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石龙的婚礼习俗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传统中式婚姻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石龙的婚礼习俗与中国各地传统婚礼习俗大同小异,并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主要有:

1、三书:"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现在已不兴说媒了,兴的是自由恋爱);"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礼金",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迎亲"----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当天早上选一良辰,由夫妻双全、有子有女、婚姻和睦和父母健在的人按择日先生拟示时辰吉时及方位安装新床,挂设蚊帐,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生贵子。安置完毕还要道上几句吉语,如说:"吉日安床,两姓成双,夫妻合好,生子生孙"。自然是希望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祭拜:男方、女方家在婚礼当天都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并敬请同喝喜酒,祈求保佑。

5、迎亲:迎亲这一天,男方家装饰婚车组建迎亲车队,车队以双数为佳。新郎、"伴郎"和媒婆带六或十二件礼品 ,鸣炮一同出发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至女家时,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男方亲友依序进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然后,新郎给女方亲友及厨房工作人员敬烟分糖。迎亲人员优先提前吃了饭后,迅速收队装运嫁妆、接送新娘和伴娘回男方家。新娘出门时由女方婶母或嫂子背着上婚车,一路哭唱,以前石龙农村有"哭嫁"的习俗。哭嫁的内容大体有:身为女儿,不能留在父母身边孝敬双亲;希望哥嫂弟妹多照料老人;希望亲人今后多来探望,……等等。近年来"哭嫁"的习俗已经消失。

6、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在迎亲当天由到来迎亲的男方运送至夫家。嫁妆除了床上用品、衣服饰品之外,以前还有单车、衣车和衣柜这"三大件",现在这"三大件"已变成摩托车或电动车、彩电和冰箱了。当然各地的习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新娘从出娘家门到新郎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插花挂红:多由男的舅父(即新郎祖父母和父母的族家)两人负责完成(先插花后插红),先由祖父母族家的点烛人插花挂红,再由父母族家的点烛人插花挂红,并吟诵吉语,如:"头戴双花身挂红,夫妻结合拜祖宗,再拜祖宗早生子,早生贵子进朝廷"。

9、过火盆:新娘进入男方家门,要在男方一位称为"带新人"的妇女引领下跨过火盆,不能踩到门槛。因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过火盆意谓去邪,并象征日子红红火火。石龙武平里的新乐、上黄、四平等村还传续着这样的习俗:当新人进入厅堂后,一名妇女不停地往新郎新娘身上头上抛撒"爆花谷",另一名妇女双手捧撑着装有瓷匙子、筷子和葱蒜的箥簊在新郎新娘头顶上空筛来筛去,箥簊里发出"叽当叽当……"的响声。寓意花开富贵、子孙满堂、聪明伶俐,今后的日子财源滚滚、衣食无忧。

10、拜堂:拜常是婚礼中最大的礼仪,吸引着很多亲友围观。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新郎新娘要进行"三拜"。一拜天地,即谢天地,祈求上天的祝福,代表天长地久;二拜高堂,即谢父母或长辈,以示孝亲敬老之意;夫妻对拜,表示夫妇互敬互爱。

11、点烛:点烛是在男方家厅堂举行的,多由男方的舅父(即新郎的祖父母和父母的族家)两人主持点烛(也有由男方族老主持),点烛人必须是夫妻双全、有子有女且年龄最大的。祖父母族家的点烛人站在右边,父母族家的点烛人站在左边,互相交手将蜡烛点燃后面向新郎新娘高声吟唱点烛词,一人一句,如:"红烛光光,夫妻成双,百年偕老,五世其昌。"接着新郎新娘在祖先牌位前三跪九叩,随后由带新人的妇女带入洞房。从此,新郎新娘正式成为夫妻。大部分都是成婚的头一天"洞房花烛,同床共寝"。唯有壮族新娘新婚之夜夫妻不洞房,闹完洞房后,新娘与"伴娘"共寝的习俗。

12、闹洞房:闹洞房者主要是新郎的石龙俗称的"十友"(也有部分是新郎的同学朋友、同辈兄弟)拿新郎新娘来嬉闹,闹洞房不但喜家高兴,也乐得借机喧腾一番,使出各类新招数,让新朗新娘哭笑不得,闹得个个都捧腹大笑才罢休。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灾,婚后如意吉祥。

13、捧茶:即婚期后第一天午饭后,新郎新娘在厅堂里要向父母长辈、兄弟姐妹敬烟敬茶,同时,新郎向新娘一 一介绍在座的辈分称呼,并给对方赠送一条毛巾以示孝敬之意。男方亲友喝完茶后需以红包压茶杯。

捧茶仪式之后,整场婚礼也随即圆满结束。以前石龙农村的壮族新娘在婚礼结束后,按习俗必须跟随"伴娘"回娘家与父母共同生活,逢农忙、节日或办喜事才回夫家住几天,有的长达一两年乃至三五年,直到有身孕后才回夫家定居生活。80年代后,石龙武平里的村屯一些壮族青年已逐步改变了过去的习俗,姑娘婚后即到夫家定居,过共同的夫妻生活。

石龙特别是农村的婚礼习俗,除了传承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外,还有其独特的婚礼习俗,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婚喜文化,又创造了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把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使石龙婚礼习俗更加丰富有趣,使石龙传统民族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广西桂平石龙的婚礼习俗

图片整理:陈锦锋

主编:潘健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