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勞動節遇上“五四百年” 勞動締造“青年工匠”傳承

五一勞動節是勞動者的節日,五四青年節是年輕人的節日,而青年人正是勞動者的主體,是社會的建設者和民族的希望。歷史上,工人運動捍衛了勞動者自己的權利,“五四運動”發出了中國青年救國抗爭的吶喊;現如今,當勞動節假期遇上“五四百年”,不禁引發筆者對青年勞動者們的思考。

青年人創造財富、實現夢想的“階梯”不正是勞動嗎;當“青春的激情和活力”與“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結合,不正是當今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途徑嗎;未來的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正是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通過勞動來創造嗎。

當勞動節遇上“五四百年”  勞動締造“青年工匠”傳承

古人云:“鄉村四月閒人少,採了蠶桑又插田。”到如今“中國製造”享譽世界,勤勞樸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是中國人民的優良作風,辛勤勞動是中國人民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能夠實現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因此,勞模精神是一種永不退色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不斷進步發展的動力。

從大慶鐵人王進喜,到掏糞工人時傳祥,從紡織工人趙夢桃,到原子彈之父鄧稼先,新中國的建設發展充分證明,勞動沒有高低貴賤,每個勞動者都是時代的建設者,勞動最光榮!

如今,從奔走在城市街頭的快遞小哥,到在人流密集區執勤的人民警察,從互聯網時代創業創新的大學生,到載人航天、深海探究等工程的新一代科學家,他們都是勞動者,當代中國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他們的辛苦付出。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勞動的方式不斷改變,勞動內容的分層不斷豐富,勞動創造的價值也不斷提高,但無論勞動形態怎樣變化,勞動依然是人類獨有的最寶貴的技能,偉大的勞模精神依然是時代永恆的價值。

當勞動節遇上“五四百年”  勞動締造“青年工匠”傳承

從勞動者的年齡構成上不難看出,青年人有著健康強壯的體魄,是每個時代勞動者的重要力量,勞動也是實現青年人理性價值的主要途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當代青年既傳承著前輩勞動者的任勞任怨的勤勞品質,也創新開拓著符合現代特點的勞動方式,致力於刻苦鑽研、大膽創新、提高效率、銳意進取的勞動精神風貌。

在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就勉勵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於砥礪奮鬥,也要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這就需要青年通過勞動來砥礪奮鬥、學習本領、創造價值。其中勞動締造出來的“工匠精神”就應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中國高鐵“復興號”的速度驚豔了世界,中國神舟載人飛船遨遊太空讓全球稱讚,中國的城市高樓等大型建築的建設效率讓國外驚歎,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中國勞動者辛勞的努力,更離不開勞動者中“大國工匠”們的精湛技能,才創造了一個又一箇中國奇蹟。

當勞動節遇上“五四百年”  勞動締造“青年工匠”傳承

​比如,看似不起眼的焊接工,其實不僅有豐富的理論基礎,更要有夜以繼日,每天重複大量相同工作的艱苦付出,才能換來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樣的尖端工藝,這樣的精益求精,讓“工匠精神”成為時代印記,是“勞動光榮”的生動詮釋。

勞動創造的價值和財富是時代的最強音,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是當代青年不懈追求的目標,青年勞動者們用汗水和智慧,艱苦奮鬥,開拓創新,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更能助力“中國夢”的實現。(文/雪峰紳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