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境内首次发现金钱豹,而且新区又来了一只“鸟中大熊猫”

兰州境内首次发现金钱豹,而且新区又来了一只“鸟中大熊猫”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睿 吕晟君)这两天,张立勋显得兴奋异常:设置在榆中北山贡井林场的红外线相机,无意中录下了野生金钱豹的身影,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5 月 6 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张立勋及其团队利用红外相机阵列技术,近期在兰州大学榆中山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榆中县贡井林场)拍摄到金钱豹影像资料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是兰州市境内首次发现金钱豹。

兰州境内首次发现金钱豹,而且新区又来了一只“鸟中大熊猫”

图片由张立勋提供

张立勋是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博士。他说,此次成功拍摄到野生金钱豹主要利益于 2017 年和林业局共同合作的项目,即兰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项目。该项目的目的主要是查清楚在我市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目前在我市一共设立了 14 个调查样区,其中一个样区就在贡井林场,也就是此次发现金钱豹的位置。张立勋表示,是在执行兰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项目时偶然发现了金钱豹的踪迹。此次金钱豹的发现是兰州地区动物多样性研究的重大突破,为兰州地区金钱豹的存在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后续将会对该地区金钱豹的栖息地质量、种群数量、生态习性做更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据悉,张立勋团队一直致力于甘肃省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于 2017 年主持兰州市林业局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项目,对兰州地区的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观测与调查研究,至今已在兰州地区发现岩羊、金钱豹、豹猫、狗獾等野生动物。

贡井林场一直有岩羊分布,去年 8 月份,他们在这里安装了红外线相机,就是为了了解岩羊的活动及数量。根据相机调查结果,该区域的岩羊数量大致在 600 只至 1000 只之间。他们在林场换卡的过程中,就能看到有岩羊出没。据当地老乡说,冬季有时能发现四五十只甚至六十只以上的岩羊大群。

一个食物链里应该有一个顶级的消费者,这样,整个食物链也就显得健康一些,整个生态系统也就显得比较稳定。张立勋认为,在这片区域最应该出现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应该是狼。因为据当地村民反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常有狼出没。

金钱豹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属食肉猫科动物,这次发现其身影纯情属意外。5 月 4 日,张立勋通过所拍摄的画面,正式确定金钱豹出没在贡井林场。他说,金钱豹在我省的分布主要在庆阳、平凉及六盘山一带,此前在甘肃庆阳子午岭曾多次拍摄到金钱豹踪迹。目前发现的还仅是一个个体,且无法识别其性别。大致判断,这只金钱豹很有可能是顺六盘山、贺兰山山脊逐食过来的。从金钱豹出没的区域来看,这里的植被状况相对较好,希望金钱豹能够在这边区域稳定下来,生存下来。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贡井林场便开始了植树造林。40 多年前,联合国专家来此考察,给出的曾是绝望的评价:"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如今,这里除了林木生长旺盛,小流域的治理也很成功。榆中县北山一带,已成为我省中部仅存的岩羊原生地和栖息地,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也逐渐得以修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飞抵新区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文/图)近年来,随着兰州新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吸引了大量的珍稀动物来新区落户。近日,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也飞抵新区。

兰州境内首次发现金钱豹,而且新区又来了一只“鸟中大熊猫”

五一前夕,兰州新区居民赵先生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只褐色大鸟,因怀疑此鸟为国家保护动物,遂将其带至兰州新区公安局秦川派出所内,请求民警处理。民警经上网查询发现,该鸟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相似。民警立即联系兰州新区市政绿洲公司,绿洲公司工作人员鉴定后确认此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目前,民警已将这只黑鹳移交至兰州新区市政绿洲公司。绿洲公司确定这支黑鹳有伤情并进行积极治疗,等状态恢复良好后,将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放归自然。

据了解,黑鹳又称老鹳、乌鹳、锅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展览价值。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性孤独。栖息地极为广泛,遍布亚洲、欧洲和南非的绝大多数国家。但因森林砍伐、沼泽湿地被开垦、环境污染和恶化、人类干扰和非法狩猎等原因,黑鹳在全世界的种群数量岌岌可危,目前全世界仅存不到2000只,已被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号称“鸟中大熊猫”。

兰州境内首次发现金钱豹,而且新区又来了一只“鸟中大熊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