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商誉减值?

用户8768804643930


商誉,很多人认为是“经商的信誉”,这就有点望文生义了。误认为一些很知名的大企业,商誉很高,其实恰恰相反。

什么是商誉?

商誉,记住一句话:无并购,无商誉。商誉是一个企业合并另一个企业时给予的超额价值。比如A企业合并B企业,当时B企业的净资产才1个亿,但A企业认为B企业很有价值,合并过来后会给自己带来很高的盈利,于是花10个亿把B企业给并购过来了。其中超额给的9个亿,就是商誉。这个商誉9亿,是A企业买B企业时真实付给B企业股东的。因此,在A的财报上,会有9亿的商誉记载。

什么是商誉减值?

就是A超额花的9亿收不回来了。原来A并购B的时候,评估B会以后每年盈利3亿,那商誉9亿3年就收回来了。但并购回来后,第一年才盈利100万,第二年甚至亏损!那必须给那9千万商誉计提减值了,因为多付出的这部分钱打水漂,白白给B企业的股东了。因此,在年末的时候,把9亿一次性全部给记提减值,相当于这9亿没了。

前段时间,不是一些名星成立个几乎空壳公司,然后有个上市企业高额并购这个皮包公司,最后再计提”商誉减值“的吗?凡是商誉很高的公司,最好要回避。

谢谢阅读,谢谢点赞,请在评论中发表您的观点,或者关注后私聊。


投资悟道


1.什么是商誉?

商誉,英文全称Goodwill,英文字面意思是能够给他人带来好感的良好口碑,中文翻译商誉之中的“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名誉与信誉,商誉是指在过去的时间周期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价值。

2.商誉从何而来?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商誉产生于对其他公司的并购或合并,也称之为合并商誉,换言之,如果没有兼并就不会产生商誉,计算商誉的方式是并购所使用的投资成本减去被并购公司的净资产。

3.商誉如何计算?

商誉=投资成本-净资产

简单举例子,A上市公司在2018年花费3亿收购了一家净资产是1亿万的B公司,由此,产生的合并商誉就是:3-1=2亿,也就是说,被收购的B公司能够看得到的净资产是1亿,看不到的商誉是2亿,这就属于商誉的资本化。

4.为什么商誉减值会爆雷?

我们继续以A上市公司为例,合并商誉是由于收购的投资支出所得,本身属于支出的组成部分,当A上市公司进行商誉计提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情况。

简单理解,净利润减掉了“商誉支出”的部分,当A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数值多于商誉时,即使商誉减值,仍会是盈利状态;反之,净利润数值小于商誉时,A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就由盈利变亏损,产生了所谓的“商誉减值爆雷”。

比如A上市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是5亿,收购B公司产生了2亿商誉,全部商誉计提之后的净利润就是5-2=3亿,净利润有所下降,但还不至于由盈变亏;假如A上市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是1亿,那么,1-2=-1亿,也就是说在计提2亿商誉之后,净利润变成亏损1亿,由盈变亏就爆雷了,当然,商誉计提少一些,计提5000万,A上市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就是1-0.5=0.5亿,仍然盈利。

换言之,商誉计提的幅度是影响商誉计提之后是否盈利的因素,话说回来,假如上市公司具有巨额商誉,总会存有隐忧,因此,对投资者来说,仍要回避那些巨额商誉的上市公司。

5.在哪里查看上市公司的商誉?

当然,实际上商誉的计算具有不同的方式,而且较为复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只要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之中查看商誉的数值即可。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之中就能看到上市公司的商誉,商誉水平合理的上市公司具有投资的安全边际,反之,不在安全范围的商誉水平则具有潜在的踩雷风险。

关注杰克,让你快速看懂股市,文中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有投资疑问可私信互动交流。

杰克财富


要明白商誉减持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商誉是什么??

商誉其实就是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行为的所产生的附带产物。比如,A是上市公司,收购一个创业公司B,B的净资产2亿,但A花了5亿收购,那么多花的3亿元就是商誉。商誉体现了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价值。


那么了解了商誉之后,其实就很容理解商誉减持的意思了

如果市场环境不好,经济不景气,被收购公司可能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亏损,在财务上就需要做商誉减值。比如3亿,可能减值之后就只有2亿了。那么在财务上,他就是一个调节利润的关键点了——为了避免出现亏损,该计提减值准备时不计提,兜不住了就在某一次的业绩报告里突然一次性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商誉黑天鹅去年就出现过,坚瑞沃能、龙力生物还有游久游戏,都是很鲜明的例子!


根据前不久发布的商誉减值提示风险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484亿元。所以对于商誉减持的公司我们需要非常注意的,一旦走了熊市更深一层次的下跌,商业减持就好比是一个利空。如果你持有的个股不但出现了商誉减持,还处在股价高位,那一定是有极大风险的哦!!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疑惑和投资建议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无并购,不商誉。

举个例子!

1、假设我的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我现在看中了一家做手机宠物的互联网公司,于是我去并购他,说白了就是把这家公司买下来。

2、这家公司资产负债表打开一看,啧啧,净资产很少,统共就几张桌子,几台电脑~杂七杂八加起来不到10万快钱。找个机构来评估一下,没错,公允价值10万块。

3、但是我能只花10万块就买下这家公司吗?不可能啊,人家不会卖给我啊,我要只出10万,人家直接把我怼到办公家具城去了。这个公司的价值不在净资产上,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并不反映公司的全部价值。这家公司人家还有技术、团队、销售网络、游戏用户等等。这才是我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最后都会反应未来的销售利润上。

4、最后,我们经过谈判,我出价值1个亿,购买这家公司。那么这1个亿与公司10万元公允价值直接的差就是商誉----9990万元。

5、我为什么要给这么高,因为我觉得这家公司未来能给我做到每年1000万的利润。但是,三年的业绩承诺期过后,这家公司只能做到500万的利润,一做商誉减提测试,我的商誉就要做5000万的减值计提。

6、不过我运气好,赶上了互联网热潮!突然直接互联网项目大火!!于是我把这个公司包装下卖出去,把他描绘成未来的独角兽。果然遭到几家上市公司哄抢。最后一家公司出价10个亿,买下这家互联网公司。商誉为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万元。结果,三年业绩承诺期过去以后,还是只能做到每年500万的利润,于是商誉减值九亿四千万。


  • 商誉里面包含很多上市公司的主观部分,是上市公司利润调教的垃圾堆。
  • 注意不要购买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过高的公司股票。尤其是我们的A股。
  • 很多并购都有三年的业绩承诺期,期间一般会尽力美化。
  • 商誉减值对企业利润影响很大,一定要注意在市场估值过高的时候的并购行为,这些以后在减值的时候,都是雷。

金融分析局


商誉减值简单点说就是高价收购的企业在整体运行之中呈现的价值缩小了,所以存在商誉减值。可能这样说并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可能能够更好的理解,如果到市场中购买一件衣服,价格是多少呢?是5000元。可以理解为这件衣服现在市场的标价就是5000元,任何人来购买都是5000元。但是到批发市场一看,一模一样的衣服,也是一个牌子的,批发价格3000元,整个批发市场的价格都是3000元。这中间存在着中间价差,怎么算呢?就算作为了商誉。

如果去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商誉呢?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市场的估值为10亿元,但是注册资本以及固定资产、实际资产才达1亿元,那么就存在9亿的商誉。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市场的估值进行着的收购,并不是按照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实际的价值进行的收购,差值部分被上市公司财务作为了商誉。

理解了商誉,那么如何理解商誉减值呢?

了解商誉减值就需要理解,上市公司收购的上市企业并不是一定能够赚钱的,可能还存在亏损以及估值的下降,如果估值下降了,那么对于商誉来说就是极大的影响。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司,估值在2018年间减少了10亿,那么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是多少呢?就是10亿。因为估值、运行等情况存在着较大变故,所以每一年、每一季商誉也会存在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就存在着商誉减值。而对于大幅商誉减值的情况也是存在着股价的风险,涉及到的是整体的上市公司估值。对于高商誉减值预期的上市公司,年报期间还是当规避就规避。


厚金说


现在资本市场上,很多投资者都会关注上市公司的商誉,以此来作为是否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一个判断依据。在资本市场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大的公司因为各种需求去收购别人的公司,而所谓的商誉其实就是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行为的所产生的附带产物。假设:甲是上市公司,收购一个创业公司乙,总共花了10亿的资金,而乙公司的净资产只有5亿,那么多花的5亿就是商誉,商誉体现了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价值。

如果收购完成后,公司乙经营达不到收购时盈利预测的数字,就会产生商誉减值。要是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亏损,那么在财务上也需要做商誉减值。比如说:公司乙在收购完成后,承若实现5个亿的业绩,可实际收益只完成了3个亿,就表示未完成被收购时的价值承若,那么剩下的这2亿,就要从5亿的商誉里面扣除,也就是所谓的商誉减值。另外,要是乙公司未来经营一直都达不到收购时评估资产组价值的指标要求,那么在商誉中就会连续出现减值,一直到该公司的商誉值减值到0为止。

而商誉减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一旦商誉减值的消息确认出来,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就会有所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抛售,导致股价的下跌。特别要注意的是高位的个股,持有股东的获利盘比较多,趁机把股票卖出套利的人比较多,抛压盘一大无法承接,很可能就改变了股价的上涨趋势,变成震荡或者下跌的走势。

所以对于商誉减持的公司,我们在炒股的时候需要非常注意,尽量避免买入这样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在当前环境下,明显是风险大于收益的存在。即便在看好,也要等过段时间风险释放之后在进行参与。

如果大家对我写的内容还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互动交流,如果觉得写得还可以,希望能够点赞关注。


专业配资鑫配网


商誉属于会计上的概念,我们先看看会计准则是如何定义商誉的:

企业在合并时,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视企业合并方式的不同: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指在合并报表中应予列示的商誉,即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购买日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影响又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吸收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购买方在其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存在合并差额的情况下。企业首先应对企业合并成本及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在取得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并且确认了符合条件的无形资产以后,剩余部分才构成商誉。

简单的理解,就是A企业计划收购B企业,B企业的账面净资产为1000万元,但是双方最终达成的收购价格是1500万元,多出来的500万元就是商誉。从商业上来讲,之所以会多出来500万,通常是由于B企业有一些资产按照会计准则无法确定为账面资产,比如品牌溢价、专利技术等等(实际上可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牛市的氛围下,并购往来带来股价上涨,股东便可套现离场,最终买单的还是散户)。

会计上要求商誉在确认后,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而是在每一会计年度期末,对其价值进行测试,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量,如何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则计提减值准则

通俗的理解就是,A企业收购B企业时支付对价1500万的前提是判断B企业未来10年每年可盈利XX万,但是实际上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迭等等原因,导致这一判断无法实现,因此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

以上都是理论上的商誉减值。小花在这里要说的是,2019年1月A股商誉暴雷不断,可谓是世纪奇观。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监管制度的缺失

监管层对收购疏于监管的结果就是导致市场产生一大批高溢价收购的公司,千万别说诸如公司也不傻出这么高价收购自然有它的道理这种傻话,因为从本质上来讲上市公司跟小散的利益角度完全不一样,很多投资者会有这样一种思维,那就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是为了公司多盈利这个目标,所以收购也是为了多盈利,表面上看起来是讲的通的,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说明你上的当还不够多,举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年利润几百万但市值却在几十个亿的高市盈公司的老总有两条道路等待着它选择,正常经营和套现,老总心里明白的很,套现所赚的钱要比正常经营多的多,如此投资者跟上市公司大股东还会在同一利益链上吗,断然不会,所以产生巨大商誉的并购一定要警惕其利益的输送。

财富小花


商誉是公司并购时发生的项目,大多数收购都是溢价收购,收购市值高于该公司资产账面价值时,多出来的部分就记为商誉。商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代表了它们可能给公司带来美好预期,在学术上,商誉来源于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总计价账户论成为会计上核算商誉减值的来源。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一样都是从摊销法修订成减值法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每年年终企业按照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摊销法可以逐年减少商誉账面价值,而减值法虽然能更好的反应合并企业的价值,但成为了企业修饰利润的工具,该计提的商誉减值没有计提,成为管理层调节利润的手段,加上2018年商誉积累爆发,证监会提示商誉减值风险以后,导致1月末商誉减值的雷集中引爆。

(王二狗)




孙建波


耳赵团队:商誉减值,就是一个球队刚买来的明星球员下楼脚崴了!这个赛季都上不了。亏了!

这两天是上市公司集中发布2018年年报的日子,各种故事漫天飞,十多年来都没出现过如此惨的业绩暴雷了。从数据上看,上市公司们业绩暴雷的主要原因是商誉减值。

什么叫商誉减值呢?

我们先看看什么叫“商誉”。商誉的意思就是,上市公司购买一家公司,被购买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只值2个亿,结果我们溢价花3个亿买了,多支出的那1个亿,就叫做“商誉”。就像你经营一个球队,最近刚刚换了一个老板,给了你好多钱,于是你花大价钱买了个明星球员。球员本来年薪200万,你为了挖他年薪给了300万,多的100万支出在你球队的账上就计入“脚誉”(商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黄金右脚球员是被你打动了,结果过来上班的第一天,还没出场,下楼的时候黄金右脚踩了西瓜皮,脚崴了。送到医院一看骨折了,这赛季没戏了。这笔买卖就亏了啊。我们给他降薪这都无所谓,问题是我们计入账面上的那笔溢价“脚誉”(商誉),怎么办啊?怎么和老板交代啊。年终总结大会上,我们只能说,这笔溢价做的不好,减值了。
上市公司在购买其他公司的时候, 人家的老板不舍得卖,咱们只好溢价,支付多一些的钱购买。多支付的这些钱买到的就是“商誉”。“商誉”也是我们买到的“资产”。当然,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买到的公司确实发展前景挺好,能挣钱。
这两年的经济情况和股市如你所见。那简直就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目前的现状是经济环境不景气, 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买来的公司都不挣钱,那肯定不值这么多溢价(商誉)了。
双重打击之下,只能做商誉减值啦。其实也不是坏事,毕竟长痛不如短痛。做了比较大幅度的减值可能也是释放风险的比较可行的做法。
耳赵团队:愿知识带给您健康!

耳科赵医生


商誉是个被改善的词,本质上就是买一家公司买贵了,收购价格高于被收购的公司的净资产,高出的部分叫做商誉,商誉减值本质意思就是做了亏本买卖,承认原来出价太高,现在在项目上记录为亏损,这就是减值。

比如上市公司A三年前收购另一家医药公司B,B的评估净资产只有200万元,但是最终收购价格是3000万元,那3000万-200万=2800万,这是高于净资产的钱,这2800万就是商誉。三年后的今天,A公司承认收购来的B公司几乎没什么盈利能力,连200万元都可能不值得。所以决定商誉减值,减2800万元,这意思是,三年前买错了,亏了2800万元,出了冤枉钱!但是报表不可能讲买公司买亏了。有文学家气质的会计想出了商誉减值这个美貌的词。

商誉是从goodwill翻译过来的,goodwill,直译是美好愿望,用在买卖上,当交易存在价值不对等的时候,goodwill就变成了一厢情愿,而上市公司收购,大部分的goodwill都是一厢情愿,实际价值200万不到的公司,非要一厢情愿地认为价值3000万,所以我认为商誉应该改为一厢情愿比较准确。

那么商誉减值就等于承认当初一厢情愿买贵了,从账面上记录为亏损,因此,商誉也可以直接等同为亏损。商誉越高,亏损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