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茶樹能產多少茶葉?

旭日東昇62061


一棵茶樹能產多少茶葉?

首先,問的問題是茶葉而不是鮮葉,一般每4公斤鮮葉產出1公斤茶葉(幹茶),而且這是對春茶而言,對於秋茶雨水茶,起碼要5-6公斤才能產1公斤,這其中還要看採摘的老嫩度,還有黃片的多少,如果粗略以1:4的成茶率為標準,才好繼續我們下面的話題。

還有一個前提也要提前確定,畢竟,變數太多的情況下回答的問題是有漏洞的。這個問題便是採摘次數。有的茶區一棵樹一年可以採很多次,比如春茶、夏茶、秋茶甚至冬茶,春茶又有頭採、二採、三採。。。為了統一標準,我們暫且假定是一次採摘的量。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茶樹,茶樹有品種之分,大小之分和高矮之分,大葉種的肯定比中小葉種產量上佔優,大茶樹肯定比臺地茶佔優,比如雲南茶區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茶樹,樹形也有關係,不一定高的葉子就多,如易武的和勐海巴達的一些高杆古樹,樹是很高的,但每次採摘的量有限,很多高杆炒不來一鍋茶,也就說不到1公斤的毛茶量,是做不了單株的。有的茶樹不高,但枝繁葉茂芽葉較多,一次採幾十公斤鮮葉很平常。

以雲南普洱茶區為例,各大茶區大茶樹高、樹型和生長狀況不一樣,這與當地的氣候、海拔、降雨量以及土壤肥力有關,也就造成各大茶區茶樹鮮葉產量的大小不一。

大名鼎鼎的勐海老班章茶王,單次採摘的鮮葉也就5公斤左右,2公斤毛茶都做不了;

景邁山的古樹有的可以採20多公斤鮮葉,至少可以做5公斤幹茶;

2018年4月,邦崴茶王樹共採得鮮葉73.6公斤,18公斤幹茶輕鬆有了;

臨滄的也厲害:永德茶區有單株做出10多公斤的,邦東曼崗的有產15公斤的大樹;

目前,小編知道的一棵樹最多產的也就邦崴茶王了,沒聽說過超過20公斤的。當然,有些野生茶樹王受國家保護不允許採摘,比如勐庫大雪山的1號茶王,否則破20公斤散茶記錄應該很輕鬆了。


普洱茶吧


老家普洱的,我就拿普洱茶作為介紹對象跟大家說說看。

一棵茶樹能產多少茶葉?這裡我們就按一棵茶樹摘一次能摘下來多少的標準來說,也就是茶店老闆們常說的“單株”。

因為我自己家是沒有古樹茶(古樹茶要茶齡300年以上的才是),所以古樹的就不介紹。主要跟大家說一下喬木茶,野放茶,臺地茶這三種類型茶樹的情況。

1、喬木茶(也可以喊大樹茶,茶齡100年以上自由生長的茶樹,沒經過人工修剪)

喬木茶都是要人爬上去採摘了,因為沒有人為的干預和控制,放任生長,枝幹就很多,長的也很高。看著很大的一棵樹,其實摘下來產量很低。我家最大的一棵多的時候一次摘下來過十多斤鮮葉,炒制殺青曬乾後的幹茶也就三斤多。其它樹小一點的就不等,摘一次產出的幹茶普遍是半斤到一斤這個範圍。



2、野放茶(樹齡接近一百年,可以理解為因為農村勞動力和人工沒那麼多,有一部分臺地茶或者很早以前栽下的茶樹管理不過來,慢慢的就不去打理,也是放任它自由生長,所以就長的跟灌木叢一樣的茶樹)

野放茶,因為基本上是沒有人工修剪過,也沒有去鬆土,有的時候都不會去除一下雜草。產量也不是很高,而且比較難摘,人站在地上能摘到,有的要把樹枝掰下來才能摘到。這種茶樹的話一棵樹一次能摘半斤到一斤多的鮮葉,加工出來的幹茶也就一兩到半斤左右,普遍性都是這樣。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茶樹,樹長的快,枝幹又多的,這裡我們就大概的說一下佔比數較多的這一類。



3、臺地茶(樹齡40年以下,是現代為了方便管理和提高產量,人為集中管理的茶樹,成片的種植,有專門的人管理,比如施肥、打藥、修剪。農村的話是不會進行施肥和打藥的,施肥和打藥只是茶園裡面或者大一點茶戶才搞)



農村裡面的臺地茶其實就只進行一項,就是修剪,有空的時候會鬆一下土挖一下茶地。臺地茶產量比較高,又方便採摘,節約時間。一棵樹,一次能摘鮮葉跟野放茶差不多,三兩到一斤的階段,加工成幹茶後一兩到三兩的樣子。但是樹齡本來就比野放茶小,樹也小。

以上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了一下自己認知中的一點,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幫忙多補充!


我之雙手緊握毀滅


一棵茶樹產多少茶葉,主要取決於茶樹的大小,茶樹的生長狀態。

假如這棵樹是小樹茶,那麼無論如何也採不了多少茶葉,頂多採個幾十克至幾百克而已,過斤就更不用想了。

假如這棵茶樹是中等大樹茶,生長在肥水條件好,土壤結構合理,氣候環境適合茶樹生長的地方,這棵茶樹發芽還不錯,那這棵茶樹可以採做幹毛茶几百克至一千克不等。還是類似這棵中等大小的茶樹,如果生長在貧瘠不毛之地,肥水跟不上,氣候環境惡劣,茶樹發芽率低,採個幾十克至一二百克就不錯了。

一棵五六百年未經矮化過的古樹茶,歷史上或現在曾出現過人工管理,又是在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碰上風調雨順的年頭,單一個春茶就可以採幹毛茶若干,從一公斤至五六公斤不等。假如又是同等樹齡的古樹茶,跟上面生長狀態一模一樣。只是從來沒有人工干預管理過,那產量至少減半,但茶的味道比人工管理過的有很大的出入,它在所有口感指標上將超過人工管理過的古樹茶,茶的味道更勝一籌。

這種五六百年大神茶王級別的古樹茶,生長條件優良,曾未被人工管理過,恰巧又碰上大旱年代,那麼其產量再減半。類似這種古老的茶樹,垂垂老矣!生理機能十分脆弱,茶樹沒被旱死就不錯了,稀稀拉拉的芽頭少的可憐!產個半拉斤(幾百克)就相當不錯啦!這種茶產量極少,但茶味道卻是最棒的。

所謂香氣飽滿,韻味豐富的茶即來自這種未經任何人工干預和管理的茶。什麼是原生態茶,什麼是零農殘茶,什麼是有益健康茶,什麼是森林中茶,什麼是高杆茶,無不出自這種天然零添加的大樹或古樹茶(只不過這種茶產量有限)。所以,不管是什麼茶,有機生態最好最妙!











波多蜜韻古茶坊


愛喝茶的朋友都知道,茶葉的生產過程包括茶葉的採摘、曬青、揉捻、焙乾、發酵等工序。儘管流程複雜,一棵茶樹一年卻只能產出一點點茶葉。那一茶樹能產多少茶呢?下面我們以普洱古樹茶為例具體來了解一下。

原始古茶林(唐代或唐代之前,樹齡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茶樹林,茶樹一般胸徑大於1250px,胸圍大於4000px,樹高超過15m,樹齡千年以上。主要有過渡型野生茶和野生型野生茶兩個品種。茶樹間距約20~50m,每畝約20~30株,畝產10~20kg。這樣的話,大概一茶樹能產1斤左右的茶葉。

野化古茶園(宋代,樹齡500~1000年)

原始雨林空地或雨林邊緣,古人種植,後被拋荒數百年,無人看管,逐漸形成了野化趨勢。茶樹胸徑30~1250px,胸圍100~4000px,樹高約10m,樹齡500~1000年。茶樹間距約8~15m,每畝約50~90株,畝產30~50kg。這樣的話,大概一茶樹能產1斤左右的茶葉。

原生態古茶園(明代,樹齡300~500年)

古人種於村寨周圍高山上,地表植物保持完好,多數茶樹胸徑在10~875px,胸圍35~2750px,樹高3~6m,樹齡多在三四百年。茶樹間距約3~5m,每畝約120~220株,畝產約50~80kg。這樣的話,大概一茶樹能產不到一斤的茶葉。

生態古茶園(清代,樹齡100~200年)

古人種於村寨周圍高山上,地表植物被除去,多數茶樹胸徑在10~625px,胸圍35~2000px,樹高2.5~4.5m,樹齡多在一二百年。茶樹間距約1.5~3.5m,每畝約190~400株,畝產約60~90kg。這樣的話,大概一茶樹能產不到1斤的茶葉。

近代茶園(民國,樹齡60~100年)

1912-1949民國年間,茶樹矮化前,按照傳統方式用種子繁殖的有性系茶園。多數茶樹胸徑在5~375px,胸圍15~1250px,樹高1.5~3m,樹齡60~100年。茶樹間距約1.5~3m,每畝約200~400株,畝產約60~90kg。這樣的話,大概一茶樹能產不到1斤的茶葉。

現代茶園(1949~至今)

1949年以後,特別是1964年以後,條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無性系茶園。茶樹樹高60~2250px,每畝約3000~4000株,畝產約120~190kg。這樣的話,大概一茶樹能產幾兩的茶葉。

當然,不同茶所需茶樹上的葉子也是不同的,茶樹的年齡、品種、季節及環境不同產茶量也不同,不過從上面介紹的信息來看,關於一茶樹能產多少茶的問題你應該有了自己的認識。








楊老闆的茶


這個不知道要怎麼去說,首先看什麼品種的茶,比如說像我們這邊野生的清明茶,清明茶純野生的茶樹沒有專人去管理,它會長得很高很大(高3-5米直徑10釐米),這種的話它的產量就會比較高,一棵茶樹產個5-8斤成品茶,或者更大的樹產量可能會更高,但是這種茶樹不利於採摘,我們這邊的鐵觀音、白芽奇蘭、黃旦、單樅、八仙、毛蟹、肉桂等等這些茶的株高都會控制在60-100釐米,這樣方便管理和採摘。

像這些茶一般都是按畝產算的,一畝地大概有150-250斤成品茶,如果要論單棵就不太好計算了,現在種茶不像以前單排株距50-60公分種一棵,現在為了能儘快有收益儘快出產量,都會雙排種植株距一般20-30公分,這樣三年基本茶園已經成型產量就上來了。

這些只是我們這邊的種植方法,可能別的地方茶的種類不一樣,種植方法也不一樣,如果你們那邊有什麼不一樣的種方式,我們這邊都是以“擔”作為單位的,1擔也就是說是100斤,你們那邊都用什麼單位去說這個重量的呢?


鄉野村落


一顆茶樹能產多少茶葉取決於多方面因素,不同茶所需茶樹上的葉子不同產量差別很大,還包括茶樹的年齡,品種,季節氣候及環境等因素不同產量各有不同。

以下信息供參考。

1,普洱原始古茶林每畝20-30株茶樹,畝產10-20公斤,平均下來一株茶樹約產一斤多點茶葉。

2,近代普洱茶園每畝200-400株,畝產60-90公斤,平均下來一株茶樹產茶半斤左右。

3,現代普洱茶園,每畝3000-4000株,畝產120-190公斤,平均下來一株茶樹約產一兩左右。


明南曲


第一次聽說茶葉產量用棵來計算,我們這邊的茶園算產量都是按畝來計算,而且茶葉產量跟雨水、季節、溫度有關。

茶葉採摘大概分為三個階段:春茶、夏茶、秋茶。

夏茶產量最多,春茶產量最少但是價格也最貴,一般一畝茶園所產鮮茶的經濟價值在五~六千,在經過加工後的幹茶的經濟價值在五~六萬。

但是一畝茶園所產生的純利潤是要除去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其他損耗等等,綜合下來其實也沒多少。


生活來點儀式感


單棵茶樹可產多少茶葉?

這問題我想可以難倒很大一片人吧!包括我。

茶樹品種,天氣,施肥量,是否有管理,這些都影響著茶葉產量。所以一棵茶樹到底能產多少茶?就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前陣子,與家人去採了一回野茶。一共24棵茶樹,8人採了6小時採了23斤茶青。





久香茶園


按照我自己做茶的經驗來說,每一棵茶樹的產量都是不等的,像我家這裡的,單株的採摘一般最多的能採收10公斤左右的鮮葉,少則3公斤左右,所以要問一棵茶樹能採多少?這個還真沒有確定的數量。像今年的茶產量減產,往年能採10公斤的鮮葉,今年最多也就5公斤左右,往年3公斤左右的鮮葉今年根本就沒法在做單株了😶😶😶



老山瑤珠


這個真不好說,跟雨水關係大!而且可以採很多茬!總之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