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唐玄宗無心政事,為何不讓位太子,做太上皇?

任性的多愁善感


根本沒有這種可能性,就算唐玄宗願意讓位,他身邊的許多人也會出來阻撓。

唐玄宗李隆基通過政變奪權,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樣,是一個強勢的帝王,這類君主是不會主動讓權的。

具體到唐玄宗這裡,他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四年,登基之初,他也算是年輕有為,創造了所謂的開元盛世,我們且不管這個盛世的實質如何,起碼看起來還不錯。到了天寶年間,唐玄宗在皇位上已經坐了三十年,早沒有了銳氣和新鮮勁兒,沉溺享樂,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去陪著楊貴妃洗鴛鴦浴了。

一般的理解認為,既然唐玄宗做膩了皇帝,年紀也大了,為什麼不主動把皇位讓給兒子,自己安心去做太上皇?

這種事情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有這樣幾個因素,決定了唐玄宗不會主動讓位。

第一,他對皇太子不放心,不滿意。

唐玄宗李隆基有過三十個兒子,長大的有二十多個,但沒有嫡子。大兒子李琮的臉被猛獸抓傷,面容殘破。所以開元三年唐玄宗把二兒子李瑛立為皇太子,生母是趙麗妃。

李隆基最寵愛的武惠妃給他生下兒子李瑁之後,武惠妃開始謀劃讓李瑁為皇太子,並誣陷李瑛謀反。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把皇太子李瑛和李瑤、李琚三個兒子廢為庶人,並在一天之內將三人處死。此外,唐玄宗還聽信讒言,把四兒子李琰關到鷹狗坊裡,致使李琰早早死去。可以說,唐玄宗是一個極其冷酷的父親。

廢掉皇太子李瑛之後,唐玄宗按照長幼的順序,在開元二十六年選立三兒子、忠王李璵為皇太子,改名為李亨。但這並不意味著唐玄宗賞識李亨,李亨這個皇太子做得提心吊膽,幾次險些被人算計,地位極不穩定。正常情況下,唐玄宗根本不會主動讓位給他。

第二,唐玄宗身邊的親信是他讓位的最大障礙。

唐玄宗寵信宰相李林甫,而李林甫支持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百般設計,要換掉李亨。李林甫知道皇太子不喜歡自己,擔心皇太子登基後對自己不利。李林甫、武惠妃死後,楊貴妃、楊國忠為首的楊氏家族成為唐玄宗的新寵,他們與皇太子的利益也有衝突。

天寶十四年底,安祿山在范陽反叛,率領叛軍南下,渡過黃河,攻佔東都洛陽,一路殺向長安。唐玄宗看到局勢難以控制,曾經提出要把皇位讓出來,由皇太子監國。

但反對最強列的就是楊氏家族,楊國忠明確地明白告訴大家:“太子監國,咱們將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由楊貴妃出面,跑到唐玄宗面前,口中銜滿泥土,請求把她處死。她的可憐樣子讓唐玄宗看得心酸,趕快收起遜位的念頭。

第三,為了自己的安全,唐玄宗也不會讓位。

歷史上,唐朝皇帝的皇位是最沒有保障的,弄不好就被兒子或者老婆架空,自己成為孤家寡人。到了後期,皇帝甚至成為太監手裡的傀儡。

唐玄宗逃離長安,在馬嵬坡,禁軍大將陳玄禮與皇太子聯手,趁亂殺死楊國忠,逼迫唐玄宗勒死楊貴妃。皇太子李亨主動離開父皇,奔往靈武,並在那裡登基,就是唐肅宗,遙尊父皇為太上皇。

唐玄宗到底還是在生前失去了皇位。唐軍收復長安之後,太上皇李隆基被迎回長安。最初,李隆基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以為自己還是皇帝,但唐肅宗的親信太監李輔國很快就讓他明白過來。李隆基的親信太監高力士被流放,陳玄禮也失勢,最後太上皇在孤獨寂寞當中抑鬱而死。

這樣的結局,明眼人都能預見得到,唐玄宗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決不會主動讓位。


於左


如果要從中國曆代的帝王中找出一個人來把皇位讓給太子,那個人最不可能的就是唐太宗了。為什麼?因為唐太宗最懂得做太上皇的滋味了。當年就是他親手逼宮,把他父親送上了太上皇的位置。

權力就像是春 藥,讓人慾罷不能。在皇帝的位置上,你呼風喚雨、指點江山,一切都是你說了算。好也罷,壞也罷,輕鬆也罷,累也罷,你掌控著自己的命運和天下的命運。一旦成了太上皇,便也跟囚徒無疑,你沒有行動的自由,說話的自由,原來那些親近你的人,圍著你轉的人,也都遠離了你,新皇帝不可能再讓那些人留在你身邊。從高高在上的皇帝,到失去人生自由的階下囚,這其中的滋味大概只有太上皇自己懂得,還有把他親自送上階下囚位置的人懂得。

那時候李淵大概每天都過著膽顫心驚的日子,不知道自己這個兒子什麼時候會對他下手,說不定腦袋隨時會被搬家,李世民的個性李淵是太瞭解。有自己老爸的這種前車之鑑,李世民還會走他的老路嗎?怎麼可能?

不但是有著親身體會的李世民不會當太上皇,放手將權力交給兒子李治。同樣,李治後來當了皇帝,中年以後就身患嚴重風疾,也不會當太上皇,把權力交給兒子。這個原本在大臣們眼裡看似懦弱的雉奴,其實在權力問題上一點也不含糊,武則天的崛起,某種程度上就是李治在執行權力制衡過程時所導致。他要靠武則天制衡兒子,同時又放任太子東宮,成為制衡武則天的力量,說到底就是他自己不想放權,武則天慢慢算是看明白了。而武則天就是在這種權力制衡中學會成長,成為一代女皇。等到武則天老年,又出現同樣的問題,耄耋之年的武則天,幾乎是誰想勸她放權休養生息她就會殺了誰,同樣是權力這個好東西,只有抓在自己手裡才踏實。

當然,歷史上也有皇帝年紀輕輕就耽於享樂不想處理政務將權力交給兒子自己做太上皇的,但那個人絕對不會是李世民。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這是因為玄宗本人就是靠政變上位的,所以他本人對這個很敏感。其次李林甫和安祿山都通過得罪太子取信玄宗。

當年安祿山之所以敢得罪太子也是因為安祿山知道玄宗忌憚太子。安祿山去朝拜時故意不拜太子,裝作自己是胡人不懂禮儀,只知道皇帝,不知太子,以此討好玄宗。

李林甫為了拔掉朝中大臣,汙衊太子和邊將密謀。(李林甫精心策劃了一場)從此玄宗更加忌憚太子。

安史之亂後太子李亨繼位為唐肅宗,他接玄宗回來時。肅宗就一個勁兒的讓玄宗,(在禮儀方面)。玄宗當然知道這是太子再演戲,可惜玄宗已經失去對朝堂的控制,於是玄宗就配合肅宗在百官面前演好了這場戲。


我給您說點趣史


農村有“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兒”的俗語,權力這個東西有時能讓人很痴迷,欲罷不能,在其位人就笑臉相迎,不在其位就人走茶涼。

唐玄宗開創了大唐盛世,一派繁榮景象,在安史之亂暴發前,作為太平天子的他,順水順風,內無內憂,外無外患,朝政不用他費心,做事不用他安排,聽聽彙報,做做決定就行了,整天在宮庭裡吹拉彈唱,妃嬪繞膝,悠遊自在,如此安適的生活,他怎肯退下來?如果他當了太上皇,還能得江南美姝梅妃江采蘋?還能從壽王手裡奪來兒媳楊貴妃?太上皇恐怕不能如此作吧?朝堂揮灑自如,指指點點的他,退下來恐怕很難適應。雖說最後免強確定了太子李亨,但他心裡始終還在猶疑未定,因為他有很多兒子可選,究竟哪一個更合適呢,他還想再等一等,再觀察觀察,本來要讓壽王做太子的,結果因武惠妃一死,壽王沒了優勢,更何況自己又霸佔了他的妻子呢,真對不住這孩子啊!玉環還很年輕,萬一她能添個兒子呢?所有這些,都讓玄宗不願提前讓權給太子,有再等等的想法。玄宗是通過政變上位的,包括自己的太爺、爺爺等,都是靠奪權上位的,現在的太子會不會這樣呢?為什麼宰相李林甫說他交結邊將呢?為什麼安祿山不說他的好呢?種種疑忌讓玄宗更無心讓位太子了。

悠揚的梨園歌聲讓玄宗著迷,纖纖的美人讓玄宗痴醉,王公大臣們的唯唯喏喏讓玄宗享受,身邊下屬們的獻媚討好讓玄宗歡暢,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權勢讓玄宗開懷,多麼美妙絕倫的帝王生活,玄宗怎肯輕退?因此玄宗雖年過古稀,無心政事,也不願退位做太上皇。不是“漁陽頻鼓動地來”,玄宗倉慌西逃,太子又怎能稱尊坐得上皇位呢?


sunjin72976689


在玄宗之前的當太上皇的有幾種情況,1.自己沒當過皇帝,兒子當皇帝了,劉邦的父親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2.權利被兒子奪了。唐玄宗的曾祖唐高祖就是這種情況,後來唐玄宗也是這種情況。而安史之亂前的唐玄宗很明顯不符合這兩種情況。更何況,唐玄宗當時雖然無心政事,但是還想要權力啊,有他的我曾祖父作為反面教材 怎敢當太上皇啊。

何況,唐玄宗對當時的太子並不滿意。自己在位,還可能重新選擇太子。先退位成太上皇了,後悔就晚了。


佩皮二世的春天


主要是唐玄宗想到頭條平來找開心,尋快樂和解憂愁;他怕皇位被兒了奪位,所以他不敢立太子。😛😛😜


勇士微笑


他江山要,美女多更好。還要爬灰越加好。


蕭湘居士__


絕大多數男人的夢想是:行掌天下事,醉臥美人膝。

即使無心政事,掌握權力的感覺是會讓幾乎每個男人都無法割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