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张郃和张飞相比,谁的综合实力更强?

谈文论史



张辽、张郃、张飞三人,若单论武艺,肯定是张飞最强;若要论及综合能力,张辽当属第一,其次是张郃,最后是张飞;以上排名,仅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我这么说,也许会有很多人反对,大家都觉得,张郃被张飞打败过一次,理所应当排在张飞之后;但是!我想说的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张郃与张飞一战,又无详细数据,如何能看出张郃不及张飞;


首先我们来说张飞,张飞是“虎臣”,一生以勇猛著称,与其兄关羽,同为三国时期少有的“万人敌”;曾于当阳桥一声怒喝,吓得曹军魂飞魄散,不敢向前,如此胆气真是人间少有;但是!张飞虽勇,却也有很多缺点,注定他无法与张辽、张郃相提并论;为将者,首先要懂得如何治军,而张飞的治军,简直是一塌糊涂;张飞对自己的部下非常粗暴,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对此刘备多次告诫他“你用刑和杀人过于严厉,又经常鞭打部下,这种做法会引起祸端!”,但是张飞并没有听进去,依然暴戾不减;所以张飞的这种治军方式,是得不到军心的,他的士兵对他仅仅是惧怕和愤恨而已;为将者,不得军心,其结果可想而知,若不是张飞勇猛,我想!他早就被部下弄死了;另一个缺点,他不像关羽一样,能够独当一面,独自指挥战役,关羽可以坐镇荆州,张飞就不可以;张飞缺乏这种独立分析战事的能力,他必须要有一个人来提点他,或者刘备,或者诸葛亮;比如刘备、诸葛亮把战局分析好了,让张飞去打先锋,那他肯定会把仗打得漂漂亮亮的,但是!一旦让他自己去分析战局,那肯定是乱套的;所以说张飞不能与张辽、张郃比,他只是一个先锋,而其他两位,是十足的将才;



然后是张郃,张郃是一位“良将”,他不管是“治军”,还是战略眼光,都在张飞之上;张郃确实败给张飞一阵,但这一阵不能说明什么,张郃当时用了多少兵力去守这五十日,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张郃守了五十日,被张飞击败,逃回去之后,曹操不但没责怪他,反而将他升为荡寇将军,这里面就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了;张郃一生的才能并未施展开来,早年为袁绍灭公孙瓒时,立下的功劳颇多;在后来,袁绍与曹操大战中,并不采纳张郃的建议,甚至听从郭图的妖言,无故猜忌张郃;但是!张郃对乌巢战局的分析,非常之准确,若不是袁绍听信郭图妖言,他与魏太祖孰胜孰负还未可知;投奔曹操的张郃,虽贵为五子良将,却又受制于夏侯渊,不管他为曹操立下多少功劳,他头上总是顶着个夏侯渊,才能不得尽情施展;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其军事才能,虽身处夏侯渊之下,却总比主角更亮眼;不管是平定北方,还是阻击刘备,张郃之功,都远胜夏侯渊;直到夏侯渊战死,情况危机之际,张郃才被众人推上夏侯渊的座椅;



至于张辽,我就不多说了,众望所归,基本没什么可怀疑的……


爱尚文史


这个问题有意思,三张相争,哪位最强?

即然是三位武将的对比,我觉得应该从几方面进行考虑:1.武艺高低,2.领军才能,3.功绩。




一、先比较三人的武艺,依据就是单挑战绩。

张飞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单挑战绩如下:






张飞的成绩单非常辉煌,他一共参加过26次打斗 ,其中胜利了21次,斩杀了11人,吼死了1人,打败过许禇3次,打败过张郃3次,打败高顺,于禁,刑道荣,马岱各1次。

张飞有过3次平局:与吕布打平2次,与马超打平1次。

张飞输过一次,醉酒后被吕布打跑,但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张飞是唯一一个百合以上能与吕布打平的猛将。

张郃

在《三国演义》中,张郃的单挑战绩如下:



张郃应该是《三国演义》
中战斗质量最高的猛将了,大家看看他的对手

超一流:赵云、马超、张飞、黄忠,蜀汉五虎他拼过四个。

一流:张辽、庞德、关兴、魏延,

二流:杨昂

张郃参加打斗13场,只遇到过一位二流战将,被他碾杀,其余全都是硬碴子。就这样,张郃居然能活那么久,也是奇迹。

张辽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的单挑战绩如下:




张辽共参加过9次打斗,胜利5次,平手算4次,输1次。还算是不错。

比较三人的武艺,不用考虑,最强的肯定是张飞,而张郃和张辽有过交手,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平手。而相对来说,张郃遇到的基本上都是硬碴子,比张辽的战斗经验要更丰富,而后三国时代,张郃也曾经称王称霸,当过一段时间的天下第一,所以排名靠前。

三人的武艺对比:张飞>张郃≈张辽。

二、再说说三人的领兵能力



张飞的领兵能力还算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也有。长坂坡独拒曹兵,名扬四海。西取川蜀,所战必克,立下大功。而宕渠一战,把张郃收拾得挺惨,连战马都不骑了,翻山越岭而走。


张郃的领兵才能也不容小觑。虽然他曾经被张飞打败,但也与他当时只是个偏师的将领有关系,军事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夏侯渊战死后,曹魏众将搞民主选举,推举他代理主帅之职,也说明在曹魏众将中,是相当认可他的军事才能的,认为他是个帅才。而张郃不负众望,严防死守,阻住刘备,争取到曹操率主力赶到。

张辽的领兵才能就无需质疑了。张飞和张郃对付的是一个或数个敌人,而张辽对付的是东吴一国之敌。没让东吴占半点便宜,还威震逍遥津,杀得江南婴孩不敢夜啼,这威风,不亚于关羽水淹七军。

对比三人领兵才能:张辽>张飞>张郃

三、再来对比三位猛将的功绩:

张飞

1.当阳断后

2.镇守南郡

3.截江救阿斗

4.收降严颜

5.平定两巴

6.宕渠击败张郃

张郃

1.从袁绍破公孙瓒

2.从征乌桓

3.从服张鲁

4.从破马超

5.攻西川

6.屯守陈仓拒刘备

7.平定羌胡

8.夺街亭,败马谡

9.围攻江陵

张辽

1.随关羽解白马围

2.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有功,行中坚将军

3.与乐进拔阴安,徙其民河南

4.复从攻邺,邺破

5.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6.从攻袁谭,谭破

7.破辽东贼柳毅等

8.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

9.从征袁尚於柳城,阵斩单于蹋顿

10.斩兰、成首,尽虏其众

11.合肥之战

12.追击孙权,几俘之

13.破吕范

功劳对比:张辽>张飞>张郃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比较三位猛将的综合能力:

张辽>张飞>张郃


馋嘴肥猫铲史官


张辽、张郃和张飞,三人都姓张 ,究竟谁的综合实力更强?演绎里面大家都知道,张飞最猛,张辽次之,而张郃最差。

在正史里面,张辽是一个很勇猛的大将,早年间被丁原、吕布招为大将。丁原喜欢凶猛的武将,而他独爱吕布,而没有重视张辽,那就说明,张辽的武力和吕布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但是正史里面也没有张飞和吕布单挑的事情,只是说张飞醉酒失了徐州,所以无从判断俩人武力的高下,至于张郃,他和张飞在巴西打过一次,败了,不过此战在正史之中也没有俩人单挑的记录,说张飞的武力比张郃高,有些太牵强。所以武力这里对他们的综合实力没什么影响。

在胆识方面,张辽曾经带兵和昌豨决战,僵持许久,最后大军粮草好几年,打算撤军。此时他和主帅夏侯渊商量说,自己发现敌将有心归降,想亲自去收复。敌将确实表现出来这种意思,但是却需要他亲自去谈。于是张辽就孤身进入敌营,不顾自己的生死,后来果然劝降了这股势力。


在赤壁打完仗不久,孙权就带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张辽合计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带着800人冲击敌军。孙权士兵前线部队被吓退,后方也就跟着乱了起来,遭遇了小败。后来孙权发现这股敌军人数很少,就领兵前来围困,可就是这么点人,却反复进出他们的包围,最后张辽成功重复围困。经过他这么一折腾,孙权大军失了士气,只好退军了。

张飞胆子也不小,在长坂坡的时候,带了少量人马,亮了亮嗓子,就吓退了敌,不过这种战绩,仅此一次。

张郃此人在正史里面的形象,比较稳重,夏侯渊军团兵败之后,就是因为他及时收拢士兵,这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像上面这二位的勇猛事迹,在正史里面没有见到。所以在胆识方面,张辽要比张飞猛一点,而张飞又比张郃强很多。


当然行军打仗,大将没有一些谋略可是不行的。张辽劝降过昌豨,还招降过黑山贼等叛军,在攻打柳城的时候,敌军人数极多,曹军都吓得不敢动。当时张辽看了一眼敌军,就知道可以冲锋击溃他们,曹操也看出来了,于是一番冲杀,大破敌军。这份见识、谋略,甚至能和曹操媲美了。

后来张辽老迈,但受到皇命,让他去镇守南方,孙权听闻他来了,心里害怕,还说:他虽然病了,但是不可抵挡。后来孙权大军果然战败,此时的张辽已老,战力不足,能打赢这一仗,必然是谋略过人。

在《三国志》中,张飞有两次精彩的表现,一次就是打败了严颜。此人是一方太守,谋略自然不差,但是最终被打败,说明张飞在谋略方面肯定不是白痴。另外一次是攻打张郃,两军在巴西僵持很久,他却能主动带领精兵,迂回包抄张郃,这份谋略,要强过张郃。

所以在谋略方面,张辽曾经吓住了孙权这样的君主,而张飞能打败张郃这样将领,那就能认为,张辽强过张飞,张飞又比张郃优秀一点。所以综合来看,张辽强过张飞,而张郃只能垫底。


小镇月明


张辽,张郃和张飞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论三人的综合实力强弱,我们不妨从领军能力,功绩以及武艺高低三个方面做个对比。抛开演义只论正史,这里我所得出的结论是张辽胜于张飞,张飞略胜张郃。

领军能力对比

个人认为在领军能力方面当属张辽最优,“张辽威震逍遥津,江东小儿未敢啼”。据《三国志》记载: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张辽镇守合肥时,曾以八百步卒退孙权十万雄兵,或许有些夸张,然屡次领军大败孙权,使得孙权北伐无望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值得一说的特别是当年孙权还差点被张辽生擒,张辽大败孙权一事震惊吴国,《三国志·吴书》中关于此事的列传记载更多达七篇。

后来在张辽病危之际,孙权再度派军攻打合肥,时有言:“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足见孙权对张辽的忌惮,而那次吴军的北伐也因张辽尚在而无功而返!

其次当属张飞,受演义影响,张飞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勇猛无敌的形象存在,然历史上的张飞绝对堪称一个智勇双全之人。张飞的领军能力在取西川一战中最能看出,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继军师庞统死后,刘备命留守在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川支援,时三人兵分三路扫荡西川,张飞领军平定了巴郡,巴西两郡,并义释了西川名将严颜,仅仅半年的时间不到,便来到了成都与刘备会合,从中足见张飞之智。

值得一说的便是张飞和张郃之间曾爆发过一场大战,据史料记载,张飞用计将张郃大军引到狭长的地带,使得张郃军前后难以救应,由此大败张郃。《三国志.张飞传》记载:

“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张郃虽说曾败于张飞手下,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由此说明张郃的军事能力不行,自曹刘汉中大战后,张郃逐渐成为了曹魏的柱国之臣。

公元220年,张郃于江陵大败吴军,公元228年,张郃于街亭大败蜀将马谡,使得诸葛亮首次北伐无功而返。曹魏名臣陈群曾评价张郃:“郃诚良将,国所依也。”

功绩对比

张辽最大的功绩莫过于镇守合肥成功抵御了孙吴的北进。再有便是曾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攻袁尚,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等。

张飞早年追随刘备,一路走来也是战功赫赫,当阳长阪桥前退曹军,镇守南郡,定取西川平两巴,义释严颜,宕渠败张郃,此皆张飞功绩。

张郃的功绩也不少,随曹操征乌桓,降张鲁,破马超,江陵破吴,街亭败马谡,抵御诸葛北伐直至战死沙场。

武艺对比

武艺方面张辽与张郃不相上下,然张飞确实是高于二人一筹的,演义将张飞描述成万人敌的形象是有历史依据的,曹魏名臣程昱,郭嘉,刘晔皆曾有言张飞乃“万人敌”,勇冠三军。东吴名臣周瑜亦曾言:“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张飞之勇,当世少有。

综上所述,故个人认为张辽胜于张飞,张飞略胜张郃!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张辽、张郃、张飞谁更强 需要用武力、谋略、名望、官职升迁、国君待遇等方面去分析

先来看三人的名战(武力):

张辽名战有四:

1、张辽和夏侯渊攻打东海昌豨,在自己粮尽要回下,假传曹操命令,独自一人进入东海昌豨家里招降。这就是张辽的胆量——围城攻打别人,竟然敢独自一个人进城招降!

虽然曹操事后承认了张辽,但还是责备张辽过于胆大、采用的不是大将的方法:

“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

2、张辽和曹纯、张郃作为骑兵先锋,大破乌桓骑兵,斩杀单于蹋顿;

3、天柱山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天柱山长达20多里的险隘山路,张辽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荡平匪患;

4、合肥大战孙权,二进二出,挫折10万东吴军锐气。

张郃名战有四:

1、柳城之战,张郃表现比张辽好,因此战战功,张郃被封平狄将军;

2、汉中之战,刘备用一万精锐攻打张郃不成功,只能放火烧;

3、临急受命,在刘备击杀夏侯渊不利情况下,张郃被推为军主,刘备竟然不能趁机夺取汉中,和刘备对峙到曹操来到;

4、街亭之战,击败马谡,一举破了诸葛亮北伐之功。

张飞名战有三:

1、长坂坡之战,张飞以20骑兵断后;

2、擒拿严颜;

3、巴西之战,以一万精锐袭击击退张郃。

从武力值而言,张辽第一、张郃第二,张飞第三。很多人估计会认为张飞第一,这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张飞没有张辽合肥之战800人冲进10万军队的作战记录,也没有张郃在柳城之战和乌桓骑兵奋战的苦战。张飞最出名的就是长坂坡喊了一句话,震慑对方——另外,桥已经断了,别人想要和张飞单挑,也过不去啊!

谋略

张辽的谋略表现:

1、和夏侯渊攻打昌豨时,观察入微:

“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

每次围攻时,昌豨都看着我;而守军射箭一次比一次稀少。因此,张辽推断,昌豨并无坚守之心,有投降之意。事实也证明了张辽的推断。

2、在曹操刚刚夺下荆州时,张辽军有人谋反放火,士卒大为慌乱,张辽很镇静,下令:不是造反的人坐下不动。张辽率领亲兵几十个人以身示范,不一会就将造反的人捉拿处死。

虽然是简单的排除法,但需要非常的胆量和镇静。

3、逆向思维。天柱山之战,在众人眼中是兵少道险,难用深入,在张辽眼中是一与一,勇者得前。

4、概括法,直指核心。面对曹操叮嘱在孙权来攻的教书,张辽简单直白说出了曹操的用意: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先挫败敌军锐气,然后坚守。

观察入微、排除法、逆向思维、概括法,这些是张辽在谋略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在柳城之战前,张辽就提出了防备刘备劝刘表趁曹操不在、袭击许都夺走汉献帝导致曹操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今天子在许,公远北征,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

只是曹操认定刘表不会采纳刘备的建议,才有柳城之战。

张郃的谋略表现:

1、劝袁绍派兵援助曹操所攻打的乌巢,但被拒绝;

2、汉中之战,夏侯渊死后,张郃节度众军,让本来占据优势的刘备无法占到便宜;

3、街亭之战,面对马谡分军合击的态势,张郃釜底抽薪,直接断了马谡军的水,一举改变形势;

4、屈指一算,计算出诸葛亮要退军,想要直接抄诸葛亮的后路,结果诸葛亮退军更快

张飞的谋略

张飞的谋略如果要算,只有巴西之战中以其他路以精锐伏击张郃。


小结:在谋略上,张辽第一,没法,表现太多;张郃第二,主要体现在临场变化强悍;张飞第三。

名望

这里说的名望,是《三国志》中的名望,并非《三国演义》中名望。

张辽:

在张辽镇守江都的情况下,孙权非常忌惮,下令约束各将军不得乱动: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张郃:

刘备后悔只杀到夏侯渊而没有成功杀张郃:

“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诸葛亮北伐时,极为忌惮张郃: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张飞:

“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官职升迁

张辽:丁原时为从事;吕布时为骑都尉、鲁相(吕布占据徐州时);投降曹操时为中郎将、关内侯;后被封裨将军;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为中坚将军;击败袁谭后被封荡寇将军;跟随曹操平定荆州,被封都亭侯;天柱山之战,假节;合肥之战后,被封征东将军;曹丕未即位时,封前将军,并封兄长汎及一个儿子为列侯;后封都乡侯;曹丕即位后,封晋阳侯,后为起第舍,将当年跟随张辽合肥之战的士卒全部晋升为虎贲。

张郃:应募攻打黄巾军,为军司马;跟随袁绍时,为校尉,后因为在击破公孙瓒中战功多,被封宁国中郎将;投降曹操,封偏将军,都亭侯;柳城之战因功封平狄将军;在汉中时,封荡寇将军;因夏侯渊死后节度汉中众军有功,假节;曹丕即魏王位时,为左将军,都乡侯;曹丕即帝位,封鄚侯;魏明帝时,加特进;封征西车骑将军。

张飞:跟随曹操时,为中郎将;赤壁之战前,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刘备入蜀后为巴西太守;刘备称汉中王时,为右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卫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

小结:张辽和张飞都曾被曹操任命为中郎将,原因在在于二人的勇。但张郃跟随曹操,比张辽晚,但升官速度一点不比张辽慢。刚投降时,张辽是关内侯,而张郃就直接都亭侯,张辽到了曹操平定荆州时才是都亭侯。因此张郃的升迁速度比张辽快一些。


君主待遇:

张辽:曹操亲自出迎征战归来的张辽,并和张辽乘同一辆车入城;在柳城之战中,曹操把自己军中标志麾给张辽替代自己下令。

张郃:

曹操将张郃比喻为韩信“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曹明帝亲自离开邺城到河南为张郃出征送行——可不是出门口送行,而是南下渡过黄河,走好久路的,并把护卫自己的武魏、虎贲派遣去护卫张郃。

张飞:别跟我比,皇帝是我兄弟!


综述

名战(武力),张辽第一、张郃第二、张飞第三;

谋略,张辽第一、张郃第二、张飞第三;

名望,张辽以勇让孙权忌惮,张郃以巧变让刘备、诸葛亮忌惮,二人各分秋色,张飞只被臣子称赞,排最末;

官职升迁,张郃最快,张辽第二,老资格的张飞不如年轻后进魏延,排最末;

国君待遇:张飞第一,张辽次之,张郃最末。

张辽,2个第一,2个第二,1个平分秋色,名列第一位;张郃,1个第一、2个第二,1个平分秋色,1个最末,名列第二位;张飞,1个第一,4个最末,名列第三。

当然,从《三国演义》而言,张飞是第一位的。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大概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忘了是《百家讲坛》的哪位老师了,评价过三国当世之名将,他总结的是当世名将必须有相当高的统帅力,指挥过一定人数的大规模战役。小打小闹的、投机取巧的、武将单挑的这一类特别突出的只能算是演义中不可缺少的一笔,不是当世名将的考量范围。所以,这位老师讲,三国当世名将魏国的曹仁、曹洪、张辽、李典、乐进、徐晃、张郃、夏侯惇、夏侯渊以及后期的司马懿等;后汉的只有关羽、张飞,至于赵云更像是一位资深的保镖,其他的武将毕竟都没怎么指挥过什么大规模的战役,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刘备集团过于依赖刘备和诸葛亮所造成的;最后说一下吴国,吴国的历任大都督都是当世名将不用多说,其余的武将都是战将,就这么简单。

最后,回到我们现在的这个问题,三张谁更强,我个人认为,张辽>张郃>张飞,因为,张辽毕竟在逍遥津对抗的是整个吴国,张郃在司马懿的后三国时代也同样扮演着重要作用,而张三爷在我们的意识里更多的是三国初期的武将硬刚,而缺少大军和大规模战役的统帅。在那样动乱的年代只有足够的统帅能力才是当世名将的体现,也真是孙刘联盟导致了曹操集团必须要应对更多的战役,只有这些更多的战役才使得该集团的名将层出不穷。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李咩咩63135196


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说,然后再进行比较,首先看张辽张文远,早年他跟过丁原、董卓、吕布,跟着丁原董卓的时候还不算太有名,姑且算他在成长期,跟吕布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吕布的部将当中,张辽当然算数的上名号的那种,但吕布这个人给的舞台太小,张辽还没完全证明自己的时候吕布就败亡了。


张辽换了第三个老板后终于迎来了人生当中最后一个老板——曹操,跟着曹操,张辽的人生成就一个一个的解开了:一眼看穿昌豨有投降意图,与他见面,收降之、带着副手张郃斩杀为寇江淮的原袁术大将陈兰、阵中斩杀乌桓首领蹋顿、率领八百精兵威震逍遥津打得孙权有了孙十万的心理阴影。

首先看第一件事,当时张辽受命攻打反叛多次的昌豨,昌豨也很鸡贼,龟缩城中,在打的过程中张辽就感觉很不对劲——昌豨这货出身不好,原来是做贼寇的,做贼寇的人作战怎么会怎么软绵绵的呢,有问题!张辽判断昌豨又想投降了,昌豨这么一个两面三刀的家伙,风吹墙头草,一看我军依旧如此厉害,他就不想打了,也好,正好为主公节约兵力。


于是张辽亲自与昌豨这个两面三刀的贼寇交流,昌豨果然打算投降,只是苦于没有台阶下,贼寇也是好面子的,于是一场本该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就这样消弭于无形之中。

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张辽对于战场细节把控非常到位,分析能力也很强,而且做事情丝毫不脱泥带水,处事有担当,能够给军队作战带来最大效益。

其次我们第二件事,带着副手张郃去荡平为寇江淮的陈兰,他是怎么做的呢,在当时已经明确探知到陈兰这个大盗拥兵数万据守“天柱山”,张辽直接安排山下安营扎寨,断其水源,逼这帮神出鬼没的盗贼大军主动出击,陈兰果然忍受不了,率军突击,张辽早已安排妥当,副手张郃早将山下布置成天罗地网,陈兰被张辽亲自斩杀,陈兰的数万贼寇皆被收编带走。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张辽的特点了,对于战场细节把控到位,分析能力突出,能给军队作战取得最大效益,且勇猛异常,能亲自斩杀红了眼睛要突围的贼寇大将。

最后我们来看张辽的第三第四件事:斩杀乌桓首领、威震逍遥津,这两件事依旧还是反应了张辽的最主要的三大特质,一是善于分析战场细节,二是一切站在军队最大效益角度,三是勇猛异常,擅长突击冲阵。



我们再来看张郃,张郃原为河北袁绍大将,在官渡之后投降曹操,主要成就:攻灭乌桓、定军山撤军。

首先说一下张郃攻灭乌桓的过程,乌桓在汉末三国扮演的角色一直很低调,但是俗话说闷声发大财,在袁家败亡后,袁家的残余势力与乌桓合作,张辽率领精锐骑兵冲击、直插乌桓军队要害,乌桓军队大乱之后,张郃随后率军列阵挤压袭击乌桓中军,乌桓首领被善于冲击的张辽亲手斩杀,此役张郃表现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太过于出彩的地方,但也没有硬伤,这也难怪,张辽的表现实在太吸睛了。

之后的定军山撤军,倒应该是张郃表现的时候,当时定军山一战开打之前,张郃带领大军进攻驻守巴西的张飞,被张飞打出了个全军覆没,因此定军山之战开打之后,张郃咬定主意坚守不出,张飞的军队果然就打的很艰难,但由于夏侯渊作为主将带兵主动出击结果死于战场之中,张郃留守的军队数量不够,实在抵挡不住进攻,只得主动担负起收拢败兵,撤往汉中,尽可能的保住了更多的曹魏军队。

这一战可以看出张郃进攻能力不足但是善于防守,对于安抚败军有一套自己的本事。我们首先把曹魏这两位拿出来组对比,很明显,张郃是比不上张辽的。


最后我们来单独看一下大家十分熟悉的猛张飞,刘备当年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由此可以看出张飞与张辽一样,都有极为擅长冲阵、为人非常勇武以及善于分析战场细节的特质,而建安二十年张飞在宕渠击败了一次张郃、建安二十四年张飞又在巴西正面击败过汹汹而来的张郃,这些个战例子则证明了张飞是要优于张郃的,与张辽相比,好像很难分出高下。

因此不如直接看看历代统治者对他们俩的排名,因为历代统治者把张辽和张飞都搬进了武庙七十二将之中,我们可以直接查看他们的排名,张辽排名是53,而张飞是26,所以综合来看,还是张飞更胜一筹。所以最后应该是张飞最强,张辽其次,最后是张郃,不过张飞与张辽之间差距很小。


夏目历史君


在演义中是张飞比较出彩,罗贯中安排他两次跟吕布进行了对决,又跟马超进行了一场巅峰对决,无形中拔高了张飞的形象。而在正史中的张飞却远不如张辽,连张郃的战绩都不如,

张辽跟随曹操以后,不断的展现出他过人的勇武和军事天赋,在跟随曹操征讨乌桓的时候,他身先士卒,白狼山一战,阵斩乌桓的塌顿单于,击溃乌桓主力,在征讨郗昌叛军的时候,他敏锐的发现了郗昌抵抗的意志并不坚决,于是临机决断,单人匹马闯入郗昌的军营,说服了郗昌投降曹操,最能体现张辽智勇双全的战例是流传千古的“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以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包围了合肥城,张辽仅有七千人镇守合肥,在全城惊惧,人心惶惶的时候,张辽本着先杀孙权的锐气的想法,精选800壮士出城突袭孙权,“平旦,张辽被甲执戟,先登陷陈,斩二将,杀数十人,大呼自名,冲垒而入,直至孙权麾下,权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孙权终不敢动”。张辽杀得孙权胆战心惊之后,乘胜突围回到合肥城下,见到还有一部分士兵在吴军的重围之中杀不出来,张辽又翻身杀入重围,救出被围的士兵,一起返回合肥城,吴军为之气夺,魏军“众心乃安”。不仅如此,在孙权攻打合肥不利而撤军的时候,张辽又乘胜追击,如果不是凌统,周泰拼死力战,张辽差一点就活捉了孙权。这一战杀得江东人人胆寒,闻张辽之名连小儿都不敢夜啼,从此张辽就成了江东的阴影,即使到了张辽重病缠身,只能坐着轿子上前线的时候,孙权闻张辽之名都立刻撤军,张辽的勇武在三国时期实在是无出其右。远胜于张飞。





狼的影子716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我们不谈浮夸不切实际的小说《三国演义》只聊聊在正史中张辽,张飞和张颌这“三张”的综合实力排名。武将排名肯定是看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战绩来排名的。在根据他们的性格以及统帅能力来看。三人排名如下:张辽>张飞>张颌。下面我们详细来分析一下。

一、张辽。

三国时期曹魏阵营名将张辽,字文远。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麾下效力。张辽此人前半身从军生涯可谓是坎坷至极,因为种种原因跟随过很多人,但都不受重用。甚至遭到排挤。之后吕布被曹操击败之后,张辽就带着自己的部曲投降了曹操,曹操一直都很欣赏张辽,因为此前张辽就击败过夏侯惇以及攻破刘备防守的沛城。张辽的您能力可见一斑。所以曹操当即封赏张辽为关内侯中郎将。

而且张辽此人头脑过人还善于发现一些很小的细节。在张辽和夏侯渊围攻东海郡的昌豨时,张辽敏锐的感觉到昌豨并没有拼死抵抗的决心。反而昌豨有投降的希望。因为张辽从昌豨的排兵布阵以及作战上都感到了昌豨都犹豫不决。之后张辽冒险自身前往敌营尝试劝降昌豨,果然昌豨投降了。此战中也可以看出张辽此人有胆有识。之后在曹操进攻邺城的过程中,曹操派遣张辽招降赵国,常山一代黑山贼。并且向北击破辽东军阀公孙度立下大功。曹操得胜回朝是特意邀请张辽同乘一车以示恩宠。



之后曹操为了稳定北方所以率军出征讨伐北方异族。在对乌恒的作战当中张辽勇为先锋,率领军队击溃了乌恒大军,并且斩杀了乌恒单于蹋顿。张辽在对阵乌恒之战中,完全是以弱击强,以寡敌众。但是在张辽的统帅之下,曹军灭掉了异族乌恒,俘虏二十余万人。由此张辽更是一战成名。张辽此功也堪比霍去病封狼居胥。


在于孙权的“合肥之战”中。由于当时曹操在西征,张辽守军匮乏。面对孙权的十万大军张辽毫无惧色。趁着夜色率领八百勇士出击孙权。张辽率领八百军士在孙权军中厮杀了一整夜差点就活捉了孙权。最后张辽安然离去。此战之后孙权狼狈撤军。而曹操则大喜过望,认为张辽是他的肱骨之臣。此役之后,若江东小儿啼哭不止,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可见张辽威名之盛。张辽之名也被历朝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二、张飞。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翼德。张飞出身草莽,在结识了刘备之后与关羽三兄弟结拜于桃园。张飞跟随刘备投奔过公孙瓒,也投奔过田楷,后来好不容易跟着刘备取得了徐州这块地盘。结果屁股还没坐热了就被吕布夺走了。不得已张飞又跟着刘备投奔了曹操。可以说张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就是跟着刘备在到处流浪。直到最后刘备背叛曹操想要自立。结果刘备被曹操打的大败。在刘备逃亡过程中曹操派曹纯率领虎豹骑追击刘备,张飞据水断桥拦截曹军为刘备的逃亡争取时间。而且张飞也在桥边玩了个小心眼,派人假扮有埋伏。导致曹军不敢追击。从这里看张飞也算得上有“急智”。



之后在刘备入川过程中张飞率军进攻严颜据守的江城。之后张飞攻破江城俘虏了严颜。后来张飞为了安抚川蜀民心并没有杀害严颜。反而好言劝说严颜投靠刘备。由此不仅收拢了军心民心,还使得川蜀对于刘备仁义大为称赞。从这里可以看出张飞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反而张飞智商也不低。


曹操击败张鲁之后开始派遣张颌进攻刘备巴西郡。而刘备方面派遣张飞对战张颌。张飞统军与张颌大战于瓦口关。张颌被张飞打的大败而归。由此巴西郡安然无恙。也可以看出张飞综合实力要比张颌厉害。而张飞死的也憋屈。因为性格暴虐被手下暗害连脑袋都割了下去。

三、张颌

张颌乃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儁乂。张颌最早效力于韩馥,后来韩馥被袁绍击败,张颌就归顺了袁绍。在袁绍麾下数次击败公孙瓒大军立下奇功。后来在袁曹官渡之战中袁绍没有采纳张颌的建议导致失败。之后袁绍听信谗言要杀张颌,张颌害怕之下就投靠了曹操。曹操对于张颌的投奔十分高兴,说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由此可见曹操对于张颌的评价有多高。


之后在对袁绍以及北征乌恒等战役中,张颌都是作为张辽左膀右臂,协助张辽作战也立下了不少功勋。在巴西之战中张颌惜败于张飞之手。汉中之战中刘备对于张颌要比曹营大将夏侯渊还要关注。此战中夏侯渊被斩,刘备说到,杀夏侯渊无关大军,要杀就得把张颌杀了。由此可见刘备是多么忌惮张颌。之后大家所熟知的“挥泪斩马谡”中。马谡的对手正是张颌。在面对马谡这个纸上谈兵的对手的时候,张颌以碾压的姿态战胜了马谡。导致蜀汉北伐失利。张颌最后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与蜀军交战中中箭身亡。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明显张辽的综合能力领先于其他二人。实际上张颌的综合能力甚至要比张飞还强一些。但是可惜的是张颌曾败给过张飞。所以拉低了张颌的评价。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其实说实话,我没想到这个问题会有这么多争议。


本是同姓张,相煎何太急呀。


在我看来,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有且只有一个排名:


张飞>张辽>张郃




张郃仿佛不必多说,大家形成了统一口径,便是弱于张飞张辽,无论是武艺还是统兵之能。


如果哪位仁兄没把张郃排在最后,我想我可以敬你是条汉子,因为你的确在逻辑上剑走偏锋。

大多数人的争议点在于张飞与张辽。




武艺:张飞>张辽>张郃


演义中大家都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


张飞斗吕布五十合可以不分胜负,而吕布能独战曹营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李典六大将,还能全身而退。而张辽张郃的武艺与这六大将相差无几。


不用列举战绩,相信心中自有评判,张辽张郃属三国一流武将,而张飞则是超一流的。




正史中,虽没有单挑这种模式,但是将军,特别是征战前期,那是要冲锋陷阵的。而对于张飞,无论是陈寿,还是当代、历代的谋士名将,他们对于张飞的评语中,皆出现了三个词【虎将】【万人敌】【勇冠三军】,以此看出,张飞的武艺是公认的。


而评价张辽便多是功绩与统兵治军之能,武艺评价寥寥。张郃亦如此。




统率:张飞>张辽>张郃


关于统率之能,相信大家的争议点,便是张飞与张辽了。


部分人总会有错觉,一是他们认为张飞只是武艺高强,大老粗一个,带兵根本不行。二是觉得演义把张飞捧的太高,正史中的张飞不强。


其实粗读正史,或是大致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能知道,历史上的张飞也是个优秀的军事家,是一个名将,是一个千古留名的人。




蜀汉的用将是非常不同的,将领特点是【精而少】。


所以无论是关张,还是马黄赵魏,都是当一个小统帅或是镇守一方的大将用的,有独自统兵之权。关羽镇荆州,马超镇凉州,张飞镇阆中,魏延镇汉中,赵云黄忠卫成都。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几员大将都是一定独立的统兵之能。



而曹魏也不同,兵多将广,前期随曹操,受曹操这位一等的军事家统率,后期战线拉的很开很长,都是几位将领协同作战。而张辽在吕布手下不能施展,到了曹操手下才得以施展才华。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张辽也是一等的名将。在曹魏的将领之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他。如果不是曹营分为宗亲将领与外将之分,我想论能力,张辽当的起曹魏名将之首。


说起张辽的军事能力,也是被历代名将、评论家所赞扬。张辽不只是能带兵,最重要的是能够对于战局进行明确的分析,并且做出合理的规划,简而言之,战略能力更强。



说起战略能力,三国除了曹操、诸葛亮、周瑜这些优秀的统帅,将领中,以关羽当先,失败前樊城一战,独自决定北伐,将曹操手下数员名将打服了气。


当然,人无完人,关羽的失败,证明他的谋略还不够,与其批评关羽,不如说东吴都督更强,更懂得把握时机,在关键时刻抛弃同盟,给予蜀汉沉痛一击。不过最后也是唇亡齿寒。


除了关羽,张飞、张辽都是具备战略能力的大将。





武庙也是一个评判。


关羽张飞同入武庙,张辽也进了去。证明三人都是千古名将。


但相对于张辽经常协同作战,且在曹魏诸将中并没有那么突出,张飞无论是前期名声,还是后期战略军事,都是略强于张辽。



要知道,刘备成鼎立是很艰难的,张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双翼,诸葛亮是为鸟首,马超、赵云、黄忠、魏延是为保障刘备的羽毛、尾巴、爪牙。


而张辽对于曹操的作用,只是羽毛爪牙之一。


曹操没了张辽,不如没了郭嘉,但还有其他人才顶出来。刘备没了张飞,比失了庞统还严重,从此就没缓过神来。

当然,张飞、张辽、张郃皆乃世之名将,相煎何太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