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雲南省河口縣屬紅河州管轄,是一個與越南接攘的邊境小城,10多年前就去玩過,對那裡的印象只有一個“熱”字,如今再去仍然是這樣的感覺,沒有空調是決不能待的。在紅河邊找到一家酒店住下,去逛了很有名的越南商品街,品嚐正宗的越南小卷粉,還有琳琅滿目的各色水果。到河口沙壩一親友家果林裡採摘木瓜,到菜地裡“偷”點菜,在芒果樹下撿幾個熟透的芒果品嚐一下,開心快樂,自在其中。

【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到達河口已經是傍晚,所住的酒店就在紅河邊,飯後我們就索性順著河邊散步逛街。夜晚的風滿是初夏的溫暖氣息,路燈下行道樹的倒生根條條縷縷,覆蓋在類似瓷磚的街道上,別有一番風味。迎面走來的行人大多穿著涼薄簡便的衣衫,還有不少人直接赤膊短褲就上街溜達。紅河是國界線,對岸就是越南的地界,遠遠的看得見岸邊立著一棟一棟的小高樓,霓虹燈一閃一閃,眯了雙眼也辨不清究竟是中文還是越語。

【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我們順著紅河走了不遠就到了有名的越南商業街,先是見到了木製品店,厚實的紅木椅子,圓潤的南瓜糖盒,從筷子到砧板,從茶盤到茶几,千萬種物事皆是以一色的木製成的,擺放得齊齊整整,頗有生活意趣。街的另一邊是大同小異的越南雜貨店,每家店門必擺著一排越南特產:蔬果乾,綠豆糕,椰子糖,咖啡豆,不同牌子不同包裝被仔細的分門別類,紅綠交映斑斕一片。店裡售賣的東西也如出一轍,大多是塑膠的越南涼拖、木製竹編的涼蓆枕頭,還有牛角梳子牛角扳指等小物件。

【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賣綠豆糕給我的姑娘是個越南人,長得黑黑瘦瘦,說一口不太流利的河口話。她和店裡的另一個越南姑娘說越語的時候,我仔細聽了聽,發現音調和河口話如出一轍,想來這大概也是邊境語言的特色吧,兩國語言互相影響互相融合,最後形成了各佔一半的新語言,到底河口話是帶著越南口音的中文呢,還是含著中文寓意的越語呢?

【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除了雜貨店,商業街上最多的就是水果攤。這兒日光充沛,水足土沃,水果都甜得似蜜。新鮮的椰子壘成小三角堆,紅熟的荔枝結成把,指頭粗的小芭蕉圍成圈,一盤一盤的攤在木板上。香蕉層層疊疊的靠在一旁,菠蘿和西瓜漫成了黃綠相間的海洋,渾身帶刺的菠蘿蜜和榴蓮一個比一個大。熟得發褐的西番蓮,白裡透紅的蓮霧,略嫌青澀的木瓜,還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熱帶水果揚著興奮的臉,排排坐在攤位上等著行人的垂憐。

【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河口既有越南的水果,也有越南的美食,最為出名的就是傳說中的越南小卷粉。我們在農貿市場裡找到了一家正宗的卷粉攤,正在煮粉的是一個四五十歲的越南大嬸,她繫著圍裙頭髮挽在腦後,說話有些難懂。她左手邊擺著一口蒸鍋,右手邊放一塊光滑石板,先在蒸鍋內攤一勺米漿,待成型後用兩根鐵棍從中分開,把粉皮放置於石板上後,撒上拌了韭菜的肉末,用鐵棍順著一卷,雙手再一捋,兩條卷粉便大功告成了。這卷粉薄而透明,軟卻不失筋骨,熱氣騰騰而又透著一絲清爽,果然不愧為越南名小吃,再配以用黃瓜,檸檬,小米辣和魚露調製的蘸水,在河口這令人汗流浹背的天氣裡,真是再好吃不過了。

【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我們大快朵頤之時,越南大嬸還一直在煮漿,卷粉,裝盤,我想這頓越南小卷粉的可貴之處便在於它是以純手工純人力,不緊不慢的製作出來的,也只有在這樣工業尚未普及的地方,才能享受這般純粹的奢侈。若有朝一日大嬸終於開始用機器制粉,大約也會感嘆昔日效率低下的質樸吧,而這變化中流逝的東西,大概就是人們扼腕嘆息卻又不得不放手的,進步的代價。

【旅遊】雲南河口,中越邊境線上的魅力小城

在河口,擁有在雲南省排得號的低海拔區域,最低海拔只有76.4米、最高海拔2354米,階梯形的熱帶地貌,所以非常炎熱,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氣候特點,使這座邊境小城有了獨特的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