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勒城市的地標之獅子橋

在庫爾勒,

提起位於城東的獅子橋,

可謂家喻戶曉,

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它。

庫爾勒城市的地標之獅子橋


一女士從獅子橋走過。楊坤 攝


庫爾勒的獅子橋位於梨城東大門的環島處,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橋,建於1965年,長41.5米,共3孔,跨徑10米,因橋兩邊護欄的欄杆頂上雕刻著24 只小石獅子而得名。這些小獅子或靜臥,或嬉戲,或張牙舞爪,或仰天長吼,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煞是可愛。

獅為獸王,是一種兇猛的動物,造型通常是突眼捲髮、張牙舞爪、威猛剛勁,代表昂然、尊貴,象徵權利、財富,有祥瑞之氣。帝王陵墓和古代豪宅門前常設石獅鎮守,以去兇迎吉、驅魔避邪、保佑安寧。距今約800年的宋《景定健康志》記載:“獅子橋在城北湘宮寺北”。清同治《上江兩縣誌》記載:“右西北第二十五甲”中含獅子橋、百子亭、府後崗、紫竹林”。可見獅子橋這一名稱古已有之,並非現代人首創。

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經常來往於南北疆的人來說,

獅子橋可謂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那時候,獅子橋是途徑南北疆的必經之路——原314國道上一座重要的橋樑。每天通行的大小車輛連綿不斷、絡繹不絕,汽車喇叭聲、馬達轟鳴聲徹夜不斷,把人員和各種物資源源不斷運送到天山南北,為全疆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時,獅子橋還是梨城為數不多的幾個旅遊景點之一,周邊綠樹成蔭、橋下碧水流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節假日,市民成群結隊來到這裡遊覽休閒、拍照留影,一些中小學校經常在這裡開展主題隊會活動,還有一些垂釣愛好者以橋兩邊緩緩流淌的水面為釣場,偷閒享受揮杆之樂。


庫爾勒城市的地標之獅子橋


庫爾勒城市的地標之獅子橋


老獅子橋(網絡圖)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壽命已逾30年的老獅子橋由於年久失修、路面不平且道路狹窄,經常堵車或發生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動脈”的暢行。因此,修建一座路面寬闊平坦、交通功能完善的新大橋勢在必行。

1999年,老獅子橋被新獅子橋取而代之。新獅子橋橋寬42米,橋長125米,跨數5,面積5250平方米,為雙向6車道的大橋,呈微拱形。它東接龍山環島,西接交通東路,為孔雀河風景旅遊帶上的重要景觀之一。傍晚時分,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雄偉壯觀、氣勢不凡。橋下,寬闊的水流緩緩而下,沿兩岸形成了集休閒、遊覽、健身為一體的孔雀河風景旅遊帶。新獅子橋的橋頭左右兩旁各有一隻威風凜凜的雄獅,彷彿勇猛威武的士兵守護著獅子橋。橋的兩側有石欄板,上面雕刻著龍飛鳳舞、雙龍戲珠、孔雀開屏等精美的圖案。

2013年,庫爾勒市實施了獅子橋北側孔雀河段(約1公里)及兩岸遊步道延伸、景觀改善工程。這項工程在對河道進行清淤、整治、改造及堤岸加固的基礎上,聯通孔雀河上下游,延伸兩岸長度並增加護欄,形成了一條環形遊步道。延伸南側的濱河步道,增加散步休閒空間。在獅子橋下兩側建設人行通道,既與北側的遊步道無縫順接,又是交通路上新增的兩座地下通道,人車分流,使行人更加安全的通過交通路和獅子橋。如此一來,不僅使獅子橋的交通功能有所增加,還為它增添了不少的現代氣息。


庫爾勒城市的地標之獅子橋


如今的獅子橋 楊坤 攝

獅子橋的歷史不算長,但它真實的見證了梨城半個世紀來的發展,忠實的記錄了梨城的滄桑鉅變,作為梨城標誌性的建築之一,深深的鐫刻下了一段難忘的記憶。

新圖:楊坤

(來源 巴州文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