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电视指南:尽管Vlog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变革与探索仍在继续,但是如何把这股热潮推向全民,形成国民认知度,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至于Vlog能否成为短视频下半场流量新解药,我们拭目以待。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相较于直播的困难重重与不确定性,短视频的爆炸式发展,仍然在毫不留情的抢夺用户。

特别是伴随5G的兴起,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裹挟着短视频的普及,8090后唱罢9500后登场,粗放的UGC或者是同质化的PGC都已经不能满足于用户的对生活感、人格化、高质量内容的需求。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短视频的下一个阶段,什么样的内容形式能够获得用户青睐?答案也许是正在流行的极致人格化短视频形式的代表——Vlog。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不难发现,当下,在我们手机常用app中,无论是社交媒体如微博、二次元社区如B站还是各大短视频社区,都已经能看到大量Vlog内容,而且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开始发布自己的Vlog。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Vlog不仅仅只出现在个人的日常生活记录中,就连在我们印象中严肃、庄重的两会报道中,像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在内的各大主流媒体,都已经采用vlog的形式进行报道,这一新玩法获得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这种新闻的报道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报道方式,改变了过去记者正襟危坐,严肃庄重的报道方式,以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又接地气的方式向观众进行报道,使得屏幕前的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且更容易接受记者所报道的内容,因此也获得很多人的好评。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最近出现频率很高的Vlog到底是什么?表面上看,Vlog和我们平时刷到的其他视频形式一样,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Vlog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与传播路径。

Vlog来袭:短视频装不下的表达欲

一架手持云台、一只微单,构成了vlogger的基本工作条件……

地点不重要,时间段不重要,镜头的朝向不重要,拍摄质感更不重要,最看重的是“记录”本身。文字博客渐渐远去,伴随着短视频的持续发酵,Vlog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Vlog,全称是VideoBlog或者Video weblog,中文一般译为视频博客。是一种集文字、图像、音频于一体的内容形式,主要功能是记录生活,制作者以自己为主角,像记录日记一样,用视频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记录下来。后期通过拼接剪辑,加上字幕和音乐,制作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视频生活记录。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如今打开各大视频平台,各式各样的视频封面,长短不一的标签、标题title上都标着的同样的符号正源源不断地跃入人们的眼帘:Vlog。甚至已经可以说,哪里有短视频,哪里就有Vlog的存在。

比如那些台上台下截然不同的明星云集的秀场;令人震撼却日渐式微的民族节日;综艺节目的幕后花絮;以及那些榨汁机里的水果酸奶、涂上果酱或芝士覆盖的全麦面包、咖啡机和北欧风格桌布;还有那些温暖的时刻,爱宠正在向你奔来,打开门的时候父母已经做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自我表达平等的时代,

从头部的明星和那些已经自带流量的知名博主;到中腰部的短视频机构和玩家;再到单纯用视频记录生活的用户,甚至主流娱乐甚至严肃新闻内容,都将目光放在了vlog的身上。全民皆可Vlog,正是当下短视频内容领域的真实写照。

虽然属于短视频,相较于抖音,快手,Vlog有自己独特的印记。vlog是一种更加强调真实性的视频记录,镜头里只有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环境,给观看者带来一种亲切感。

Vlog时长一般为4-10分钟,叙事变得从容很多,需要依托作者的人格魅力,缓慢将观众带入内容主题,Vlog没有那么多刺激,要有条不惜地讲述一个故事,或有理有据地表达一种观点,它承载着更多互动性、分享性和对话性。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Vlog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记录”和“个人”,类似于记录片,片中的主角是Vlogger本人,整个Vlog讲述的是Vlogger的日常,故事是非虚构的,它不是短剧和表演,同时包含相对丰富的场景或者转场。

伴随着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的不断发展,短视频行业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地位逐年上升。新闻、娱乐、搞笑、宠物等许多领域都有了自己的短视频。因此在短视频不断饱和的市场中,vlog以其特有的真实性,可能将会成为短视频发展的主流方向。

Vlog会成为短视频的下一个爆发点吗

越来越多人倾向用vlog这种“影像+音乐”的方式记录和分享生活的背后是,国内短视频行业爆发式发展。目前很火的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视频平台,更偏向于草根大众化,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夸张的表演成分,时长短,娱乐性更高,虽然能给人一时的愉悦体验,但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而Vlog致力于脱离土味、审丑、低趣味,以长时间、配乐、精彩的剪辑,进行高质量表达。专业博主的Vlog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剪辑都有较高的审美,叙事方式也更专业。

此外,常年关注短视频的用户会发现,那些娱乐搞笑类的视频往往最受到人们喜爱,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兴起的Vlog,作为短视频内容的一种新形态,由于趣味性、生活性强,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从市场层面,Vlog进入用户视线,各大视频平台都开始重视并建立专门的社区。比如微信中的小程序“票圈Vlog”;微博对于Vlog博主也有一定的扶持奖励计划;此外,还有小影、一闪、VUE等定位Vlog的内容社区,也在做战略升级,希望在红利期,抢占一块市场蛋糕。

尽管Vlog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变革与探索仍在继续,但是如何把这股热潮推向全民,形成国民认知度,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比如内容创作的持续性创新;Vlog生态链闭环未形成,专业服务商还未入场;以及相较短视频,Vlog更高的消费门槛,可能注定无法裂变式增长,变现模式不明朗将成为最大阻碍。

不过,从内容输出层面,以Vlog来打造IP化个人品牌,通过Vlogger的孵化强调真实记录和人格化属性垂直领域细分内容,在短视频的下半场未必不能占据一席之地。尽管仍在摸索的道路上,国内Vlog的发展速度仍不容小觑。随着明星加入,平台发力,各大主流媒体也开始关注,Vlog能否成为短视频下半场流量新解药,我们拭目以待。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电视指南 | 装不下的表达欲,短视频的下半场会是Vlog吗?

扫描二维码订阅《电视指南》杂志

国家广电总局主管

(新用户关注二维码可留言获取杂志一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