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手中曾有4位虎将,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另外两位下场如何?

Mrs_Ma


我是生活问道。

《三国演义》中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缆四员猛将或早或晚都死在了刘备手里,不得不令人嗟叹!

先说说颜良、文丑吧!

三国中很多人调侃说上将潘凤属于死的最冤的,其实那只是技不如人加上老板死要面子。

颜良可不是。颜良是实打实的三国猛将,遗憾的是出场没多久就去领了盒饭。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就天下霸主进行了空前的一场大战。一直披着神秘外纱的颜良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白马一战,先是连斩曹营中宋宪、魏续二人,后又轻松的以不到20回合打败了徐晃。要知道,徐晃可是和许褚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武力值绝对也是一流。

如此战力曹操知道即使许褚上去了也同样打不过颜良,正在发愁的时候,谋士荀彧出主意让关羽出战。理由是:刘备肯定在袁绍那里,如果关羽杀了颜良,那么袁绍肯定会迁怒于刘备,如果关羽被颜良杀了,说明名大于实,死不足惜!里外里不亏的事,曹操于是派人把关羽请来。

在别人眼里属于武功绝伦的颜良,在关羽看来不过是插标卖首之徒。不管颜良是不是以为关羽是来投诚的(我个人认为没有这个原因),至少《三国演义》中写的是被关羽一刀斩了。


文丑的死多少有些怪自己。《三国演义》中颜良死后文丑带兵为颜良来报仇,由于中了曹操的骄兵之计,被张辽、徐晃赶杀。结果二人没能杀了文丑,却被文丑反杀不敌败退,文丑追赶时又遇上关羽杀来。也许是从中计败退,到反败为胜追击,再到能然见遇见强敌,剧情反转的出乎人意料,于是文丑选择逃跑。

按理说不占主动权的时候避战是正确的选择,可是偏偏遇到了有赤兔马的关羽,追上后一刀斩文丑于马下。


关羽此时虽然是曹操手下,但归根结底还是刘备的人,所以这笔账算来算去还得算在刘备头上。

再说说高缆。

高缆死的时候身份已经换成了曹操的部下。颇为遗憾的是投降了曹操后的高缆,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知道是不是曹操手下相同水平的战将太多了的缘故?

伴随着高缆再次出场的结局则是以死亡而告终。

曹操击败袁绍后能对他构成最直接威胁的就是刘备,而荆州又是他必须要占有的战略要地。只有占领荆州,铲除刘备,曹操才能继续统一天下的大业。因此,荆州一战曹操是倾尽全力的,实力上的悬殊差距让战事毫无悬念,刘备被战败落荒逃走,而追击刘备的正是高缆。

对于降将来说,最能体现自己价值和获取信任的方式莫过于战场上的表现了,尤其面对的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刘备。

也许就是高缆太过于专心击杀刘备,所以才犯了兵家大忌,没有及时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以至于赵云拍马杀来居然一五察觉。赵云本身就是三国中最顶尖的杀手,尤其善于逆境中的搏杀,因此,只是隐密的一枪,就将高缆刺于马下。

最后死的是张郃。相对于前面三人的死,张郃更多的是悲壮色彩。

同高缆一起投降曹操的张郃,从一开始就深受曹操喜爱,称张郃的到来如:“韩信归汉……”由此可见对他的重视程度。

在曹营中,具备张郃智勇双全的上将并不多,这或许是曹操偏爱他的原因。张郃也打过许多败仗,尤其是汉中一战尽墨,让张飞大败而回,曹操也没有因此迁怒张郃。

曹操对张郃的重视在三国后期得到了回报。在三国后期大部分时间里,张郃始终是蜀汉无法逾越的天堑。终于在第四次出祁山的作战中,由于司马懿错误的估计了诸葛亮退兵意图,草率的命令张郃追杀,结果中了诸葛亮在剑阁的埋伏被射中膝盖而死。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袁绍手下四员上将,应该应了那句话“生的平凡,死的憋屈”。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记载中对于几个人的描述:

颜良:《三国志.武帝纪》中描述的与《三国演义》中没有太大的出入,至于期间说过什么话只能是个迷。

颜良与郭图(袁绍谋士)、淳于琼镇守白马,曹操采用声东击西战术,用张辽和关羽为先锋突袭白马。因为是突袭,颜良属于仓促应战,被关羽刺于马下。

对于颜良的死,战前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曾做过预测:“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人说话有鼓舞士气之嫌,那不妨再看看沮授对颜良的评价:“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我们再来看看文丑,同样是《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斩杀颜良后,曹操清楚白马并不是理想的用兵之地,于是率军向官渡转移,走到延津时被文丑和刘备率领的大军追上。

曹操知道硬拼不过文丑,因此采用了骄兵之计,将随身财物辎重沿途抛弃。果然,没有严明纪律的文丑部下只顾哄抢,全然没有防备的文丑和刘备被600骑兵冲杀。文丑稀里糊涂的死于乱军之中,刘备趁乱再次逃走。

在官渡之战前,孔融曾不无担心的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但是不得不说,荀彧做出的判断更加的毒辣。

高缆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是个纯悲剧人物,甚至连生猝年都不祥,《三国志》中只提到了归降曹操,至于其他的信息就没有记载。因此,还是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做为他最后的归宿吧,毕竟“瓦罐难免井口破,将军不免阵中亡。”



我们最后来看看相对命运最好的张郃吧!

张郃自降了曹操后一直得到重用,首先第一个就是因为张郃与高缆的归降,大大加快了袁绍灭亡的步伐,也让曹操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其后张郃不负众望,屡立战功,成为曹操的肱骨之臣。在三国后期蜀魏征战中,张郃更是成为了诸葛亮最忌惮的魏国将领,除掉张郃一度成为诸葛亮的头等大事。

在第四次出祁山失利后,诸葛亮退守祁山。《魏略》记载,张郃是反对追击诸葛亮的,但是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结果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射中膝盖而死。后人都认为是司马懿与张郃不合,故意安排张郃去送死。至于真实的原因,恐怕只有司马懿才知道了。

后人对张郃评价颇高。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说:“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三国演义》纵然是大篇幅虚构的历史载体的小说,但是很多情节还是忠实的遵循历史,尤其是对于张郃的记载。这或许也是受张郃人格魅力的感染吧!


生活问道


袁绍帐下四员虎将分别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颜良、文丑二人,在“演义”中被关羽所杀;高览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死于非命;张郃之死,与正史比较接近,追击诸葛亮的北伐军,被伏兵射死;

关于这四员猛将的死因,我想从正史的角度出发,详细的分析一遍;


颜良

  • 颜良,袁绍方第一上将,颜良之死,在正史中,也是被关羽杀死的,而且是万军丛中斩杀,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得说,单枪匹马于万军丛中斩杀大将,在正史中基本上是扯淡;现实世界,能敌万人者,不可能存在;关羽斩颜良的实际情况,应该是两军交锋之际;
  • 曹操方的先锋部队,由关羽、张辽统领二将统领,曹操使用荀攸的计谋,使二人突袭颜良,颜良慌忙应战,全军溃败;关羽斩颜良,应该是在两军交兵之际,关羽见到了颜良的帅旗,冲上去单挑颜良,结果颜良武艺不佳,被关羽斩杀了;


文丑

  • 文丑之死,跟关羽就没关系了,文丑死于乱军混战之中;依然是荀攸的计谋,执行者是曹老板;
  • 当时方只有五六百人,而文丑、刘备的追兵,多达五六千,十倍于曹操;所有人都很害怕,劝说曹操退守大营;只有荀攸反对撤退,其实抓住刘备、文丑军的弱点,出其不意将其击败,斩杀大将文丑,刘备仓惶奔逃;


高览

  • 高览的生死,与“演义”中差别还是有的,演义中被赵云刺死,正史中并无此记载;
  • 高览与张郃同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同时脱离袁绍,投靠曹操,曹操任命的官职也都是一样的,他的军事能力,应该不弱于张郃;但是,高览投曹后,却离奇的失踪了,对于他的生死,并没有任何记载;高览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没有任何领兵记录,他的死,也成了千古迷案;但是,被赵云斩杀的可能性应该不大,这么一个大将,被敌国大将赵云斩首,史书不可能一点记载不给;


张郃

  • 张郃之死就不用多说了,与演义基本雷同;正史中,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退军之际被张郃追赶,激战中,张郃被流矢射中,死于非命;

爱尚文史


在三国时代早期,袁绍绝对属于举足轻重的人物,官渡之战中,袁绍拥兵几十万,良将千员,谋士无数,但最终却惨败于曹军。纵观袁绍生平,可知其失败并不偶然,原因也多种多样,但主要一点则是其不谙用人之道。


官渡之战初期,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引兵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后方,乘袁绍分兵之机,再以轻装部队回袭白马。袁绍果然中计,曹操派关羽突袭白马,斩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得胜后,袁绍渡河追击,由此引发了延津之战,这支军队被诱入曹操设下的埋伏,袁绍的又一名将文丑被杀。曹操大挫敌军锐气,顺利撤回官渡。

决战之前,袁绍与曹操这两个统帅人物,一个排斥人才,一个接纳人才,两条用人路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袁绍因刚愎自用,排斥人才而优势尽失;曹操因善于用人,采纳良言,在战争爆发之前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为取得官渡之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决策基础、人才基础。

“军士未发,粮草先行”,说明了古代战争中“粮草”的重要性。官渡之战的关键正体现在对抗双方的粮草这一根本问题上。袁绍粮草充足,“宜且缓守”;曹操无粮,“利在急战”。很明显,总体战局不利于曹军。

既然袁绍的优势是粮草丰足,就应选得力的战将,下大力气保住粮草,保证粮道畅通无阻;。谋臣审配早已向袁绍提出:“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而袁绍却使“性刚好酒,不得军士爱戴”的淳于琼运粮并把守储粮之地乌巢,当时沮授就向袁绍建议:“派蒋奇另带一支辅佐的军队与淳于琼相为表里,以隔绝曹操的抄袭,但袁绍不采纳,这已是严重的失策;

张郃

更不该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给他献良策的谋臣许攸,逼其投靠了曹操。许攸为曹操谋划偷袭乌巢之计。事实确实如此,当曹军打破了乌巢,战局即急转直下,袁军兵败如山倒,“于是绍军惊扰,大溃。绍及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渡河。”袁绍的得力大将张郃、高览又投靠了曹操,更使袁绍一方军心惶惶。


秋姨讲历史


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颜良、文丑以勇猛著称,但是被更猛的关羽斩杀。

剩下的两位是张郃、高览,官渡之战时,此二人反水投靠了曹操,被曹操赞为“微子去殷,韩信归汉”,在曹操帐下受到重用,二人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高览

在《三国演义》中,高览的事迹一共就两回。

第三十回:

官渡战场,高览+张郃vs张辽+许褚,双方战成平手。

投降曹操以后,他和张郃作为先锋,连夜劫袁绍大营,重创袁绍军。

第三十一回:

仓亭之战,程昱献上十面埋伏计,高览带兵伏击袁绍。

穰山之战,高览带兵伏击刘备,三个回合斩杀刘辟,正准备捉拿刘备时,却被突阵而来的赵云秒杀——可以说,死的很突兀,感觉是被作者强行写死的。

张郃

张郃,字儁乂,河间国鄚县人,算是三国中活跃比较久的武将之一,历曹魏三代君主,是五子良将中活到最后的。

张郃的事迹就很多了,演义和正史差不多,这里按《三国演义》简单列举一些:

  • 穰山之战对阵赵云,三十多回合败走,但是守住隘口,赵云也无法冲破,后来关羽赶来,两面夹击,才击破张郃的防守。
  • 长坂坡拦住赵云十几回合。
  • 渭水之战对马超,二十回合败走。
  • 与张飞战瓦口关,几次和张飞战平,斩杀张飞副将雷铜,但是最终被张飞用智击败,三万大军只剩了十几个人。
  • 汉中之战接替夏侯渊执掌大军,曾和徐晃一起伏击黄忠,被刘备评价为“张郃胜夏侯渊十倍”。
  • 后期基本无敌,蜀军头号大将魏延也不敢正面和他交手,被诸葛亮设计,在木道门乱箭射死。

可以看到,张郃纵横沙场,蜀汉五虎上将中,除了关羽,张郃和其它四人都交过手,虽然都没怎么打赢。张飞应该是张郃的一生之敌,张飞死后,基本没人能制裁张郃了。


历史都付笑谈中


实际四虎都命丧蜀汉之手…天命吧!😊


流星雨26602138


张郃高览投降了曹操,后来高览被赵云杀死,张郃死于木门道。


冯唐李广


袁绍手下五虎将!五虎之首;麯义骄横跋扈不听话!被袁绍杀死!左膀颜良,右臂文丑!再加上高览,张郃。实力非凡!即便这样对战河北飞将军张燕的黑山黄巾军,也只是僵持略占上风!吕布一到,纵横冲杀!黄巾军大败!


魏王铜雀台


袁绍手下四员虎将分别是 颜良 文丑 张颌 高览四人。人称河北四庭柱。后张颌和高览投降曹操。高览死于赵云之手。张颌死于诸葛亮的木门道。


小马哥53222661


文丑不是关羽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