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爷到皇帝,朱祁钰本来无心皇位,最后为何贪恋权位?

谢鑫


这种转变有其本身的内在逻辑,也符合人的本性。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镇力排众议,御驾亲征,率军离开北京,讨伐蒙古也先的军队,命令自己惟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明英宗兵败被俘,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做了皇帝,就是明代宗,遥尊哥哥明英宗为太上皇,在此过程当中以及随后的若干年间,明代宗朱祁钰的心态是有很大改变的。

第一,朱祁钰最早对皇位没有想法,这个应该是他真实的想法,不是装的。

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孙太后匆忙命令郕王朱祁钰监国,这比留守的权力更大了。可以说,朱祁钰对此毫无准备,在主持大臣会议时手足无措,表现十分软弱。

随后,兵部侍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第二天,孙太后下令册立明英宗的大儿子、不足一周岁的朱见深为皇太子。

这期间,蒙古也先带着被俘的明英宗到宣府等边镇进行讹诈,边镇的将士们投鼠忌器,十分被动。形势危急,大臣们认为必须果断放弃明英宗,尽快确立新的君主,以避免形势崩溃。但皇太子年纪太小,根本无法主持大局。八月底,王直、于谦、陈循为首的大臣们请求朱祁钰登基,被拒绝。第二天,孙太后也命令朱祁钰临危登基,拯救国家。

到了九月初六日,朱祁钰登基,就是明代宗,遥尊哥哥明英宗为太上皇帝,以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

有意思的是,也先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尊立明英宗为皇帝,并坚持把明英宗送回北京去。说白了,他不想让明英宗贬值,要用他讨价还价。

这反过来证明,明代宗登基,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使被俘的明英宗的身价大打折扣,也先无法再利用他漫天要价。这其实也间接保护了明英宗。

第二,坐稳皇位之后,明代宗心态的微妙变化。

朱祁钰做了皇帝,在大臣们的辅助之下,度过国家危机,人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对迎回明英宗这件事,态度并不积极。大臣们向他保证,迎回的是太上皇,不是皇帝,不会改变现状。

明英宗最先回到宣府,在那里,他对北京派来迎接他的大臣明确表态:回到北京之后,自己情愿闲处。并让大臣们把他的想法写下来,“让御弟皇帝知道。”

这等于是向明代宗写了一份保证书,自己不会再谋求皇位,让他尽管放心。明代宗这才放下心来,把太上皇明英宗接回北京,但安置在南宫。

明代宗率领百官前去拜谒太上皇,但禁止百官为太上皇祝贺生日、祝贺新年。天无二日,这方面丝毫含糊不得,否则后患无穷。到此为止,明代宗的表现无可指责,无论换谁坐在他的位置上,肯定不会比他更大度。

第三,谋求更换皇太子,明代宗并不是贪恋权位。

明代宗的处境非常微妙和尴尬,上面有一个年轻的太上皇哥哥,下面有一个皇太子侄子。设想一下,如果这种局面保持下去,将来他死了,由侄子继位,那自己这些年的皇帝算怎么回事?在历史上应该如何定位?这个皇帝是不是白做了?这样的结果明代宗不能接受,他身边的重要辅臣也不情愿。明代宗想改变这些,是符合权力逻辑的。

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皇太子换成自己的儿子。明代宗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朱见济,生母是杭妃。问题是,现有的皇太子朱见深只是一个小孩子,没有做过什么事,自然也没有什么过错,找不到废掉他的理由。结果有人站了出来,是广西一位姓黄的都指挥使,因为身上有命案,要向明代宗献殷勤,上疏建议改立皇太子,以安定人心。

明代宗大喜,提拔黄某人做了都督,把他的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逼迫大家表态,结果大家都赞成并签了名。景泰三年五月,明代宗废掉汪皇后,改立杭妃为皇后,朱见济为皇太子。皇太子朱见深被废为沂王。

到了景泰五年,皇太子朱见济突然病死,明代宗的计划被打乱,而且他再没有生出别的儿子。于是有大臣提议恢复朱见深的皇太子地位,遭到痛责。

更要命的是,明代宗自己又生了重病,甚至无法上朝,大臣们又开始为皇太子的事担心。此时明代宗表现出对于权位的贪恋,这是人之常情,他明确表示两点:第一,自己的病并不严重,第二,不必急于讨论皇太子之事。

结果,景泰八年的正月十七日夜里,石亨、张靰、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政变,迎回太上皇明英宗。明代宗被废为郕王,很快死去。


于左


朱祁钰本来是英宗异母弟弟,是铖王,本来皇帝之位与他没有一点关系,但是英宗却给他制造了机会,让其登上大位,其如何实现由王爷到皇帝的转变呢,还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影视剧中的明英宗

明英宗重用太监王振,当时蒙古瓦剌经常骚扰明朝边境,而且经常以进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好处,引起明朝不满,于是减少对其进贡,这导致瓦剌挥师南下直逼北京,这引起朝廷的恐慌,太监王振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效仿先帝,以树立自己的威信,朝中大臣纷纷劝阻,怎奈明英宗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于是,英宗临时拼凑20万人,号称50万浩浩荡荡的开征了,为了说服太后,出征之前立自己仅有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让其异母弟铖王朱祁钰监国。怎奈,在亲征的过程中,到大同时看见尸横遍野,英宗就有退兵的打算,但太监王振建议继续前进,绕道蔚州,蔚州正是王振的家乡,皇帝抚恤王振同意绕道蔚州,但走了一半之后王振又以破坏庄苗为由,让大军原路这回,这一去一回耽误了大把时间,同时辎重、粮草又跟不上,瓦剌部队追上明君,将明军围困在土木堡,水源被切断,军心涣散,瓦剌以议和为名,趁明军放松的时候一举歼灭明军,明英宗被俘,诸大臣战死,历史上将此事件称为“土木堡之变”。


影视剧中的明代宗

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朝廷顿时乱了分寸,国不可一日无君,有的大臣建议迁都,有的坚持留守,最后还是继续留在北京,此时朱家后代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英宗立的太子太小,不能亲政,于是大臣们把目光转向了监国铖王朱祁钰,一开始朱祁钰以为大臣们要害他,最终才知道是真的,于是其登位,是为明代宗。后北京保卫战后,多次击败瓦剌,得不到好处后,就想放了英宗,但是代宗有些不愿意,但碍于大臣们的面子,同意英宗回朝,被封为太上皇,囚禁在南宫七年。

朱祁钰之所以贪恋皇权主要出于对权力的贪婪。

1. 其出生决定了对权力攫取不放手的特点。其母是获罪之人,虽被宣宗宠幸,但一直居住在宫外,一直没有得到皇后的认可,直至宣宗临终时召吴氏母子进宫,托付给张太后,才得意重见天日,所以,他以此出身能够当上皇帝自然不想放手。

2. 皇帝是一国之君,享有一切生杀大权,同时也是成就自己一番事业的大平台。从一个王爷一跃成为皇帝,身份地位权力都是最好最高的,一呼百应,天下唯我独尊,这样的好事有几人能够再往出移交,所以其不想放手。

3. 既然自己当上皇帝了,就想让自己的子子孙孙继承帝位,自己当上皇帝不算成功,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当上皇帝这才是成功。所以他想废掉之前的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怎奈还没等立呢儿子朱见济死了,后代宗也去世了,后众大臣密谋立太上皇,于是英宗再一次继位当上了皇帝。

虽然代宗贪图地位,但是在其统治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用一句话概括,人性使然。在步入正题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最近北非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宣布辞职,此君出生于1937年,早年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时期,热血沸腾,为争取国家独立出生入死,不计个人得失,但在登上总统宝座后,连续四届担任总统,已经是八旬老人,身体状况不佳,违背先前的承诺,但仍坚持第五次竞选总统,被民众示威被迫下台。没有尝到过权力的人不知道权力的甘甜,一旦他们掌握了权力,他们就再也不愿意把权力交出来。



时光回到十五世纪中叶,作为明宣宗的长大成人的两个儿子之一,因年纪小一岁,在传统宗法影响下,特别是在哥哥朱祁镇九岁登基为帝后,朱祁钰未来漫长的岁月轨迹已经确定。他将在年满十五岁以后前往封地就蕃,就此过上形同高级囚犯的豪华生活,因此,朱祁钰早年没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只想做一个潇洒王爷。不过幸运的是,哥哥明英宗对他很好,优待有加,甚至年满二十二岁还舍不得让其就蕃,这是兄弟和睦的人伦现象。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任监国的朱祁钰惊慌失措,毕竟一直是闲散王爷的他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场面,他刚开始无意于皇位,但在也先挟持英宗南下勒索,国家无君的危急时刻,年仅两岁的太子朱见深显然不可能力挽狂澜,安定人心。在于谦等人的坚持下,征得孙太后的同意,朱祁钰被迫继位,并尊哥哥明英宗为太上皇。

掌握了最高权力以后,朱祁钰才发现权力的甘甜,但其再也不愿意让出皇位,即使是哥哥返回京城,甚至对哥哥态度冷淡,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就再也舍不得放弃,这是人性使然。刚开始朱祁钰也许只是打算牵个头代理朝政,甚至不排除短期内英宗回来交还皇位的可能,但登上皇位掌握了最高权力,他才发现皇帝的一言九鼎,生杀予夺,这是闲散王爷不可能得到的,尽管对哥哥有愧疚,皇位和衍生而来的权力就像毒品一样,朱祁钰已经欲罢不能。在逼退也先大军坐稳帝位后,朱祁钰一方面幽禁回来的哥哥,另一方面又打算违背承诺,废除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意欲自己一系千秋万代。

二是贪恋皇位也有自保之意。退一步讲,即使朱祁钰打算在哥哥归来后归还帝位,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回到过去那种亲密无间的程度,原来朱祁钰对朱祁镇的地位不构成有效威胁,现在就尴尬微妙得多。如果朱祁镇重登宝座,对弟弟朱祁钰的看法也会大有改变,朱祁镇大概率会视弟弟为强有力的威胁,虽然朱祁镇性格比较好,但朱祁钰肯定担心哥哥到时候听信谗言对自己不利,这也就是为什么大臣们要求迎回英宗时,朱祁钰犹豫不决,甚至对于谦等人说扶上皇位的是于谦等大臣,现在要求迎回英宗的也是同一批人,回来之后名分怎么办?在于谦表示大义名分已定不可更改后,朱祁钰才勉强同意迎回哥哥。


沧海拾遗录


权利就像鸦片一样会上瘾的,本来无心皇位是因为大明朝风雨飘摇,要不是于谦力挽狂澜有一定概率要玩完,说到底还是朱祁钰在朱祁镇败光了家底之后对北京保卫战没把握能胜,万一拜了,还没享受到皇帝的荣耀就先背口大锅,一不小心做了亡国之君更不划算。自然是有点不大愿意。后期外部危机解除享受到权利带来的快感想再放手当然不可能了。


春风拂榄2015


弟弟上了台,体会到了皇上的无尚权威,再也不想放弃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