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顽固派大臣徐桐,是如何被自己的儿子坑死的?

徐彬凯


徐桐是顽固派最典型的代表。

徐桐虽然是汉族,但他是旗人,汉军正蓝旗,道光朝的进士。他是理学大家,庚子之乱时,他是上书房总师傅,体仁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同光两个皇帝的师傅,同时又是大阿哥溥儁的师傅。

百度里徐桐的词条说他是《治平宝鉴》的作者,这是不确的。《治平宝鉴》作者署名吴樵子,疑似李鸿藻。因为早在徐桐进入南书房之前,李鸿藻就开始使用《治平宝鉴》给同治小皇帝载淳上课了。

那个时候咸丰皇帝还活着,李鸿藻在热河临危受命,作为载淳的启蒙老师。《治平宝鉴》是插图本的典故集锦,形象而易懂,五岁的大阿哥载淳非常喜欢,后来甚至成为两宫皇太后拿来消磨长夜的枕边书。

这种书徐桐是编不出来的。徐桐没有学问,也没有教小孩子的耐心,小皇帝载淳小的时候最不喜欢上他和倭仁的课。倭仁是晚清有名的《尚书》权威,真有学问,只是深入不能浅出。徐桐则是虚应故事,他教小皇帝读书就一个诀窍,死记硬背,弄得小皇帝都恶心了,这才有了刚从翰林院散馆的五品小官翁同龢的上位。徐桐安身立命的本钱是《太上感应篇》,他和后来的军机大臣刚毅一起,是晚清出了名的白字先生。

同治皇帝大婚时,由于他的名字里有个桐字,暗合了“桂子桐孙”的采头,所以他和李鸿章的座师灵桂一起被派为迎亲大使。到了皇后阿鲁特氏的家里,徐桐要朗诵皇帝的迎亲诏书,那是军机章京的手笔,姘四俪六,用了很多生僻的典故,好多字徐桐竟然不认识,闹了好大的笑话。

徐桐一辈子最恨洋人,可偏偏天不从人愿。他家就在东江米巷,就是后来民国的东交民巷。那里自同治元年以后就变成了使馆区,还有他每天上班的翰林院也在附近。他每天上朝,到翰林院打卡,低头抬头总免不了遇到洋人。于是他手撰一联贴在自家门上:“望洋兴叹,与鬼为邻”。

他的名言是,“西班而有牙,葡萄而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矣。”他这话不是调侃,而是根本就不相信世界上有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他认为这两个国家是洋人编造出来的,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用牙齿命名的国家。

徐桐始终不明白外语翻译是怎么回事,他认为所有的洋人都是来自一个国家,与猴子一个层次,因此他拒绝接受洋人有文化,洋人的语言也有翻译得雅驯的必要。有人告诉他,给美国取名叫美利坚的那个人是总理衙门专门翻译洋文的章京,他非常愤怒,认为既美且利且坚,怎么能是美国,应该是大清才对。

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教堂和东江米巷的大使馆,克虏伯的大炮都用上了还是攻不下来。徐桐不解,问义和团是何故。义和团说,洋人割了信洋教女人的阴部,列成了阴门阵,所以攻不下来。

徐桐对此深信不疑,他和义和团大师兄一起研究出了对策,命令全北京的妇女不得洗脸洗澡,不得搞个人卫生,也不得出门,要“脏死”洋鬼子。同时,到各郊县去抓狗,杀了取狗血,还在北京城里挨家挨户收集妇女月经血,用于义和神团破洋鬼子的“阴门阵”。

结果西什库教堂和大使馆攻了三个月没攻下来,但义和神团的阵地上腥风血雨,到处都是狗血和妇女月经血,弄得大夏天的恶臭好几里,绿头苍蝇和蚊子成球成堆,义和神团都不敢在自己的阵地上呆了,结果洋鬼子的阴门阵没破,自己的狗血淋头阵先破了。

对戊戌变法,他的态度是,宁肯亡国,绝不变法。因为光绪皇帝主持了戊戌变法,所以徐桐最恨光绪皇帝,他积极参与“乙亥建储”,是朝中主张废光绪最积极的大臣。庚子之乱,慈禧向各国宣战,他的游说和推波助澜难逃干系。

在徐桐看来,不仅光绪皇帝该死,朝中凡是沾上洋字的官员都该死,尤其是大清外务主管部门总理衙门,里面的官员都该死。

义和团刚进北京时,载漪之流以莫须有罪名把总理衙门章京袁昶、许景澄处死。袁许二位是公认的洋务长才,晚清杰出的外交家,为官清廉勤勉,没有任何过错。正因为如此,没有那个正直的大臣肯当他们的监斩官,是徐桐的儿子徐承煜主动出任监斩官,徐桐为此而沾沾自喜,觉得很露脸。

八国联军进京时,慈禧太后在荣禄的帮助下西逃,徐桐年纪大了,错过了随扈的机会,于是决定以身殉国。他让老仆在厅上房梁结好两根绳子,唤来三儿子徐承煜,对他说,我是首辅,国难当头,理当殉国。我儿官居二品,饱读圣贤之书,当知何以自处。徐承煜说,爹你放心,这是你的一生大事,儿子一定陪你上路。

于是,徐承煜把他爹扶上凳子,徐桐颤颤巍巍把头伸进了绳环,眼睛期待地看着徐承煜,徐承煜无奈只好再次表态,爹,你放心,我一定陪你到泉下。

接着毫不犹豫地抽走徐桐脚下的凳子,看着他爹蹬腿西去,瞅瞅周围没人,换下二品大员的袍褂,穿上下人穿的那种短打,悄悄出门溜了。只是他运气不好,一出门就碰上正准备闯到徐桐家的日本兵。

徐承煜自己以为这些行径人不知鬼不觉,其实都被徐桐的老仆看在眼里。那个老仆原来打算着这爷俩死了后他来收尸,所以没敢走远,在旁边躲着。看到徐承煜答应他爹一起赴死却自己跑了,大为不忿,当天晚上就把此事告诉了来打听消息的人,于是徐承煜的勾当就传遍了四九城。

时人对徐承煜有个著名的评价,叫做枭獍。枭獍是《洛阳伽蓝记》里的典故,食母之鸟曰枭,食父之兽曰獍。枭獍在古代用来形容忘恩负义之最,是特别狠的贬义词。

说徐承煜是枭獍的是王文韶。他当时是军机大臣,八国联军破城时他还在城里,因此知道徐桐家里的变故。王文韶是个办事认真的人,城里的官员都跑光了,只有他还记得去军机处拿了印信,然后出城追赶慈禧,日夜兼程,在怀来县赶上了大部队。

是他把徐桐投寰自尽的事告诉慈禧的,说到徐承煜,圆滑事故从不说人一句坏话的王文韶忍不住了,咬牙切齿地说,此人简直是枭獍。王文韶是当过总督的人,是天津大学和唐山交通大学的创始人,在载漪他们眼里是不折不扣的大汉奸,因此处处排挤,要不是朝中有个荣禄护着,早被载漪载澜兄弟杀了。

所以,当庆亲王奕劻奉命回京主持和议时,为了维护大清的司法主权,想把徐承煜要回来。当时徐桐最得意的学生启秀也被日本人抓了,奕劻想一块要回来。交涉时日本联络官问奕劻,徐承煜这个人怎么样?奕劻脱口而出,他是个枭獍。

过了几天,日本人没打招呼,直接把徐承煜和启秀一起押到菜市口杀了。奕劻气急败坏,强烈抗议。可是日本联络官说,你不是说他是枭獍吗?我们日本是为民除害。奕劻当时呆若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日本当时认为,日本使馆书记生山衫彬被杀,徐桐要负很大责任,所以拼了命地找他的麻烦,恨不能诛了他九族,哪怕他已经死了也不放过他。

徐承煜死的很猥琐。他死的前一天,日本人弄了一桌酒菜给他吃,他很兴奋,以为日本人怕了要放他,于是一边吃一边口出狂言。一旁的看守看不过就直言,这是你的断头饭,明天日本人就要送你上路了。徐承煜听了立即昏死过去,屎尿流到裤子里,直到第二天到了法场也没醒过来,所以徐承煜其实是吓死的。

徐桐不是他儿子害死的,所以题主的题目有些误导。他只是被他儿子连累了名声,一辈子讲理学,拿《太上感应篇》当饭吃,平时其他人犯一点点小错他就揪着不放,待人极其严苛,到头来自己却教出了那样一个儿子,真正让天下人笑掉了西班之牙和葡萄之牙。

不过他自己选择的结局还算不错,不然后来会死的更加羞辱。以徐桐的表现,最后议和时肯定是173人罪魁祸首大名单的前五,他又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李鸿章肯定不会死命保他,估计不会有什么赐令自尽之类的恩典,一定会弃市。


国史馆


我想他不是被他儿子坑死的,而是被他自己坑死的。顽固,愚昧。结合为官之道,结合为人之道,可以想象,其实徐桐不过想显示出他那“君辱臣死”之义罢了,命老仆在大厅正梁上,结两个绳套,唤来三儿子徐承煜,要他和自己一同殉国。他当时心里也许在想,儿子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只是玩玩而已,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因为旁边就是仆人们。他不好明说,因为他想通过仆人们把他的事迹宣言出去。于是,他给儿子使了一个眼色。并对儿子说,我是首辅,国家遭难,理当殉节。原以为,这小子能听得懂,可他失误了,他儿子虽身为刑部左侍郎,可就是一个草包,他根本听不出他爹是反话正说。还大大咧咧,慷慨陈辞的道:爹你放心,这是你一生的大事,儿子陪你上路!于是,徐承煜将他老爹扶上踏脚的骨牌凳,将皤然白首伸入绳套,两眼却还望着右边,是期待父子同时毕命的样子。徐承煜无奈,只好再次表态:爹,儿子一定陪你到泉下!说着更不怠慢,将垫脚的凳子一抽,成就了他老父的“大节”。而他自己,却脱去二品服色的袍褂,一身短装,悄然遁去,可惜没跑几步,被日军给逮住了,最后斩首在午门外。


平安读书


徐大学士是朝廷中铁杆的保守派,他热烈地爱着他的大清国,爱到了愚昧无知盲目排外的地步。他观看过欧洲地图后,发表过一段十分滑稽的评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真正荒诞不经的是他老人家,关于西洋的东西,不论精华还是糟粕,在他的眼中,都是一堆毒药和垃圾。凡是洋人,不论好坏,他都视作不共戴天的仇敌,不将他们杀干杀尽,难消他心头之气。不幸地是,慈禧偏偏将一处邻近使馆区的宅子赏给了他,他虽然愚昧却并不愚蠢,老佛爷赏脸,他岂敢不兜着?于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和洋人做起了邻居,然而他也有宣泄的办法,在门上贴上了一幅对子,上联是“望洋兴叹”,下联是“与鬼为邻”。

慈禧老佛爷让徐桐和洋人议和着实难为了他。这次事变就是义和团杀洋人引起的,而他就是义和团的后台之一,和洋人开战他的呼声也是最响。在洋人眼中他就是罪魁祸首,让他去议和,洋人肯定饶不了他,反而失了大清国的体面。罢了罢了,反正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不如自行了断,还能落得个殉国的美名。然而,他却不想自己一个人死,这样不够壮烈,他拉上了儿子徐承煜,父子一起殉国,满门忠烈岂不美哉?徐承煜受老爹的影响,也是个顽固派,只不过没有他爹顽固地彻底,至少洋人的大烟他还是喜欢的。但对主张通洋的洋务派官员,他却恨之入骨,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往死里下手。不久前,主和的许景澄和袁昶被判斩首,身为刑部左侍郎,大清国主管司法的副部级干部徐承煜徐大人亲自监刑,洋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看,这就是勾结洋人的下场!

徐桐命人在房梁上系好了两条白绫,自已先用力拉了一下,嗯,还蛮结实,是该离开的时候了!他向徐承煜投去了殷切的目光。徐承煜也想离开,但不是想离开人世,而是离开兵荒马乱的北京城。他并没苟同老爹殉国的想法,世界那么大,他还想去看看,老佛爷和万岁爷不都这样干的吗?但他不能表现出来,还得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老爹为国殉难,当儿子的也不会苟活,我先帮您老人家走好,然后就去追随您的脚步!”徐桐满意地投缳自尽,临死没想到自已的儿子却是个坑爹的主。没等老爹气绝,徐承煜就脱去了二品官袍,换上了一身便装,急匆匆逃离了家门。然而,徐承煜动作还是迟了些,刚出家门就遇到了前来抄家的日本兵抓了个正着。

慈禧老佛爷一路“巡狩”到了西安,那里虽然是九朝古都,但慈禧还是觉得还是北京的紫禁城好,她终于“巡狩”累了,想回去了。然而回去却并不容易,得先和洋人谈和条件。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之后,老佛爷终于接受了列强巨额赔款的要求,这对于她来说早已习惯了,毕竟不用她拿一分钱。当然,还有其他的条件,比如惩治主战的官员。殉国的徐桐也在被追究之列,既然你爱国忠君,连死都不怕,那就再替老佛爷背一次黑锅吧。给徐桐的判决是弃市,由于人已自杀,就免于追究刑事责任,但在联军狱中的徐承煜就不一样了,一个连亲爹都坑的人,留着又有何用?不如用他的项上人头来送洋人的顺水人情吧。于是慈禧老佛爷金口轻启,齿间轻轻迸出一个字,却让人不寒而栗:“杀”!

徐承煜骗父自尽自己却苟且偷生的坑爹事迹,早就在朝野上下传得人尽皆知,世人无不对其投以鄙夷之色,就连以圆滑著称的王文韶也将他比作“枭獍”,视为吃母食父的恶兽。民间百姓听闻他被处死也是拍手叫好,连连说“天道好还”,短短四字,却揭示了因果报应这个不二的真理。徐承煜又一次来到了熟悉的刑场,不过这一次并不是监刑,而是受死。他是被人抬着来到刑场的,在听到了死亡判决的时候他就吓得昏死了过去。他时常使用的那口钢刀,最终落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在刀光闪过的那一刻,不知道徐承煜是否想到过这样一句话:抬头向上看,老天放过谁?


红袖添香夜读史


徐桐是汉军旗,做过同治和溥儁的老师!是支持义和团反对革新反对洋物的。在自己大门贴了一幅对联“与鬼为邻,望洋兴叹”。他支持慈禧废掉光绪立溥儁为保庆皇帝,他支持端郡王载漪等人利用召抚义和团烧教堂攻打使馆。他支持慈禧载漪杀了“徐用仪,许景澄,袁昶,立山,联元”!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西行没带他走,他也觉得老而无趣选择了自杀!他的三子徐承煜已经是二品大员,在答应随父亲一同自尽后帮父亲站在凳子上悬梁自尽后,他并没有紧随其后。而是选择了跑路,但被联军抓到被指认后枪毙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有不少满人举家自尽(崇绮一家,奕劻弟弟奕功一家),汉人官员只有发展甲骨文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自尽了!


号角催人红旗飘


"殉国"尽忠的父亲,"坑爹"抽梯的儿子。徐桐老爷子顽固成痴,对庚子年的拳匪有特殊的爱好,倾力支持义和团在北京的活动,帮这些团民争取合法的身份。而且,他对义和团的各种"神术"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极力向慈禧太后推荐,认为"中国当自此强矣!"。

《金銮琐记》中记有这么一件事,庚子国变时,西什库教堂和使馆区防护严密,义和团暴徒久攻不下。有一个翰林对徐桐说"洋人使妇女赤体围绕以御枪炮。"许多人听了暗笑,但徐桐却信以为真。又有拳民进一步献策,说数十洋兵之所以能够守护教堂,一是"以妇女猩红染额,炮不能中";二是"割教民妇阴,列阴门阵,以御枪炮"。徐桐获悉更加深信法术通神,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阴门阵"和"染额避炮"的法门,供义和团使用。

徐老爷子如此"尽心尽力",义和团却没有放过他的宅子,拳民进京后打砸抢烧,徐府也没能逃过一劫,被火烧了个干净,全家投井者无数。他儿子小徐大爷也没有闲着,国变之前,慈禧太后下令斩杀许景澄等五人时,就是刑部侍郎徐承煜监斩,理由仅是五大臣认为不可与十一国开战。

十一个国家的各色洋人,一路所向披靡,打进了古老的北京城,徐桐父子没有随太后逃"西狩"。洋兵进城以后,徐承煜很明白老父亲的心意,让他跟老太后跑路都不去,如果让他离开北京逃跑,更加没有可能。虽然父亲已经八旬开外,但是自己还算年轻(六旬),不能葬送于洋枪之手。

对这件事,《清史稿》是这么说的:已,联军入,桐仓皇失措,承煜请曰:"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体。盍殉国?儿当从侍地下耳!"桐乃投缳死,年八十有二矣。而承煜遂亡走,为日军所拘,置之顺天府尹署,与启秀俱明年正月正法。命下,日军官置酒为饯,传诏旨,承煜色变,口呼冤,痛诋西人不已。翼日,备舆送至菜市,监刑官出席礼之,已昏不知人矣,寻就戮。

什么意思呢,说张皇失措的徐承煜,去劝顽固的老爷子徐桐,说你对义和拳的匪人那么好,如今洋人来了,肯定是少不了鬼门关上一遭,朝廷大臣的体面何在?不如殉国搏一个千古留名吧,别犹豫,我陪你去!

徐桐一听,有道理啊。称赞说好儿子,真有骨气,两人就找来绳子悬在梁上,踩着凳子爬上去,刚把脑袋伸进去,还没站好,徐承煜说,儿子恭送父亲再死,然后下来就把老爷子脚底下的凳子抽了,得了您那!徐桐还没反应过来,就自挂东南枝了。刚才还答应父亲一起走的"坑爹儿子"徐承煜,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尘埃,麻溜的跑路了。

满城尽是洋毛子,徐大少怎么跑得了,他刚一出胡同口,就被联军之一的日本兵逮了个正着。于是,徐大少在日本人手中,变成了联军的囚徒,关押在顺天府大牢。一直关押到次年正月,北洋耆宿李鸿章与洋人进行庚子和谈后,日本人宣布了死刑命令,徐承煜和父亲的学生启秀,吃过断头饭,被押赴菜市口问了斩刑。听说将被斩首,徐承煜颜色大变,高呼冤枉到天亮,行刑时已神智昏迷,任人摆布。何等人品,可见一斑。

说来也巧,当时慈禧太后下令斩杀许景澄等五人,就在菜市口,由徐承煜监斩问刑,不过一载,轮到徐承煜来到菜市口,不知何等心情,有道是"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对此,外务部会办大臣、文渊阁大学士王文韶有他自己的看法,认为徐承煜是"弑父枭獍"。由此看来,徐承煜的确是个坑爹的祖宗。

(节选自作者原创: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之《钩沉| 老子殉国自尽 他帮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坑爹"情结》)


石头大狮的膠澳筆記


徐桐,字豫如,他是清朝晚期大臣,同时他顽固守旧、厌恶西学,故而他还是晚清保守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徐桐曾做过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官职。他也颇得慈禧太后的信任,曾经他还建议借义和团之力,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那晚清顽固派大臣徐桐,是如何被他自己的儿子坑死的呢?

其实,虽然徐桐的死和他的儿子徐承煜有些关系,但是对于徐桐本身而言,他是殉国全大节的。是他在庚子之变的时候,徐桐看到清朝国破,所以他就以君辱臣死的思想,决定上吊殉国,本来他是想和他的儿子徐承煜一起殉国的,但是结果徐桐上吊死了,而徐承煜在徐桐死后,则没有上吊殉国而是走了。这可以说是徐桐被他儿子坑了,当然徐桐本来就是想上吊的。

当时在庚子之变的时候,敌军进去京城,很多人都逃走了,这时徐桐是清朝大臣,看到国破的情况,他心里很难过,在古代封建社会人注重气节的。

所以徐桐就让人在屋里准备了两个绳子,这绳子是用来上吊的,一个是给他准备的,一个是给他儿子准备的。之后他就把他的儿子徐承煜叫来,对徐承煜说,如今朝廷蒙难,理当殉节。


徐承煜听过后,明白他父亲的意思是让他一起殉难,于是当场就对他父亲说,“你放心,会陪你一起殉节的”。

然后徐承煜就扶着徐桐上了板凳,而后徐桐就用绳套挂住脖子,此时徐承煜在徐桐的右手边,所以他的眼睛就一直向右看,意思就希望徐承煜和他一起殉节。

徐承煜明白徐桐的意思,于是徐承煜就又说会陪他父亲一起的。徐承煜一边说、一边把徐桐脚下的板凳拿走了,就这样,徐桐最终殉国全以气节了。

而徐承煜在徐桐死后,他就穿着短装离开了跑了。当然徐承煜并没有跑掉,他最终还是被斩了。


徐桐虽然是保守派、厌恶自西学,但是徐承煜却喜欢西方洋烟卷,当然他是不敢让他的父亲徐桐看到的。对徐徐桐的死,的确和徐承煜有关,但徐桐本身就想殉节,只不过徐桐是想和他的儿子一起。当时徐桐的儿子在他面前是答应了,然而在徐桐死后,他的儿子却跑了。徐桐最终也没完成他父亲两人共同殉节之事。


中孚鉴


这种不能顺应历史潮流,目光短浅迂腐不堪的清流,是国家的绊脚石,倒霉是必然的。还是孙中山的那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朝廷都跑了,还轮得到他殉节?死了就死了,大清药丸,有他没他都一样。


用户383509183179


我也不知道?求解!


做良心酒诚信做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哈哈我不是萨沙我是冒牌的,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借过15602686


这种不能顺应历史潮流,目光短浅迂腐不堪的清流,是国家的绊脚石,倒霉是必然的。还是孙中山的那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朝廷都跑了,还轮得到他殉节?死了就死了,大清药丸,有他没他都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