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不仅是我国最大,同时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此外,它还是孕育了东亚中华文明的黄河之源、长江之源;印度文明的恒河之源、印度河之源。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的时候,人类就涉足雪域高原了,新石器时代以降,这片土地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和发展。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昌都卡若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昌都卡若遗址,出土有房屋遗迹二十多座,还有许多石制、骨制生产工具、陶片、装饰品以及谷物等,证明四五千年前先民已经开始在高原上生息繁衍、建设家园。

在昌都卡若遗址中,发掘出土了七千余件石器,这当中以打制石器为主。在打制石器当中,又以刮削器数量最多。它是以直接打下来的石片构成,不加修饰。从使用痕迹观察,这种刮削器不仅能用刃部刮削,两侧也可以刮削。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刮削器·四库全叔拍摄

经过多次打制所形成的如此小巧的细石叶,是通过插在骨器上复合使用的,其基本特征与使用方式,与华北地区、北方草原的细石器属于同一系统,说明这些文化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青藏高原从来不是一块封闭之地。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细石叶石器·四库全叔拍摄

石梳形器,在石器的下方有齿,仿佛后世的梳子一般,但并不是梳头用的,因为梳齿太短了。从目前拉萨地毯厂还在用类似的工具于编织地毯时用来打纬看,梳形器是纺织工具,高原先民在畜牧经济的基础上,当时已能生产毛毯,抵御低温严寒。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石梳形器·四库全叔拍

该件

石刀靠近刀背的上端带有凹槽,槽内穿孔,不过因为展品摆放角度的问题,拍不到里面的穿孔。使用时用绳子把石刀捆在手上,主要用于收割谷穗,类似我国北方某些地区农村收割谷穗用的“掐刀”。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石刀·四库全叔拍

石斧呈梯形,一面磨斜弧刃,通体磨光,刃部宽于斧顶,可以手持直接使用,能够用于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以及修筑泥木结构的居室。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石斧·四库全叔摄影

这件石锛属于磨制石器的一种,下方为单面刃,装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新石器时代常用的生产工具之一。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石锛·四库全叔摄影

昌都卡若遗址所发现的针、锥、簪、匕、饰品等角骨器中,以针、锥为多,制作极为精细。这两件骨锥柄端保留明显的动物肢骨关节,通体磨光,具有很高的加工水平。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骨锥·四库全叔 拍摄

骨笄

是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属于发饰的一种。这件骨笄加工精细,笄首的装饰性比较强,体现了卡若人对美的追求,或许,还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骨笄·四库全叔 拍摄

卡若陶器无论器形还是纹饰,都与仰韶文化的陶器具有明显的承袭关系。双体陶罐在整个卡若遗址所出土的陶器当中仅此一件,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和造型能力。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双体陶罐·四库全叔 拍

其艺术表现力与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彩陶艺术如出一辙。双体流畅的独特造型与唯一性,表明该器应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器,可能在氏族部落举行中大祭祀和庆典活动时所使用的一种礼器,具有特殊的意义。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双体陶罐·四库全叔 拍

小底陶器是长度卡若遗址的特色,这件三角折线纹夹砂小口鼓腹黄陶罐是卡若遗址早期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卡若遗址早期,人们处于较稳定的定居环境,可从事农业耕作且开垦耕作土地非常有限,常常局限在狭小的山谷地段,因而在陶器等器皿的制作上才有可能比较精致、讲究,不仅施以彩绘纹样,器形别致、多样。而到了卡若遗址晚期,陶器趋于粗陋、简单,应与经济文化发生改变,由原始农耕经济为主转向畜牧为主有关。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三角折线纹夹砂小口鼓腹黄陶罐·四库全叔 拍

拉萨曲贡遗址

拉萨曲贡遗址地处西藏高原腹地,距今3700年至4000年左右,相当于长度卡若遗址晚期,大体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相当,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大体相同的年代水平线上,西藏高原的周边地带均已进入到青铜时代,西藏高原并非一座文化上的孤岛,也有很大可能与周围地区一样,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铜石并用或青铜时代,或者至少开始使用铜器。

这件涂红石器呈扁圆状,磨制精细,外表涂有一层红色。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涂红石器·四库全叔 摄影

环状重石以花岗岩为材,通体磨光呈椭圆球状,中心圆孔采用先琢后磨的方法,从两面对穿,孔壁平滑,器身涂有红色颜料。根据现代民族学的资料得知,重石可做为加重物,附加在挖土棒上,作为原始的农具。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环状重石·四库全叔 摄影

黑陶器是曲贡遗址所发现陶器中的大宗,器壁薄,最薄的厚度仅1.5毫米。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单耳高颈黑陶罐·四 库 全 叔 拍 摄

陶器制法为手制,有慢轮修整的痕迹,如这件单耳高颈黑陶罐,造型比较规整,器物表面打磨十分光滑。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单耳高颈黑陶罐·四 库 全 叔 拍 摄

这枚铁柄铜镜属于西方系统的带柄镜,在西藏北面的新疆、西面的中亚、南亚、东南面的四川、云南都有过发现。这种文化因素的来源,显示出古代西藏与周邻地区文化间曾经有过密切的交往与联系。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铁柄铜镜·四 库 全 叔 拍

它来源可能为西藏本地制造,也可能通过与周边的贸易、交换、贡纳或战争掠夺等不同方式获得。即使为西藏本土制造,其形制样式,却并不一定源于当地,也不能排除是模仿西方系统带柄镜的意象的可能。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铁柄铜镜·四 库 全 叔 拍

这件陶塑猴面附贴于夹砂黑陶片表面,猴子面容清晰,形象生动,眼睛、鼻孔、嘴均以锥刺出。这件附塑后面装饰,表明曲贡人可能有猴崇拜的传统。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陶塑猴面·四 库 全 叔 拍

唐卡是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的卷轴画,内容多样,可以是宗教方面的,也可以是社会风俗方面的,色彩艳丽,形式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是藏文化中无可置疑的艺术瑰宝。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藏族起源传说唐卡·四 库 全 叔 摄 影

藏民族的起源有一个非常美丽的神话故事,就是猕猴变人的故事。传说在几万年前,整个雪域大地被魔鬼掌控着,释迦牟尼为了把佛法弘扬到这一片区域,就命观音菩萨前往雪域寻求机缘,于是观世音菩萨就派了一只受了点化的神猴到贡布日山上修行。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藏族起源传说唐卡·四 库 全 叔 摄 影

附近的一个罗刹女爱上了猕猴,于是要求与他结合,否则她就要与山下的魔鬼结合,残害生灵。起初猕猴断然拒绝,后来为了在雪域繁衍人类、弘扬佛法,征得观音的许可后,神猴与罗刹女结合并生下六只小猴,据说这六只小猴子就分别代表了六道轮回的圣灵。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藏族起源传说唐卡·四 库 全 叔 摄 影

起初这六只猴子依靠采食林中野果为生。三年后,这六只猴子繁衍到五百多只,而山林中的野果越来越少,于是老猕猴从观音那里取来了五谷种子,猴子猴孙饱食五谷,身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会说话,最后变成了人,也就是藏族的祖先。此后,慢慢学会了驯化野牛、开垦农田、建造桥梁、发展冶炼,形成了独特的藏族人类社会。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藏族起源传说唐卡·四 库 全 叔 摄 影

这幅藏族起源传说唐卡是在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时期绘制而成,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神话故事固然很美好,但将其中猴子变人的说法,比附为与进化论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实在是无稽之谈!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藏族起源传说唐卡·四 库 全 叔 摄 影

此外这个神话故事隐含的是以猕猴代表的“善”和以“罗刹女”代表的“恶”之间的对立和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构成了藏族文化的哲学基础,同时也对藏民族的“以善为美”的审美价值取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藏族起源传说唐卡·四 库 全 叔 摄 影

部落联盟

从新石器时代到松赞干布统一吐蕃遣,青藏高原分布众多部落,并逐渐发展为部落联盟,其中象雄、苏毗和雅砻部落在藏民族的形成和吐蕃的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象雄部落
  • 象雄的中心位于今天西藏西部的阿里,是形成年代较早的部落联盟。发源于象雄的苯教,对于之后藏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象雄鼎盛时期对西藏大部和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促进了西藏与内地乃至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考古发掘成果显示,象泉河上游地区是古代象雄统治得得核心地区,也是整个阿里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以喜马拉雅山西段为中心的广阔地区,在文化上具有相当多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多样性。

天珠,藏语称“瑟”(Gzi),由于藏族先民认为其是天降之物,具有驱邪避祸等功能,因此冠以“天珠”之名。天珠是以蚀花工艺制成的玛瑙珠,制作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制作中心有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等,后经西亚至印度或从中亚经于阗传入西藏地区。2014年在阿里曲踏墓地出土的这棵公元3世纪马齿纹天珠是西藏地区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天珠。藏民族对天珠的珍视和喜爱延续至今,常单独佩戴或作为嘎乌等项饰的点缀出现。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天珠·四 库 全 叔 摄 影

这件公元3世纪的黄金面具于2009年在阿里扎达县曲踏墓地出土,此冠部和面部两部分连缀而成,背后衬有多层丝织物。面具的出土地位于西藏西部象雄国的范围,在该地区同时出土了其他几件黄金面具,反映出象雄国存在的覆面葬俗。以黄金面具作为随葬品这一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当时的欧亚大陆范围,研究认为早在距今2000—1800年前,西藏西部地区已经与新疆、南亚次大陆联系紧密,并通过新疆与中原、中亚和欧亚草原产生互动和交流。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黄金面具·四库全叔拍摄

夹砂红陶双耳罐,器形规整,器表光滑,出土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厅村墓葬,距今约1800年—2000年,属于早期金属时代,也就是象雄部落时期。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夹砂红陶双耳罐·四库全叔拍摄

同墓所出夹砂黑陶高足单耳杯,杯身看着好像一个小罐,下有粗壮的柄状高足。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夹砂黑陶高足单耳杯·四库全叔拍

西藏山南市扎囊县顶布钦墓地出土的早期金属时代高足鼓腹带流罐

,此罐形状和上面的高足单耳杯相似,只是肩部有一向上的长流,口部外撇下有长颈。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高足鼓腹带流罐·四库全叔拍

束颈彩绘尖底瓶,出土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结莎墓地,属于早期金属时代。该瓶为红褐色陶土制成,颈部有两组横向刻画纹,腹部装饰两组相对的几何纹饰,都相当精美。两侧装饰有耳,可将绳子穿过,将陶器背在身上,方便携带,兼具了美观和实用功能。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束颈彩绘尖底瓶·四库全叔摄影

  • 雅砻部落
  • 继象雄之后以山南雅砻河谷为中心兴起悉补野部落联盟。雅砻悉补野部落以聂赤赞普为第一任王,随着部落联盟的发展逐步兼并苏毗、象雄等其他部落,形成超越血缘氏族的联盟,建立“吐蕃”政权。“蕃”即今天藏语中对藏族的自称“bod”(博巴),可见藏族的形成与吐蕃政权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

西藏山南市雅砻沟出土的早期金属时代黑陶单流圜底罐,好像上面的高足鼓腹带流罐去掉了下面的高足一般。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黑陶单流圜底罐·四库全叔摄影

西藏山南市雅砻沟出土的早期金属时代黑陶刻划纹单流带鋬罐,和上面的黑陶单流圜底罐相比,多了一个把手,腹部装饰有几道弦纹。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黑陶刻划纹单流带鋬罐·四库全叔 拍摄

西藏山南市雅砻沟出土的早期金属时代红陶鸭嘴流单鋬罐,器身为圆形,肩部有鋬,一侧出流,便于往外倾倒液体。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红陶鸭嘴流单鋬罐·四库全叔 拍摄

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出土的吐蕃前期金佩饰,做工精致,器形生动,具有早期游牧民族黄金制品的某些共同特征,反映出西藏高原的游牧民族当时与北方各游牧民族间很可能存在交往。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金佩饰·四库全叔 拍

西藏山南市洛扎县厅村墓葬出土的吐蕃时期

圜底带流双耳罐,器形规整,纹饰简洁。

西藏并不神秘,其早期社会的演进历程与中原没有什么差别

圜底带流双耳罐·四库全叔 拍


注1: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注2:文字参考展览说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