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寫古詩詞和現代詩的人,寫出的散文有韻律感、簡約美與情景交融的意境,你是否有同感?

墨華不冷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是語言表達的最高形式。孔鯉趨而過庭,孔子問其學詩乎?不學詩,何以言?問其學禮乎?不學禮,何以立?

詩文詩文,詩在前!詩有三味,曰情、曰德、曰才,才至高,詩有境,詩有境而文自顯!自古以來,凡為詩者必能文章,能文章者未必能詩也!詩能以小見大、以景言情、以情入景。唐詩重情、宋詞重理、元曲重諧,詩詞曲,是古典詩歌發展的三座高峰。對於現代詩,五四至上世紀末,尚有佳作問世,然近二十年來,文風漸衰,文德已敗,詩亦不詩矣!口水天書混跡於詩壇,詩行句逗相雜,贅長而無韻,雖極盡炒作之能事,然若囈語之不知所云,似瘋言之利令智昏。詩歌已被三流文痞所濁汙,於是民刊興起,國刊乃衰。上流所陳,士子搖頭;民間所出,文人興贊。餘亦常嘆曰: “民間多高手,玉堂盡低俗。不信君且看,詩在布衣族。”

餘六歲始,遍讀百家經典,子史經集,四書五經,詩詞曲賦,皆涉皆列。今頭條問答相邀,遂搜高中時所書散文一篇,青澀懵懂,乃為少年之情懷,文筆雖拙,然情懷滿滿。餘本主創詩詞,少有散筆,今發十六歲所寫散文,不為譁眾,卻為交流共勉耳!

《相識》

相識,是一個春日。

那時春寒料峭,田野剛剛泛綠,校園柳枝輕輕在風中婆娑。

從來沒有注意過你,只是偶爾從厚厚的書堆中抬起頭,迎上那雙深邃的難以讀懂的眼睛。於是,日子一天天滑去,我的岩石上逐漸刻下了你的痕跡;於是便開始在一次次不期而遇裡懷著一份無法解釋的驚疑,便有了一雙眼睛常在夢中閃現。

直到有一天,當那份心靈相通的感覺和那份不能言傳的牽掛在心頭縈繞,當我因自卑而要用孤傲的外表來掩飾,當那份感覺若有若無,才知道在不知不覺中已唱出了給你的第一首歌:

總渴望有一種心情/能容納所有的跡象/而/全不動色/當我哀婉的歌聲/從你頭上悽然飛過/我知道你絕不會/抬起你那沉穩的額/在每一個淳厚的笑聲裡/我為阿童尼盡情哭泣。

不曾記得對你有過怎樣的情深。只記得校園裡柳已濃郁成蔭,田野一片麥浪起伏時,日記本上已寫滿了許許多多因你而來的憂思和沉默;只記得每次望見你的身影總像夏風一樣飄然;只記得當知曉你多麼喜愛席慕蓉的詩時,傻傻的我回到家拿來她所有的詩集翻了再翻;只記得每一次從學校回到家,總有一份濃濃的思念藏在心裡。

常常是一個人坐在小屋裡,望著窗外彎彎的月,瘋狂地想學校想教室想那個座位。想得痴了的時候,便覺得席慕蓉的每一首別離小詩都是為了自己而作。於是從心底如奔瀉流水一樣湧出了第二首歌:

想你的時候/心像一抔焦灼的土/想你在山村的暮靄裡/我的相思化為河畔的流水/伴你度過每一個黃昏/想你在月升西窗的時候/我的問候化為一顆小星/懸在你窗前的天空/想你在朝陽東掛的清晨/我的渴盼化為一隻小鳥/飛在你走出院門的第一步/想你/在鄉村迎風的山坡上/在鄉村九曲迴腸的小路上。

可記得那個暑假,那暑假前漫長而又飛快的日子?可還記得幾次目光相對、話到嘴邊卻又咽下?可還記得那首《生別離》?

當我依然懷著一份傷痛的快樂和同桌又打又笑,我從沒有忽略你那因心事重重而更加沉重的背影,沒有去躲開那掠過耳邊的嘆息。

我用十六歲的懵懂幼稚,用極虔誠的筆寫給你第三首歌,和著心中的那份楚痛,輕輕彈唱:

真想讓你停下來/卸下這份沉重的心事/卸下這十六年走過的飄飄搖搖/真想,真想拉著你的手/不顧忌也不迴避/不躲藏也不掩飾/讓心湖的水盡情流淌。

接著,有一天你終於向我走來。那日風清雲淡,長春藤下一片綠蔭,只有蟬兒的聲聲鳴叫。我輕輕鬆鬆地朝你微笑,輕輕鬆鬆地和你談話,可心裡著實有著一份怎樣的顫抖啊,直到今天,我都不禁為那日的表現而吃驚。

我問你可也愛文學愛音樂,問你假期是否回家,是否參加補習班。你說你當然愛文學愛那叮咚如小溪流過的曲子,說假期回去可願同行,說這天氣真好這樹真綠這長春藤真美,我說是啊是啊,這風也輕柔。

哦,或許正因為沒有接觸才有以前那樣難以說得清的感情?或許那神秘和朦朧的萌動皆因為我們相隔一段距離?當我和你同行在歸家路上,當我們像小孩子一樣又蹦又跳,當陽光一樣明媚的笑容灑在你曾經深沉的臉龐,我發現我們只是兩個愛好和性格都太相似的少年而已。不知道十六歲的心情允不允許變更。我覺得那種往日的情愫正在逐漸消失,儘管我的心理仍很複雜,但那份明朗的感覺正在一圈圈襲來,是以前所沒有的。

回到家,把一張帶有楓葉的友誼卡夾在課本里,在日記上寫下了給你的第四首歌:

其實/我們本可以這樣自然/風清雲淡/在陽光明媚裡交談/其實/我們本可以這樣輕快/天湛藍,水湛藍/在歲月的長春藤下歡笑。





詩詞學者黃永強


有很多人,都喜歡在沒事的時候,寫一下詩。經常寫詩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更具有韻律感?答案是肯定的。

這寫詩的時候要注意韻律,長期這樣,很多經常用的句子都在大腦中形成記憶,自然而然在寫文章的時候,寫出來的文字就更有韻律,讀起來也就非常舒服。

下面是最近為這張圖片寫的

《生命 》

我嘆

這頑強的生命,

在堅硬的石頭縫中。

能夠探出自己的綠,

這是生命的奇蹟。

沒有屈服命運安排,

勇敢是生命的力量。

能夠探出新生魅力,

這是生命的價值。

沒有陽光雨露直愛,

自給自足是你的標籤。

看著黑暗籠罩的環境,

這是生命的自信。

自信衝破黑暗,

實現生命價值,

創造自己的奇蹟。

我嘆:

世間萬物何其多,

創造奇蹟又幾多。

生命力量石中花,

萬物生長几多情。


餘於娛記


首先善寫古詩詞和現代詩的人寫出的散文有韻律感、簡約美與情景交觸的意境這點我是完全認同的。

古詩詞是一種獨有的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和韻律。詩人不管是寫景、敘事、抒情、都非常講窮著字著句的韻律與對仗,是對所描寫事物的一種昇華,短短几十個字就能完美展現詩人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讓讀者過目不忘。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雖與古詩詞同為感物而作,但現代詩一般不拘於格式和韻律,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重於修辭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表述。故現代詩就如兩人面對面直白對話,更被一些人諷稱為“口水詩”!

散文是作者抒發真實情感的一種寫作方式。寫作更加靈活多樣,寫作時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其特點要求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多樣、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的寫作方式為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其作品更加生動形象,讓人有身臨其景的感覺。

寫詩詞的作者在創作時對字、詞、句的把控能力更強,更注重詩的韻律。詩是散文的祖先也是一種提煉和昇華,散文是詩的一種展開和繁衍。我始終相信寫詩詞的作者能寫出好的散文,寫散文的作者不一定能寫出好的詩詞!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最好的總結!


飄飄oy


我認為習慣寫詩歌的人,其韻律已經貫穿于思維裡,即使提筆散文也會不經意的形成韻律!應該說現代詩於散文,基本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此論斷只是個見……

我簡單點墨幾句散文,是否與詩歌無太大差別: 《蒲公英》身居草叢的你,悄無聲息地成長。不與彩蝶比美;也不與百花爭芳。你卻感恩雨露陽光,給予你向上的力量。無論疾風暴雨,還是和煦的暖陽,你都泰然不卑不亢,只是翹首把藍天守望。

你胸懷夢想,展開生命的翅膀,在藍天下自由飛翔,去尋找理想的家園,讓生命再延續,讓子孫後代更加茁壯……謙卑的蒲公英,你從不張揚,可你的質樸無華及頑強,卻讓人欽佩;你的默默無私的奉獻,更值得頌揚……

請筆友們點評不足!謝謝!



李孟184629701


我總感覺詩歌和散文是不能完全分家的。

一首好的詩歌,能用最簡練的詞句表達出深邃的思想、或優美的意境。也可以鋪開成為一段好的散文。

比如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鋪開了就這樣一段散文式的文字:

夜,已是靜悄悄的了。一輪明月照在床前。那柔和的月光與地面交融,猶如撒了一層白霜在床前。

抬頭凝望窗外的明月,一股思鄉的情緒在低頭的瞬間開始蔓延。

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其中一節(文字太多,在此不易引用)也可以提煉成一首詩歌:

月明夜靜看荷塘

蓮葉田田翻碧浪

碎花似珠浪裡笑

花香隨風水中揚

類似的例子還能舉出很多很多,所以我一直感覺散文和詩歌是血脈相通的。


慈雲祥


那是必須得啊,擅寫詩詞的大神們,至少還有點文化底蘊吧?!

韻味,留白,切句……

詞藻的堆砌,意境的空靈;

在有限的篇幅,表達無限的情感;

靈動的筆觸,如同結網;

跳躍的思緒,宛若參商,,,

等、等、等、等吧!

散文,不僅僅是散文,

還有散文詩,它是文學的桂冠,,,

……………………………………………………

我實在是編不下去了!😂😂😂


相思結8


頭條這個問題提的還是非常有意義的!答案是百分九十五肯定!但有的人寫散文寫偏題偏離重心 ,成了沒有韻感、冗長的記述隨筆,而且擺脫不了炫耀什麼長篇累牘沒有整體感中心😁

歡迎掃碼購買綿陽科技扶貧展廳大山特產也可上傳圖片至微信長按識別購買











夢中的紫桑葚


詩詞高手有清淨心方能寫出上品詩詞,最起碼應該貪、嗔、痴俱薄,詩詞所表達的意境體現的是作者對對道的修證程度,明心見性得根本智後,文字般若會更上一層樓。


蓮海藏心


是的。因為或多或少會受到古詩詞的影響。可謂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三非路人


有詩情的人,對語言聲韻美,語言的節奏感,遣詞造句,是很注重的,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便是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