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蘇州的小巷大多都很短,彎彎曲曲,一會就能走完;蘇州小巷背後的故事卻很多,洋洋灑灑,似乎永遠都說不完。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懸橋巷,平江路街區的一部分,一頭連著蘇州人口中的“倫敦路”(臨頓路),一頭直接與平江路主街相鄰,這條看上去有些老舊甚至落寞的小巷,卻先後留下了老中醫、老狀元、老學究等等名人的故事,他們中的許多人大家或許都有所耳聞,但卻想不到,居然都住在這同一條巷子裡。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先說說這條巷子本身吧,根據記載,它原來叫迎春巷。唐朝時因為西邊不遠處的舊學前口有座縣橋,就改成了縣橋巷。一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大太監

魏忠賢命人在這裡修建生祠,為防止意外發生,索性造了一座懸橋來控制人員進出,於是老百姓就稱呼這裡為懸橋巷了。

我們現在從臨頓路拐進懸橋巷,走進巷子後便會覺得身後嘈雜、喧囂的現代都市被瞬間按下了靜音,不知跑哪裡去了。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慢悠悠的走一會,就會看見錢宅,是蘇州名醫錢伯煊的故居。他家裡三代行醫,年輕時拜清末曾為慈禧看過病的御醫曹滄洲的兒子為師。

這是一處典型的蘇州民居,坐北朝南,東西二路,據說深達六進,家裡前門是懸橋巷,後門就是菉葭巷。大廳、轎廳、花廳格局清晰,大廳天井前還有座磚雕門樓,上面刻有“世德流芳”四個字,可以隱約看見名醫當年的風采。現在裡面住了許多戶人家,看上去有些凌亂,不過錢伯煊的女兒據說依然住在這裡。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除了老中醫,這裡曾經還有個西醫,懸橋巷47號原來有一位方嘉謨,是清末民初蘇州城有名的西醫大夫,為學習西醫,他放棄了平江路鈕家巷的祖宅,找到懸橋巷這裡重新建了宅子,辦了一個比較小的西洋醫院接待病人。據說

他與錢伯煊是校友,又住在一條巷子裡,可能也曾切磋過技藝,交流過治療心得。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錢宅的隔壁,就是蘇州大名鼎鼎的晚清狀元洪鈞的故居,我們曾在介紹他的愛妾、近代中國傳奇女子賽金花時,談到過他在平江路上的印記。據說因為賽金花偏愛桂花,所以這裡特意種了一棵金桂和銀桂,甚至這裡還有一座桂蔭堂,可見這位狀元當年對賽金花是何等的愛慕。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懸橋巷上還有兩處比較有名的義莊,丁氏濟陽義莊與潘氏松麟義莊

所謂義莊,簡單來說是中國古代大家族創辦的一種制度,可以給予族人口糧、衣物、租房等生活必須品,有時還會發放一些補貼,有一定公益慈善的味道,不過僅僅是針對一個家族內部的成員。

這項制度的創始人就是范仲淹,創立的地方正是在蘇州,懸橋巷裡的兩處義莊就是這種制度的延續。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丁氏義莊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潘氏松麟義莊


蘇州文學大家葉聖陶小時候曾在這潘家祠堂西邊住過,他的發小、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的家就在對面的顧家花園,兩人一起在私塾中唸書、從小玩到大。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中學時代,他和葉聖陶等幾位好友成立了一個詩社,葉聖陶的文學修養當然沒話說,文采飛揚,自然做了社長。顧頡剛那時候也還是個文藝青年,熱情高漲的跟著葉聖陶學習寫詩填詞,可惜後來逐漸認識到自己不是這塊料,才最終選擇了學歷史這條路,不過他也的確選對了,成為了近代聲名卓越的歷史大家。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顧家花園


如今懸橋巷裡的顧頡剛故居僅是當年的一小部分,飽受歲月侵蝕,幸好天井闊大,抬頭可以望見一方很有蘇式味道的天空。門上還有磚雕門樓,可見“子翼孫謀”四個字。顧家花園原來都是平房,聽人說顧家人從不建樓房,只因蘇州話中“顧樓”與“孤樓”同音,頗不吉利,如今顧家後人也依然住在這裡。

常有朋友問,平江路和其他城市千篇一律的網紅特色古街有什麼區別嗎?


懸橋巷,414米里扎堆了老狀元、老中醫、老學究、老蘇州

▲懸橋巷的小生活


區別就在這裡,它不是一條路,而是一片街區,無數像懸橋巷這樣的巷弄在這裡盤根錯節,一代代的蘇州人在這裡成長、生活,雨水、石板路、街邊隨意擺放的竹靠椅、牆角的青苔……在吳儂軟語裡一起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如水般流動著的姑蘇繁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