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閱讀?

孤帆147957945


1、聚焦,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


很多人喜歡囤書,一次買一大堆,但是買回來就束之高閣,一本也不讀。與其這樣,不如讀透一本再讀另一本。


我開過溝通視頻課,報名的有近萬人。但是我發現真正聽課的人只有數千人,其餘的人上了第一二節課就消失了。這也許說明了一個現象,很多人一次性報了許多課,但是卻沒有時間把課程上完。


如果你真的想學習一門知識,或者培養一個習慣,就要養成聚焦的習慣。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不要貪婪,否則你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如果你想養成跑步的習慣,那麼這個月你只聚焦在跑步上。

如果養成讀書的習慣,那請將閒暇的時間全部投入到讀書上。


不要擔心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你會錯過什麼。聚焦往往是最有效的學習和改變自己的方式。


2、堅持28天的威力


養成一個習慣其實只要28天,如果你天天去做,一天都不落下,28天足以還你一個奇蹟。


將你最希望培養的一個習慣寫下來。你可以用A4紙,畫上28個格子,貼在最顯眼的地方。每天臨睡前覆盤,做到了就在相應日期的空格畫上一個符號。當你看到符號越來越多時,你離習慣的養成就越來越近。相信我,這種成就感妙不可言。


記住,完成一項再開始第二項。千萬不要同時開展兩項任務。給自己28天的時間, 你會親眼見證時間的威力。


-The end-


嗨,小夥伴們,我是薇安姐。我寫的文章以及分享都來自於我自己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溝通,情商和人生智慧也都出自於我的體會。


可以關注:薇安說,在薇安說後臺回覆“成長”二字,你將會得到一本經典文集——《高情商的成功之路》。這本文集是薇安經典的原創文章精選,有超過上百萬人閱讀,這些文章深受讀者喜愛。


相信你看完一定會受益匪淺。


薇安說


一、閱讀一本書的基本步驟(觀點取自《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一步:快速瀏覽書籍的四個內容:序言、目錄、作者簡介、和主題相關的篇章。通過這些,能快速掌握一本書的輪廓,並對這本書是否值得讀做出判斷。

第二步:如果這本書確實有價值,就可以進入第二步,也就是快速翻閱,把握核心框架和主要內容。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過多停留。

第三步:如果翻閱的過程非常有收穫,就可以進入第三步。即:分析閱讀。①搞清楚書的結構,找出重點章節,明確核心問題;②認真閱讀,做筆記或者畫圖輔助自己理解;③做出評價,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觀點,如果能整理出反對的原因,這次閱讀也是有益的。

二、提升閱讀速度的4個基本方法:

方法一:略讀。只挑選重點段落的重點句子閱讀,繁瑣的論證過程或詳細解釋課選擇性跳過(一般重點句在段落前後一兩句上)。

方法二:查找性閱讀。如果閱讀前你已經有了想要獲得的內容、解決的問題,可以直接去書中尋找答案——藉助目錄索引,直奔相關章節,其他章節可以忽略。

方法三:引導閱讀。比如用手指(或鉛筆等)指著字,目光隨手指快速移動。經過刻意練習,就能大大提高閱讀速度。

方法四:擴大視野和感知,一眼識別十多個字(甚至一行、多行)。這也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件》中的方法,通過:①打開我們的視幅(視幅越大、一眼看到的文字、捕捉到的信息就越多);②提高焦點移動的速度(讓眼睛可以在文字中快速準確的移動定位),以及消除音讀(克服閱讀中的發音);③提高整體感知能力(提高眼腦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④實際文章訓練提升速讀的理解能力(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實際閱讀文章,強化速讀能力);⑤......等的訓練。最終實現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看到文字,大腦快速反應明白其意思,也就是快速閱讀基礎上的理解和記憶),最終實現速讀能力的提升。

具體可以去免費下載安裝軟件試用感受一下(手機、電腦都可以訓練)

三、閱讀學習的三點建議:

1、比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建議在閱讀學習後,問問自己掌握這個知識了嗎?掌握不是要你完整的背下來,掌握的基礎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或文字來表達,其次是能不能靈活的運用這個知識。

2、碎片化閱讀和整塊閱讀。坐車等的一些碎片時間,建議用來讀一些零碎的知識,比如一些公眾號裡的文章,或者娛樂消遣類的內容。週末、晚上、早上(能早起的話)等一些整段的時間,建議用來讀成體系的、完整的作品。

3、閱讀之後的整理很有必要。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知識架構圖或者直接用思維導圖來整理,這樣你不用整理太多的文字,整理起來也方便。當然,整理不是目的,只是方法,因為整理的過程實則是幫助你深入溫習書籍的過程。整理同時也是為了方便之後的快速溫習,因為遺忘是在所難免的(最好就按照遺忘規律來溫習)。


每天學習一點


可能是班門弄斧,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粗淺認識,希望能夠做到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我讀書一般是這樣安排的:

一是要精選書目。人生時間有限,平時還得上班工作,要養家餬口,不能浪費有限閱讀時間。因此,我對所閱讀的書籍進行了挑選,閱讀書目主要分成以下三類:一是經典名著,這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華,必須精讀。比如《詩經》、《四書》、《史記》、《唐詩宋詞元曲》、《四大名著》等,這是我們學習的必讀書目;二是留心大家熱議的、別人推薦的、自認感覺好的書目,比如《白夜行》、《放風箏的人》、《萬曆十五年》、《人民的名義》等暢銷圖書,看看這些書為什麼會引起大家 的關注,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之處;三是國外的一些作品,這是我們瞭解國外文化的窗口,也是今後創作,做到融會貫通中外的途徑,象這樣的作品有《傲慢與偏見》、《茶花女》、《呼嘯山莊》、《老人與海》、《百年孤獨》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圖書。以上的書籍只是我憑印象,簡單的列舉,沒有進行專門的統計與分類。

二是要分配好時間。以前我都是買書看的,家裡書太多都沒地方放,後來我們單位正好搬到圖書館大樓辦公,我也是近水樓臺,借閱圖書比較方便,每次能借書五本。我借書也是有考慮的,比如這五本書,我一般也是分類的,主要考慮閱讀的時間分配與閱讀的習慣。一般來說,可能是一本長篇小說、一本哲學歷史、一本社會現實類作品、一本詩詞雜類短篇、一本古典作品。比如,近期我借閱了《活著》、《哲學的慰藉》、《2016年中國報告文學精選》、《先賢與中國》和《宋詞三百首》。我是這樣分配閱讀時間的,白天時間稍長,就看長篇的《活著》;中途有碎片時間就看一首《宋詞三百首》、《2016年中國報告文學精選》;晚上就看一些短文《哲學的慰藉》、《先賢與中國》,輕鬆休閒的。

三是要講究閱讀的連續性。比如這次讀餘華的《活著》,我是在看完他的《許三觀賣血記》和《兄弟》作品後,被他力透紙背的雄健筆力與社會洞察力所吸引,所以想看他的其它優秀作品。把一個作家的主要作品看完,對作家的創作脈絡與創作風格有更深的體會,從他作品裡得到更多的啟發。看其他作家作品也是一樣,比如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我也是分三次借閱讀完,不必一次性借閱完,給自己有一定的思考與消化時間。

四是要做好筆記與寫好讀後感。不動筆墨不看書,我讀書有個習慣,就是一邊看書,一邊勾勾劃劃,並摘錄其中的佳句,一本書或者一套書看完後,如果感覺到有很多感觸,會寫一篇讀後感。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寫好後,放在我的公眾號與頭條號發表,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深化了對書的理解。比如看完格非《江南三部曲》後,我寫了一篇《追夢》,廣受好評。

以上是我個人見解,相信大家有更好的方法,歡迎關注與留言評論,期待您的參與!


窗外的白楊


閱讀這件事,我就走了不少彎路。


比如說曾經為了逼自己讀書,我還和朋友賭過錢。


“賭局”是這樣的:每星期須讀完一本工具/專業書,還要能夠轉述給對方,並且能回答對方的疑問,這樣算合格。不合格時,每本書給對方100人民幣。


也許有人要笑,一個月就4本書還需要賭?


不瞞你說,本人即沒做過學霸,也不是書蟲,更喜歡看美劇韓劇和綜藝,電影就連地域都不挑,所以靜下心來看書,真的很難。


那麼這樣的我是賭贏了還是賭輸了?嗯~~涉及到RMB的事情,怎麼能輕易言敗呢,哈哈。


但是要問讀書的效果如何,顯然就一敗塗地。因為沒過幾個星期,連看過的是什麼書都忘了。


直到這時我才明白,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好的——逼自己多看書,但我的目的變質了,變成了——為讀完書而讀書。


顯然這種方法是不能再用了。


於是我找了很多講閱讀法的書籍,其中這本可以幫人輕鬆入門,它就是——《高效能閱讀》。


《高效能閱讀》共介紹了89個讀書技巧,囊括了從轉變讀書的體質到沉迷讀書的技巧,從速讀的方法到拓展讀書截面的技巧等7大方面,把關於讀書的所有事都做了細緻的分類和講解。全書的文字也很樸實,對於想要閱讀的人無疑是本很好的閱讀入門書籍。


作者原尻淳一也不是個天生的書蟲。直到高中的最後一天,老師給的一份書單才改變了他。之後他開始放眼看世界,從世界史到多專業的涉獵,他現在的閱讀量,在不包含雜誌的情況下也達到每年300餘本。為了高質量地完成這本書,他還把日本所有關於閱讀的書籍都看了,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匯聚成了這本書。


我將按照如何入門閱讀的步驟來講述。


1. 如何改變閱讀體質?


1.1. 上學的時候老師常說:“書要徹頭徹尾、一字不落地全讀完。”


於是畢業之後我們撕書,就是要親手斬斷那些強迫我們讀書的噩夢,當然也斷了我們再主動摸書的念想。


然而《高效能閱讀》的第1個技巧,就是告訴大家——每個讀者都擁有十條權利。


其中有“不讀完的權利、隨意選讀的權利以及跳讀的權利”。

就是告訴我們,讀自己的書,完全可以自己想讀哪裡就讀哪裡;沒有意思了,不適合自己了,就可以把書合上。


1.2. 要相信書能為我們所用,就要調整我們和書的距離。


從單純的作為‘讀者’和書二者的互動,調整為——以獵取知識為目的的前提下讀書、在獲取知識後、我們去生活中實踐,這樣三者的互動。


楊絳先生說過:“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弗蘭西斯·培根也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


我們相信書能幫忙,但也明白書並非萬能。只有讓書的智慧播撒到生活中,讓我們也參與到書中去,如此循環,才算沒有浪費讀書的精力,才能增智。


2. 如何沉迷閱讀?


都說《三體》好的時候,前60頁我翻了多次也沒看下去。


可這是小說啊,我真不想認輸。於是在網上查了查,發現它來頭不小。它是亞洲人首次獲得世界大獎——雨果獎,而雨果獎通俗地說,就是科幻界的諾貝爾獎。


人嘛,總會覺得獲得大獎的作品自己看不懂會顯得LOW,於是這促使我看完了《三體Ⅰ》。觀感就是那個遊戲十分神奇,很想玩,但對於文革的部分沒有新鮮感,而當時已經出了Ⅱ和Ⅲ,我很猶豫要不要看,於是又上網查。


國內的評價基本都是第2,3部比第1部要好,更巧的是高曉松在《曉說》裡專門講了4期。他不僅指出小說中提到的技術基本都是科學的,還對我很吃力的物理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而且給了讓我讀書的動機——在《三體Ⅲ》還未在美國出版時,奧巴馬曾用總統特權要求出版社把稿子給他,並在書出版後拿多本送人。


查找資料並不費很多時間,卻能幫助我們主動翻書,並且很有興趣地讀下去。


除此之外還可用的方法有:看作者的訪談、演講、關注作者的社交媒體和親友圈、以及看相關的書評。


因為出書也只是作者各種思想輸出的其中一種方式。


3. 如何速讀?


現實問題是我們忙得不行,該如何讀書?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也有日本作家立花隆說:“掌握速讀術吧。要想盡可能地在短時間內涉獵大量資料,非速讀不能實現。”


大致步驟如下:


3.1. 先看目錄&前言——對書的大致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有基本瞭解。

3.2. 對目錄進行設想——作者在這個目錄下會寫什麼?要是我寫,我會寫什麼?

3.3. 速讀想讀的章節——看完目錄後,不想讀的部分使用跳讀的權利;在想讀的章節裡迅速閱讀。

工具書:章節名稱+黑體字。

非工具書:章節名稱+章節首段、每段第一句、章節末段。

3.4. 細讀——在已經明瞭書的大致內容後,閱讀想要仔細閱讀的部分。


原尻淳一說:“速讀的關鍵在於——快速進行關鍵詞的發掘和假說驗證型讀書。”


這種速度法,能夠幫助我們在1小時內讀完任何一本正常厚度的書。


4. 如何擴展知識儲備?


我們都有所長,這就是我們的知識主場。於是以此為中心可以發展兩個方向——垂直和水平。


垂直閱讀即是深挖我們的專業,將知識挖得更有深度;水平閱讀即是多專業平行拓展,將知識擴得更有廣度。


時間與閱讀書目的投入比例可以參考谷歌的投資法則:70:20:10。


即70%用於充實現有主場知識,20%用於充實周邊或許有用的知識,10%投資到全新的未知領域。


這裡我想借用作者原尻淳一的老師對他說的話。“請下定決心,鎖定一個主題。因為只要鼓起勇氣鎖定一個主題,就能形成思考的主軸。有個這個軸,所有的信息都會隨之而來。許多學生都非常心急,以為必須要了解大量的知識才行,但實際上,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不得不同時思考其他的很多事的。這是因為,人的生活本來就是綜合性的、整合性的。”


我們古話有“萬變不離其宗”,就可以理解為專業的形態是多樣的,但知識的本質是融會貫通的。當我們的主場知識穩固時,會了解到其他的知識也能豐富我們主場知識的奧妙,進而在知識裡自由遊弋。



讀書這件事往大了說,是應試教育導致我們對書望而卻步,往小了說,是我們錯過了讀書的樂趣。《高效能閱讀》首先就打破了我們對讀書的固有印象,其次讓我們想起,讀書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最後告訴我們,讓讀書更有益的方法。


開卷有益。然而,隨意地翻吧,想讀哪裡就讀哪裡,就是高效了。


高齡邵女


《槓桿閱讀術》的作者本田直之認為“在短短的幾個小時裡,能夠理解別人歷經數十年嘔心瀝血努力嘗試走過的軌跡,掌握書中經過整理的信息”,讀書是“便宜得不可理喻的投資”。是的,這話說的真的很誘人,也很有道理,相對於動轍上萬元的培訓課程而言,買書學習可以說性價比非常高了,而且效果也許還要顯著很多!在現如今全民素質普遍提升的時代,多讀書也就顯得迫在眉睫!書讀的越多,習得的前人的智慧也就越多,彎路也就走的越少,眼界也就越廣闊,尤其在信息環境如洪水的今天,如果不想被淹沒,如果還想從海量的信息中獲取高質量的信息內容,光靠多讀書還不夠,而是要在相對有限時間內讀更多的書,並理解內化成為自身的知識後有所產出,這才算沒白讀書!

掌握一定的讀書技巧對於閱讀速度及閱讀質量的提升尤為重要!而我今天要說的《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帶給大家的就是全面綜合的提升閱讀水平。作者原尻淳一通過這些年自我讀書的實踐以及通讀迄今已出版的百餘冊讀書術書籍,將讀書的本質及內容提煉彙總。分別從讀書的初級篇,中級篇,高級篇,事無鉅細的講述瞭如何變成喜歡讀書的人繼而沉迷於讀書,如何高速讀書,如何使自身知識立體化,如何構建數據庫及將知識產出。可以說《高效能閱讀》這本書既是讀書術的階段論,又是竅門、習慣、技巧的綜覽,全面,精煉的講述瞭如何進行高效能閱讀!

下面從幾個方面介紹書中主要內容

一讀書體質的改善

原尻淳一從自身說起回顧了曾經不愛讀書的他如何變成讀書體質的過程,介紹了一些方法和習慣。

第一個關鍵點是是否存在內在動機,當然內在動機是否存在與目前我們所受的教育模式有關,迄今的教育體系,均是以老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老師講的課程,對課程毫無興趣而言,這就是缺乏學習的內在動機,即沒有學習興趣跟好奇心。但學校卻從來不教學生們如何培養興趣,原尻淳一認為必須要從大學開始就要幫助學生儘快培養興趣及好奇心,對於學生自己想要了解但卻不懂的方面,就可以通過行動-讀書-行動-讀書的模式解密,這樣也就開啟了學習的引擎,而認知所帶來的喜悅終將會鞭策自己不斷地學習。

接下來,原尻淳一從心理暗示方向出發,告訴讀者,不要緊張,讀書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中,喜歡讀的就讀,不喜歡讀的就不讀,即讀者的十條權利,包括不讀的權利,跳讀的權利,不讀完的權利等等,怎麼樣?是不是一下子覺得不再有壓力,解放了心靈,有了當下拿起一本書閱讀的衝動,彆著急,相較於用眼看書,用耳朵聽是不是就更簡單了?可以多從網絡上了解作者的演講,如果可能的話去現場聽演講就更好了,多聽作者的聲音,其實是更加快速瞭解作者的思想,瞭解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邏輯主線,這樣的一番瞭解後,如果再拿起書來閱讀,基本上能夠事半功倍。如果這個時候,你還是覺得對讀書沒有信心,有些為難的話,那就從薄書讀起吧,從名人的薄書讀起,起碼書本薄薄的,讀書的壓力就會驟減,但再薄的書也是書,而且還是名人的書,一定會有思想的火花照耀你,一定會讓你不虛此讀。

以上這些竅門以及方法都是原尻淳一教給大家的如何把自己變成讀書愛好者,從不善讀書到讀書體質的養成,踐行這些方法吧!!

二 沉迷讀書的技巧

原尻淳一介紹的沉迷讀書的技巧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繞道讀書”,大體的意思就是先不讀書,先把要了解的對象轉化成寫書的作者“人”,寫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是一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去網上了解他的奇聞逸事吧,多關注他的書評,言論以及人脈關係,你就能知道他擁有怎樣的思想和氣質,並在網上多與他留言互動,爭取做第一讀者,這樣你對他的理解度就完全不同了,上了更深的一個層面,也許你還能瞭解作者這一路走來受那些名人大家的影響,進而關注更多有學識的人,受益匪淺!所以在讀書之前,先了解作者吧,這是讓你沉迷讀書的一大技巧!

另一種是通過各種方法使自己進入專注狀態!比如說邊刷牙邊讀書,可以通過有規律的聲音和動作使自己變得專注;還可以在讀書以前舉行儀式,這些自我暗示的模式對於進入專注狀態尤為重要!

三 讀書環境技巧

原尻淳一主要講解了通過營造各種有力的求知環境及實體環境來實現愉悅的持續性閱讀!

求知環境即營造求知慾望,可以在臉書上創建讀書社群,尋找相互激勵的夥伴,共同進步;還要提升實體書店的利用率,如果總是在網上看讀者書評進行選書,會大大降低購書滿意度及讀書慾望,走出家裡走向書店吧,那裡會有“美麗的邂逅”,還能參加現場讀書活動,保持讀書熱情!

實體環境即讀書的硬件環境,可以在家營造便利的小小圖書館,也可以搬到圖書館附近居住,另外在書店附近也要有常去的休息場所,邊享受邊讀書,這樣能使閱讀變得愉悅。持續的保持讀書習慣後,就會在無意間使自己變成讀書愛好者!

四 速讀技巧

變得愛讀書,有讀書慾望以後,自然想多讀書,但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所以掌握速讀技巧可以說是勢在必行,原尻淳一就速讀的方法也進行了介紹:

讀書分為“泛讀”及“精讀”,泛讀又分為“掃讀”、“略讀”,“掃讀”又稱為“檢索閱讀”,就像以前通過黃頁進行精準定位尋找目標,“略讀”就是通過快速的翻閱資料,大致瞭解書中所述內容。原尻淳一經過摸索,總結了一套速讀法,就是先通過“掃讀”檢索到“關鍵詞”,要挖掘關鍵詞就要仔細閱讀目錄,然後通過目錄假設正文內容,進行“略讀”,重點瀏覽關鍵詞附近的部分,並把覺得重要的部分貼上標籤,便於過後仔細閱讀,接下來就是將貼標籤附近的內容進行“精讀”,將假設的內容與正文內容進行比較,找到“不同”,最後就是將自己的意見、創意等在書的空白處進行記錄。儘管看似麻煩,但可能這是最快的方法,大家不妨試一下。

另外還有一類閱讀能夠比較快速進行,那就是對於商業書而言,可以只讀“黑體字” ,通過標題—黑體字—標題—黑體字基本上就能完成商業書籍的閱讀。

以上介紹的都是尋找關鍵詞,進行部分閱讀,還有一種速讀方法即“捨棄”閱讀,把不需要的信息可以完全捨棄,不進行閱讀,其實閱讀也是需要緣分的,以後緣分到了,自然而然就讀了!

當然,閱讀還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在快速,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深刻的思考,把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規則,再實踐,再思考,積累屬於自己的人生模式。

五 使自身的知識立體化

前文咱們一起學習了速讀技巧,接下來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將有限的讀書資金進行分配,谷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公佈的谷歌投資比例為70%用於現有業務,20%用於周邊業務,10%用於未知領域,這是投資的黃金比例。這個比例也可以用於讀書的資金分配,70%的資金用於購買現在所屬部門的業務書籍,20%的資金用於購買支持現有業務的書籍,餘下的10%的資金用於購買未知領域的書籍。這樣大量的資金用於深入專注特定領域的閱讀,即垂直型閱讀,垂直型閱讀有助於形成思考的主場,有了思考的主場,即有了思考的基準,遇到問題時就不至於太慌亂。可以說垂直型閱讀是一個主軸,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橫向的閱讀,這個橫向擴展的過程,就是涉足多個不同領域的過程,即開始了水平型閱讀。垂直型閱讀×水平型閱讀,就可以實現自身的知識立體化。使知識無限擴展。

六 閱讀後應如何產出

原尻淳一認為讀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產出,所以他又在書中的最後介紹瞭如何構建素材數據庫,如何將素材進行整合而進行產出。構建素材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紙質的讀書卡記載,也可以用手機等電子設備進行記錄,重要的是積累自己認為重要的素材,按類別分好,以便產出時應用。產出可以比作是廚師炒菜,應該多學習前輩是如何進行菜譜的擬定(即結構上的起承轉合),食材的準備(即各種有用的素材),最後又是如何進行裝盤的(即圖片,文字顏色等相關設計)。學習認為優秀的文體風格,並通過不斷地學習形成自己的寫作基調。產出者能夠發掘潛藏在表層之下的事物的本質,並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產出才是閱讀的終極目標。

原尻淳一可以說非常細緻的把關於閱讀的大大小小的方法、技巧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了做了詳盡的介紹!書中共介紹了80多個技巧,如果能把其中哪怕一到兩個技巧進行熟練的應用,恐怕也是受益匪淺的。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原尻淳一用幾近苛刻的細緻手把手的教授與閱讀有關的技巧。這種技巧不單是高大上的理論技巧,還有一些比較實際的硬件技巧。像如何讓自己能舒服閱讀的腰墊、坐墊的選取使用,用來做筆記的便利貼的品牌的選用,構建小型數據庫時信息卡品牌的介紹等,另外原尻淳一還介紹了許多實用性強的網站和書店,用於瞭解著書作者,收集信息,把握閱讀速度及購買書籍等。

而如何開啟不善學習之人的閱讀之路,原尻淳一也介紹了一些有趣的方法,像“繞道讀書”法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之前從沒想過,書還可以這樣讀,先不讀書,先研究人,進而再帶來深入廣泛的閱讀;如果拿起一本書瞬間讓你有不想讀的慾望,也別勉強自己,閱讀也是需要緣分的,放下手裡的那本書吧,從名人的薄書讀起吧,這是多麼機智的閱讀技巧呀。

另外還有一點,讓我覺得也很有道理,即發現人生的“座右書”,什麼是“座右書”呢,就是你覺得這本書是一本真正的傑作,讀完以後收穫到了知識的喜悅,是人生的“美麗邂逅”,而這種“美麗邂逅”會引導你一次次的開啟閱讀之旅,拼命的充實自己,讓我們一起找尋人生的“座右書”吧。

原尻淳一也介紹了一些進入專注狀態的閱讀方法,其中最有意思的方法,就是“刷牙法”,你想象的到麼,刷牙也能讀書,而且不僅能讀,還能讓你好好的讀,因為刷牙很有節奏跟韻律感,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也能分散人們讀書時的畏懼意識,身體的抗拒等(如犯困),最後還能保持口腔健康,真是一舉多得呀!最讓人佩服的是,原尻淳一還把看書時應該選用的牙膏類型(要不含起泡劑和研磨劑)及牙膏品牌告訴了讀者,真是細緻入微,你要不要也去試試!

在三位一體的讀書環境方面, 原尻淳一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即“書脈”,書脈就是把自己的思維體現在了書架上。書脈的主線是書的主題及書的領域,與書的大小,薄厚毫無關係,把你覺得有關聯的書放在一起吧,體現你自己的思維架構。怎麼樣是不是蠢蠢欲動了,也想重新佈局一下家裡的書架。

關於速讀方面,原尻淳一提供了“假設”與“驗證”法,對於像我這種不善閱讀的人,也是一個全新的思路。其中他還提到了在書中空白處做筆記,這個觀念真心好,以前讀書時總是保有固守的想法,不太捨得在書上寫寫劃劃,但是其實這樣一點不利於吸收跟產出,從這本書開始,我要習慣在書中記錄,並在首頁進行簡單的索引,為產出做準備。

說到產出,原尻淳一告訴了讀者,這是讀書的終極目的!是呀,以前總覺得多讀書,自己懂得就多了,其實懂不懂得,記住了多少,你把書本合上,就能知道,基本上記住的沒多少,過段時間後,就更所剩無幾了,所以原尻淳一講解了一些構建素材庫的小方法,便於後續的產出,但前提是你得搭建屬於自己的立體知識庫,不要擔心,大膽的去確定思考的主場的“軸”吧,它會想一個大吸鐵石一樣,幫你把更多領域的知識吸引過來。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初看起來比較簡單,但仔細閱讀後覺得還真是不簡單,涉及方面齊全,方法廣泛,分別從如何愛上閱讀,沉迷閱讀,如何高速閱讀,如何搭建自己的立體知識庫後產出等方面做了詳盡的介紹,讀完以後才對如何讀書有了全新的理解,理解了書應該怎麼讀,也就拿到了開啟知識庫大門的鑰匙,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實踐,思考,再實踐,再思考,汲取更多的信息及前人的智慧,內化成為自己的力量,並有所產出,這樣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文末,再說一個小秘密,原尻淳一說產出大多集中在早晨,而本文即始於凌晨4點!


CDYY130


《高效能閱讀》:一本書教你從輸入者變輸出者

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然而真正要感知到這件好事卻並不容易。近兩年來,知識付費風起雲湧,背後折射的是人們的知識焦慮。許多人都知道獲得知識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讀書,然而或是受困於應試教育只讀教科書不會讀其他書的弊端,或是在自己僅有的經驗中讀書解決不了問題但是不讀也不行,於是越來越焦慮。要想改變這種焦慮的狀態我們需要的是從零開始系統的學習讀書方法並加以實踐。而《高效能閱讀》就是這樣一本適合學習讀書方法的書。

《高效能閱讀》是一本有關閱讀方法的書,全書列舉了89條簡單實用的讀書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效獲得信息併為己所用。本書是作者原尻淳一在閱讀了百餘冊讀書術書籍之後再結合自身閱讀體驗實證有效寫作而成,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原尻淳一是日本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過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還任企業培訓講師,書中也有關於商務書籍的閱讀技巧,這與原尻淳一自身的經歷密不可分。此外,他還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 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

如同《高效能閱讀》前言中所說“本書既是讀書術的階段論,又是竅門,習慣,技巧的綜覽”。全書把讀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構建產出數據庫四個階段。無論你是哪個水平的讀者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對應的方法。為了更加清晰直觀的瞭解這本書,下面我們來詳細談談它的內容。

一.讀書初級篇:變得更喜歡讀書

有許多人都明白讀書的好處,但就是不感興趣,讀不下去,對此,原尻淳一指出不善讀書的人必須改變讀書意識,改變“必須通讀”的強迫觀念,可以不讀完,可以跳讀。在轉變讀書意識之後,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沉迷讀書,即“跟書談戀愛”:一種是繞道讀書,不直接閱讀書籍本身,而是先了解與書相關的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瞭解繼而對書產生興趣。比如先調查作者的相關信息,瞭解書的創作背景等。另一種是通過刺激五官的方式使精神在讀書時進入專注狀態,比如邊刷牙邊讀書。接下來就是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書房,書架,書店,或者參加作者籤售活動,眾所周知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在當下普遍焦慮的情況下,主動去創造一個有利於讀書的環境非常重要。

二.讀書中級篇:學習速讀技巧

當今社會信息氾濫,我們必須擁有高效提取信息的能力才能不被信息洪水淹沒,學會速讀對於提高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言而喻。作者原尻淳一認為,速讀的關鍵在於“關鍵詞的發掘”和“假說驗證型讀書”。簡而言之,就是首先通過仔細閱讀目錄提煉重要的關鍵詞,然後進行假設,想象關鍵詞所包含的意義,最後閱讀文中關鍵詞附近的內容,對比分析自己的假設與之有何不同,認真思考,做好筆記。

關鍵詞的發掘有目錄讀書和黑體字讀書兩種技巧。目錄讀書,即上述所說根據目錄事先對關鍵詞有所意識,然後進行假設驗證的方法。黑體字讀書法是特別針對商業書籍的一種略讀技法,只需要閱讀黑體字和標題部分就可以掌握全書的精華,因為大部分商業書籍都會在重要部分用黑體字標註。此外,書中還介紹了索引定位的關鍵詞發掘技巧,如果一本書中有索引,就可以通過仔細閱讀索引部分,選出重要有趣的部分直接閱讀,精準定位。目錄讀書法是種類推的方法,而索引定位則是直接定位要讀的內容。

提高假說驗證的質量也有兩個小技巧:一個是讀完目錄後準備進行跳讀時,用便利貼在感興趣的位置做標記,仔細閱讀便利貼前後的內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做筆記。另一個則是在書上記筆記,閱讀的過程中有任何的靈感馬上記到書上,否則可能在你尋找筆記本的過程中靈感也沒了。

最後總結速讀的基本流程:第一步,通過目錄讀書檢索自己該看的章節,第二步,對特定章節進行跳讀,檢索出應該仔細閱讀的位置,並做好標記,第三步,仔細閱讀標記的前後內容,準確把握內容,第四步,把仔細閱讀後的想法意見寫在書的空白處,類似於觀後感的子,但這個觀後感必須是經過思考的。

速讀的主要目的在於快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與此相伴而生的則是排除不必要的信息的能力,快速略過不重要的內容,直達自己需要的信息,與讀者權利十條相呼應的,不喜歡的不感興趣的可以不讀。

三.讀書高級篇:為產出做準備

讀書的高級階段就是產出,正如上學的時候聽課覺得自己聽懂了,下課後給別的同學講卻講不下去,說明並沒有真正的明白。讀書也是這個道理,讀完書之後能輸出才是真正讀透了。然而很多人都是讀完就不管了,這樣無論讀多少書效率都是極其低下的。要想產出,首先要把學到的知識立體化,構建獨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讓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本書提供了兩種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垂直型閱讀,顧名思義,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領域的讀書,即大量閱讀同一領域的書籍,建立“思考的主場”。主場也就是你所擅長的領域,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自己的主場,擁有一個不可動搖的長板,遇到困難就回歸自己的主場,重新思考一遍。通過思考其中的共通點和差異點,面臨的問題就能得到整理。水平型閱讀,即在水平方向上閱讀所有專業領域的書籍,無一遺漏的掌握所有領域的基礎知識,並能實踐應用。通過水平型閱讀更好的幫助主場知識的掌握。簡單來說,我們首先確定一個主題,通過垂直縱深領域的大量閱讀構建思考的主場,然後帶著這個主場去閱讀其他領域的書籍,逐步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四.構建用於產出的數據庫

在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後,是不是就可以順利產出了呢?並不是這樣,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因為構建知識體系依然屬於輸入這個步驟,還不夠,還應當再往前走一步——構建用於產出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包含各種各樣的知識,當我們想要寫作產出時可以隨時調取它,節省時間和精力。書中介紹了許多構建數據庫的方法,比如梅棹忠夫的知識生產革命,在雲端聚合知識生產系統,還可以自己手工製作讀書卡。如今互聯網很發達,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利用網絡及時把信息保存起來,之後再找時間進行分類處理,很多軟件比較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甚至在保存這個階段就有分類的功能,當然不是非要用網絡,全憑個人愛好和習慣,用手寫整理也未嘗不可。

以上就是整本書的主要內容,接下來分享一下本書中的亮點。

1.沉迷讀書的技巧——契機管理

對於知道開卷有益卻不愛讀書人而言,契機管理非常重要,先向書的周邊尋找感興趣的對象,再進入原文,或者通過營造儀式感來激發自己對讀書的興趣。儀式感,在如此匆忙快節奏的社會里非常重要,那是一種自我暗示:該讀書了,該靜下心來好好投入到書中去了。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後,每當做同一個行為時,就能立即進入狀態開始專心讀書。

2.無趣的書應立刻停止閱讀

很多情況下我們會根據權威專家的推薦來讀書和買書,可很多書我們讀了兩三頁就讀不進去了,這樣繼續勉強自己讀下去就是浪費時間卻一無所獲,這種時候要勇敢的放棄,書存在“戀愛適齡期”,可能現在讀不進去過幾年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就會讀進去了。讀者權利十條中的第一條就是讀者有不讀的權利,不要害怕,不要給自己太多心理負擔,覺得好書一定要讀下去,好書未必適合我們,未必適合現階段的我們,不妨等等。

3.建立“思考的軸”

原尻淳一認為,所謂“思考的主場”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自己的“思考的軸”。樹立這個軸非常麻煩,但有與沒有這個軸,人生的活法相差甚遠。擁有自己的軸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自己的人生有清醒的認知和思考,他們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回到軸裡思考解決辦法,不會出現迷茫困惑的問題。這啟示我們:通過垂直型閱讀樹立軸,再通過水平型閱讀使知識無限擴展,這時,主題就能首次以立體的形式呈現在眼前。最後,使我們生活得更好,可達到更高境界的讀書就會由此展開。比如經濟學家薛兆豐,他的強項是經濟學,所以他對所有問題的看法都帶了一絲經濟學的味道,這種味道使他跟別人的角度不同,使他的觀點那麼獨一無二又很有魅力,在經濟學之外,他還有很豐富的知識儲備,當經濟學的知識和思維不足以解決問題時,其他知識儲備便為他提供了靈感和思路。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覺得麻煩,原來讀書需要注意這麼多事項。是的,僅僅讀書這件事就有這麼多需要學習的,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同時考慮其他事的,沒有哪一件事是完全孤立存在的,只要深入的去學習做好一件事就會收穫很多。所以只要學著愛上閱讀,利用速讀術高效獲取信息,再通過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構建自己的思考的軸,最後構建用於產出的數據庫,光閱讀這一件事挖得這麼深,在此過程中毫無疑問會受益匪淺,如此簡單卻收穫頗豐,何樂而不為呢?這些是我讀這本《高效能閱讀》的感受,希望你也可以有所收穫。


窮極無聊123


幾個月前,我剛剛休完半年產假,回到工作崗位後,發現自己的思維跟不上節奏,閱讀效率低,理解能力下降。同事五分鐘看完的材料,我花十分鐘都看不完,甚至出現過每一個字我都懂,但是連在一起組成一句話,我就理解不了的情況。

我一直安慰自己,是因為“一孕傻三年”。後來,無意中閱讀了原尻淳一 寫的《高效能閱讀》一書,才發現是因為自己沒有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這本書介紹的方法,我刻意練習了幾個月,現在我的閱讀效率最起碼比自己以前高很多。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高效能閱讀》號稱任何人都能實踐的“完全閱讀術”,精選了89個閱讀技巧,涵蓋了準備工作、筆記技巧、資料收集、信息庫建立等方面。《高效能閱讀》強調以信息輸出作為閱讀目標的閱讀方法。

首先,要有一個內在動機,驅動你閱讀。每次開展閱讀前,不妨問問自己,本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收集某部分資料,那就不用理會無關的內容,直接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如果是為了瞭解作者的觀點,那可以先快速瀏覽目錄,找到你需重點了解的內容,進行細讀,其餘部分可以略讀。簡單來說,就是先明確閱讀的目標,帶著疑問開展閱讀,這樣子效率會提高。



其次,要進行類比閱讀。如果你一個月要讀5本書,你分別讀了寫作類的、營銷類的、心理學的、名人傳記、成功學的書籍,你會對各方面都有所瞭解,但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高效能閱讀》一書建議70%的時間在專業領域的閱讀上,30%的時間閱讀其他內容,從而構建自己的專屬知識結構。我之前為了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專門閱讀了幾本閱讀類的書籍(高效能閱讀、深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閱讀整理術等書),看完那幾本書後,我就對如何提高閱讀效率有一個自己的見解。

最後,巧用技巧,收集歸納信息。讀過的書,要歸納整理,才會發揮最大的作用。現在有很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高效收集信息。如果你喜歡紙質版,你可以自行製作讀書卡,把同一類的信息記錄在一張卡片上;你也可以記錄自己讀書筆記,用一本專屬的筆記本記錄自己的閱讀收穫。如果你更喜歡用app、電腦程序記錄,你可以用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手機的便籤等隨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這裡要提醒一下,信息記錄後,要你多次翻閱整理,才會形成知識框架。

《高效能閱讀》介紹的方法還有很多,涵蓋了89個閱讀小技巧,教你怎樣篩選內容進行高效閱讀,開展以信息產出為導向的高效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重點,提取核心信息,成為自己的經驗,肯定有適合你的。


奔跑的嘉欣




大家都知道讀書是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 前幾天我在朋友圈分享過自己的私藏書單,有小夥伴留言說自己讀過的書總是忘記,讀著讀著就不想再碰書了。

今天我想把自己看到書裡好的方法分享給依舊還想讀書和正面臨這個困擾的朋友。

這些知識也是我從《實用性閱讀指南》學到的,作者講到這幾點我是非常喜歡的並想今後讀每一本書都用這些方法。

第一,\t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你看我書籍旁邊都有便籤,這樣做的好處是等下一次復讀時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二,\t丟棄80%的內容,只選取20%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讀完這本書我學會摘取知識了,比如在這本書裡對我最重要的就是使用便籤和思維導圖法,那麼在接下來讀每本書我都會使用這個方法並實踐它。

第三,\t捨得給自己讀到好的地方用筆做記號(不要怕把書弄髒了)和用標籤法學習 以前我讀完書裡面還是乾乾淨淨的,沒有摺疊,沒有劃線,沒有貼便籤,最後的結果是我讀過的書總是容易忘記。連作者的名字都記不住,讀完這本書才發現,不是所有書籍都要從頭讀到尾,而是學會抓取自己需要的知識來說學習。

第四,使用思維導圖來整理自己讀過的這本書籍(不會寫思維導圖)可參考我下方圖片嘗試一下,或者去學習思維導圖法。 在中間可以寫上書籍的名稱,以中心點向外擴散,層層分類。



讀完此書我總結三種方法:

讀書前,要思考,為什麼要閱讀這本書? 我現在看書都會思考下這個問題,感覺讀工具書還是帶著目的性去讀會收穫更多。盲目的閱讀只會浪費時間,而且越讀越乏味,很多人說讀書沒用,我現在終於明白了,其實不是讀書沒用,而是讀書方法不對,自己得不到成長,當然是沒用的。

讀書中,這本書裡哪些知識對我有幫助和哪些是我目前最需要的知識點。 比如《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對我最有用的知識就是寫讀書筆記,使用便籤法記錄自己需要和有用的知識。

讀書後,我讀完這本書,該怎麼去實踐這些知識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 這本書裡我會把書中思維導圖法,便籤法,摘取自己需要的知識我會去實踐,然後把書裡有用的知識好好重新整理一遍,把它變成我自己的知識,然後分享給需要的人,讓更多的人在讀書中儘量少走彎路。


南桑阿莉1212


前幾天世界讀書日,看到知乎有人強烈推薦《同理心文明》這本書,眼疾手快趁著讀書日的優惠活動就買下了。


買來之後發現這本書上的文字簡直秘密麻麻,隨之去豆瓣看了一下發現評分也不高,瞬間“讀欲不振”,也就不打算仔細讀完。


面對這樣“讀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書該怎麼辦呢?


我的一個辦法是讀豆瓣的短評。


主要找一些具體的信息,比如“前半部精彩”、“不過熵賬單的概念還可以”、“本書核心的兩個詞彙是同理心和墒賬單”、“材料多的把重點蓋過去了...就前幾章提出的那個同理心和熵的關係特別值得思考”、“閃光之處,在於熱力學定律、第二定律理論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作用”、“第八章(標記)”。


根據這樣要點,我閱讀目的變成了:


1.搞懂熵賬單和同理心的概念。

2.同理心和熵有什麼關係?

3.閱讀有關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的相關章節。

4.閱讀第八章。


所以,閱讀解決前兩個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瀏覽、細讀,具體需要閱讀多少,得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而後兩個問題,則有明確的章節閱讀要求,只需去讀就可以了。


這樣的,應該可以將閱讀量減小到1/5,但是能夠了解的重點內容應該也不會太低。 總的來說,豆瓣還真的是對閱讀有幫助的。


再舉一例,平時我們喜歡說帶著問題閱讀,其實這些“問題”也可以結合豆瓣總結出來,然後再閱讀中尋找自己的答案。


另外,從豆瓣上找問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的問題和別人的是相同的,那你讀完的時候,可以拿自己的思考和別人的進行對照,還能豐富理解。


白詩詩


有一句老話叫做,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古人也曾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裡的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總和。當你閱讀一本好書,並吸收其中精華,理解其中的知識,也就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待這個世界,視野也將更加開闊。

伏爾泰就曾說:“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但是現在很多人走出校園,進了社會就不再讀書了。歸根結底就是覺得讀書太麻煩,太耗時間,今天就和大家講一下,怎麼讀書才能既高效又不會用很多時間。


1、只在書中摘取自己需要讀的信息來讀

如果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這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最開始就找出書中最核心的4%,這樣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當我們帶著問題去讀一本書的時候,且剔除掉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只讀那最關鍵的內容,讀書效率就會一下子提升很多。


具體做法:想好問題,然後再在書中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如何尋找問題操作步驟

(1)明確讀書目的

(2)概覽序言、目錄、後記——大概瞭解書中內容

為什麼目錄可以反映全書架構?因為作者是按照目錄草案來完成全書撰寫的。

所以想要掌握一本書的大概內容,就要看目錄。

閱讀後記,可以增強和書之間的聯結,瞭解當時作者的境況

(3)確定問題


2、有時間意識

大家有沒有發現,下班前的工作效率往往是最高的,因為大家不想工作做不完,然後還要留下加班,影響自己回家休息。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觀念。當我們更有時間意識的時候,讀書效率也會更高。比如當我們開始看一本書之前,強制規定自己多少時間內讀完,不要覺得這本書無所謂可以慢慢看,這樣看書時間無形之中就會大大加長。但是如果給自己一些時間壓力的話,就能縮短閱讀時間。


3、並列讀書法

很多低效率讀書的人,往往會每次只讀一本書。但成毛真《同時讀10本書》:““超並列”讀書法,不是每次就讀一本書,而是在不同場所讀不同的書,在一天的時間裡同時閱讀幾本書。”


很多人覺得,一次性讀好幾本書,大腦難道不會發生混亂,反而一本都讀不好嗎?其實不是的,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我們讀書上課,也不是每個學期只上一門課,只同時讀一本書。我們也會讀好幾門課,但是不同的課之間,也會相互貫通。


其實讀書也是一樣的,雖然有的時候,我們同時在讀不同領域的是,但是我們偶爾也會發現,不同領域之間的知識也能相互貫通。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是不是覺得閱讀變得更加簡單了呢?不如去試試看上面講到的方法吧,于都會事半功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