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歌迷眼中的beyond

我喜欢beyond 的算起来也有九年了,自从初一时我表哥给我听了那首海阔天空,便一发不可收拾。当时还没接触过网络,镇上只有一家黑网吧,而且那家老板和我爸认识,去上网怕挨揍,所以只有在我哥手机上听黄家驹的歌。当时我还不知道黄家驹去世已经有十几年了,表哥跟我说这歌手好像死了,当时我觉得有点懵,歌唱得这么好听怎么就去世了?

刚开始几年我肯定算是beyond 的脑残粉,不许别人说家驹的不好,觉得他们就是世界四大乐队之一。记得有次我阿姨说我为什么一直听死人的歌,当时气得我拿着菜刀在菜板上乱砍发泄。而且那几年我一直相信那条挺出名的谣言;黄家驹没死。。。。

到了最近几年,我也过了中二的年龄,也二十一岁了,不那么容易冲动了。

有时看到黄家驹那几首大众最喜欢的歌曲下有挺多吹捧的评论和对骂,也只会一笑带过。

偶尔知乎上还是会有些人拿黄家驹和周杰伦对比,有时我想说下自己的看法,但又怕一群人攻击我是B斗士,所以大多时候都选择不发声。

前几天突然萌发出写一篇关于 beyond 的文章,表达下我自己的看法,还有就是想让部分人对beyond的看法不要那么偏激,不要开始就否认他们。

所以,故事开始了。

1983年,21岁的黄家驹通过通利琴行老板认识了叶世荣,发现对方都喜欢摇滚乐,便因此结交成为了朋友。

那时他们并非专门做音乐,只是当做爱好玩,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有段时间黄家驹和叶世荣还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做销售,这样也有更多时间玩音乐。

当时他们几个音乐好友准备组乐队一起去参加“山叶结他”音乐比赛(黄家驹.叶世荣.邓伟谦. 李潮荣 第一代成员) 但几人组队参加比赛一定要有乐队名字,他们四人商量考虑后,决定将乐队叫做:beyond(超越)

多年后叶世荣解释说,当初起这名字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beyond 凭借两首原创纯音乐(大厦和脑部侵袭)获得冠军。这两首歌曲也被收录在1984年《香港》专辑中。

这场比赛创办人评价说:一支新的乐队起航了,beyond !

(脑部侵袭和大厦两首作品接近十分钟的纯音乐,风格属于英伦摇滚风格,在大厦中家驹演唱了一段英文歌词,这两首歌曲推荐各位去听下)

在获奖后他们还是照常工作,偶尔去演出一下,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在1983年底,邓伟谦和李荣潮相继乐队。同年黄家强和王欧文加入乐队。

(其实黄家强加入乐队并非黄家驹邀请,而是叶世荣和乐队成员邀请进入。黄家强最开始学习的是吉他,他的第一把吉他是家驹卖给他的。家驹也教了家强弹贝斯)

1984年初,王欧文离队,之后陈时安加入乐队。 因为他们平时需要地方练歌,叶世荣就对家人撒谎称自己要结婚,家人把自家的一套租房给了叶世荣当做婚房。

当然他当时并没有结婚,而是拿来作为他们练歌玩音乐的地方,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二楼后座”

不过这层楼中还有其他租客,偶尔练歌时难免会打扰到其他人。一个租客阿伯经常和他们交涉,但通过多次友好协商都无果后。,阿伯叫了警察来处理。

警察看这几个年轻人,带有些无奈和可惜的对他们四人说;你们一个个人高马大的,做点大事给别人看,不要常被别人投诉。

家驹听完后,觉得是应该做些事,让其他人知道,我们不是做着玩而已。从这时开始,家驹萌生了开第一场演唱会的想法。

1985年,他们开始准备,找银行借了几万,四人自己去印刷派发传单,租场地,卖票,邀请乐评人来观看。

在演唱会开始前没多久,陈时安退出了乐队。

这样就差了一个主音吉他手,叶世荣找到大专的朋友黄贯中来做主音吉他手,但黄贯中对吉他也不是太了解,也是家驹教会的黄贯中吉他,就这样黄贯中加入了beyond

(当时黄贯中在帮他们做海报宣传,还有一种说法是;黄贯中当时会电吉他,有次他一个人在弹吉他时被家驹看到了,所以家驹邀请他加入)

从此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叶世荣几人成为大众最熟悉的阵容

(在1986年到1988年刘志远也在乐队中,离队原因据说是因为黄家强和他争女朋友,为这件事家驹差点把家强踢出乐队。刘志远对外说是因为要留学所以离开,不过在离队不久后就和黄忠贤组成乐队浮世绘,在1988年的真的见证演唱会时回来帮唱过)

1985年7月20日:香港坚道明爱中心 Beyond1985永远等待演唱会(Beyond自资)正式开始。

在演唱会之前他们已经有些原创歌曲,主要是英文摇滚歌曲和纯音乐,也有粤语歌曲。而且也有演出经验,并不担心发挥失常。

(由于年代久远,我没找到完整版本的演唱会视频或者音频,只找到几十秒的视频,下面是他们第一场演唱会的曲目,部分因为由于未收录在专辑中,可能我们永远听不到了)

可惜第一场演唱会并没有让大部分人接受他们的音乐,乐评人也没来几人。因为当时乐坛是以流行歌曲,情歌为主流,摇滚音乐一直是属于边缘歌曲。

他们还亏了几千元,不过这场演唱会也为他们收获了一群忠实歌迷。还有就是,他们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个经纪人;陈建添

这人此后和他们产生了一些数不清的故事

1985年永远等待演唱会宣传海报,据说是由黄家驹设计,图片中有天使、人类、地狱。

一个歌迷眼中的beyond
一个歌迷眼中的beyond

1985年演唱会曲目

01.飘忽的她.

02.飞越苦海.

03.永远等待.

04.Drum & Guitar.Solo.

05.再见理想.

06.Long Live Rock? N' Roll.

07.BUILDING.

08.The other Door & Brian Attack

09.Long Way Without Friends.

10.旧日的足迹.

11.黄家驹.Solo.

12.午夜聚会.

13.Last Man Who Knows You & Myth.

14.Death Romantic & Dead Romance (Part I.II)

这场演唱会的部分歌曲已经找不到了,因为当年有部分歌曲未收录在专辑中。

2019年4月25,3点20

时间到了1986年,这时他们在所谓的地下音乐圈中也稍微有了些名气,所以准备自己出资发行专辑,为了这张专辑他们也是自己做了全部工作,从录制歌到找商店宣传都没落下。

这张专辑是我很喜欢的作品《再见理想》当时他们玩音乐被家人朋友看做是不务正业,认为玩音乐没有前途。这张专辑也是被别人理解的情况下孕育而生的,专辑中也展露出他们当时的感受。

这张专辑主打歌曲应该也是专辑同名的再见理想,歌中透露出无奈与唏嘘,独坐在街边,陪伴自己的只有身后的影子。不过在最后一段歌词中,还是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就算身边人不认同,也要追寻自己的理想,一起高呼robk!

再见理想专辑中有很多种音乐风格,不止是摇滚乐,还有布鲁斯音乐以及迷幻音乐等等。

再见理想专辑在香港乐坛的销量算是失败的,只卖出了几千张,不过在地下乐队中,能卖出几千张也算是不错的开头了。

这张图片是再见理想的封面图,由黄贯中拍摄。

一个歌迷眼中的beyond

在专辑发行不久后,他们受邀请参加首届亚太音乐节,在台湾举行演唱会。虽然这次演唱会大部分歌曲都是粤语和英文歌曲,不过反响依然很激烈,还被听众请求返场。

这次演唱会黄家驹为了感谢歌迷支持,临时编词演唱了国语版的永远等待,旧日的足迹,金属狂人。

后来这三首歌只有旧日的足迹国语版被收录在国语专辑中。关于这场演唱会在网上都可以搜到,时长为五十分钟左右。

另外,在1986年4月,他们在香港中环演艺会,举行了剖释聚会,也是由他们自己出钱举办的。这场演唱会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他们的第一场演唱会,其实并不是。

这场演唱会在网上可以找到,由当年现场歌迷录制。

这段时间时,陈建添找到了他们四人,要和他们签约。

据陈建添后来回忆说,当时看了这几个年轻人的演出,内心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这几个人以后一定会红。

这时他们算是正式进入乐坛了,加入了环球唱片公司,不过也意味着他们要改变一些东西。

他们当时留着长发,穿着都是比较廉价的衣服。因为他们几人都是在屋村长大,经济情况和生活环境都不算好,有次电视台采访,直接被主持人称为长毛怪。

1987年,他们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首张商业大碟 亚拉伯跳舞女郎,因为这次有经纪公司的帮助,宣传和制作都更精致一些。

这时候Beyond还在探索如何确立自己的风格,如何让大众认可,这张专辑中你会感觉到一股浓烈的中东氛围。

主打歌曲东方宝藏开头歌词是;

身边的破纸上

记载东方的宝藏

在落日下觅我路

四处崎岖使我倦

偶听到声音似魔鬼的叫嚎

仿佛一人置身于沙漠中,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四处传来风沙声就像魔鬼一样吼叫。

你听这张专辑时,能明显感觉到,不管是乐器还是录音环境都有很大提升,想必经纪公司对他们也抱有很大希望。

这张专辑中我对以下几首歌曲都挺喜欢:东方宝藏,过去与今天,无声的告别,追忆,随意飘荡,孤单一吻,亚拉伯跳舞女郎。

这张专辑卖到了两万张,虽然和金唱片还相差五千张,不过也算是不错的成绩。但在评价上可不太友好,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他们的音乐类型不符合主流音乐,虽然是精品,但大众不喜欢这类音乐。还有就是这张专辑他们的封面照让大家接受不了,显得有点怪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些雷人。

一个歌迷眼中的beyond

不过在同年下旬,他们在香港高山剧场举行了亚拉伯跳舞女郎演唱会,这场演唱会来了几千名听众,对于一个只发行了一张商业大碟的乐队来说,算是不小的成功。

先写到这里吧,如果有哪些地方没写对,希望观众大佬们指出,后面会继续更新。

天驹数码评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