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天下者:何進也

亂天下者:何進也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的對決,互有勝負。靈帝(157~189)時宦官取勝,導致了“黨錮之禍”。朝廷列出一個黑名單,凡是被列入這個名單的人,被稱為“黨人”,禁錮其入仕。斷了人家的前程,使得黨人名士與宦官的矛盾,如同水火。

為了防止外戚再次成為與自己作對的勢力,宦官郭勝、張讓等預作準備,拱出了一個何皇后。把來自南陽、出身屠戶的何貴人挺為皇后,試圖為將來少帝即位,預留一份保險。張讓的兒媳(宦官大都有養子)還是何皇后的妹妹。先在外戚那邊為下一個皇帝下注,這本來是宦官們在長期殘酷宮廷內鬥中反思而得來的經驗。

靈帝后宮眾多,多有子嗣,卻往往夭折,留下來的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辯(176~190),何皇后所生;小兒子劉協(181~234),王美人所生。何皇后嫉妒後宮女人生子,王美人懷孕後打胎不成,生下了劉協,被何皇后迫害致死。靈帝大怒,要廢黜何皇后,又是宦官張讓等人出面做和事佬,湊了許多錢財,加上一大籮筐好話,靈帝方才息怒,何皇后從此為靈帝所不喜。

靈帝也嫌棄何皇后所生的大兒子劉辯,說他輕佻猥瑣,“無威儀”,欣賞小兒子劉協文雅,年少老成。兩個孩子都是在宮外養大的(擔心在宮中養不大),劉辯是道士史子眇帶大的,劉協在母親王美人死後,由靈帝母后董太后帶著。靈帝想立劉協為太子,大概也與孩子的奶奶董太后有關。

可是,這件事靈帝又沒有勇氣直接端出來說。畢竟劉辯是嫡長子,母親是皇后,無論立嫡還是立長,都應該是他。說人家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這是很主觀的看法。怎麼辦呢?靈帝病重,大約也沒有精力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就把立劉協的事託給了心腹宦官蹇碩。

蹇碩健壯有武略,缺少的卻是謀略。靈帝把劉協的事情交給他,要完成靈帝的囑託,他最忌憚的是國舅何進(?~189年)。他先是想調虎離山,建議靈帝派何進西擊涼州韓遂,何進使用拖延之計,一拖就把靈帝給拖死了。189年四月,靈帝崩駕,蹇碩秘不發喪,想要除掉何進。

蹇碩謊稱靈帝召何進入宮,企圖先解決何進的問題,然後完成靈帝的遺願,扶持劉協繼位。蹇碩手下有人將信息洩露給了何進,何進中途而逃。於是,大臣們自然按照立嫡以長的順序,立十四歲的劉辯為帝,是為少帝,何太后臨朝稱制,後將軍袁隗為太傅(三公之職),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

這裡要解釋一下什麼叫“錄尚書事”。尚書是處理皇帝詔書的侍從秘書。國家大事都是以詔書的形式頒行,尚書的工作就是詔書的上傳下達。“錄”是主管之意。“錄尚書事”就是掌管尚書奏報工作,是實際上處置朝政的首席執政官。大將軍兼錄尚書事,是西漢霍光以來權臣的必備行頭,於是,何進掌控著東漢朝政大權,與袁紹等名士合作,謀誅宦官。

蹇碩與中常侍趙忠等宦官們謀議,先下手為強。但宦官之間的意見發生了分歧。首先,蹇碩與這些宦官並不是一夥人,他是從河間封國隨靈帝之母董太后進京的,而董太后與兒媳婦何太后之間,並不和睦。其次,何太后身邊也有更有實力的宦官。比如中常侍郭勝與何氏家族有同鄉之誼,何太后及何進之飛黃騰達,郭勝是出過大力、投過資的,與何氏家族關係很近。在郭勝的提議下,趙忠、張讓把蹇碩出賣了,何進輕易就誅殺了蹇碩。

可是,何進並不滿足於此,他啟用的黨人名士,極力主張誅除宦官,尤其以袁紹最為激進。何進採納了袁紹全殲宦官的建議。一是想誅滅宦官立功立名,二是痛恨蹇碩對他的危害。可是,何皇后並不同意。

袁紹提醒何進,當年竇武反被宦官所殺的教訓,就會重演。他建議何進召外兵入京,聲援掃除宦官的行動,以此對何太后施壓。明眼人(比如曹操)都能看出,這是餿主意,可是何進卻認為不錯。於是,幷州牧董卓(?~192)率西涼羌胡兵入京。曹操說,亂天下者,必何進也!

不想消息走漏,宦官先下手,假借太后的名義召何進入宮,在嘉德殿殺害,將何進的人頭扔出宮外。於是,黨人名士,鼓譟著攻打宮門。史稱,袁紹等“勒兵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凡兩千餘人,或有無須而誤死者”(以上均見《資治通鑑》卷五十九)。這一次,軍隊全在黨人名士手中,宦官挾持著皇帝和陳留王劉協等逃出洛陽。最後宦官們被逼迫得走投無路,投水而死,皇帝兄弟被逃散的官員及董卓等迎駕回宮。至此,東漢宦官之禍,算是了結。但是,朝廷大政卻落入軍閥董卓之手。

總之,靈帝託孤,在處理皇位繼嗣問題上,有同兒戲;對於蹇碩,則所託非人;何進想借誅除宦官,揚名立萬,更是缺乏政治謀略!這幾個人的愚蠢疊加在一起,就把董卓送到了東漢政治的前臺。

作者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2018年07月20日 04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