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有的人分不清扁鹊和华佗。之前对于扁鹊和华佗就有点傻傻分不清楚的小伙伴现在可以做个分辨。两个人都是很有名的医者,被时人当作神医,且生活的时代都是战乱四起的年代。扁鹊在前,华佗在后,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扬名于“起死回生”的看诊经历,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绝技是麻沸散、手术以及五禽戏,五禽戏是他离世以后通过其弟子传给后世的。

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今天来说的就是相传能够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要说把死人救活,这恐怕就连现代医学都无法做到,扁鹊真的有什么失传江湖的绝技吗?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神奇,否则后来扁鹊就不会因为治不好别人的病而出逃了,他自己心里清楚,除了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断症下药这一点高于当时的大夫整体水平以外,他还积累了许多奇症之方,因为知道假死之状而有了将一国太子死而救活的机会。

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据说长桑君给扁鹊服药以让他能够看穿人体内的五脏六腑,这不就是现代B超和CT吗?机器能够透视为什么人不能?可是现代透视仪器都是带有辐射的,而辐射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且不说当时谈不上科技二字,即使真是同宗原理让扁鹊服药后有此功能,这种能力怎么可能长期发挥作用呢?特异功能说应该是虚言,更有可能是大家看扁鹊不用听诊问脉就能给人治病而且药到病除,所以才把他传神了,扁鹊自己却很有自知之明。

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扁鹊的名声传开后游历到蔡国,蔡桓公听说扁鹊的奇才,对他非常看重,亲自接见了他,扁鹊见了蔡桓公,发现他有病在皮肤里,需要医治,蔡桓公自我感觉没什么不适,觉得这是扁鹊在卖弄,或是职业病,看什么人都像有病,就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扁鹊作为一名医者还是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提醒蔡桓公,可是提醒了多次蔡桓公都不以为然,没有听进去。扁鹊眼看蔡桓公体内的病毒一点点侵入他的内脏,知道蔡桓公固执不医,如今已成不治之症,病发之时一定会来找自己,而自己却已经无能为力了,于是只好叹息着打包走人。果然,蔡桓公病发让人去找扁鹊,可是哪里寻找得到,最后只能不治亡故。

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由此看来,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进退得宜,是一个做人处事方面也比较聪明的人。早年是用勤恳忠诚的态度感动了长桑君,让他有了一身本事,后来行走诸国,能救的人绝不放过,不能救的人也不去沾染,既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维护了自身药到病除,百治百灵的金字招牌。

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三国时期,华佗也是一代医仙一般的人物,在医术方面,华佗之能不输给扁鹊,可是在个人处世进退方面,华佗就较扁鹊差远了。当时与扁鹊系在一起的政治人物是曹操,曹操有头痛的毛病,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找来华佗为他诊治。时人大多不喜欢曹操,依照历史材料推断,华佗其人不问世事,性子比较孤直,对于曹操应该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作为医生,他还是尽心给他医治。曹操把华佗留在自己身边,可是华佗却并不喜欢这样的拘束,想方设法留在家中,曹操命人传召,他也会使性子找借口,这让曹操更头疼了,觉得华佗对自己没有诚意,头痛得越厉害,就越恨华佗,认为他明明可以将自己医好却不尽力。最后,华佗终于给了曹操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头痛病的办法,做开颅手术,当听说华佗要把自己的脑袋破开医治的时候,曹操愤怒了。当时还没有盛行手术的医病方法,想来所有人对此都闻所未闻,只知道掉脑袋、脑袋开花、脑袋破洞都是一件要命的事情。所以在曹操看来,华佗是仗着自己有怪癖的医术和那些谋自己姓名的人一样,想要借此机会对其下手,于是,华佗被打入大牢,最终被曹操杀害。

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华佗考虑事情不够周到,不懂得未雨绸缪也没有联系时局环境来说话,引得多疑的曹操恩将仇报,他若是在进退方面和扁鹊对弈,应该会惨败吧!

同样是传世名医,为何扁鹊和华佗的结局,差别如此之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