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詩詞專家講起詩詞知識滔滔不絕,很專業,為什麼做不出比較有分量的詩詞?

慎審古今


問題:某些詩詞專家講起詩詞知識滔滔不絕,很專業,為什麼做不出比較有分量的詩詞?


前言

講起詩詞來滔滔不絕非常專業,但是做不出有分量的詩詞,老街覺得有幾個原因。是否有道理,歡迎大家來討論。

一、術業有專攻

韓愈在《師說》中有這樣一句話: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術業有專攻,是指對於某一專業有專門的研究,本專業是專家,但是其他專業水平一般是正常的現象。

今天很多老師的“專業”並不是詩詞創作,而是詩詞賞析。比如學校的語文老師,他的目的是教會大家閱讀理解古詩詞,而不是創作古詩詞。

因此今天很多中文老師的“術業有專攻”並不包括詩詞創作。

二、割裂的術業有專攻

今天詩詞的“術業有專攻”被割裂了,學校裡學習文章不但要閱讀理解還要求作文,但是古文和古詩詞的學習把創作剔除了。原因是為什麼呢?

其實也很簡單,不實用、不需要。

古人學習詩詞和駢文的創作,是因為科舉考試中考詩賦。從唐朝開始,科舉中的詩是格律詩、賦是駢文律賦( 中斷過一段時間)。 讀書人不學習創作就等於關閉了求仕的大門。

所以古人學習詩詞,當然要學習詩詞的創作。相比較而言,今天學詩詞是閹割的“術業有專攻”。

三、社會不需要詩詞創作

之所以詩詞的“術業有專攻”被閹割,是因為目前的社會完全不需要學習詩詞創作。

1、高考不但不考詩詞創作,連現代詩都不考。

2、考公務員也不需要詩詞創作。

3、找工作投簡歷應聘時,您說您擅長創作詩詞,估計99%的HR會以為您是腦子有問題吧。

4、評職稱不需要詩詞創作,沒聽說評教授是上因為詩詞寫得好。 研究詩詞的論文寫得好、並發表了才有用。

四、詩詞專家為什麼不談自己的詩詞作品

詩詞專家們談論詩詞時,不談論自己的作品,有4個原因。

1、確實有人不會

葉嘉瑩先生說過一個故事,她當年回國時聽過一個教授的課程,認為這個教授講得非常好,就想讀一下這個教授的詩詞作品,但是沒想到這個教授只會講不會作。

2、會,但是做得不好

電視節目中大家可以看到,有教授出名了以後,已經開始在用功學習創作了。

3、水平很高但是不願意顯擺

很多講解詩詞創作理論的,未必詩詞做的好。但是有的人既能授人以漁也能授人以魚 ,有的人我們知道:例如錢鍾書、葉嘉瑩、聞一多.....有的人我們不一定知道。

4、大部分讀者沒有鑑賞能力,專家的作品再好,也有可能被噴。

很多讀者和觀眾是矮人看戲,批評和讚賞也是人云亦云。甚至有人說唐宋以後就沒有好的詩詞了:

唐以後不看詩、宋以後不看詞.......

其實是看不懂和看得少。

結束語

今天的社會,大家正在全力以赴的進行民族復興大業,需要更多的理科接班人。而文科的需求本來就很少, 詩詞創作對於推動經濟建設似乎沒有什麼作用,所以漸漸式微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國維不是說過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紙上談兵這個寓言故事形容“專家”最合適,特別是文化社科類,這裡講個故事:當年末代皇帝溥儀先生被特赦後,有一次到故宮參觀,講解員為大家講光緒。儘管有一些錯誤,溥儀依然靜靜地在聽。突然講解員,指著一副畫像說:這就是那個軟弱無能的光緒帝。溥儀再也忍不住了,說:“這不是光緒。”講解員說:“大爺,這可是專家說,您是專家嗎?”溥儀說:“我不是專家,專家說的也不對,麻煩你把專家叫過來。”大家都勸溥儀算了,溥儀說:“不行,對待歷史就是要嚴肅、認真,”專家到來後,問到:“你誰呀?哪個單位的?我研究清史二三十年了,難道還不知道是不是光緒啊?”溥儀沒好氣說道:“我還不能不認識我爹嗎?”專家說:“你別丟人了,光緒哪有兒子?”頓時不明真相的人鬨堂大笑。溥儀怒了:"這副畫像是光緒的弟弟醇親王。我還不能不認識我爹嗎?"專家大驚:“您莫非就是皇帝?”此時,大家議論紛紛。溥儀正色道:“不,我不是皇帝,我是新中國公民——溥儀!”


浪漫光影


你提的問題,我很有同感。

因為,我也做過6年初中語文教師。教師的責任是傳道釋惑的。要把教材中散文、詩歌和文言文,按照一桶水的比例去教導“一碗水”的學生。講就講的頭頭是道,讓學生們理解明白其中倡導的現實意義,樹立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你讓我給學生傳授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自己也來作一篇什麼什麼記,不是寫不出來,但我願意看見我的學生們,寫出高作,我就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當然,也有很多既會教又會寫的,我很佩服,可是我更知道我的職責是教師,而不是作家。

同樣,現今中考、高考,比如那些數理化科目,老師和學生們同題考試,不一定考得過學生們。大家覺得對不?

同理,只要我們的詩詞專家們把詩詞解析到位,讓他們的粉絲們有收穫、學有所成,不必苛求他們有多麼優秀的詩詞佳品。

只要他們不是偽學者、假冒“高大上”者,我們也要用常人的眼光去對待。

願我的回答對朋友們有幫助!





平民之宴


寫格律詩說難也難,它需要靜下心來並花時間去弄清楚平仄、用韻,沒有捷徑可走,沒有速成之法;說不難也不難,從民國走來的科學家也都會寫詩,各地民間詩社的一些老先生詩詞都還做得不錯呢!而那些經常在電視上講詩詞的著名教授們卻不會寫詩(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決賽現場吟誦的自家作品略尷尬)。

分析原因,過去人們學作詩是童子功,從小該背的背該記的記,最笨的入門功夫小時候都練過了。而大教授們一路應試教育走來,哪裡學過創作詩詞,後來學到碩士博士,現在當博導,雖然說起詩詞理論一套一套,但基本功沒有啊,也不屑於花笨功夫從頭學起,所以就出現了連基本的平仄都露怯,讓人無語啊


kukuage


真正的美食家絕對不會是一名大廚!

孔子沒有獨立的著作,《春秋》是修訂,《易經》是解讀,《詩經》是彙編,那一篇《論語》只是一本語錄!

《文心雕龍》堪稱古典文學理論鉅著,其作者劉勰可曾有創過作傳世的文學作品?沒有!

小可非常喜歡讀古代詩話,白居易寫過《文苑詩格》,歐陽修寫過《六一詩話》、陳師道寫過《後山詩話》、楊慎寫過《升庵詩話》,但大多數是散記之類,在文學理論方面並不出彩,但若是論解析,整理,判斷,索隱等,那些水準很高的詩話的作者無一例外不是一流詩人,他們的詩詞水平都算不上頂尖,甚至連中游都達不到!

所以,

千萬不要質疑或否定這些專家!

因為無數事實證明,這是合理而正常的現象,甚至是應當的!

請一切要記住這一點,所有的一流的文藝批評家都不是一流的創作者,甚至連三流的都不是!

但是,他們對藝術的鑑賞力高於創作者,他們的分析能力更是強過創作者數倍有餘。他們在欣賞和剖析方面的水準令人吃驚,並且經常能形成系統而完善的一套理論。

他們寫得不好,但並不意味著沒有眼光。

因為他們的長處不是創作,而鑑賞!

當然我們也可以反向理解,就是他們熱愛藝術,卻沒有藝術天賦,在自知之明的趨動下進行文藝評論,聊以安慰。

當然,我指的是古代的那些評論家,現代的我沒有接觸過,反正那些詩詞鑑賞辭典小可是從不感冒,至於詩詞講解。我沒有聽過,所以沒有發言權!

但至少可以為古代的評論家喊一喊冤!


亦有所思


這個問題首先要在"有分量”上作文章。我認為能把詩詞知識講的滔滔不絕,很專業,肯定都會做詩。問題要想寫出來"有分量″,多重的分量,達到唐詩宋詞的水平嗎?雖然今古不能完全相比,但寫出有分量的詩真的是太難了。

首先寫好詩需要的是天賦,就是說天生一半學一半。我們這裡把腦袋不好使的人叫帶銅。有個叫張三的人腦袋不太好使,偏偏家裡又安排去學銅匠,結果是學了好長時間什麼也沒學會。後來師傅說你回去吧,不用學了,你天生就是個銅匠。後來留下句歇後語說:“張三學銅匠,天生一半學一半”。尤其是要學成李白,讀完中國的書,走上十萬裡也學不成,因為他的思維天生就半人半仙。

有天賦的人能把絕大多數人心裡有,但表達不出來的東西抓住且表達出來。不管它有多細膩: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多確切″人情若似初相見,何必秋風悲畫扇”。多豁達: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多淒涼"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多感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等等,等等。這種詩想沒分量都不行。

有天賦還要有胸懷,沒有偉人的胸懷,無論如何寫不出《沁園春》“長沙”和"雪”的。

當然還要有處境,我個人認為沒有“安史之亂”也成就不了老杜的詩聖地位,頂多也就是個二流詩人。沒有切膚的亡國之痛成就不了李煜的詞名,歷史頂多記載一個能寫淫詞豔句,好色昏庸的混混皇帝。所以"國家不幸詩家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然條件還有種種,所以把詩詞知識講的頭頭是道,很專業而拿不出"有分量″詩詞是正常現象。如果再加上仙花和掌聲就更拿不出來了。

但是絕對不是不會做詩,因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不無道理。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能拿出來,因為以上原因,拿分量重的沒有,拿一般的和人們的期望值差太遠了。人們如果大失所望不僅大掉價還會罵孃的。

而如果是我們普通人是無所謂的,比如去年我在主編了我們的族譜後覺的前面太單調了。就湊了一首算詩吧:

詩一首——為家譜修成而作

編譜為能知感恩,

中華百善孝先行。

一篇家訓看須重,

多代取名視莫輕。

宗脈根支倫理順,

親疏長幼輩分明。

族人都作振興夢,

素質提升出俊英。

詩不好,我覺的也有點正能量。所以我敢拿出來,因為普通人無價可掉,無望可失。而名人是不敢隨便拿的。

尊敬的朋友,你認同嗎?





雲水閒人2


只能說誰也不是全才,術業有專攻而已。

別看魚兒在水裡遊,你要問它為什麼會游泳,估計它要瞠目以對。

但有的人不會游泳,卻能研究出魚兒是依靠鰓來呼吸。這就是專家(不含貶義,術業有專攻)。

有的人發明了不凍手的藥,可以在冬天漂洗絲綿,你問他為什麼會不動手,他可能說不出來。(《莊子》)

但這個配方如果被藥物專家買去,研究出來裡面包含什麼成分,導致有效防凍。可能會申請專利。

這就說明一個道理:會的人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懂得道理的人未必會做。

在詩歌界也如此。

柳三變以詞著名,但卻沒有一部詩詞理論書。劉三姐歌唱的好,但她寫過什麼聲樂理論沒有?這都是實踐派。

與此相反,萬樹寫過《詞律》,但你見過他填的詞沒有?戈載編輯過詞林正韻,你見過他填的詞沒有?

當然,像周美成、姜白石這樣既能填詞,又懂理論的,我們叫他天才、聖手。絕大多數的人做不到的。

大多數人要麼懂理論,要麼會實踐,只能專攻而已。

以上見解僅屬個見,不是專家理論。僅做參考。


賀若羿


易經說,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老師對一首詩詞知識的崇拜,滔滔不絕是職業習慣,為了月底,思想輕鬆領工資。

講課的人習慣不了創作純潔的辛苦。

近朱者赤就能做到好文章,我們領教過激情澎湃老師親手寫的詩詞,我們也終於知道老師是驢不是千里馬。

詩歌屬於化龍點睛的神來之筆,不畫龍的眼睛,龍安靜。畫上龍的眼睛,群龍無首電閃雷鳴的天相就是一首經典詩詞的意境。

一首好詩在易經裡是顯比,王用三驅,邑人不戒吉。親近於詩歌創作的人,在詩歌創作裡有無數走火入魔的負能量包圍詩人,詩人都快變成瘋子了,詩人用最後一點殘存力量,持著一點光,天無絕人之路,給了詩人一條活路,給讀者輕鬆鑑賞了好詩文。為伊消得人憔悴,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比之無首,詩人無法站講臺,詩人思想創作道路是曲折的,神經兮兮的,頭髮凌亂的。詩人流浪江湖。

老師走向講臺,西裝革履,習慣享受前途是光明的作品成果。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其實能講詩詞的教授都會詩詞。別把老街味道的話當真。現在人不做詩詞不代表不會詩詞。最主要的原因是時代不需要。如果詩詞投稿比賽有每年一次有高額獎金,甚至大力推廣出版。那麼詩詞二三年就會火熱起來。詩詞並不難,只要你學過就行。不過要寫出高質量的詩詞就需要長期寫,而且要不間斷的讀各種古典文化。包括諸子百家和歷代文選文集。因為詩詞只適合古漢語的詞彙,如果用現在的詞彙那就太白了,就沒有詩詞的味道了。讀的古典越多詩詞就創作起來越輕鬆。出口成章也不是難事。如果一首七律要寫二三天,那就不是寫詩了,而是編詩。因為你根本沒有情感要抒發只是在用詞藻堆砌。我一般八分鐘到十五分鐘就可以寫一律。看的越多,寫的越多越輕鬆。不讀古典文學和古代典藉的那就肯定寫不了詩詞。


樵山墨客


大家都知道格律音韻的專家們,評詩論詞可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未見他們有驚人的詩詞問世,看起來令人惋惜。其實,許多事都是這樣,制定規章制度容易,做起來很難:圍棋,打乒乓,踢足球都是好例子,寫詩詞何嘗不是?

有人說詩人和一般人有區別,要有天份。這和音樂家,數學家一樣,硬教是教不會的。這樣一來,詩人的身份好像高了起來,因此大家都想做詩協成員,於是詩人就多了起來。試想一下,百年之後,誰又知道你有“詩人”這個稱號?都白忙了!一個硬道理是,要真正能寫出好好的詩詞來,靠互捧,抱團,出專輯,登廣告一點點用處都沒有。我的話很不識相,在自討沒趣,但不說也蹩得很。很對不起諸位!

依我看做一個詩人很不容易,但是自我遣懷寫一些詩詞也不過份難。需要多讀點詩詞,多讀點古文,多看點文學作品,多觀察你親身臨境的現象,多發揮你想像的空間,千萬別以為自己的作品至高無上,更別盛氣臨人,尤其別自認就是當代詩人。即使無得,也無所失。平平靜靜,安安穩穩,已經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