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团结力量大”,国民党切记历史教训

台媒:“团结力量大”,国民党切记历史教训

台“大华网路报”今天“是非集”专栏说,国民党2020党内初选争逐者众,经多方研商,规则大致已定,即登记、缴费、政见发表或政见辩论,然后经由民调产生人选。

从现状看,韩国瑜和郭台铭暂居前两名,但一方面情势难说不会有变化,另一方面落后者正急起直追,如赛跑,不跑到终点难言胜负。

竞争过程中难免互有批评,唯最怕出现恶性言词攻击,伤了个人也伤了团体。2008年民进党初选,谢长廷和苏贞昌竞选,双方杀得刀刀见骨,至今民进党伤痕还在。

蓝营也有类似状况,2004年“大选”,蓝营出现两组人马,即连战、宋楚瑜与民进党陈水扁相争,形势本有利蓝营,但连宋相争使选票瓜分,结果陈水扁渔翁得利,得票不到四成当选。

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因有国民党的黄大洲与新党的赵少康瓜分蓝营票源,本为劣势的陈水扁好整以暇,隔岸观虎斗,以致黄、赵双双高票落选,由陈水扁当上市长。

专栏说,2020年选举,多种多次民调显示,国民党形势大好,民进党不论是谁出线,另柯文哲集白色力量参选,均非国民党对手。但恰如上述两个例子的教训,国民党能否团结,忧患仍在。

韩国瑜和郭台铭各有支持者,为自己所属意的人拉票、造势,是民主政治必然,但竟出现“非X不投”和“有X不投”的声音,在伤害对手的同时,也削弱了团体的力量。正向的做法,应是初选一有结果,输的一方立即加入胜方,使胜方的力量更壮大。去年“六都”市长选举时,与卢秀燕竞争党内初选的江启臣,仅以不到一趴的差距落败,他不但立即向卢秀燕祝贺,并加入卢的竞选团队,合力击败了民进党的林佳龙,这是最佳“团结”的范例。

“团结力量大”,这口号人人会喊,但团结的意涵不是指结合在自己旗下,应是团结在共同认同的理念旗下。民进党在这方面做得比国民党好,失败的一方立即擦干眼泪加入同阵营的另一方,国民党则常有不投票的消极行为。尝云:“所谓历史的教训,就是忘了历史教训。”国民党务必不能重蹈覆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