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有什么看法?

壹麟壹麟


呼和浩特市好地方呀,曾用名厚和,归绥,魁化城。老人讲什么灾呀难呀,一到魁化城都给化掉了!所以呼市是没地震,没洪水,没战乱,没灾年,不冷不热,交通发达,离皇帝六百公里,真是天降福地。吃的更是天下第一,看看呼市人的舌尖?有莜面,白面,荞面,豆面,黄米面,(糕面),糜米,(喝奶茶放的糙米。酸粥,)小米,小红豆,大蚕豆,绿豆,黄豆,:黑豆,扁豆,豌豆,胡麻油,菜籽油,正宗的牛,羊,猪,肉,进肚的有,稍麦,蒙餐,油香,散子,麻花,各色焙子,甜,咸油旋,糕点,饸饹,油糕,荤素馅包子,莜面吃法近十种,白面,大米算个啥!看爷们这吃的!呼市人爱称:爷:。就是钱有点儿少!


然祥一语


呼和浩特是我的故乡,生活20多年,2000年30岁离开呼市北漂。现在在北京已成家,每年至少回去一次。感觉呼市做事凭关系,之前经济落后,能正常发工资的单位真不多,这样的单位大家打破头往里挤,结果就是严重超编,人浮于事,但这恐怕也是一线城市之外的通病,并不是呼市一家独有。比较反感的就是马路月月修,还有就是出租车司机素质太差,多拉人不说,每辆车都有个对讲机,鸡毛蒜皮的事,声音很大,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城市还算漂亮,堵车比较严重。但大家也不要光是抱怨,呼市发展还是不错的:背面的大青山越来越绿了,南边的生态公园也很大很壮观,呼市正在快速长大,呵呵。回民区变化最大,小时呆过的地方都认不出来了,变化发展最大的应该是农村,感觉家家都有车。70年大庆,我爸住的老楼,把原来的铁窗换成了塑型的,加了保温层,这些都是免费的,感觉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祝愿呼市越来越好!!!


王晓俊543


我是外省来内蒙看到的奇特现象:

1.十几年不停的修路,一条路春天挖开快入冬了填起来! 来年全是坑. 又挖开,又修..... 我们家乡,我从小到大的马路只见过补的几次,从来没这样全市挖路修路重复年复一年这样大概率!

2.买的房子和其他省份不同,真正的毛坯,里面还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就交工了!

3.物价特别高,工资低.... 比北京物价都高. 这边真是有钱人太多啊!

4.补贴资金从来只听发放,但是都没拿到手, 隔一段时间要问的话就各种名目就没有了.

5. 中国面积第三大省了,但是楼房密度大的赶超其他比较发达的省份了! 房价无缘由突然暴涨幅度也是很奇特. 其他地区上涨可能是规划之类. 而这边房价上涨只为赶超发达地区. 这样可能更有面子吧.


此女子爱吃


呼和浩特市,谐音胡河忽塌市,天天修路,天天堵车,天天瞎折腾!几大特征,物价高得离谱,交通天天拥堵,企业全部倒闭,市民尽是盲流。

外地人来呼市,一出火车站,给人脏乱差的感觉,站前广场狭窄,车流混乱,人头攒动,让人特别压抑。似乎天也要塌下来!

出租司机揽客,喊着"包头,包头,"外地人以为"杀头,杀头",叫得心烦。公交站,扒手伺机出动,气焰嚣张,大多人楞装看不见。车站周围超市饭店,价高物次,宰客没商量。乞丐成堆,跪地乞讨,脖子上挂着二维码,与时俱进呀。走到红旗街路口,一群澳门大妈围过来,″住店,有小姐玩,三十元",赶紧走,脱离是非之地。

呼市人虽说淳朴厚道,可讲话,不懂文明礼貌,态度蛮橫。连饭店服务员都个个象大爷似的,办事很难,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连社区的大妈也很牛逼,办点小事,也得靠关系求人。

市区规划超级落后,密密麻麻,到处是高楼,天天修路,天天堵车。街道拥挤,随地扔垃圾,狗患成灾,到处狗屎,呼市人天天狗屎运!

物价及消费,甚止比北京及天津都高。蔬菜水果贵的惊人,牛羊肉及牛奶价格超过北京,饭店吃饭,更是消费不起,吃一顿早点,花五十元,很正常,质量很差,服务不好!

尤其是房价,涨幅全国第一,人均收入二千,房价一万二,超过邻省。遍地烂尾楼,十年建不起。物业只管收费,不去认真服务。

唯一好处,有蓝天白云,上厕所方便,到处城市驿站,公交车一元,随便坐。水电及天然气价格不算贵。新建区,道路宽厂,人口稀少。


别当真58


区位最好的城市之一。

城市形成的历史动因,源于塞外皮毛的集散地。

人长得难看,额头窄脑门短,肉鼓鼓宽阔的下颚,脸又长又大,短促的脖子,喜欢剃光头,亮出一楞楞厚厚的槽头肉,形象粗俗,在街上走一天也见不着几个文静秀气之人。

喜欢酗酒,胡吃海喝,全城密密麻麻到处是饭馆儿。

居民小区居民楼里遍布扰民的麻将馆。

人懒,喝点酒喜欢吹牛,爱急眼,没什么见识。

懒惰酗酒加吃肉太多,导致脑子不好使,城市道路整体规划能力弱,天天修路,刚建好没几天就又扒开,人的素质低,开车停车极没规矩。

居民小区拆凉房,10天的工程,居然扒的乱七八糟以后拖了半年多时间,没有下水道,只要下点雨,居民小区里就都是雨水。

城市人口不多,环城盖的密密麻麻的高楼多得惊人,去年一年房价居然又翻了一倍。

酗酒吃肉抽烟打麻将嗜赌言谈举止没教养喜欢吹牛的普遍生活习性,使早期支援边疆过来的南方人的后代基本都离开了这座城市。

城市修建了几座非常漂亮的公园,基础设施投入很大,大都市的气派涌现。

夏天是避暑胜地。


风打着门来门自开


经常去呼和浩特,所闻所见,有一些看法。

呼和浩特不断在发展,城市面貌较九十年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自治区首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作为,还是相对缓慢。比包头、鄂尔多斯口碑差一点。

下面是2018年客观数字:

行政区 · 人口 · GDP

呼和浩特市 · 311.5万 · 3444亿

包头市 · 287.8万 · 4080.33亿

鄂尔多斯市 · 206.87万 · 3579.81亿

呼和浩特的民意看,大多抱怨工资低、物价高。某些机构不大作为或乱作为。比如马路年年修年年堵,马路牙子刚换了却又换了,似乎在做游戏。没有公开合理的解释的话,民众就会猜想背后各种故事。春节,城管禁贴春联和撕春联时间,更是闹得全国人民侧目。这里面反应的问题,当事机构应该认真反省,到底如何作为,如何作为才是民众需要的作为。

呼和浩特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多数人想象的遥远偏僻。距离北京,不过区区500公里。将来通了高铁,两个小时的事情,不可谓不优越。都可以称得上北京的卫星城了。其在宣传、功能定位、工商产业布局方面,有待加强规划和引导。否则,城区面积再扩大,也是空架子。只可惜了周边好多良田。

期待一个繁荣的青城。


当代诗词精品


五证不全就能售罄的楼盘太多了!

呼市公园太少!绿化太少!人文气氛不够好,不文明。

工资低物价虚高!总体攀比虚荣!

工作不敬业、做事拖沓冗长!

年年月月都修路封路!

老百姓菜篮子果篮子问题还是个问题,果蔬太贵太少。呼市人民饮食太不健康,肉食比例太多。

接受北京这类一级大城市的东西很快,但只是个皮毛,花架子而已。这种形象辐射到很多行业,归根结底还是人文氛围,文化底蕴太虚空。

总体感觉哪哪都土,人也土,皮肤还黑,说话还没见识的模样。

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特别差,态度也特别差。从公务员到餐饮行业皆是。

文娱类演出少,想看个相声话剧京剧舞台剧基本没有,市场空白!无语都!

春节逛个庙会感觉大昭那的庙会也是做的假大空,根本没什么可玩的。

所以,非常不喜欢呼市这个城市。


suvin粟雯哒哒


辽金时期,在现在飞机场附近建了丰州城,明朝为接好的顺义王土默特汗王俺答汗建造了归化城,就是呼和浩特的旧城,俺答汗自己起名“青色的城”,汉语音译“酷酷河豚”。库库和屯。

到了清朝,又在旧城东北建了满城驻军,叫新城,起名绥远城。

民国,合并称归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改名“厚和浩特”,简称厚和。解放后改名“呼和浩特”。

现在的呼和浩特,特别漂亮,富有旅游资源,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2019年底,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高铁要通车了。

呼和浩特东北的大青山上的草原是“辉腾锡勒”,意思寒冷的高原,很漂亮。在远一点是东面的锡林郭勒草原,途径集宁,有火车直接去。


快乐的panda


呼和浩特印像.一、城市建设还可以楼房林立衔道宽畅整洁。二、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在就业企事业单位工作待遇升迁,.等问题上均有体現。三、城市物价高,但收入一般。四、道路几乎年年在修,而且水电暖气等.配套设施上统一規化上比较差。五、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少的可怜,不利于全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六、许多本应属公共停车位变成私人单位承包管理收费。变成3有关管理部门与个别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关等。


世伟13


这是一个奇妙的城市。东北千里大沃野,听口音,你听不出是哪儿的人。但在呼市这个巴掌大的城市,不足四十分钟飞自行车跑的路程的原城区,却有明显的方言差别。新城区的普通话口音,旧城的此地话口音,回民区的回民口音;以及周围乡村,一村一口音,一县一旗一口音。不用介绍,光听口音,见多识广的人便知他是哪里人。就是支边来的人,虽然随着岁月的磨砺,成为木板上一敲一声,声声一样特征的呼市普通话口音,但依然乡音无改,让人听出他的籍贯是哪儿。“他是天津人”,“他是北京人”,“他是河北人”;“他是南方人,听起来有点费劲。”但从不戳破脸,表示听不懂,怕人家误会。除非关系特别亲密,从不要求说标准些;听不懂就听不懂吧!打哈哈,表示自己听懂了,还时不时笑一笑,表示说得挺有趣。对方受到鼓励,提高了声音,也有笑容,说得更来劲了!这就是呼和浩特人,包容,于人为善。如果听到两个老呼市人见面大声喊叫互相指责,连带嘲讽骂娘咒对方死,请不要介意,他们并不是仇人,而是亲密无间的老朋友。他们说话是这样的,“格跑(骂人话,相当于私生子。),这两天你哪里死了,咋没让车给压死……”这是见面仪式。见面仪式完了,互相解释不能见面的理由。然后促膝长谈。外面老把内蒙古宣传成一片绿油油千里大草原,连呼和浩特也淹没在绿草绿海中;呼和浩特人几十年没见过草原,虽到周围旗县也见不到草原,但并不介意,奇怪只留在心里,嘴上只有“啊,啊,”,不知是肯定,还是否定。草原就草原吧,这不,干脆把自己名字也改成了呼和浩特市。“呼和”是草青色之意思,“浩特”是城的意思。呼和浩特,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永远是青青小草,不求参天大树的壮美,而守着生命的一份纯真,谦卑,不张扬。虽然这里出过九位皇帝、国家副主席,也出过不少文艺方面人才,但始终很低调。“慈禧在咱们东落凤街住过。”“就小时候住过,后来走了。”“韦唯也在呼市住过”“是她十来岁以前。后来跟她母亲去南方了。”就这样平平淡淡。蒙牛、伊利,乳品行业两大龙头企业在呼市,但没有君临天下的感觉。呼和浩特,总是有那种纯朴、朴实、平淡的气息,在无形中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文革”期间,打砸抢盛行,但在呼市是另一番景象。大人管教孩子,不许孩子同“坏孩子”来往;男孩子服管教,女孩子更听话。见了“坏孩子”纷纷躲着走,用怪眼看他。当然也有骨头硬的,升级为“赖产”。“赖产”到了社会上,警察也有管教方式。把“赖产”统统记入“黑名单”,警察都认识。警察只要遇见“赖产”正同对象在一起,便把“赖产”带到派出所;“赖产”对象见状,就吓跑了;十有八九,“赖产”的对象又荒了。所以,即使现在,有“赖产”名声的人很难搞成对象。这样,在呼市的“赖产”有个特征,作坏事,不敢声张,怕邻里知道;以自己作的事不说出去为“同伙”杖义的第一标准。互相械斗,要约好在深夜,空旷的河谷进行;事后也不去说出去为“敢作敢当。”。八年抗战,十二个日本便占领呼市;解放战争,和平解放。这里的民风是宁愿亏了自己,也不让别人吃亏。过去,小地主家平时吃粗粮,过年全家才能吃上饺子,而且是由地主掌勺;而对长工短工,去是大鱼大肉、白面馒头。所以,“文革”中弄了个笑话,决定“忆苦思甜”的学生老师们,硬拉来一位“雇农”阶级成分的人,听他讲万恶的旧社会剥削劳动人民的罪状。已经到了讲台上,“雇农”仍拒绝,老师仍坚持要他讲。老师相信,旧社会一定是罪恶的,因此说:“你知道什么说什么。”“雇农”答应了,开口就讲“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真不是东西,我们每天干完活儿,地主老财才给一斤猪肉。”这哪儿是“忆苦思甜”啊?而且好得不敢让人相信。要知道,当时定量供应肉,城里每人每月只能凭票购买四斤猪肉,而他,一天就一斤,还是在旧社会。所以,打住了,不让他讲了,马上下去吧。所以,土改时,后任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对中央反映内蒙没有阶级成份;这后在“文革”中,成了乌兰夫的罪状之一。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你是这样神奇,自从四百年前,满都海、阿拉坦汗建起你,你一直自隐其身在云中,即使强暴人来到你怀中,狂傲之徒进入你怀中,也必被消没;虽有高楼大厦林立,地上的小草小花依然种类繁多,让人叫不上名。虽然没有人刻意去宣染、栽培,土地不沃,但小草小花啊,依然在生长,年复一年,年年岁岁,在生长。虽然人还不认识你,但你依然安然地在生长,不用担心来年,不用担心身后,你依然在生长,绿油油一片在旷野;点辍在其间的小花,不到跟前看不清。蓝莓,在别处,早已装进罐头,摆上大雅之堂;而在这里叫“野葡萄”,甚至有人不敢吃,怕有毒。毛桃依然是山桃,没人把它改良成可吃的核桃。川藏地区的格萨花歌曲,早已唱遍大江南北,成都的格萨花海,令人惊叹;而在呼市去默默无闻,名叫八瓣梅。奶制品,依然没有行业标准,缺乏市场监管力度;假冒伪劣盛行……。呼和浩特啊!你是待开发的处女地。“胡汉和亲传佳话”王昭君古墓,虽历千年,依然留存。昭君墓,原名青冢。早在汉朝,因为胡汉又起战事,已成胡王妃的王昭君绝望投河。当地老百姓沿河寻找,沒找到尸首,只找见衣服和鞋;包头和呼市两个青冢分葬她的衣服和鞋。青冢现在象一座山,听说原来沒这么高;是当地百姓每年祭扫她的墓带去的土堆起的。千年来,青冢静静地在旷野耸立,没有人修建,没有人看守,仅仅是一堆土包;但千年来,没有人破坏她,在茫茫旷野中,总能认出她。王昭君啊!王昭君!你千年来虽孤单在旷野,同你王妃的身份并不相宜。但你又不孤单,因为有千百万青城儿女、内蒙儿女的心灵,在世世代代陪伴、守护着你!他们的体温你感觉是什么样的?凡青城人,家家户户,每个人,都去过昭君墓。儿时,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把我们领到这么个土包上?周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明明是要找个开心好玩的地方,可大家为什么都表情凝重,眺望远方,好像在寻找什么?我为什么也心情压抑,及乎喘不过气来?也在眺望远方什么?我虽然不明白,但后来长大后,又独自去过几次。每次去,简单的土堆,山头简单的小亭子,依然如从前。王昭君,已经是呼和浩特市的灵魂,心灵的慰藉。呼和浩特,豺狼和绵羊羔同居,豹子和山羊羔同卧,雄狮和牛并肥畜同群;牛和熊同食,牛犊和小熊同卧,狮子吃草同牛一样。在呼和浩特,这一切都不伤人,都不害物。虽有小纽约之称,而无纽约之险恶。来的人虽远各异,而归化在王昭君同一个灵魂中。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呼和浩特!奇哉!呼和浩特。妙哉!呼和浩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