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貧困縣年底全“摘帽”, 專家:摘帽不能摘責任!

昨日,陝西省政府發佈公告稱,同意周至等我省23個貧困縣2018年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延安、西安、寶雞、咸陽4個市率先在全省實現所有貧困縣摘帽。

陝貧困縣年底全“摘帽”, 專家:摘帽不能摘責任!

我省4市告別“絕對貧困”

省政府公告消息稱,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通知》《陝西省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實施辦法》規定,按照貧困縣退出程序,周至縣、扶風縣、太白縣、麟遊縣、千陽縣、隴縣、永壽縣、淳化縣、旬邑縣、長武縣、宜君縣、澄城縣、合陽縣、蒲城縣、富平縣、宜川縣、延川縣、綏德縣、米脂縣、吳堡縣、留壩縣、鎮坪縣、鎮安縣等23個縣,已經通過縣級自查自評、市級核查、省級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經研究,同意周至縣等23個縣2018年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8年,上述23個貧困縣已達到退出貧困序列標準。華商報記者瞭解到,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低於3%為主要衡量標準,同時還需達到貧困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以及貧困村退出、精準扶貧和教育發展等相應標準,之後還要進行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核查,最後才能批准退出。

另外,隨著延川、宜川2個貧困縣的退出,標誌著延安貧困縣全部摘帽、告別絕對貧困。所謂告別絕對貧困,也就是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即穩定實現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這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

此外,西安、寶雞、咸陽3市也實現所有貧困縣摘帽。

我省貧困縣年底全“摘帽”

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還有貧困縣29個,貧困人口77.55萬人,其中深度貧困縣10個、貧困人口29.26萬人。據陝西《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2019年29個貧困縣摘帽”。意味著2019年底,我省貧困縣將全部實現“摘帽”。

實施意見中提到,要紮實推進產業、就業扶貧,結合壯大縣域經濟、培育縣域主導產業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入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堅持就地就近就業的主方向,健全完善以企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創業帶動、有組織勞務輸出等為支撐的多元就業扶貧工作格局,確保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嚴格執行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及搬遷戶住房建設面積、自籌資金紅線要求,按照既定時間完成搬遷和入住任務,確保具備搬遷安置條件的貧困人口應搬盡搬,逐步實施同步搬遷;進一步簡化農村危房鑑定程序,嚴格執行國家關於建檔立卡貧困戶D級危房拆除重建面積標準。建立危改臺賬並實施精準管理,改造一戶銷檔一戶,確保2019年底全面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

紮實推進教育扶貧。以保障義務教育為核心,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完善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落實部門聯保聯控責任,實施臺賬化精準管理,確保貧困家庭義務教育學生不因貧困失學輟學。

紮實推進健康扶貧。堅持一手抓精準施治減存量,一手抓疾病預防控增量,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財政補貼政策,確保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加快實施貧困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著力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到2020年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儘快盡好解決貧困縣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按計劃實現“摘帽”。 華商報記者 付啟夢

 >>專家觀點

摘帽不能摘責任

昨日,陝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謝雨鋒說:“23個縣按計劃如期退出貧困縣序列,說明我省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認為,退出貧困縣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工作要作,才能防止返貧和出現新的貧困。”

謝雨鋒說:“一方面,摘帽只是消除絕對貧困。摘帽各縣依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貧困人口,這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難關。只有‘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才能讓脫貧工作更紮實。因此,我認為只有繼續實施精細化分類管理,確保兜底保障的人群相應扶貧資金到位,對經濟發展還不太強的區縣還應進行政策傾斜;繼續為靠產業、技術脫貧的人群開展技能技術提升培訓,增強其能力,幫助他建立生計系統,才能真正提高收入;還應注意到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眾缺乏政策支持的問題。”

另一方面,謝雨鋒認為,貧困縣退出的主要標準是貧困戶的收入水平脫貧了,也就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問題解決了。“但造成長期貧困的產業短板和基礎設施不夠健全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公共服務均等化在貧困鄉村的延伸,以及如何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這都是新的問題。所以,摘帽絕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建議用策劃思維指導摘帽後的各項工作。”

最後,謝雨鋒認為,應加強脫貧工作的“第三方評估”。“總結前期工作成效,發現還有什麼新的需求,為今後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參考。”謝雨鋒說。 華商報記者 付啟夢

央視:革命聖地延安告別絕對貧困

昨晚的央視新聞聯播頭條,用近6分鐘時間播出了《革命聖地延安告別絕對貧困》新聞:

陝甘寧革命老區,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黨帶領人民軍隊奔赴抗日前線、走向新中國的出發點。革命聖地延安見證了那段烽火歲月。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親赴延安,看望老區人民,指導脫貧攻堅,強調要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殷殷囑託,滿滿深情。革命年代的延安精神,化作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就在今日(7日),延安正式宣佈,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開啟小康路上新生活。

牢記總書記囑託

打響脫貧攻堅戰

今天(7日),陝西省政府宣佈,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退出貧困縣序列,19.5萬老區群眾告別絕對貧困。這標誌著革命聖地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

延安,地處黃河中游,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

這裡誕生了延安精神,同時也是一個生態極端脆弱,貧困面較大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黃沙漫天”是延安的真實寫照。就在二十年前,延安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約佔入黃泥沙總量的六分之一。

黨的十八大後,我國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老區人民的脫貧之路,牽掛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2015年,總書記在延安主持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他動情地說: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我們要永遠珍惜、永遠銘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延安市委副書記嚴漢平說:“總書記在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的指示,為我們延安脫貧工作提供了遵循,這種壓力來自於中央對扶貧工作的關心,也來自於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良好的願望。所以我們的各級幹部在脫貧攻堅中也是盡銳出戰。”

牢記總書記囑託,延安打響脫貧攻堅戰,革命年代形成的延安精神,成為新時代推動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28000名市、縣、鄉扶貧幹部駐村幫扶,帶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向貧困宣戰。

植被覆蓋度2000年46%

去年提高到81.3%

面對生態環境整體脆弱這一發展的制約因素,延安幹部群眾大力退耕還林、綠化荒山。去年年底統計,延安的植被覆蓋度已經提高到81.3%,而在2000年,這一指標只有46%。

延安市退耕還林辦主任仝小林:“現在我們退耕還林總共造了1077萬畝,這是我們100多萬退耕戶一棵一棵栽上去的,一個坑一個坑挖下來的。”

黃土高原上的片片新綠,讓老區延安有了脫貧致富的基礎。伴隨生態改善,延安確立了開發式扶貧的基本路徑,693個貧困村陸續建立起集體經濟組織。

這兩天,延川的山峁上,成片的蘋果樹綠意盎然。縣裡果業局的技術培訓現場,果農馮生財學得很認真,他和家人靠種蘋果,去年脫了貧。今年,他擴大了種植面積。為了鼓勵村民發展脫貧產業,當地政府不但推出貼息貸款,還免費提供苗木和技術培訓。

當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如今正在脫貧路上得到充分體現。四年來,各級財政的60多億元扶貧資金投入,困難群眾“起早貪黑奔小康”的內生動力,讓延安培育起以蘋果種植為代表的一批脫貧產業。到去年底,延安蘋果種植380多萬畝,產值接近130億元。

延安市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申均明說:“退耕還林速度加快,生態建設質量提高,農民通過蘋果就能解決自己的收入問題。”

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3.2%下降到0.66%

老區落後的基礎設施,也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指出,要抓住城鎮化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發揮革命老區後發優勢。

落實總書記要求,延安在脫貧中新修整治道路2500多公里,解決了84萬多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全市農村實現水泥瀝青路、安全飲水、動力電的全覆蓋。

在宜川縣馬樹坪村,幾年前村民買袋鹽還得翻幾座山。2017年8月,穿越陝西12個縣、72個鄉鎮的沿黃公路修到了宜川縣馬樹坪村。

“車越來越多,遊客越來越多了。我打算在我家門前開個農家樂,日子要過得紅紅火火。”馬樹坪村付長虹這樣說。

今天,老區延安迎來擺脫貧困的歷史時刻,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3.2%下降到0.66%。延安脫貧攻堅全面轉入鞏固提升成果階段。當地表示,扶持政策不減、工作力度不減、資金投入不減、幫扶力量不減、督查考核不減,確保2020年延安與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會。 央視

新華社:延安告別絕對貧困 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大事

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譚虎娃說:“延安告別絕對貧困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大事!”

延安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溝壑縱橫、生態脆弱,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曾將這裡描述為“我在中國見到的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但這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的接續奮鬥之地。自1935年,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後開始一系列偉大探索,延安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歷程。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延安帶來巨大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延安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關懷備至。近4年來,中央和各級財政累計向延安投入扶貧資金達62.5億元,有力助推了當地告別絕對貧困的步伐。

在黨中央關心和全國人民支持下,延安幹部群眾眾志成城、奮力拼搏,以“村村過硬、戶戶過硬”的要求,打響脫貧攻堅戰。精準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等“八個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選派1784名第一書記、1546個駐村工作隊、3.74萬名幹部進村入戶開展幫扶,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貧產業……一系列紮實有力的舉措,讓寶塔山下再換新顏。

延安的經濟實力,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釋放。被註冊為“中國馳名商標”的洛川蘋果的品牌價值,被評估超過72億元人民幣。“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不斷擴大的出口渠道,讓洛川果農收到了世界各地的訂單。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延安,緬懷革命歲月。這讓當地剪紙、民歌、腰鼓、農民畫和曲藝等陝北民俗受到關注,上千名貧困群眾從文化旅遊產業中受益。此外,華為大數據中心等高科技企業也紛紛入駐延安。近年來對於生態建設的投入,讓延安獲得了“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

中共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在受訪時表示,在貧困縣摘帽後,延安將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協調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確保老區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在2020年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如今的延安,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脫貧基礎日漸堅實。老區人民精神煥發,正為開創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而接力奮鬥。 據新華社

我省56個貧困縣脫貧時間表

2017年,4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延長縣、榆林市橫山區、定邊縣、佛坪縣

2018年,23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周至縣,扶風縣、太白縣、麟遊縣、千陽縣、隴縣,永壽縣、淳化縣、旬邑縣、長武縣,宜君縣,澄城縣、合陽縣、蒲城縣、富平縣,宜川縣、延川縣,綏德縣、米脂縣、吳堡縣,留壩縣,鎮坪縣,鎮安縣

2019年,29縣區將退出貧困縣序列:銅川市印臺區、耀州區、白水縣、佳縣、清澗縣、子洲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漢中市南鄭區、城固縣、安康市漢濱區、漢陰縣、石泉縣、紫陽縣、嵐皋縣、白河縣、平利縣、寧陝縣、旬陽縣、商洛市商州區、山陽縣、洛南縣、丹鳳縣、柞水縣、商南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