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步入夕陽,新興行業面臨寒冬,下一個五年你該何去何從?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英國《衛報》最近有一則扎心報道:因為技術發展迅猛,到理工科學生取得本科學位時,他們在大一所學的內容有近50%將會被淘汰。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這意味著五年之內,你面臨的工作內容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也許五年前學了熱門專業,五年後已經被迫轉行。

之前我們發起調查,問問大家還記不記得自己五年前的樣子。讀者@後天跟我們分享了他類似的經歷:

剛畢業時找了份專業對口的工作,造紙廠上班。但我不想幹造紙,又沒有一技之長。


2015年初去了成都做了銷售,然後開啟了我的跳槽之路:


工業照明(11個月)—SaaS軟件銷售(4個月)—防水材料(5個月)—民用照明(1個月)—朋友創業跟著幹(8個月)—民用照明(4個月)—防水材料(1個月)—另一個朋友創業跟著幹(正在幹)


其中空窗期去了解了保險小貸等等,目前做的是智慧照明系統解決。


當初來成都懷揣2萬存款(造紙廠3000一個月),到目前2019年4月12日欠款6萬,一直在試錯,一直在追逐。


好在目前公司雖然剛起步,但是勢頭挺不錯,希望一切都能好起來吧!

還有不少讀者也同樣在職業選擇和人生規劃的路上繼續迷茫。

讀者@娜說:

五年前的目標統統沒有實現,每天得過且過,對工作不滿意又找不到目標。

讀者@Gavin則是從程序員轉到產品經理,現在又做了銷售。

到底怎樣才能避免成本高昂的職業試錯實驗?北上廣和家鄉到底何去何從?未來職場需要什麼樣的技能?

LinkedIn領英一項跨度五年的數據洞察可以回答這些問題。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山越。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新興行業人數激增

談起新興職業,恐怕最耳熟能詳的便是新媒體了。LinkedIn領英在報告中發現,過去五年裡,新媒體運營的數量增加了10.8倍。

由於新媒體運營的入行門檻不高,工作時間和地點也很靈活,一時間親朋好友紛紛開了公眾號,滿屏都是“小編”(比如我)。

讀者@穎小馬就正趁著懷孕的時間學習寫作,為投身新媒體做準備。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過去五年中國最熱門的新興職業及增長率

但是深扒一下超級自媒體大號就不難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傳統媒體的背景,是由傳統媒體轉型的記者和編輯,有紮實的文字功底傍身。

“內容”這一核心技能讓媒體人在不同媒體形式間轉換自如。

同樣數量翻番的還有前端開發和算法工程師。根據報告,其從業人數分別增加了7倍和5倍。

而其中,懂設計、懂交互、懂技術和懂管理的“全能型”工程師則最吃香。

讀者@慕翎說:

從數學跨界去計算機了,拿了中級高級工程師還有PMPCT。

不少平面設計師和網頁設計師也紛紛近水樓臺先轉行。

除了工程師方向,UI設計也是一個熱門方向,從改進APP到開發網站,從優化產品到優化用戶體驗都需要既有審美又有技術的UI。

近年來隨著數據驅動業務的增長,數據分析師一躍成為全球熱門職業。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從今日頭條到亞馬遜,從阿里巴巴到拼多多,通過大數據洞察消費者心理,從而更好地為其提供服務或內容,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依賴的商業模式。

說到底,在行業選擇上,“追熱點”不如有一項核心競爭力傍身。

而保持核心競爭力,要有持續學習和自我更新的態度。行業飛速發展,每個人都是菜鳥,保持更新會讓你比別人飛得遠一點。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二線城市備受新興職業青睞

“逃離北上廣”不再是退守

新興行業的崛起也讓“逃離北上廣”不再是一句衝動的口號,不少人因為房價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選擇紮根二線城市。

讀者@無說:

五年前在上海,身無分文,現在在天津有家有他。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新興職業在二線城市的增長率

但離開北上廣,家鄉卻未必是唯一的選擇。

有讀者就認為,與其不停地讓父母提供資金支持,不如選擇一處能夠負擔得起的地方,靠雙手創造生活。讀者@syzlzj520說:

獨自在外工作第五個年頭了,從一線城市換到了二線,堅持不回父母身邊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LinkedIn領英數據顯示,相比北上廣深,二線城市對於新興崗位人才的吸引力更大。

北京、上海減少落戶指標的現狀下,為了更多吸引優秀人才留在二線城市生活工作,如成都、西安、武漢等二線城市之間的人才爭奪戰越發激烈。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這些城市不斷出臺優惠的落戶政策,還提供住房補貼等多種福利措施以留住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離開大城市並不意味著職業理想的退居二線。

拿我的一個朋友舉例, 她寫了三個月的公眾號已經開始接廣告了,最近還在試水在快手和抖音上做短視頻。

她說,未來打算去二線城市開一家MCN(為自媒體網紅和大V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

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崛起,正在為敢於闖一把的弄潮兒提供新的機遇。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軟技能才是硬道理

終身學習不是說說而已

與房價壓力相當的,要數年輕人的職場壓力了。

在焦慮與雞湯齊飛、消費主義橫行、高新技術碾壓的時代,很難保持一顆佛系的心來面對工作和生活上的大小難題。

讀者@Zoey 說:

進了500強外企,一年半做了管理升了小主管,手下4個人,工資經驗都比我高,感覺壓力很大,體重快速增長,心情不好。

中國職場人的壓力太大,脫髮、增重的普遍讓很多人提名將這兩項列入工傷。

一位讀者說,因為工作太緊張,五年長了40斤。大家都擔心自己的職位是不是哪一天就被AI之類給取代了。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事實上,這幾年最火爆的新興職業集中在科技行業,使得很多人理所應當地認為技術是排在第一位的。

但LinkedIn領英數據顯示,中國新興職位所需要的技能已不僅僅是專業技能,對軟技能和複合型技能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最炙手可熱的六大軟技能為:領導力、項目管理、人員管理、顧客服務、數據分析、戰略規劃。

看來終身學習真的不是嘴上說說就行的。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五大新興職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德勤經濟研究所的“企業成功軟技能”報告還預測:

到2030年,要求具有軟技能的職位將在所有職位中佔據2/3,這類職位的增長速度有望是其他職位的2.5倍。

讀者@晴天娃娃說起過去五年裡發生的最大轉變就是“軟技能”:

我的性格是最大的改變,我學會主動結交朋友,更勇敢適應這個社會,不是那個靦腆的女孩,懦弱到讓人可憐。


我學會和這個世界和解,學會讓自己開心活著……在職場上,要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加寬容面對這個世界,要多陪陪爸爸媽媽,要更加成熟勇敢。

五年時間不算短,但對於瞬息萬變的當今世界來說,卻已經夠久。

現在20、30歲的年輕人,已經經歷了舊職業的消亡、新職業誕生、傳統崗位的變異、演化成新的複合型職位的職場人,也在持續探索適應終身學習的概念。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yuanshuangxi123對此深有感觸:

2011年時剛進大學懵懂無知的我,2019年大學畢業四年,通過努力,幸運女神的眷顧,實現了過去對職場所有的想象。


在公司,領導不僅給予我工作鍛鍊的平臺,還用行動實踐入職時對我說的話:“只要努力就會被看見!”


在公司,我不用浪費精力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只需要專注自身能力的成長。


這使我具備了足夠的信心,讓我能獨立地組織人員、管理各種醫學項目。


工作之餘,公司也給我的愛好提供了施展平臺。感恩遇到人、事、物的厚待。

五年很短,五年也很長。

今年也是LinkedIn領英陪伴中國職場人成長的第五個年頭。自2014年進入中國,領英已經在中國市場發展了五年,對領英自身、中國的用戶和生態環境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下一個五年,我們希望能憑藉全球6億的職場社交網絡和大數據優勢,在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能夠為職場人提供價值。

在這裡,你可以瞭解行業動態,查詢工資信息,諮詢行業專家,優選學習課程,連接工作機會,走好職業發展的每一步。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你想對五年前的自己說些什麼?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山越。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Yestone和影視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传统行业步入夕阳,新兴行业面临寒冬,下一个五年你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