了巩固自己政权,建立对抗北方清军的稳定基地,因而采取了坚决的镇压与军事对抗政策。就这样,在张献忠统治下的蜀地三年(1644-1646)间征战不断,几无宁日,人口大量死亡,因而有张献忠“屠川”之说。实际上,四川地区人口在明末大量减少是旷日持久战争导致的必然结果,张献忠“屠川”实际上是张献忠为了镇压反叛者所采取的铁血手段。


参考文献:1. 袁永,张献忠和大西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历史研习社


张献忠屠四川的事,可以称得上历史上最大的“罗生门”之一。清朝的史料中,有大量的关于张献忠屠川的记载。民间也有不少关于张献忠曾屠杀川人的传说,这种传说,在一代又一代百姓中,广为流传。

(鲁迅像)

但是,从清代开始至今,就有不少学者对张献忠屠杀川人一事,表示怀疑。连鲁迅先生也用他一贯的讽刺手法说,我知道为什么张献忠要屠杀川人了,因为李自成已经先张献忠攻进北京城当皇帝了。既然李自成已经当皇帝,张献忠所杀的就是李自成的老百姓,他当然要杀一个少一个了。

鲁迅先生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说,所谓张献忠屠川,是一个非常荒唐的说法。如果承认这种说法是对的,就会得出“张献忠杀的是李自成的百姓”这样一个荒唐的结论。

不仅鲁迅先生,还有不少学者也认为,明末清初四川之所以大减员,有其它一些原因。

比如,清军入关的时候,对反抗的四川人进行了大屠杀。毕竟清军入关的时候,四川还存在多股反清力量,有南明势力,有张献忠残余势力,还有地主武装。对于打进来的清军,是比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更可怕的敌人,因为他们是异族。所以,四川人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反抗。而清军也对川人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大屠杀。这些大屠杀,才是四川人大量减员最重要的原因。

再比如,明末清初的时候,四川有太多的自然灾害,气候干旱等等。而气候干旱,也因此造成粮食欠收。而粮食欠收,也造成百姓大量饿死。百姓因为大量饿死,很多来不及掩埋,同时又造成瘟疫的流行。瘟疫的流行,正是那期间人口急剧减少最主要的原因。

(张献忠剧照)

在不少专家学者为张献忠辩解的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为张献忠屠川一事找证据。他们认为,张献忠确实有过屠川的行为。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张献忠性情残暴,而且以杀人为快乐。比如《明史》就曾记载:“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二是张献忠为了搜刮金银,因此对四川的富户进行了大量的抢劫。因为他抢劫,所以四川那些富户不满,要组织反抗。而因为反抗,因此张献忠要大肆屠杀。目前已经在开始发掘打捞的“四川江口沉银”,就证明了张献忠当年确实搜刮了不少钱财。而这些搜刮的钱财则证明,张献忠当年确实曾经干过非常多的“劫富不济贫”的事,确实杀过不少反抗的人。

但是这两种说法,却又都遭到了怀疑和反驳。

《明史》中的说法,问题是明显的。比如说张献忠一天不杀人,就感到不快乐。这完全是“妖魔化”张献忠的表现,这还是人吗?还有说,张献忠杀了“六万万”人。其实,明朝最高峰的时候,人口才最多六千万。清朝最鼎盛的时候,人口才达到4亿。所谓“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这话实在夸张离奇不靠谱。

还有清代笔记《研堂见闻杂录》中所说的,“张献忠之破蜀也,赤地千里,杀戮无遗……积尸至与峨眉齐。流血川江,数百里不绝”这样的话,显然也属于一种文学描写,不能作为史料根据。

(江口沉银文物)

至于张献忠搜刮了大量金银,究竟有多少,这其实只是个传说。通过目前对“江口沉银”的发掘打捞,也只是证明张献忠确实曾把金银沉入江中,并不能证明有多少。再说了,作为一级政府,有点钱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抢劫富户而杀人,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张献忠有必要对川人进行普遍的屠杀吗?

还有,张献忠的军队,主要是川人。张献忠如果大量屠杀川人,所杀的必然是张献忠军队的亲属。张献忠的军队杀自己的亲属,这显然是十分荒唐的。除非张献忠已经对他的军队进行了“洗脑”,那些军队已经“不是人”了。

总之,张献忠是否屠川这件事,已经成了“罗生门”。大家各执一词,显然谁也说不服谁。同时,也不可能找到跟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争论,却也说明一个现象,作为没有什么先进思想理念支撑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虽然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确实也存在太过依赖暴力,太过炫耀暴力的现象。而有这种现象的政权,显然是不长久的。张献忠最终走上了覆国的悲剧,也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明史》《研堂见闻杂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张献忠为什么屠四川?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张献忠是个反复无常、视人命如草芥的屠夫。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这类人,可他绝对是史上最强,没有之一。

张献忠剧照:


张献忠是明末人,造反后期自称“大西国皇帝“。这个人原来年轻时干什么都不行,四处碰壁,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个纯"屌丝",也许就在这时,他心里种下了仇恨社会的种子。

明末的时候,全国各地的造反是此起彼伏。这时候,生活不如意的张献忠也扯起了一杆造反的大旗,反正干也是死,不干也是死。

造反:

他打仗倒也不怕死,但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见风使舵,用俗话说就是“墙头草”,只要看到形势不对,就投降,投降的时候那是面不改色;一旦形势对他有利,就又反叛,反叛的时候也是毫无愧疚。就这样打打降降的,终于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他祖坟爆了青烟,让他攻破了成都,成立了“大西国”,当了皇帝。

但是他在短短一年后,就兵败被杀,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杀人如麻,他的统治给蜀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自古以来,想成就帝王大业的,没有不爱百姓的。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这个魔王根本不管这些。

在面临的局势越来越坏的时候,他杀人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需要理由。他认为老天爷把万物给了人,而人呢,却没有什么东西回报老天爷,所以对待人,最简单的办法是“杀!”只有杀戮才能缓解他的恐惧和担忧,才能让他有安全感,才能让他兴奋。这就是他立七杀碑的理由。

七杀碑词:


张献忠说过,给我三千铁骑,可以纵横天下。这样一个心里从没有老百姓的人,对老百姓的死活他是无所谓的。张献忠死时,蜀人已几乎被他杀光了。他杀人不需要理由的,也不论男女老幼。

有一次他心血来潮,在成都学人家搞科举,让读书人来考试。等读书人全来了,他突然大变脸,将这些读书人全部杀光,一个不留,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他有一个宠姬,张献忠特别喜欢她的一双小脚,某日突然就砍下宠姬的两只脚,还制成”脚干“随身携带,其变态之举,数不胜数。这样的人,不是心理扭屈变态是什么? 张献忠的恶行,也激起了蜀中人民的反抗。在张献忠陷入重重包围。四面楚歌之际,他更是加快了杀戮的步伐。杀人抢掠,甚至将尸体制成干粮以充军资。


前两年发现了他的沉船,船里面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妇女的首钸,这些都是他当年杀人后抢来的。想给他洗白的人,不知道面对这些证据,还有什么话说!

沉银:

这个败类疯狂屠蜀,只为了满足他那邪恶的欲望。他这种做法只能彰显出他人性的缺陷,只能让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近来有人说是满清屠四川,然后嫁祸给张献忠,还把史书修改了。此处缺乏证据参考,仅提一下)


刚日读史



张献忠屠川是真,我们有祖先传下来的故事。

接前面有人所说张献忠衔马粪之继续:

张献忠因受过川人之辱,又被草锥屁股后,愈加愤恨:“川人不但人恶,连草都恶!”,所以决心杀光川人。一路上只见人头滚滚,哭声震天,鸡犬不留。

当杀到广汉城郊北外(今广汉市北外乡)时,只见一年轻妇女,衣服破烂,背上背着一个大男孩,手上牵着一个小男孩,边哭边逃难。张献忠觉得很奇怪,遂使人唤妇人前来问话。

张问曰:“你为何将年龄大的孩子背在背上,反将年龄小的孩子牵在手上行走?此非常理也!”

妇人回曰:“将军有所不知,容我细细道来。背上年龄大的孩子是我丈夫兄长的孩子,丈夫兄嫂因病双亡,之前曾将孩子托我照看,我答应绝不辜负他们的重托。手上牵着走的是我的亲生孩子。虽然孩子的父亲也已亡故,但是还有我这个当母亲的还活着在,他就是受点苦也没什么。我的孩子比较起兄嫂的孩子来说,还是要幸福得多!”

张献忠大惊:“原来四川还是有好人!”立刻回头四面一看,到处一片荒凉,鸡犬无声。

张献忠谓妇人曰:“你虽然看似不合常理,但是节气难能可贵!”遂赠与妇女钱粮,并下令停止杀戮。

故广汉北外部分川人得以保全性命。


国际美容王


一、张献忠在四川建立政权,不可能猛杀川人。二、张献忠既都屠川了,他败退时却被四川的地方武装击败,有江口沉银的物证。这怎么解释?三、现在的川人绝大部分都说湖广填四川而来,都是遥远的地方来的,怎么知道之前发生的事?四、清军入川遭到川人的猛烈抵抗,死伤惨重,这是湖广填四川前的事。如按传说张已经把四川屠尽,哪来的人抵抗清军?五、几千年来换了无数朝代,但四川几乎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唯独元朝和清朝恰恰都是外来民族入川都遭到了川人长久的猛烈抵抗(抗日战争虽说日本离进川还远但川人抗日的牺牲和贡献巨大)。所以清军入川被猛烈抵抗且损失惨重,一怒之下屠川的可能性极大。





残缺853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之前也看了一些关于张献忠屠川的说法,大多数人都说,那是不可能的,都是满清栽赃嫁祸的,满清坏啊。


但我觉得,并不一定就是这样,有两点原因。第一个,在我们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当年张献忠入川之后,在蜀地成都平原烧杀抢掠,而后又进兵川西北,准备继续掠夺,但当他率军走到一个峡谷地带后,问当地人,这个地方叫什么?

当地人回答,这里是吊钟崖,张献忠一听是吊钟,遂决定不再继续前进而打道回府,原路返回。就跟庞统被称为“凤雏”,而听到当时所在地名为落凤破时,他就知道自己会战死那里是一样的。所以张献忠会害怕吊钟崖,古人都很迷信的。


这是我们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

再一个,就算这些民间故事不可信,但近年来风头不小的张献忠沉银地被找到,证实民间传说的张献忠宝藏并不是空穴来风。

试想一下,张献忠如果不是靠烧杀抢掠,他怎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拥有如此众多的财宝?老百姓心甘情愿给他的?我不信。所以说,这批财宝得来的背后,肯定是沾了不少血的。

可能张献忠屠川,并没有民间说法中的那么严重,屠杀那么多人,但肯定是发生过的。只是杀人多少的问题,我想,死的人应该也不会少。

至于是不是清朝杀人后栽赃陷害,这不清楚,但我觉得,民间传说还是有一定的可靠信的,毕竟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家觉得呢?


Mr与川


诚邀,如题。川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都江堰修葺完毕后,成都平原代替关中,成为中国又一个天府之国。每逢乱世,四川一旦闭关,便可以固守成都割据一方。但有这样一个统治者,他得到川蜀后不但不加以存恤,还对四川百姓展开了屠刀,他就是大西国主张献忠。


张献忠,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张献忠出身贫寒,明末天下大乱之时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被清军所灭。


值得注意的是,张献忠屠杀四川人民肯定是有的,但是没有网上说的那么邪乎。

想想也是,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人力就是最宝贵的资源。有了人,地里才能有粮食,军队才能有兵员。张献忠的确残暴,但是也不至于把自己的资源都不要了吧?至于什么七杀碑之类的传言多无实据,不足为虑。当然,四川在明末清初人口锐减是事实,但是这个得归咎于多年的战乱。并不能简单的说张献忠干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随着张献忠沉银的考古发现,张献忠这一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枭雄,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关于,张献忠的故事不仅仅是建立了大西政权,也不仅仅是江口沉银。还有其屠杀川中百姓致使,川中千里沃野良田无人耕种,清朝初期不得不从湖广地区移民到四川地区。这一移民浪潮被称为:“湖广填四川”。至今很多四川人还口口相传着自己祖籍何处。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是中国人的根。


至于张献忠为何要屠杀川中百姓?史学界猜测和推理的相关原因有很多。甚至认为是清政府对张献忠的摸黑。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呐?

张献忠总共活了40岁,一生戎马,几乎没有安稳过几天。流动作战于中原大地上多年。大争之世,杀人是在所难免的,而张献忠此人确实又一生好杀戮。清军攻击四川时,张献忠不得不得离开四川,离开时杀尽自己妻妾老幼,包括自己的幼子。可见这么一位连自己的儿子都杀的人又有谁能够逃得过呐?



另外四川地区在明末清初年间饱受战火长达数十年,因战争减员无数,明朝时任四川总兵秦良玉更是带领川中士兵打败过抵抗过张献忠,值得一提的是左良玉更是与张献忠纠缠鏖战多年。就连张献忠在四川地区建立大顺政权之后,依旧有一些地方武装和明朝将领不断攻击张献忠及其手下,因而张献忠这一杀人狂,采用血腥镇压官兵和以地主豪绅为领头的地方武装,对于川中的百姓杀害无数也就很好理解了。


而且张献忠短期内能够获得大量金银,用于军事开销,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杀戮地方豪绅和洗劫官府府库获取,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伤害了许多人。随着江口沉银考古的发现,也印证了张献忠这一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珞珈山的猫


看好些回答真是可笑。我老家的传说...我们那的说法...你们是来搞笑的?四川抵抗清兵极烈,张献忠把人杀光,是靠鬼魂抵抗清兵?南明抗清最厉害的两人是谁?海上郑成功,陆上李定国。李定国又是谁?张献忠手下大将。就是清军的记载,李部也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李定国的历史记载太多,故事编不下去了,只好把黑锅扣张献忠头上;张献忠死的早,黑锅好背嘛。读史动点脑子可好?朱元璋的画像都能改,乾隆文字狱一年两兴,还有什么不敢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