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

用欣說故事


現如今,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第一時間就會得到不少關注。

“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這個問題就是很典型的問題,在說自己的想法前,我們先來看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原因

1、人脈關係

大學生學歷並不低,按理來說,也是滿足了大部分招聘單位的學歷門檻,那為什麼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呢?如果我們深入去了解,就會發現有些大學生在畢業時,就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工作的獲取有家人或者是親戚的幫助,又或者是父母那一輩的人處得很好。也就是這種人脈關係,在無形當中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壓力。沒有很好的家境,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就需要經歷更多的坎坷。

2、大學生逐漸增加

沒錯,大學生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就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從2003年大學開始擴招時,大學生就業難度就已經在增加,現如今十多年了, 2019年的大學生畢業人數達到了840萬,就業難度從數字上就可以看出來。

3、所學技能不成熟,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每個學生上大學都會往一個專業方向發展,而這個專業方向就是畢業後的發展方向,比如說我自己所學專業是計算機專業,那麼在畢業時,基本上就是找計算機相關的工作。問題就來了,計算機相關工作,要求都比較高,在校期間沒有學到一門熟練的編程語言,那麼在找工作時就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其他具有很強的專業化的專業,亦是如此。造成這種原因是面對大學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事物,流連忘返,不能及時止步,忽略了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因而多少大四學生後悔當年沒能認真學習?

4、工資

原本以為上了大學,畢業後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薪資不會很低,自己在心中早就有了預算。等到大學畢業卻發現,一切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負擔變重了,沒有輕鬆的模樣,只有不斷緊鎖的眉頭。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領著不如意的工資,久而久之,就會放棄這份工作了。

觀點

1、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因素很多,不僅是大學生本身,還有社會環境以及家庭環境所帶來的一些影響,或多或少都在無形當中成為了一個助力或者是阻力。

2、是畢業還是失業?心裡面的落差如何填補?這都是大學生需要考慮的事情,是不是在校期間就該有一種就業意識?而不是到了社會上才想到了曾經的自己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

3、當然,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大學生擴招,師資力量跟不上也是一個原因之一。教學資源在不斷壓縮,大學生卻在增長,此消彼長,難以得到一個合適的處理。

4、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更是重中之重,在校期間“為所欲為”是否合適?自身能力的提高怎麼去處理?

那麼如何解決“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問題呢?下面說說自己的看法

1、培養自己的人脈關係。

俗話說出門靠朋友,就是這個道理。大學生應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多去結交一些可靠的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你有的,別人不一定有。你沒有的,別人可能有。因此,培養自己的人脈關係至關重要,他們會在你的職場生涯當中給你帶來不小的幫助。

2、逼自己變得優秀,多爭取證書

在大學裡面,有很多的證書都是可以爭取的。為什麼要爭取這些證書?也許有人覺得這只是一張紙而已。可是,在很多公辦高校、事業單位招錄人員時,這些紙卻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這些紙,它們把你的經歷告訴了面試官,每一份榮譽背後都有汗水。也體現了你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是職場加分的重要保障!

3、專業知識不能忽視!有專業證書就要考!

不少大學生,雖然知道要在大學當中提升自己,參加了不少的社團,也參加了學生會。但對於專業知識的學習,卻沒有給足重視。因此,雖然在課餘時間表現得很好,但專業課是個硬傷。不要忽視了專業課,它是以後工作的基石,沒有了基石怎麼“蓋大樓”?還有專業證書,比如說你是計算機專業,那麼計算機四級證書、華為、思科認證都需要去考一考。

4、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要往哪裡去

直白點就是找準自己的定位,你想在畢業後做什麼,在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就可以著手準備了,而不是到了大學快畢業時,緊張兮兮的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那個時候,你是很不理智的。因為我就經歷過,而且身邊有很多人都會處於一個迷茫的狀態。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很關鍵,要往哪裡去更關鍵,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這樣才能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因為早準備的人,雖然需要付出不少的努力,但越努力的人越幸運!


燭光言教



不聊科技,看見這個問題就想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個18年的畢業生,畢業馬上快一年了,每當跟身邊的朋友聊天的時候,我總是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從專業對口的情況而言,專科生反而比本科生更輕鬆一些。

比如我設計專業,學校只是個上海普通的二本大學,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外地考生來說都是壓了一本線才進來的,現在畢業一年,班上40多個同學,真正在做設計的只有10個不到,其他人全部轉行要麼做互聯網,要麼行政方面的崗位,要麼當老師,要麼考公務員,還有幾個賣房子的。然而我在老家四川一家專科學院建築系的同學,全部都被中國建業以及各個建築集團統一收走了。這確實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如今人人都在講“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老師在講,家長在講,學生自己都在講。其實在我看來這就像是讀書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一樣,無非是一種自嘲。當然也是對現在工作崗位緊缺的一種深切的體會。

  1. 志願填報隨意:我曾經有想過這個問題,從起點開始,我覺得高考後的填報志願就已經出現了問題。有幾個學生的志願是自己知道或者說喜歡而填報的。我想大多數都是家長的建議,參考了身邊的資源和人脈,以及所謂的“吃香的喝辣的”行業,還有哪個志願可以去更好一點的學校。從專業開始,很多人就已經放棄了自己的選擇權,轉而聽從安排,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甚至專業老師都在說:你現在已經來了,喜歡也要喜歡,不喜歡也要喜歡。這樣的言論。

  2. 大學丟失目標:大學到底要幹什麼,這是普遍丟失的目標。如果說沒有考研出國計劃的人,覺得大學的目標是好好學習,考好的成績,我個人覺得並沒有任何用處,因為核心是自己不知道到底要幹什麼,最後隨波逐流,把大學當小學過。所以最後我發現自己身邊朋友目前薪資最高的幾位居然真的是大學輟學踏入社會做自己想做事情的人,想來看真的也是夠嘲諷的。
  3. 缺少核心技能:我覺得大學無論做什麼,老老實實讀書、學生會當幹部、社團混人脈、打工兼職混經驗、創業混資歷,都是一種人生的體驗,都沒有對錯。我大二跟朋友開公司,大三去公司實習,大四再次跟朋友創業,一學期逃課30節,最後學校發處分前被輔導員壓了下來,我覺得都是一種體驗。但是體驗的核心是從不斷的體驗中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

沒有自己的目標,沒有積累一定的經驗,沒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這是我們目前大學生的常態。每年700多萬應屆大學生畢業,但是隻有5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所以註定有人最後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直接失業,最後待業或回家考公務員。


所以我覺得要改變這一現狀,家長和老師的觀念和態度應該做轉變,培養學生自己獨特的能力而並非一鍋端。否則“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的現象,還是會繼續持續下去。


宋東珂


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和教育基礎建設的完善,大學生的進入門檻越來越低。伴隨而來的是人員基數的爆發增長,從而就有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淘汰。大學裡頭,兩極分化也很厲害,上進的人會忙著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學識、眼界和原始資源積累,而有那麼一些墮落的人群,只追求輕鬆和一時的快感,放棄了對自身的投入。對於這群人,相信畢業給他們帶來的就會是方向的迷茫和社會無情的拒絕。這個時候,就有了“畢業即失業”的言論,不知道他人怎麼看,我認為這是過往的放縱帶來的無奈嘆息。而那群奮鬥了四年準備了四年的人,只會在好和更好的就業機會之間選擇,怎麼會失業呢。


智商百寶酷


工作千千萬,想找工作並不難,主要看你能不能放下身段,做著最累的事,拿著最低的工資,但是你一旦熬出頭那便是雨後彩虹了。我個人認為,大學生畢業了,有沒有想找工作的心,決定著你是否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