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境界說,請大家談一下自己的感想(注重於三句詞)?

無野g


三境界說出自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

後人概括為知,行,得,三字精義。知,代表人生的第一階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行,則是畢業之後,從學習階段到了踐行階段,也就是開始上班,工作,人生閱歷開始累積,可以相對自由的支配財富與時間,用在旅遊等一些實踐心得濃厚的自我能力提升上。得,就到了人生最後的階段,退休後的這段時間,已經知行合一,取得了個人可以取得的較大成功,在這樣的激流勇退之後,可以抽得出時間反思自己的人生,這也是作家,醫生等高知職業在歲數增長,閱歷增加之後,反而會更有所得。


一笑堂前


第一境界:忍界。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事要忍。人生有很多欲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忍是一種技巧,忍是一種智慧。

第二境界:持界。人只要兩隻手,能抓的東西有限,抓住一樣東西就意味著放棄更多的東西,放棄和失去始終是人生大局。不要以為得到什麼,其實人時時刻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時間,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財富,失去更多的機會。不要抓得太緊,抓得越緊,失去的會越多,要有得失自然的心態。

第三境界:悟界。當火燙手被教給小孩的時候,仍然會有很多被燙得縮回去的動作在歷史中不斷的重複。人的悟性是一種神奇的事物。不同的悟性,同樣的環境,同一個事情,可能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悟界更多的本意,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但是首先要通過改造自我或者主觀世界,然後才能更加得心應手改造客觀世界。悟界也是種做界。


火楓一葉


人生有種境界,第一種是自然境界,第二種是道德境界,第三中是天地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指維持生存的狀態。也就是整日為物慾而奔波,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追求物質的富有,這是人間大多數人追求的境界。

第二種境界是追求物質之上的道德境界。這是精神方面的追求,是一種比較高的人生境界。是飯飽酒足後的精神生活。追求這一類的人相對少一些。

第三種天地境界是指人們對的信仰追求。在滿足了基本地的物質和精神追求後,人們就開始追求更高的境界——信仰了。信仰是一種無窮的力量,她能凝聚人心。正如有句話講的: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目前,有信仰的人佔比少,這個方面還需要努力


何老師9255


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後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我看達州


大致有三境界,突破下界境界還有更高的境界,看下文!

             高靈山修行康養文化 連載一

即將來臨的智能時代會讓大部分人無所事事,難以安撫內心狂躁的人不免會衝撞社會制度,或者抑鬱生病,修行必然會成為新人類的希望!!!

幾千年來所有信仰,都向往能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理,就像愛因斯坦追求宇宙統一場論一樣。

我致力於探索嶄新的表達方式,有望根本性的改變人類過去的修行方式,踐行人因而產生了巨大的身、心變化。因大部分都屬於嶄新的詞語,還望大家反覆參悟。

修行的四聖心

第一,修能量,屬於傳說中的煉丹,脈輪,經絡,即是煉氣運,包括禪宗教外別傳以及密宗、瑜伽都是,我們不能迴避這部分修煉。

第二,修心,這類主要修,道德水準,修高貴的素質、品德,最終能進階宇宙上流社會。

第三,修意境,這部分是通過人性的情感來感悟意境,內容非常震撼,引動生命浩瀚的胸懷、極境,能帶來身心驚世駭俗的變化。

第四,參悟法則,了悟入世法則和創世法則,探索無限永恆的法則。

修行人應該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現在正在修什麼?修能量?還是修品德?還是修意境?還是參悟法則?

傳統修行從來沒有過宏觀探索的記載,修行之理,需要系統,而且是大系統的領航。修行技術一定要高效,離開核心才存在八萬四千法門,里程碑影響深遠,不能迷失在修行的路上,我們實踐能夠共享健康,共享境界,共享修為的嶄新的渡修方法。過去是信佛修佛才可以成佛,現在是從金字塔頂層往下修,成佛才能信佛修佛!

修士的四慧根

能量的修煉,適合身體敏感的人,一步一個感覺,對光、氣、音、電靈敏,不敏感的人硬來也可以,只是比較辛苦。

心性的修行,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洞府界,是為了形象的表達,我起了這個名字。孫悟空走遍四大州最後到了靈臺方寸山,三星斜月洞。古代的密語告訴你這三個都代表“心”,到了心境就無法看了,要觀,觀,也可以算是想,也可以是覺,明確的表達就是洞察。洞府界非常真實,非常多眾生,ta們拉幫結派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弱肉強食。女眾的弱點,就是管理組織不好這個世界,男眾的缺點,從內部反應在外的身心的飢餓感太嚴重,所以佛祖要求聽聞佛法,需士大夫以上的社會閱歷!不然無法理解法理,太過“年輕”的靈魂是沒有洞府界的。

內部的眾生混亂的各求所需,你就一會兒需要這個,一會兒需要那個,群魔無首六神無主,修心是修什麼?就是征服!沒有鬥戰勝佛是不行的,哭哭啼啼是不能取經的,修為就是這樣出來的,身心的恐懼與飢餓感的消失,就是這樣征戰出來的,沒有大境界的師父難以解脫。

意境的修煉,此類人非常感性、文藝,性情純粹而豐富,性情容易進入極境狀態,意境是壯麗的,震撼的!

法則的參悟,也是全新的命名,有些人是對自然法則,生命的法則,社會秩序的明悟極富天賦,那麼你有可能會成就法王境以上。

眾生的四狀態,

第一,世尊,是成就一世之主的修為,佛祖,道尊,天主,上帝等等。

第二,移民(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淨土宗律宗信眾),願望結上善緣,得解脫。此門描繪的都是搖籃、避風港之類的世界,間接的默認了廣闊宇宙的未知與殘酷。修持者應區分,好事與好人的關係,不分好壞,不明善惡的不開悟者,會走入偏激與鬥爭當中,這些法門的核心目標是修出高貴素質、品德,以符合移民宇宙上流社會的標準。

第三,出入靈,一個身體進入了“客靈”的情況,又暫時無法融合的狀態,另外還有離散的靈性。

第四,浮生,茫茫宇宙浮游著無數不夠清醒的眾多生靈。

值得強調的是,修行人的思想是建立在相信因果,相信靈魂存在,知道應用心能力量的基礎上傳承下來的,沒必要故弄玄虛。

所以明白了,大家就有了容易修成的可能性,也有了明明白白的目標,知道了自己的那一套是不是屬於修行,有了尺度,才能丈量一切眾生的修為。有了藍圖,修行人不再成為學海中的迷失者,雲裡霧裡走向不歸路永遠回不了家。修行者不是什麼都沒有,修行是有境地出現的,有了境,才會有境界,不是什麼變化都沒有,然後仍然自以為是修行人,這時部分人互相會有共同語言,吃過“人參果”的人才有的共同語言和知見,不是書本里得到的符號。重複告訴大家一個大家應該知道的事情是,心境、心靈世界,就是我所講的洞府界,也表達的是內心世界,這個是內在的實存界面,還有外在的客存界面,那裡的確有極樂世界、天堂,琉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等等的界面,大家暫時沒必要再費口舌之戰。我只是想論述現代人成就,提供可行的理論,藍圖,尺度,技術。

希望讀者們以純粹學術探討者的角度,拋棄一切固有的偏見閱讀和對待修行。

            連載一

高靈山修行康養文化 連載二

遷字門

遷字門中人主要參與的是往生以後移民到哪一個美好的宇宙上流社會世界的活動,這一部分的信眾極其龐大,佔比在信仰領域95%以上,當今是女性大面積解脫的年代,所以多數為女性,因為人數極多,信眾們誤以為人多才是唯一的正道法門,容易形成“救贖、拯救”其他法門之“失足”信眾的激進行為,這一點從古到今從未斷絕過。

此門的特點基本都是在家眾信徒,他們以禱告,懺悔,唱唸,祈願,頌讚,禮拜,超度等等為主,典型的法門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淨土法門,還有很多種族認為的往生第三國度,天堂、極樂…是恩典,是靈魂的洗禮!這是一份偉大的信仰!以虔誠的心念一心向善的法門。遷字門對信眾的要求千篇一律,信眾不得有社會危害性,應博愛向善,大慈大悲。當此門信眾聚集成千上萬做大型殊勝法會的時候,因大眾們心能力量的集中,會出現起死回生天象異變的現象,所以被普羅大眾廣泛信仰,只是被遷移的目的地要到往生以後才能明瞭。

律字門

律字門的修持大多以出家眾為主,西方稱之為神職人員,皆指專業的修行人身份。此門的修持特點是,必須嚴格遵守社會制度、行為規範、言行準則、規章制度、法律法規、規規矩矩…有形形色色的清規戒律,種種約束。每一個宗教都一定有這些保密律法,但巧合的是基本都沒有明確的立法本意和立戒原理,因此大部分修士對戒律不僅無法理解,也在激烈的內心鬥爭當中度過一生而不能解脫。此門是教主們留下來的從外向內轉變的方法,如一坨汙泥被模子一下成型為佛菩薩像,久而久之的修持,內心自然成為高貴素質的人萬人敬仰的大德!特別提醒的是,戒律不是沒有理論基礎,而是區分於修心性的律法和修能量的戒律兩種,也因社會制度與道德規範的,時代、國界、種族、階級的侷限性,使得道德沒有對與錯,只有內與外之分。律字門的典型標本是佛教律宗,以戒為師,以戒為法。不需要理論,儘管修持即可,也反應著佛陀的渡人智慧,是不希望修行人在理論的海洋裡迷失方向的一種有效措施,也是讓修行人少碰壁少造業的無上妙法,修行修的就是高貴素質和優良品德,進而可以進階宇宙上流社會的方法。律字門的深層原理與時代的變化方面,需要另外章節再論述。

理字門

理字門當之無愧是最博大的學海,專門研究,領悟,修持、解脫之道。藏經樓裡萬卷書,細緻入微。此門類似於自然科學領域的理科,只是發展到現在變成了人人說教的局面,都成為兩碗雞湯走天下的工具。經書是穿越者回歸以後的語言表達,因此未曾入境者無法理解,如人參果的味道永遠無法用堆積如山的書本真實的表達一樣。宗教本身就屬於社會學教育的一部分,一切向善為核心。佛教的教宗,儒教,道教等各宗教的教理,都屬於是理字門的一部分。以上三門屬於教內正傳。

靜字門

靜字門屬於所有東方教主與西方教主們的無師自通之法門,也叫冥想,禪定,靜養等等。這是一門走向內在心靈世界的方法,內在就是“洞府界”。把身體安頓好,意識進入寧靜的沉思狀態,參與靈異接觸以至於絕緣一切眾生,領悟的是宇宙各界的社會制度和眾生的處事法則,以得到智慧圓滿領悟永恆的法則最後與本原合一成為無限的可能。此門的修士很容易超越時間的法則和認知的法則,突然能夠無所不知,所謂的全知全能就是這麼來的。

術字門

術字門所追求的是極致的力量,能夠守護的力量和穿越的力量。有修周天、脈輪,精氣神,丹道,氣運等修持。有古代的五術(仙醫命相卜),佛道醫儒武的煉功部分,是神話小說裡的山川河流風動植物等等的修煉神通能量的方法。此門的特點是不拘一格,不屑理論,無視界域特定的道德標準,藐視規矩,只追求無限的力量,類似於自然科學領域的工科,屬於技術流,實力派,一切以實力論對錯。修持此門的眾生容易得到健康長壽容易出現神通。能量突破一定級別的時候會產生自信心爆棚的現象,如毛手毛腳的孫悟空,無視法王,頂撞天王,冒犯人王,踐踏地王等“神話”事件,暫且不否定其真實與否,單單歷史當中的立教起義強奪政權欺師滅祖就比比皆是,因此此種逆天之法自古限制、密之,被世人無端唾棄之,所謂外道,只是教外別道,非歪門邪道,沒有褒貶之意,教外別傳不是任何人都夠資格修煉的,煉功是要下功夫的,沒有兩三個小時以上的禪定功夫拿什麼穩住爆烈的狂躁?如今正處於標準的末法表象,至於放不放眾生群起廝殺,重整秩序,仍然不是我等的愛好所為。我給有緣人準備了極不起眼的至簡技法渡修起步瞬間可達斂精血等逆生理規律,修煉如睡覺一樣簡單。大道無形。

古人的修行法門有著嚴格的階梯制度,如今已經混合的面目全非,但希望不要為了賣弄學問而互相指責,指鹿為馬,撥弄是非!你修你的道,他修他的路,要互不干涉,相安無事的修行,離開核心才有八萬四千法門。

以上內容完整的總結歸納三界的一切法,功與教原來是有區別的,先有功後有教。從而讓修行人有明確的道路和方向,也希望後人不要再沉迷於無謂的門戶之見的爭論當中而流失生命的寶貴時光,修行應致力於提高有效性。

有了真理才能有信仰,有了信仰才能產生道德,有了道德才現美好的社會秩序。

修行在無所事事的智能時代,是唯一能夠負責自己,愛護(國)家園的諾亞方舟!

願,力求萬教歸一,萬功歸宗。

連載二



騰森禪師高靈山大雷音


第一句講的是要有立高望遠的志向;

第二句講的是清苦專一的堅守;

第三句是心無外求,功到自然成的頓悟。

三重境界循因得果,不可偏離,是古今得大成就者之成功要徑!

詩以概之雲:

放眼天涯凌峻閣,

苦心孤詣聚心神,

蒼天不負辛勤客,

驀地雲開耀銀輪。


鑑鐘樓主人


1.生活如若艱難,碰壁無數,但夜景清冷之時,還是要看看遠方,那有些許美好。

2.年歲有加,為什麼而悔恨,事業、情感、高官厚祿,可有什麼好怨,奮進就夠了。

3.遠走追夢,夢在遊走,我想要什麼,如何得到,忙忙碌碌此生,究竟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